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71628发布日期:2019-10-14 19: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区带勘探经济评价是上市石油公司资源评价与勘探规划决策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制定勘探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勘探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上成藏区带的特点,在突出海上区带风险因素及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气田开发模式提出了海上成藏区带经济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特点主要是突出海上成藏区带的特殊性,并强调了全过程的动态经济评价(张厚和、陈蓉,海上油气成藏区带勘探经济评价新方法,中国石油勘探[j],2010)。同时,基于全国第三轮资源评价,对区带经济评价模式提出了根据油气资源潜力确定产量模型,分析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操作费用,应用现金流方法计算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比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从而预测区带勘探目标的价值,为勘探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郭秋麟、翟光明等,改进的区带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实现方法,石油学报,2004年)。以张厚和为代表的第一种区带经济评价方法,主要强调基于不断的钻井,根据钻探结果来及时动态评价某一评价区带是否需要继续勘探或是放弃。该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区带,并且需要通过不断的钻井来进行动态评价,适用用于区带开发过程中的经济评价。以郭秋麟为代表的区带综合评价,更多的是参考了目前国内中石油、中石化等各家油公司圈闭经济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单个评价对象(比如圈闭)的地质风险和资源潜力研究,从而开展详细的产能模型建设和基于现金流的经济评价,得到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区带评价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每个区带都涉及到众多的圈闭,在早期由于勘探资料的限制而无法进行详细的地质风险和资源评价,因此后续的经济评价即使再详细,其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另一方面,区带作为具有相同成因联系和油气生、运、聚规律并在地域分布上相邻的一系列圈闭与已发现油气藏(田)的统一组合,因此地质风险评价和资源计算有别于圈闭,主要体现在同一区带内的圈闭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资源规模结构分布具有统计规律,符合某一数学模型(比如地质帕莱托、对数状态)。更重要的是,国内三大油公司的同一矿区工区,通常是进行“立体勘探”,即从上到下可以按照不同勘探目的层系划分为多个评价区带,而这些评价区带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在勘探部署上进行整体考虑的,以便实现提高勘探效益,节约成本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本评价方法从区带的油气藏规模结构和区带兼探两个方面来考虑勘探成本,有利于勘探部署工作的整体规划,以便实现提高勘探效益,节约成本的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多层兼探的区带划分;步骤二:油气藏数据统计及油气藏规模结构预测;步骤三:勘探工作量计算;步骤四:多层兼探的区带勘探效益预测。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步骤一中划分的各个区带,根据油气藏归并原则,统计各区带内已发现的油气藏个数及各个油气藏储量的数据,汇总各区带的油气藏数据并制定油气藏数据统计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的油气藏规模结构预测步骤包括:(1)基于各区带油气藏数据,采用特定检验方法确定各区带的概率分布模型;(2)基于概率分布模型,结合各区带油气藏数据,预测各区带不同规模区间的油气藏个数及各个油气藏储量;(3)汇总各区带的油气藏个数及油气藏储量,并制定多个区带油气藏规模结构表;其中,所述特定检验方法包括:概率单位(probit)图法和卡方检验法;所述概率分布模型包括:地质帕莱托分布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的勘探工作量计算包括:最差的勘探工作量计算、最佳的勘探工作量计算和可能的勘探工作量计算。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各个区带的勘探层系中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互不重叠时为最差的勘探工作量;最差的勘探工作量计算步骤为:(1)各个区带钻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待钻探井数=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式中,待钻探井数为钻探工作量;(2)将各个区带的钻探工作量相加得到最差钻探工作量;(3)各个区带勘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钻井进尺数=待钻探井数×平均油气藏埋深;式中,钻井进尺数为勘探工作量;(4)将各个区带的勘探工作量相加得到最差勘探工作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各个区带的勘探层系中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全部重叠时为最佳的勘探工作量;最佳的勘探工作量计算步骤为:(1)最下层区带钻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最下层区带待钻探井数=最下层区带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2)若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小于最下层区带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则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钻探井数为零;若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大于最下层区带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则,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钻探井数=(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倒数第二层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以此类推,获得各个区带的待钻探井数;其中,待钻探井数为钻探工作量;(3)将各个区带的钻探工作量相加得到最佳钻探工作量;(4)各个区带勘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钻井进尺数=待钻探井数×平均油气藏埋深;式中,钻井进尺数为勘探工作量;(5)将各个区带的勘探工作量相加得到最佳勘探工作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各个区带的勘探层系中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部分重叠时为可能的勘探工作量;可能的勘探工作量计算步骤为:(1)最下层区带钻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最下层区带待钻探井数=最下层区带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2)确定油气藏重叠率;——针对各个区带已发现的油气藏制作各个区带的空间展布图;——将空间位置上存在关联的相邻区带的空间展布图进行重叠,统计两个相邻区带间的油气藏重叠率;(3)根据油气藏重叠率计算各个区带兼探的油气藏个数,公式如下:兼探的油气藏个数=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油气藏重叠率待钻探井数=(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兼探的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式中,待钻探井数为钻探工作量;(4)将各个区带的钻探工作量相加得到可能钻探工作量;(5)各个区带勘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钻井进尺数=待钻探井数×平均油气藏埋深;式中,钻井进尺数为勘探工作量;(6)将各个区带的勘探工作量相加得到可能勘探工作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多层兼探的区带勘探效益预测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研究区带已有的数据统计,确定经济评价关键参数;(2)根据经济评价关键参数,计算勘探效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经济评价关键参数包括:探井成功率、原油价格、探井成本以及可采系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勘探效益估算包括:(1)单井地质储量单井地质储量为平均每口探井可以发现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单井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总的待钻探井数;(2)每米进尺地质储量每米进尺地质储量为平均每钻探1米可以发现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米进尺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总的钻井进尺数;(3)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单井技术可采储量为平均每口探井可以发现的技术可采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单井地质储量×可采系数;(4)钻井投资钻井投资为兼探区带的所有钻井成本;计算公式如下:钻井投资=总的钻井进尺数×每米钻井进尺成本;(5)勘探投资勘探投资包括钻井投资和物探成本,其中,物探成本=钻井成本/比例系数;勘探投资=钻井成本×(1+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6)地质储量成本发现地质储量吨油成本=勘探投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7)技术可采储量成本技术可采储量成本=地质储量成本/可采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重点从区带与圈闭的差异性出发,基于统计模型来预测各个区带的油气藏规模结构和油气藏储量(资源潜力);然后通过对研究区的现今或者近年的勘探成本统计基础上,预测其钻井成功率和勘探成本参数;最后,通过分析各个区带的已发油气藏空间叠置关系,估算各个层系间待发现油气藏的钻井重叠率,并最终得到研究区多个区带的快速经济评价结果,为后续的规划部署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中,各个层系区带的资源潜力和规模结构预测是基础,多层兼探的最佳、最差、可能的勘探工作量估计是研究重点。本方法结合区带勘探实际,针对区带资源量预测时,采用基于已发现油气藏数据统计和油气藏概率分布模型开展区带油气藏规模结构研究,使得资源预测结果比仅仅给出一个资源潜力总数更加精细;在单个区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个区带分析各个区带油气藏的重叠率,并进一步估算“兼探区带”的最佳、最差、可能的钻井数;最后,结合当前的油价、钻井成本、地震部署成本等参数来开展经济评价,从而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本发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流程图;图2显示了本发明区带历年的探井成功率统计图;图3显示了本发明历年探井成本统计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存在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以渤海湾盆地某中央背斜带为例进行说明。该研究区作为渤海湾盆地或华北板块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研究区中央构造带上最主要的油田为油田1,它是我国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和投入开发的复杂断块油田。该油田由穹窿背斜和长轴背斜组成,最突出的构造特点是断层、断块多,主要受东西向断层的切割,使背斜顶部陷落形成复式地堑。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步骤一:多层兼探的区带划分。区带是介于盆地和圈闭之间,是指盆地同一构造带中,具有相同成因联系和油气生、运、聚规律并在地域分布上相邻的一系列圈闭与已发现油气藏(田)的统一组合。区带的划分通常采用“平面上分区、纵向上分层”的原则,考虑的关键地质要素包括储集层、区域盖层、油气充注条件、圈及上述四要素的有效配置关系而得出。针对研究区中央背斜带,从上到下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带。序号区带划分已发现油田1背斜带东营组油田1、油田2、油田3。。。2背斜带沙一段油田1、油田2、油田3。。。3背斜带沙二上油田1、油田2、油田3。。。4背斜带沙二下油田1、油田2、油田3。。。5背斜带沙三段油田1、油田2、油田3。。。6背斜带沙四段油田1、油田2、油田3。。。步骤二:各区带油气藏样本统计及油气藏规模结构预测。(1)各区带油气藏样本统计基于划分的各个区带,根据油气藏归并原则来统计每个区带内已发现的油气藏个数及各个油气藏的储量,并制定各个区带汇总的油气藏数据统计表,统计表中需要给出每个油气藏的规模和发现时间。进行油气藏归并时,需要遵循以下流程:(1)基于区带范围,确定区带所属的油气田;(2)根据所属油气田,在纵向上按照不同层位统计已发现油气藏个数或油气藏储量;(3)针对不同层位已发现油气藏个数,根据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等类型进一步归并油气藏;(4)根据油气藏归并结果,结合区带范围(平面分区,纵向分层),形成区带的油气藏数据统计表,如下表1所示。根据前述区带的油田划分,对油气藏进行了整理。整理后六个区带的有效油气藏一共为261个,整理的数据表部分内容如下:表1区带油气藏数据统计表序号油田储量(万吨)发现时间发现井序号油田储量(万吨)发现时间发现井1油田1e3s3862.761962.943其它油田e3s33351.3619902油田1e3s32759.721963.944油田2e3s321327.841993.13油田1e3s3235.04196445其它油田e3s32173.541993.14油田1e3s32143.251964.946其它油田e3s3310.721994.065油田1e3s321286.481964.947其它油田e3s3249.241994.086其它油田e3s318.8196548油田2e3s3228.861994.117其它油田e3s339.4241966.0349油田2e3s3215.411994.118其它油田e3s323.0561966.0450油田2e3s32368.681994.119其它油田e3s323124.631966.451油田2e3s326.271994.1110油田1e3s3269.64196952其它油田e3s3243.081994.12(2)油气藏规模结构预测首先,基于各区带油气藏样本,采用特定检验方法确定各区带的概率分布模型;其次,基于选择确定的概率分布模型,结合各区带的油气藏数据,预测各个区带不同规模区间的油气藏个数及各个油气藏储量。其中,特定检验方法包括:概率单位(probit)图法和卡方检验方法;概率分布模型在实际研究中通常选择地质帕莱托分布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本发明选择地质帕莱托分布模型来预测油气藏规模分布。针对背斜带沙四段的已发现的30个油气藏进行研究。得到沙四段油气藏规模结构表,如下表2所示。表2沙四段油气藏规模结构其中,根据地质帕莱托分布模型预测本区带油气藏储量潜力为1.508×108t,油气藏个数为45个。最后,分别对上述六个区带(背斜带东营组、背斜带沙一段、背斜带沙二上、背斜带沙二下、背斜带沙三段、背斜带沙四段)进行研究,得到各个区带的油气藏规模结构表,并将六个区带的油气藏规模结构进行汇总,得到汇总后的多个区带油气藏规模结构表。如表3所示。表3多个区带不同规模区间的油气藏结构表步骤三:勘探工作量计算(1)基于最差的勘探工作量的计算针对多层兼探的区带评价,最差情况是各个区带的勘探层系中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互不重叠。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不同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需要分别钻井才能发现,该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需要钻探的井数也是最多的——即勘探工作量最大、勘探效益最差。假设兼探的共有三个区带:区带1、区带2、区带3,最差钻探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1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2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最差钻探工作量=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在计算最差勘探工作量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层系的平均油气藏埋深来估算钻井进尺数。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1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2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3钻井进尺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平均油气藏埋深;最差勘探工作量=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3钻井进尺数。(2)基于最佳的勘探工作量的计算针对多层兼探的区带评价模型,最佳情况是各个区带的勘探层系中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重叠。在此情况下,一口钻井从最上的区带到最下面的区带,能够贯穿多个层系的油气藏,也即意味着能够以最小的勘探工作量发现最多的油气藏,获得最佳的勘探效益。假设兼探的共有三个区带:区带1、区带2、区带3;对应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分别为:15、30、12;且探井成功率为30%。最佳钻探工作量计算如下:由于区带3位于最下面的层系,因此,区带3的12个待发现油气藏都需要对应的探井来发现,其勘探工作量为: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12/0.3=40(口);由于区带2位于区带3之上,最佳的情况是区带3的12个油气藏与区带2中的30个油气藏均重叠。因此,区带2的30个待发现油气藏,实际只有18个需要部署对应的探井,实现部分“兼探”的目的。其区带2的勘探工作量为: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2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区带1的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30-12)/0.3=60(口);由于区带1为位于区带2、区带3之上,最佳的情况是区带1的15个待发现油气藏与区带2、区带3中的待发现油气藏均重叠。因此,区带1的实际勘探工作量为0。也即意味着在勘探区带2、区带3的过程中,不需要部署新的钻井,即实现完全“兼探”的目的。最佳钻探工作量=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40+60+0=100(口)。其最佳钻探工作量远远小于不考虑“兼探”时候的勘探工作量。在计算勘探工作量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层系的平均油气藏埋深来估算钻井进尺数。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1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2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3钻井进尺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平均油气藏埋深;最佳勘探工作量=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3钻井进尺数。(3)基于可能的勘探工作量的计算在实际的勘探中,所述的最佳勘探工作量和最差勘探工作量两种情况通常都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研究一个合理的参数来计算不同勘探层系的油气藏重叠率。——“兼探”区带的油气藏重叠率研究针对研究区的油气藏分布具有多层叠合分布的复式油气藏的特点,因此,根据划分后的已探明的油气藏统计不同层系油气藏个数与下伏油气藏个数的重叠比例。步骤如下:首先,针对每个区带制作已发现的油气藏的空间展布图;其次,针对空间位置上存在关联的相邻区带,将已发现油气藏的空间展布图进行叠置,统计上下两个区带(勘探目的层)的已发现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率。最后,基于不同层系的已发现油气藏重叠率,进一步去估计待发现油气藏的钻井工作量。——基于油气藏重叠率,计算“兼探”区带的可能的勘探工作量基于各个层系的油气藏重叠率,可以进一步估算对应区带待发现油气藏需要的钻探井数。仍然假设兼探的共有三个区带:区带1、区带2、区带3;待发现油气藏分别为:15、30、12;钻探成功率为30%。如下表4所示,为假设三个区带的油气藏重叠率统计表(举例),因此总的钻探工作量估计公式如下:由于区带3位于最下面的层系,因此,区带3的12个待发现油气藏都需要对应的探井来发现,其勘探工作量为: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发现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12/0.3=40(口)。由于区带2位于区带3之上,区带2的已发现油气藏与区带3的已发现油气藏重叠率为30%。因此,推测余下的待发现油气藏的重叠率为30%,即30%的油气藏可以实现兼探。兼探的油气藏个数=待发现油气藏×油气藏重叠率=30×0.3=9(个);区带2待钻探井数=(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兼探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30-9)/0.3=70(口)。同理,区带1位于区带2之上,区带1的已发现油气藏与区带2的已发现油气藏重叠率为50%。因此,推测余下的待发现油气藏的重叠率为50%,即50%的油气藏可以实现兼探。兼探的油气藏个数=待发现油气藏×重叠率=15×0.5=7(个);区带1待钻探井数=(待发现油气藏个数-兼探油气藏个数)/探井成功率=(15-7)/0.3=27(口)。因此,总的钻探工作量=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40+70+27=137(口)。根据上述结果,可能的勘探工作量应该介于最佳、最差勘探工作量之间。同理,在计算勘探工作量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层系的平均油气藏埋深来估算钻井进尺数。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1待钻探井数×区带1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2待钻探井数×区带2平均油气藏埋深;区带3钻井进尺数=区带3待钻探井数×区带3平均油气藏埋深;总的勘探工作量=区带1钻井进尺数+区带2钻井进尺数+区带3钻井进尺数。表4油气藏重叠率统计表(举例)针对本实施例中划分的6个区带,由于各个区带在空间上是重叠的,根据油气藏重叠率的获取方法获取各个区带的油气藏重叠率,并制作油气藏重叠率统计表,如下表5所示。表5油气藏重叠率统计表(4)三种情况的勘探工作量估算结果按照上述的最佳、最差、可能三种情况的说明,按照一个油藏的探明最少需要一口探井的工作量,以及纵向上油藏层位的叠合的可能,根据预测的油藏资源结构。结合近年来的平均探井成功率,以及不同层位区带中已发现油藏平均埋藏深度、重叠率,推测其需要实施的待钻探井数及钻井进尺数,估算其工作量。其中,探井成功率根据研究区的近年钻井成功率,统计探井成功率的趋势,并给出预期的探井成功率数值(0-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近年来区带历年探井成功率统计图(如图1所示),整个坳陷探井成功率在23.4%~54.7%之间,平均探井成功率为45%左右。因此,将油气藏重叠率以及平均探井成功率带入上述最差、最佳以及可能的勘探工作量计算步骤中,得到的数据汇总并制作如下表6所示。表6最佳、最差、可能的勘探工作量由表6可知,按最佳勘探工作量计算,总的钻探工作量为154口,总的勘探工作量为474857m;按最差勘探工作量计算,总的钻探工作量为521口,总的勘探工作量为1331689m;按可能勘探工作量计算,总的钻探工作量为388口,总的勘探工作量为1036250m;因此,探明所有剩余资源所需要实施的钻探井数在154~521口之间,可能所需要的钻探井数为388口,探明所有剩余资源所需要实施的钻井进尺数在474857~1331689m之间,可能所需要的钻井进尺数1036250m。步骤四:勘探效益预测(1)经济评价关键参数的确定经济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原油价格、探井成本以及可采系数。其中,①原油价格的确定众所周知,原油价格一直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近年来多在40~130$/桶之间波动。因此,本实施例研究以石油公司指导价格50$/桶进行经济评价。②探井成本的确定根据研究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每年的探井数和探井成本,得到现今的平均每米钻井进尺的探井成本(如图2所示)。通常每米钻井成本在3000~7900元。推测今后几年的钻井成本为5500元/m。③可采系数的确定可采系数为技术可采油气藏储量与油气藏储量的比值,介于0-1之间。本实施例选取可采系数为27.17%。(2)勘探效益的计算①单井地质储量单井地质储量为平均每口探井可以发现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单井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总的待钻探井数;最佳单井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佳待钻探井数;最差单井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差待钻探井数;可能单井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可能待钻探井数;②每米进尺地质储量每米进尺地质储量为平均每钻探1米可以发现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米进尺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总的钻井进尺数;最佳进尺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佳钻井进尺数;最差进尺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差钻井进尺数;可能进尺地质储量=兼探区带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可能钻井进尺数;③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单井技术可采储量为平均每口探井可以发现的技术可采油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如下: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单井地质储量×可采系数;最佳单井技术可采储量=最佳单井地质储量×可采系数;最差单井技术可采储量=最差单井地质储量×可采系数;可能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可能单井地质储量×可采系数;④钻井投资钻井投资为兼探区带的所有钻井成本。计算公式如下:钻井投资=总的钻井进尺数×每米钻井进尺成本;最佳钻井投资=最佳钻井进尺数×每米钻井进尺成本;最差钻井投资=最差钻井进尺数×每米钻井进尺成本;可能钻井投资=可能钻井进尺数×每米钻井进尺成本;⑤勘探投资勘探投资包括钻井成本和物探成本,其中,物探成本=钻井成本/比例系数;其中,比例系数为常数且为经验值;勘探投资=钻井成本×(1+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其中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也为常数且为经验值;最佳勘探投资=最佳钻井成本×(1+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最差勘探投资=最差钻井成本×(1+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可能勘探投资=可能钻井成本×(1+物探成本与钻井成本比例系数);⑥地质储量成本地质储量成本=勘探投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佳地质储量成本=最佳勘探投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最差地质储量成本=最差勘探投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可能地质储量成本=可能勘探投资/待发现油气藏储量;⑦技术可采储量成本技术可采储量成本=地质储量成本/可采系数;最佳技术可采储量成本=最佳地质储量成本/可采系数;最差技术可采储量成本=最差地质储量成本/可采系数;可能技术可采储量成本=可能地质储量成本/可采系数;表7兼探区带勘探效益估算由表7可知,估算探明剩余油气储量所需钻井投资为26.117~73.243亿元,按油藏重叠率统计的可能的钻井投资为56.994亿元。平均每吨发现地质储量成本分别为12.18~34.15元,按照油藏重复率统计的可能的每吨发现地质储量成本分别为26.57元。由以上内容可知,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区带的油气藏规模结构和多层区带的空间相关性两个方面来考虑勘探成本:一方面油气藏规模研究中充分利用区带中油气藏的规范分布服从一定的分布模型,基于已发现油气藏结合区带概率分布模型研究不同区间规模的油气藏个数,不仅仅预测区带的资源量潜力,同时还可以预测不同规模区间的油气藏个数,为后续的经济评价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区带评价的实际情况,将从上到下的多个区带作为一个勘探整体,通过研究各个区带已发现油气藏的重叠率,来估算“兼探区带”待发现油气藏需要的最可能钻井数,基于该参数可以客观的估算最佳的钻井部署工作量,再此基础上结合探井成功率、油价、探井进尺成本等参数可以快速计算出区带的勘探效益,从而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多层兼探的区带快速经济评价中,各个层系区带的资源潜力和规模结构预测是基础,多层兼探的最佳、最差、可能的勘探工作量估计是研究重点。本方法结合区带勘探实际,针对区带资源量预测时,采用基于已发现油气藏数据统计和油气藏概率分布模型开展区带油气藏规模结构研究,使得资源预测结果比仅仅给出一个资源潜力总数更加精细;在单个区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个区带分析各个区带油气藏的重叠率,并进一步估算“兼探区带”的最佳、最差、可能的钻井数;最后,结合当前的油价、钻井成本、地震部署成本等参数来开展经济评价,从而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虽然已经参考如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