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7799发布日期:2018-07-04 05:0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识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图像采集装置的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主流的人脸识别设备都具有双摄像头的功能,由于摄像头分别属于不同的采集装置,在传统的时候使用中,主控芯片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接口去连接着两个摄像头,对主控芯片的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设备,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图像采集,提高了产品的识别效果,具有精确度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特征采集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特征采集区域设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第一图像处理单元以及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器的视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一图像处理单元为黑白图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第二图像处理单元为彩色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器还包括控制端口,所述控制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的控制端,其中,所述控制端口输出第一值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控制端口输出第二值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为CCD摄像头和CMOS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摄像头为CCD摄像头和CMOS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上设置有红外滤光片。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有显示器,所本体内部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器以及所述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特征采集区域还设置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优选的、所述的设备包含指纹采集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产品的结构图1。

图2为本产品的结构图2。

图3为本产品的结构图3。

图4为本产品的示意图1。

图5为本产品的示意图2。

图中:1、本体;2、显示器;3、键盘单元;4、处理器;41、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2、第二图像处理单元;5、人脸识别模块;51、第一摄像头;52、第二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特征采集区域5,其中,所述第一特征采集区域设置有第一摄像头51和第二摄像头52;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4,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以及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所述处理器的视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以及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51,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为黑白图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52,第二图像处理单元为彩色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器4还包括控制端口,所述控制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的控制端,其中,所述控制端口输出第一值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控制端口输出第二值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41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2处于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51为CCD摄像头和CMOS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摄像头52为CCD摄像头和CMOS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51上设置有红外滤光片511。

优选的、所述本体1的表面还设置有显示区域2,所述显示区域2设置有显示器,所本体内部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器以及所述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特征采集区域5还设置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优选的、所述的设备包含指纹采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识别设备,人脸识别模块中的双COMS图像传感器通过芯片的控制信号来进行切换实现分别取彩色图像及黑白图像,从而使得主CPU在只有1路DVP接口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就人脸识别的功能,提供了产品的识别效果,降低了整机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