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及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0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及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产品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及采用该安装结构的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智能交互平板设备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视频会议终端的多种功能,适用于群体沟通场合,集中解决了会议中远程音视频沟通,各种格式会议文档高清晰显示,视频文件播放,现场音响,屏幕书写,文件标注、保存、打印和分发等系统化会议需求;同时还内置电视接收功能和环绕声音响,在工作之余还可满足视听娱乐需求。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可有效改善沟通环境、提升群体沟通效率。随着对智能交互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交互设备朝着轻薄化以及操作的便利性方面发展,在上述发展趋势下,智能平板壳体组装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如何保证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其安装方便,能够保证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平板,其结构强度高,壳体安装稳定性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塑胶后壳、于所述塑胶后壳的周部的内侧布置的金属型材,所述金属型材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塑胶后壳内部的器件的器件安装结构,以及用于与所述塑胶后壳相连接的第一卡槽,所述塑胶后壳上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的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塑胶后壳与所述金属型材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卡接凸起相配合进行卡接。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前面板组件,所述前面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主面板以及面板安装板,所述主面板与所述面板安装板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金属型材卡接于所述主面板与所述面板安装板之间。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塑胶后壳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卡接凸起卡接配合,以使所述前面板组件与所述塑胶后壳连接。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胶后壳呈矩形结构,所述金属型材包括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顶部方向的第一型材以及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两侧的第二型材,所述面板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的底部位置。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型材靠近所述面板安装板的一侧卡接在所述主面板与所述面板安装板之间。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通过型材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均具有拼接孔,所述型材连接件呈弧形结构,其两端均具有与所述拼接孔相配合的拼接凸起,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型材连接件通过所述拼接孔以及所述拼接凸起连接,所述第二型材与所述型材连接件通过所述拼接孔以及所述拼接凸起连接。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型材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型材或所述第二型材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拼接孔的尺寸。

作为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接槽沿所述金属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接凸起为与所述第一卡接槽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卡接凸起。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平板,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通过金属型材与塑胶后壳形成卡扣连接结构,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连接位置的准确性,相对于塑胶与塑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金属型材自身不易发生变形,在卡接以及解除卡接的过程中均由塑胶后壳变形,塑胶后壳自身的变形程度决定了卡接以及解除卡接的难易程度,进而使得卡接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面板组件与金属型材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金属型材与前面板组件以及塑胶后壳组装状态剖视图。

图中:

1、塑胶后壳;2、金属型材;3、第一卡槽;4、卡接凸起;5、前面板组件;51、主面板;52、面板安装板;53、连接板;531、第二卡槽;6、型材连接件;7、拼接孔;8、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塑胶后壳1、于所述塑胶后壳1的周部的内侧布置的金属型材2,所述金属型材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塑胶后壳1内部的器件的器件安装结构,以及用于与所述塑胶后壳1相连接的第一卡槽3,所述塑胶后壳1上与所述第一卡槽3相对应的设置有卡接凸起4,所述塑胶后壳1与所述金属型材2通过所述第一卡槽3与所述卡接凸起4相配合进行卡接。

本方案中通过金属型材2与塑胶后壳1形成卡扣连接结构,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连接位置的准确性,相对于塑胶与塑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金属型材2自身不易发生变形,在卡接以及解除卡接的过程中均由塑胶后壳1变形,塑胶后壳1自身的变形程度决定了卡接以及解除卡接的难易程度,进而使得卡接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本方案中的金属型材2还在内部起到对塑胶后壳1的支撑作用,当智能平板采用较大尺寸的显示器的情况下,塑胶后壳1在受力情况下容易发生较大形变,通过金属型材2的支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型材2为铝型材。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还包括前面板组件5,所述前面板组件5包括相互平行的主面板51以及面板安装板52,所述主面板51与所述面板安装板52通过连接板53进行连接,所述金属型材2卡接于所述主面板51与所述面板安装板52之间。

本方案中通过将前面板组件5与金属型材2固定连接,塑胶后壳1与金属型材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塑胶后壳1与前面板组件5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完整的智能平板外壳。

具体的,塑胶后壳1与前面板组件5之间也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板53朝向所述塑胶后壳1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531,所述第二卡槽531与所述卡接凸起4卡接配合,以使所述前面板组件5与所述塑胶后壳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531与第一卡槽3的结构相同,与所述第二卡槽531相配合的卡接凸起4和与第一卡槽3相配合的卡接凸起4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所述的塑胶后壳1呈矩形结构,四边之间具有圆角结构,所述金属型材2包括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1顶部方向的第一型材以及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1两侧的第二型材,所述面板安装板52设置于所述塑胶后壳1的底部位置。

金属型材2的分别对应边设置,便于金属型材2的组装以及拆卸,金属型材2与面板安装板52在四周分别连接塑胶后壳1,使得塑胶后壳1能够在四周均实现卡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所述第二型材靠近所述面板安装板52的一侧卡接在所述主面板51与所述面板安装板52之间。

所述器件安装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金属型材2上的凸起或凹槽结构,其主要用于安装设置在塑胶后壳1中的PCBA。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型材2以及所述面板安装板52上均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金属型材2与所述面板组件在卡接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通过型材连接件6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均具有拼接孔7,所述型材连接件6呈弧形结构,其两端均具有与所述拼接孔7相配合的拼接凸起,所述第一型材与型材连接件6通过所述拼接孔7以及所述拼接凸起连接,所述第二型材与所述型材连接件6通过所述拼接孔7以及所述拼接凸起连接。

所述型材连接件6与所述第一型材或所述第二型材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8,所述限位凸起8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拼接孔7的尺寸。

在拼接状态下,所述型材连接件6的拼接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型材以及第二型材上的拼接孔7中,并使得限位凸起8与第一型材以及第二型材抵接,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以及型材连接件6、面板安装板52共同组成矩形框状结构,该结构四边分别与塑胶后壳1的四边相卡接。

所述第一卡槽3沿所述金属型材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接凸起4为与所述第一卡槽3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卡接凸起4。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智能平板,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智能平板壳体安装结构。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