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48289发布日期:2018-09-14 23:3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业务管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公司存在的价值是创造利润。利润是公司总收入(公司价值)与公司所有各种活动的总成本之差。建立竞争优势是持续创造利润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保持公司在产品开发、营销、实施和服务、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项目)过程中的优势,可以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

为了保持业务过程中的优势,需要将业务过程中的有关活动组织起来,建立起有机联系,进行有效管理。其中,业务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业务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任务)。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需要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能够顺利衔接,因而,如何有效地对业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是目前关注的热点。

目前的业务过程管理中,一般派专员对业务现场进行巡视,了解业务下各任务的执行进度,然后上报,上级依据各专员汇报的各任务的执行进度,对业务过程的执行进行整体协调和控制。但该业务过程管理方法,需要在业务过程中派多个专员,专员并不能有效获得各任务的详细进度,业务过程管理效率不高,且无形中增加了业务成本,不利于公司利润的提升;进一步地,通过专员进行现场巡视的方式,不易获取业务过程中的费用,因而,无法实现业务进度与费用管理的可控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及装置,提升业务过程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实现业务进度与费用管理的可控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包括:

目标业务承接方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模型对目标业务,具体为软件进行整体规划,所述整体规划包括:确定目标业务范围、设计目标业务进度和目标业务成本预算,并依据整体规划对目标业务制定业务过程书,业务过程任务书中包括:客户名称、要求完成时间、业务预算、业务经理、业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项目类型、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业务计划工时量、系统复杂度以及立项申请时间;

依据所述业务过程书对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形成多个任务书,每一任务书依据分解的任务具体属性制定,包括:任务名称、承包方、要求完成时间、任务预算、任务负责人、项目经理、任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任务计划工时量以及开始时间中的多种组合,每一承包方对应一任务书,每一承包方承包一个或多个任务,将任务书通过网络分发至承包方;

承包方通过智能终端接受任务书,对接受的任务书中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所述细化分解分派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前置任务、资源类型、所属部门、执行人员、里程碑、项目阶段、活动类型、任务状态、任务优先级、任务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任务计划工时量、任务完成率、任务描述信息;

接收执行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依据所述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上报的工作日志,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所述上报的工作日志至少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工作日期、工作内容、正常工时、加班工时、完成率,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包括:

对于任一任务,计算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正常工时与加班工时的日工时总和;

计算存储的历史工时总和与日工时总和的和值,得到任务已完成工时;

计算任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任务对应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表明任务进度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任务的已完成工时的和值,得到业务已完成工时,计算业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业务对应的业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得到业务完成比率,若依据各任务完成率得到的业务完成率小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业务过程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执行人员的任务已完成工时对应的应付薪酬,得到业务应付薪酬,计算业务应付薪酬与该业务预算的比值,得到业务应付薪酬比率,若业务应付薪酬比率大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预算超标;

利用任务已完成工时更新存储的历史工时。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任务完成率大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也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通知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将在工资中扣除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改变,依据评估结果调整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以作为以后相类似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参考。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完成该任务的任务总工时,获取任务总工时与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差值,得到任务超前工时量,查询预先设置的任务超前工时量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或扣除得到的任务超前工时量映射的金额。其中,任务超前工时量为正时,给予金额,任务超前工时量为负时,扣除金额。

优选地,依据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结合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以及执行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进行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当天上报的工作日志中,获取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对应的执行人员,若该执行人员无新任务执行,计算当前时间与预先设置的下班时间的时间差,若时间差大于预定的时间差阈值,为该执行人员分配新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业务过程管理装置,包括:业务过程书生成模块、业务分解模块、任务分派模块以及业务过程评估模块,其中,

业务过程书生成模块,用于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模型对目标业务,具体为软件进行整体规划,所述整体规划包括:确定目标业务范围、设计目标业务进度和目标业务成本预算,并依据整体规划对目标业务制定业务过程书,业务过程任务书中包括:客户名称、要求完成时间、业务预算、业务经理、业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项目类型、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业务计划工时量、系统复杂度以及立项申请时间;

业务分解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业务过程书对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形成多个任务书,每一任务书依据分解的任务具体属性制定,包括:任务名称、承包方、要求完成时间、任务预算、任务负责人、项目经理、任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任务计划工时量以及开始时间中的多种组合,每一承包方对应一任务书,每一承包方承包一个或多个任务,将任务书通过网络分发至承包方;

任务分派模块,用于通过智能终端接受任务书,对接受的任务书中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所述细化分解分派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前置任务、资源类型、所属部门、执行人员、里程碑、项目阶段、活动类型、任务状态、任务优先级、任务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任务计划工时量、任务完成率、任务描述信息;

业务过程评估模块,用于接收执行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依据所述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上报的工作日志,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所述上报的工作日志至少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工作日期、工作内容、正常工时、加班工时、完成率,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包括:

对于任一任务,计算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正常工时与加班工时的日工时总和;

计算存储的历史工时总和与日工时总和的和值,得到任务已完成工时;

计算任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任务对应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表明任务进度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任务的已完成工时的和值,得到业务已完成工时,计算业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业务对应的业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得到业务完成比率,若依据各任务完成率得到的业务完成率小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业务过程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执行人员的任务已完成工时对应的应付薪酬,得到业务应付薪酬,计算业务应付薪酬与该业务预算的比值,得到业务应付薪酬比率,若业务应付薪酬比率大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预算超标;

利用任务已完成工时更新存储的历史工时。

优选地,所述业务过程评估模块还用于若任务完成率大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优选地,所述业务过程评估模块还用于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也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通知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将在工资中扣除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及装置,目标业务承接方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模型对目标业务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业务过程书,依据所述业务过程书对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形成多个任务书,通过智能终端接受任务书,对接受的任务书中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接收执行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依据所述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上报的工作日志,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能够有效提升业务过程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实现业务进度与费用管理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业务过程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业务过程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业务过程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目标业务承接方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模型对目标业务,具体为软件进行整体规划,所述整体规划包括:确定目标业务范围、设计目标业务进度和目标业务成本预算,并依据整体规划对目标业务制定业务过程书,业务过程任务书中包括:客户名称、要求完成时间、业务预算、业务经理、业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项目类型、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业务计划工时量、系统复杂度以及立项申请时间;

本实施例中,目标业务范围是指目标业务涉及的技术领域范围或承包方的范围,目标业务进度是指目标业务在各预定时间段内的进度,目标业务成本预算是指完成目标业务的成本预算,包括人力成本以及物料成本。客户名称是目标业务委托方(甲方),业务经理是负责该业务的总负责人,业务生命周期是指采用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或敏捷开发模型,开发性质是指纯定制还是外包等,项目类型是指该业务属于什么样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采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过程模型作为业务过程管理的框架,可以将目标业务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基于cmmi过程模型进行业务过程统一管理。

本实施例中,对公司内外部任务进行整体规划,自上而下进行统一管理和下发。整体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任务范围、任务进度和任务成本。

以甲公司于2017年2月10日和客户a签订了一个项目b(业务)为例,根据客户a的业务合同要求,甲公司专门组织对项目b进行整体规划,并依据整体规划对目标业务制定的业务过程书包括:

客户名称:a

要求完成时间:2017年8月12日

业务预算:42万

项目经理:王某

项目(业务)生命周期:瀑布模型

开发性质:纯定制

项目类型:应用集成开发项目

编程语言:java

操作系统:linux、windows

技术架构:spring架构

数据库:oracle11

应用领域:电子商务

业务计划工时量:50人月(400人时)

系统复杂度:中

立项申请时间:2017年2月11日

步骤102,依据所述业务过程书对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形成多个任务书,每一任务书依据分解的任务具体属性制定,包括:任务名称、承包方、要求完成时间、任务预算、任务负责人、项目经理、任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任务计划工时量以及开始时间中的多种组合,每一承包方对应一任务书,每一承包方承包一个或多个任务,将任务书通过网络分发至承包方;

本实施例中,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后,得到目标业务能够分解的最小单位(任务),每一任务由委托方下的一部门完成。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一项目(业务或业务过程)包括一个或多个任务。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以实施任务分解得到的各任务包括:项目管理任务、需求整理任务、系统集成任务、期限结合定制任务、手机客户端定制任务以及测试任务为例。作为任务书的一部分,可以如表1和表2所示。表1为针对部门1的任务书示意表,表2为针对部门2的任务书示意表。

表1

表2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在业务过程书和任务书制定后,可以通过流程管理对业务过程书和任务书自頂向下下发,并自下向上提出业务过程书和任务书的修改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后执行。其中,一个项目对应一个业务过程书,一个业务过程书根据项目分解多个任务书。

步骤103,承包方通过智能终端接受任务书,对接受的任务书中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所述细化分解分派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前置任务、资源类型、所属部门、执行人员、里程碑、项目阶段、活动类型、任务状态、任务优先级、任务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任务计划工时量、任务完成率、任务描述信息;

本实施例中,相关承包方接到任务书后,再由任务负责人基于cmmil3pp过程域进行任务分解以及分派,即细化分解分派。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细化分解分派后形成的最小工作包粒度(最小任务工期)在2个工作日内。

例如,以细化分解分派一条开发任务为例,该开发任务用以完成佣金统计功能的编码与单元测试。其中,

任务名称:完成佣金统计功能与单元测试

任务类型:开发

前置任务:对应的详细设计评审完成

资源类型:中级程序员

所属部门:部门1

执行人员:张xx

里程碑:是

项目阶段:编码与单元测试

活动类型:编码与单元测试

任务状态:已开始

任务优先级:高

任务工期:1天

开始时间:2017年3月10日

结束时间:2017年3月10日

任务计划工时量:6人时

完成率:0

任务描述:完成佣金统计功能(包括页面,数据库菜单相关操作),具体参考《详细设计》5.10章节和《需求说明书》6.8章节。

本实施例中,对每一条任务的细化分解分派还具有如下要求:

资源类型统一为“中级程序员”,以便于考核和计算单位统一;

按照中级程序员的标准进行任务计划工时量估计。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除bug修改任务外,其它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需要进行估计和计划。该任务计划工时量是考核执行人员完成该任务花费的时间,用于评估该执行人员的能力;

基于可评估的原则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

本实施例中,细化分解分派后得到的是任务的具体执行,每一具体执行对应一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不允许一wbs包含多个具体执行,每个wbs应该具有可交付和可检查的成果,例如,对于开发类任务,至少细化到功能点,该功能点为wbs;对于测试类任务,至少细化到测试用例或回归的具体bug,该测试用例或回归的具体bug为具体的wbs。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细化后的最小工作包粒度在2个工作日内,即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之间的间隔不超过2个工作日。这样,将任务分解到一定程度,便于后续的评估考核。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bug数是针对每一条任务录入bug数,以便考核质量。

步骤104,接收执行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依据所述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上报的工作日志,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所述上报的工作日志至少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工作日期、工作内容、正常工时、加班工时、完成率。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可以为每一执行人员的智能终端设置上报工作日志的路径,并设置同一业务下的各任务对应的路径相同,从而能够依据上报的各工作日志,实时了解业务进程以及目前业务进程对应的费用,从而对业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有效提升业务过程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实现业务进度与费用管理的可控性。

本实施例中,根据cmmil3监督与控制过程域对上报的工作日志进行分析、融合和处理,与业务分解和任务分解对应,以便对任务监督与控制,并且为项目成本考核和统计奠定基础。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工作日志采用上报表单方式。不同的执行人员,接收到的进行细化分解分派后形成的上报表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依据执行人员执行的具体任务需上报的参数或属性确定。

本实施例中,工作日志是执行人员依据上报表单填写的日志,是执行人员进行的自评估,如实上报,上报表单中的数据均为人工录入填写。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执行人员可以先将上报表单发送至相关负责人,例如,直接上级(任务负责人),由直接上级对工作日志进行确认后逐级上报,最后传输至设置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设置在第二天10点前填写昨日工作日志,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若任务完成后,也可以设置在任务完成后填写当日工作日志并上报。

例如:王某接到任务后,在2017年3月10只做这个任务,并且按时完成,并于当日晚上7点填写工作日志。工作日志中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报的工作日志以及该工作日志对应的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统计出每一上报工作日志的执行人员的昨日忙闲情况,并自动通知任务负责人。任务负责人根据统计的忙闲情况数据,可以直观了解由其负责的每一执行人员的忙闲情况,以便监督与控制。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包括:

对于任一任务,计算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正常工时与加班工时的日工时总和;

计算存储的历史工时总和与日工时总和的和值,得到任务已完成工时;

计算任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任务对应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表明任务进度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任务的已完成工时的和值,得到业务已完成工时,计算业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业务对应的业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得到业务完成比率,若依据各任务完成率得到的业务完成率小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业务过程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执行人员的任务已完成工时对应的应付薪酬,得到业务应付薪酬,计算业务应付薪酬与该业务预算的比值,得到业务应付薪酬比率,若业务应付薪酬比率大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预算超标;

利用任务已完成工时更新存储的历史工时。

本实施例中,若任务进度或业务过程低于预期,需要采取措施加快该任务进度或业务过程,若预算超标,则需要依据分析的各数据,分析预算超标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控制后续业务的开支。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依据各任务完成率得到业务完成率可以是对每一任务赋一归一化权值,计算各任务完成率与相应归一化权值的乘积的和值,得到业务完成率。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任务完成率大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和/或,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也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通知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将在工资中扣除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改变,依据评估结果调整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以作为以后相类似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参考。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计算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完成该任务的任务总工时,获取任务总工时与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差值,得到任务超前工时量,查询预先设置的任务超前工时量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或扣除得到的任务超前工时量映射的金额。其中,任务超前工时量为正时,给予金额,任务超前工时量为负时,扣除金额。

本实施例中,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可以由任务负责人以及项目经理执行,例如,依据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结合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以及执行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进行评估。

本实施例中,根据工作日志中正常工时、加班工时与任务分解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进行对比,找出计划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的偏差,从而判断分解任务者对任务评估的准确性和执行人员的状态,为后续同类任务提供历史数据的参考。

本实施例中,以表3为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完成佣金统计功能实际花费的工时量3人时,小于分解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6人时,说明2个问题,要不执行人员效率高,要不任务分解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不准确,如果相类似或相关的任务,任务计划工时量也为6人时,且执行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也为6人时,表明为该任务制定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效率高;如果相类似或相关的任务,任务计划工时量为4人时,且执行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也为4人时,表明为该任务制定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改变,可以将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调整为4人时,同时,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效率高。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任务书中的任务计划工时量可以依据相类似或相关的历史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来确定,例如,进行加权求和,与任务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越高,对应的历史任务的加权系数越高,各历史任务的加权系数之和为1,任务计划工时量为各历史任务的加权系数与对应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乘积再求和。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如果下次同样或相类似的任务再分给王某,如果王某完不成,实际工作量大于3人时,说明王某效率降低,因此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出人员的状态。如果同样的任务或相类似任务再分配给张某,他也能3人时完成,说明分解者对该功能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评估不准确,下次再有同样的任务,任务计划工时量可以是3人时,因此为后续评估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历史数据参考。

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当天上报的工作日志中,获取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对应的执行人员,若该执行人员无新任务执行,计算当前时间与预先设置的下班时间的时间差,若时间差大于预定的时间差阈值,为该执行人员分配新任务。

本实施例中,假设王某一天只做这一个任务,花费3人时,计算工作饱和度=实际工时量/正常工时量=3/8*100%=37%,说明王某还有空闲,可以再安排一些任务,避免人员空闲。

本实施例中,王某完成率填写100%,经过项目经理或任务负责人确认,确实100%完成,这个任务即可关闭,方便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执行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季度加班费、季度五险一金、季度工作日、任务工期延期天数、已完成工时量、季度产生bug数以及人力资源平均单价,计算该执行人员的季度考核分。

本实施例中,例如:针对一条分解的任务,分派由开发人员王某完成,其中,王某月基本工资6000元、季度加班费500元、季度五险一金6000元、季度工作日66天、任务工期延期5天、已完成工时量300人时、完成率是100%,产生80个bug,利用下式计算王某的季度考核效率分:

式中,

λ为季度考核效率分,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

a为已完成工时量;

b为人力资源平均单价;

c为月基本工资;

d为季度包含的月份数;

e为季度加班费;

f为季度五险一金。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王某的季度质量分:

式中,

μ为季度质量分,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

g为季度产生bug数,1个bug相当于1人时。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王某的季度延期分:

式中,

η为季度延期分,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

h为季度工作日;

i为任务工期延期天数。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王某的季度考核分:

ζ=min(λ,μ,η)

式中,

ζ为季度考核分。

本实施例中,依据上述数据,季度考核效率分为:

300*60/(6000*3+500+6000)*100=73.5分;

季度质量分为:

(300-80)/300=73.3分;

季度延期分为:

(66-5)/66=92.4分。

季度考核分为季度考核效率分、季度质量分以及季度延期分中的最小值,为73.3分。

图2为本发明业务过程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业务过程书生成模块21、业务分解模块22、任务分派模块23以及业务过程评估模块24,其中,

业务过程书生成模块21,用于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模型对目标业务,具体为软件进行整体规划,所述整体规划包括:确定目标业务范围、设计目标业务进度和目标业务成本预算,并依据整体规划对目标业务制定业务过程书,业务过程任务书中包括:客户名称、要求完成时间、业务预算、业务经理、业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项目类型、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业务计划工时量、系统复杂度以及立项申请时间;

业务分解模块22,用于依据所述业务过程书对目标业务实施任务分解,形成多个任务书,每一任务书依据分解的任务具体属性制定,包括:任务名称、承包方、要求完成时间、任务预算、任务负责人、项目经理、任务生命周期、开发性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应用领域、任务计划工时量以及开始时间中的多种组合,每一承包方对应一任务书,每一承包方承包一个或多个任务,将任务书通过网络分发至承包方;

任务分派模块23,用于通过智能终端接受任务书,对接受的任务书中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派,所述细化分解分派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前置任务、资源类型、所属部门、执行人员、里程碑、项目阶段、活动类型、任务状态、任务优先级、任务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任务计划工时量、任务完成率、任务描述信息;

业务过程评估模块24,用于接收执行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依据所述细化分解分派的任务上报的工作日志,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所述上报的工作日志至少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工作日期、工作内容、正常工时、加班工时、完成率,对业务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控包括:

对于任一任务,计算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正常工时与加班工时的日工时总和;

计算存储的历史工时总和与日工时总和的和值,得到任务已完成工时;

计算任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任务对应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表明任务进度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任务的已完成工时的和值,得到业务已完成工时,计算业务已完成工时与该业务对应的业务计划工时量的比值,得到业务完成比率,若依据各任务完成率得到的业务完成率小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业务过程低于预期;

统计该业务过程中各执行人员的任务已完成工时对应的应付薪酬,得到业务应付薪酬,计算业务应付薪酬与该业务预算的比值,得到业务应付薪酬比率,若业务应付薪酬比率大于业务完成比率,表明预算超标;

利用任务已完成工时更新存储的历史工时。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业务过程评估模块24还用于:

若任务完成率大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业务过程评估模块24还用于:

若任务完成率小于比值,对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也进行再次评估,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维持不变,计算任务完成率与比值的差值,按照预先设置的差值与金额的映射关系,通知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将在工资中扣除计算的差值映射的金额。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业务过程评估模块24还用于:

若再次评估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结果改变,依据评估结果调整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以作为以后相类似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参考。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任务激励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计算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完成该任务的任务总工时,获取任务总工时与该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的差值,得到任务超前工时量,查询预先设置的任务超前工时量与金额的映射关系,向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给予或扣除得到的任务超前工时量映射的金额。其中,任务超前工时量为正时,给予金额,任务超前工时量为负时,扣除金额。

本实施例中,依据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任务计划工时量,结合执行该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以及执行相类似或相关任务的执行人员的历史执行效率,进行任务计划工时量的评估。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任务调节模块,用于在当天上报的工作日志中,获取任务完成率为100%时对应的执行人员,若该执行人员无新任务执行,计算当前时间与预先设置的下班时间的时间差,若时间差大于预定的时间差阈值,为该执行人员分配新任务。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考核模块,用于获取执行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季度加班费、季度五险一金、季度工作日、任务工期延期天数、已完成工时量、季度产生bug数以及人力资源平均单价,计算该执行人员的季度考核分。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执行人员的季度考核效率分: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执行人员的季度质量分: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执行人员的季度延期分: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式计算执行人员的季度考核分:

ζ=min(λ,μ,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