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51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需要供电,大量的电能供给硬件的同时还会转化成热能,而功率越高电能所转化成的热能也就越多。热量在不同场合出现的意义也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当过多热量出现在运转中的计算机的硬件上时,会给计算机带来不小的负荷,因为构成硬件的半导体必须工作在一个适宜的、较为凉爽的温度下,而运行所产生的热量会让半导体温度急剧升高,造成运行的不稳定,影响性能并缩短寿命。就拿CPU来说,如果CPU的核心温度达到很高,CPU会采取降频措施以便能够继续正常运行,而在高温下CPU的运算性能也会出现下降。

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台式计算机的电缆线较多而且没有相对较好地收纳装置,在此提出一种具有收纳电缆线功能的装置且可以为计算机主机进行有效地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用于解决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台式计算机的电缆线较多而且没有相对较好地收纳装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分离式软管,所述分离式软管端部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半圆柱状的凹槽,所述半圆柱状的凹槽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螺纹,所述凹槽的表面覆盖有绝缘橡胶层,所述第二板体表面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散热箱且所述散热箱的内腔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板体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分别设置有照明灯与抽风机总成,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蓄电池、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第二板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弹簧且通过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衔铁装置,所述第二板体内腔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电磁铁装置且所述电磁铁装置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蓄电池,所述照明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半圆柱状的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分离式软管端部外表面上的螺纹与所述凹槽端部的内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通过设置的万向软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衔铁装置为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衔铁片。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装置与所述衔铁片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表面均设置了半圆柱状的凹槽,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卡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计算机的电缆线收纳起来,防止了电缆线的摆放比较杂乱,避免因为电缆线摆放印发的危险;半圆柱状凹槽在承担集线作用的同时也充当了一个散热风道,第二板体的上表面设置了散热箱,散热箱的内部设置了电磁铁装置与抽风机总成,第一开关的控制下,可以有效地对主机箱进行抽风散热;第二板体通过铰链连接了第一板体,使得整个装置方便拆卸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分离式软管;4、凹槽;5、绝缘橡胶层;6、通风孔;7、散热箱;8、照明灯;9、抽风机总成;10、蓄电池;11、第一开关;12、第二开关;13、弹簧;14、支撑板;15、衔铁片;16、电磁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计算机电缆线收纳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与分离式软管3,分离式软管3端部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板体1的侧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的上表面与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半圆柱状的凹槽4,半圆柱状的凹槽4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凹槽4的表面覆盖有绝缘橡胶层5,第二板体2表面的凹槽4内设置有通风孔6,第二板体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散热箱7且散热箱7的内腔通过通风孔6与凹槽4相连通,第二板体2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分别设置有照明灯8与抽风机总成9,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0、第一开关11与第二开关12,第二板体2内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弹簧13且通过弹簧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衔铁装置,第二板体2内腔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电磁铁装置16且电磁铁装置16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开关11与蓄电池10,照明灯8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开关12与蓄电池10。

具体的,半圆柱状的凹槽4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分离式软管3端部外表面上的螺纹与凹槽4端部的内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照明灯8通过设置的万向软管连接在第二板体2的前表面,衔铁装置为阵列设置在支撑板14上表面的衔铁片15,电磁铁装置16与衔铁片15一一对应设置。

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板体2通过翻转至第一板体1上,然后将分离式软管3通过其端部的螺纹连接在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卡合后的端部,然后将计算机的电缆线从分离式软管3的端口处放入。

在计算机的主机箱温度过高时,打开第一开关11,抽风机随即开始工作,电磁铁装置16将衔铁片15向上吸合,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半圆柱状的凹槽4内形成了风道,有效地对计算机主机箱进行了散热。

散热箱7后表面的照明灯8可以为用户在整理电缆线时提供照明,防止发生触电危险。

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的表面均设置了半圆柱状的凹槽4,在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卡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计算机的电缆线收纳起来,防止了电缆线的摆放比较杂乱,避免因为电缆线摆放印发的危险;半圆柱状凹槽4在承担集线作用的同时也充当了一个散热风道,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设置了散热箱7,散热箱7的内部设置了电磁铁装置16与抽风机总成9,第一开关11的控制下,可以有效地对主机箱进行抽风散热;第二板体2通过铰链连接了第一板体1,使得整个装置方便拆卸与携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