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30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管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资源是由资源管理平台同一管控,资源管理平台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工作环境管理平台、财务资源管理平台等多个不同类型的资源管理平台组成,对于基础设施管理平台而言,目前而言,资源管理平台仅仅起到存储资源的功能,并不会对资源进行分类管控,且无法对分类生成报表供不同设备调用,功能较为单一,且对于一些异常的资源无法进行告警,导致整个平台被损坏而无法使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实现对资源采集后的分类,并实时对缓存的资源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监控外部请求,若有异常,则发出告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传输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缓存单元、数据输出单元以及告警单元,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1以及分类模块,其中,所述传输单元,其接收Web应用设备的数据输入请求,将数据传输至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其接收所述数据,控制分类模块进行数据分类以及对分类后的数据存储与数据缓存单元中,并形成报表日志,控制所述数据缓存单元存储报表日志,由数据输出单元输出;所述告警单元,其在报表日志出现异常时以及主控芯片U1获取的传输单元输入信号异常时,输出警告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信号转换模块,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COP8CDR9,所述信号转换模块接收所述传输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A/D转换,输入至微控制器,经过微处理器进行整合后,输出至主控芯片U1。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输单元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以及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模块中至少一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2。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数据输出单元包括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为PTR2000器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类模块为SVM分类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数据缓存单元包括DRAM缓存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主控芯片U1之间设有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为三极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控芯片U1的输入端脚连接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用于计算数据采集单元中某一通道发送请求的次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告警单元包括若干个指示灯以及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控制器、传输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缓存单元、数据输出单元以及告警单元,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1以及分类模块,对数据进行输入、采集、分类以及实时监控,实现对资源采集后的分类,并实时对缓存的资源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监控外部请求,若有异常,则发出告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DRAM缓存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可以运用在应用程序的资源管控过程中,实现对资源采集后的分类,并实时对缓存的资源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监控外部请求,若有异常,则发出告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传输单元1、数据采集单元5、数据缓存单元2、数据输出单元7以及告警单元6,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1以及分类模块4,其中,传输单元1,其接收Web应用设备的数据输入请求,将数据传输至主控芯片U1;主控芯片U1,其接收所述数据,控制分类模块4进行数据分类以及对分类后的数据存储与数据缓存单元2中,并形成报表日志,控制所述数据缓存单元2存储报表日志,由数据输出单元7输出;所述告警单元6,其在报表日志出现异常时以及主控芯片U1获取的传输单元1输入信号异常时,输出警告信号。

利用主控芯片U1作为调控中心,控制传输单元1接收Web应用设备或者程序传输而来的资源数据后,采用数据采集单元5进行资源数据中采集已经转换成主控芯片U1以及分类模块4可以接收的信号,分类模块4在主控芯片U1的控制下将信号按照来源的不同进行归类,并将分类模块4的归类结果发送至主控芯片U1,由主控芯片U1按照归类结果将数据转换为报表以及报表日志,存储与数据缓存单元2内,并由外部设备通过传输单元1发送请求至主控芯片U1,调取报表供外部设备使用,且报表日志出现乱码时,则说明数据异常,输出警告信号,当传输单元1接收的数据源在设定时间内访问次数过多,则输入信号异常,输出警告信号,以此达到资源分类管控且输入信号以及输入的数据的监控和告警。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传输单元1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以及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模块中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数据采集单元5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信号转换模块,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COP8CDR9,所述信号转换模块接收所述传输单元1传输的数据,进行A/D转换,输入至微控制器,经过微处理器进行整合后,输出至主控芯片U1。COP8CDR9系列微控制器是CMOS型8位FLASH微控制器产品。该系列产品集成度高,如:它集成了多达16路的10位A/D转换器、32KB可加密的FLASH程序存储器、1KB的数据存储器、1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为节能设计的双时钟运行模式以及支持在红编程功能等,它能够以优越的性价比运用在多数工业生产中,该系列产品,采用44脚或68脚PLCC封装。

上述的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2,具备质量优质以及成本低的特点。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数据输出单元7包括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为PTR2000器件。PTR2000器件是基于nRF401器件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采用低发射频率、高灵敏度设计。

另外,上述的主控芯片U1U1的输入端脚连接有时钟单元,所述时钟单元包括振荡器Y1,该振荡器Y1选择晶振频率11.059 2 MHz,约定PC机和单片机的通信速率为9 600 b/s,并选择相应电容与单片机的时钟引脚相连构成时钟回路。在复位电路设计中,采用复位引脚和相应的电容、电阻构成复位电路。

AT89C52单片机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向PTR2000器件发送数据,并接收由PC机通过PTR2000传送的数据。和单片机相连的PTR2000器件主要将单片机的待传数据调制成射频信号,再发送到PC机端的PTR2000器件,同时接收PC机端的PTR2000器件传送的射频信号,并调制成单片机可识别的TTL信号送至单片机。单片机的RXD和TXD引脚分别和PTR2000的DO和DI引脚连接,实现串行数据传输;决定PTR2000器件工作模式的TXEN、CS、PWR 3个引脚分别和单片机I/O控制口的P2.0~P2.2相连,PTR2000工作时,由单片机中的运行控制程序实时控制其工作模式,从而,提供热点管理相关策略等参数的配置。

另外,上述的分类模块4为SVM分类器。

上述的数据缓存单元2包括DRAM缓存器,DRAM缓存器内设有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的型号为74LS74。触发器的核心为一正沿触发双D触发器74LS74,由8031和TO、Tl、PSEN和EN、WR信号控制其工作状态。读/写数据时,TO、Tl置高电平;刷新DRAM时,TO置1,PSEN有效;当T0、T1都置0时,行、列选通关闭,禁止对DRAM读/写操作,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

具体地,主控芯片U1的输入端脚连接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用于计算数据采集单元5中某一通道发送请求的次数。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传输单元1与所述主控芯片U1之间设有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为三极管,通过主控芯片U1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与截断,实现接收或拒绝Web应用设备的请求,从而确保在访问异常或者输入的数据出现异常时,整个系统不受损。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告警单元6包括若干个指示灯以及蜂鸣器,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指示不同的数据源,从而快速得出异常的数据源,快速切断其访问通道。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资源智能管控系统包括电源单元3,所述电源单元33为所述主控芯片U1U1、差分输入转换模块、转换器以及微控制器提供电源,电源单元33包括整流桥模块、滤波模块以及变压模块,其中,滤波模块包括滤波电容C3以及分压电阻R5,上述的变压模块包括变压器R2,将220V的电源经过整流滤波和变压后,形成12V电源,调整滤波电容C3和分压电阻R2使振荡频率在30KHz至45KHz。

上述的一种静态资源管控及告警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控制器、传输单元1、数据采集单元5、数据缓存单元2、数据输出单元7以及告警单元6,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1以及分类模块4,对数据进行输入、采集、分类以及实时监控,实现对资源采集后的分类,并实时对缓存的资源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监控外部请求,若有异常,则发出告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