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48855发布日期:2018-09-14 23:41阅读:28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抽奖活动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抽奖活动在运营活动中占比很大,其往往活动周期短、频率高、整体流程相似但部分差异较大,且需要在很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开发。所以,如何同时兼顾代码复用与个性化定制显得很重要。现有的抽奖活动开发,一般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来复用代码与定制功能:

第一种方法:直接复制粘贴旧活动代码,然后在这套复制而来的新代码中进行个性化修改。该方法采用直接复制粘贴旧代码的方式来达到复用代码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具有比较高的风险,经常会出现代码漏改等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而且,这种方式不利于代码的维护和管理,如果活动的数量积累多了的话,就很容易混乱。

第二种方法:整合基础的类库,把能复用的代码整合到类库中,个性化代码在类库外独立开发。该方法提供了基础的类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开发者减轻工作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很多相似的领域模型逻辑难以复用。而且,如果有两个很相似,甚至一样的活动,同样只能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来生成新的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缩短抽奖活动的开发周期,实现抽奖活动开发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进而提高抽奖类运营活动开发效率的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其包括有管理端和服务端,所述管理端包括有输入页面,其中:所述输入页面用于输入配置信息;所述管理端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生成接入层,以及用于修改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而实现二次开发,或者直接调用系统预存的代码模板;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抽奖活动上线后,根据代码模板自动对抽奖活动进行属性配置、奖品配置操作,并执行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优选地,所述输入页面为web页面。

优选地,包括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优选地,所述服务端和数据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服务端与数据库一一对应连接,以令每个抽奖活动对应一个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接入层通过路由器连接于多个服务端。

优选地,所述输入页面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函数名称和请求方法。

一种通用抽奖管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有管理端和服务端,所述管理端包括有输入页面,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用户通过输入页面输入配置信息;步骤s2,所述管理端根据配置信息生成接入层;步骤s3,抽奖活动上线后,所述服务端根据代码模板自动对抽奖活动进行属性配置、奖品配置操作,并执行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步骤s4,通过所述管理端修改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以实现二次开发,或者通过所述管理端直接调用系统预存的代码模板。

优选地,所述输入页面为web页面,所述系统包括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优选地,所述服务端和数据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服务端与数据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步骤s3中,每个抽奖活动对应一个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用户通过输入页面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函数名称和请求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通用抽奖管理系统中,通过复用代码、规范流程、统一模型以及自动化生成代码的方式,缩小了活动的开发周期,使得每个活动都构建在一个统一的、相似的模板上,进而实现抽奖活动开发的流程化、规范化。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分析抽奖活动的生命周期,总结归纳了每个活动相似的地方,并对其进行通用化和规范化处理,让已有的功能不需重复开发,同时对抽奖活动中变化较大的部分进行建模,抽离其公共接口,使得新功能在公共接口上实现自己的特殊逻辑,由此可见,本发明系统在抽奖活动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适合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用抽奖管理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通用抽奖管理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通用抽奖管理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抽奖活动领域建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管理端和服务端,所述管理端包括有输入页面,其中:

所述输入页面用于输入配置信息;

所述管理端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生成接入层,以及用于修改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而实现二次开发,或者直接调用系统预存的代码模板;

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抽奖活动上线后,根据代码模板自动对抽奖活动进行属性配置、奖品配置操作,并执行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上述系统中,通过复用代码、规范流程、统一模型以及自动化生成代码的方式,缩小了活动的开发周期,使得每个活动都构建在一个统一的、相似的模板上,进而实现抽奖活动开发的流程化、规范化。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分析抽奖活动的生命周期,总结归纳了每个活动相似的地方,并对其进行通用化和规范化处理,让已有的功能不需重复开发,同时对抽奖活动中变化较大的部分进行建模,抽离其公共接口,使得新功能在公共接口上实现自己的特殊逻辑,由此可见,本发明系统在抽奖活动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适合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页面为web页面。所述输入页面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函数名称和请求方法。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系统包括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端和数据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服务端与数据库一一对应连接,以令每个抽奖活动对应一个数据库。本实施例在数据库设计和部署上,每个活动独占一个数据库,防止各个活动的数据相互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所述接入层通过路由器连接于多个服务端。其中,接入层采用负载路由的方式,把流量分配到后端的多台服务机器上,可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且可以根据流量情况,实时调整后端服务机器的数量。

本发明系统中,请参照图2,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功能如下:

管理端根据配置信息生成接入层,接入层的功能是:转发请求到服务端,以及串联其他的基础服务,还包括页面ui、负载路由、流量控制等基本功能。应用过程中,只需要在一个web页面上填入接入层的信息,如:函数名称,请求方法等,就可以自动生成接入层的代码模板,无需修改就可直接使用;

服务端作为活动管理后台,每个活动上线后,活动的配置可以自动纳入管理后台的管辖中,管理后台可自动对各个活动进行活动属性配置、奖品调整等操作;

管理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承载了所有的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开发者可以在抽奖服务端代码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二次开发,或者如果代码库中已有可用的组件,那么只需配置下配置文件,即可马上生成一个新的活动。

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有如下要求:首先,尽量复用已有功能,对于比较通用的功能,会纳入核心代码中,开发者能轻松调用;其次,新功能开发,系统的通用组件不能面面俱到,对于未来未知的新功能,只能是等正真需要时,由开发者通过继承复用、合成复用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此后,该新功能就变成可以复用的旧功能,加入到系统的通用组件中;同时,通过配置生成活动,通过配置的方式动态生成活动,保证一份代码可以承载多个不同的活动;此外,基于开闭原则,开发者只能通过新增文件的方式来达到增加功能的目的,不得修改系统的核心文件。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用抽奖管理方法,请参照图3和图4,该方法基于一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有管理端和服务端,所述管理端包括有输入页面,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用户通过输入页面输入配置信息;

步骤s2,所述管理端根据配置信息生成接入层;

步骤s3,抽奖活动上线后,所述服务端根据代码模板自动对抽奖活动进行属性配置、奖品配置操作,并执行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步骤s4,通过所述管理端修改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以实现二次开发,或者通过所述管理端直接调用系统预存的代码模板。

上述方法中,抽奖服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构成,其通过读取配置,动态生成活动,其启动流程包括:第一步,根据当前请求的活动标识读取该活动的配置;第二步,根据当前请求的模块以及第一步取到的配置,选择当前需要实例化的模块;第三步,根据第二步中选择的模块,引入所需的组件和控制器;第四步,最终确定完整的逻辑,并按照该逻辑执行,返回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用户通过输入页面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函数名称和请求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页面为web页面,所述系统包括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配置信息、抽奖逻辑和管理逻辑。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服务端和数据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服务端与数据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步骤s3中,每个抽奖活动对应一个数据库。

本实施例还涉及抽奖活动领域建模,请参照图5,抽奖活动可以抽象建模出下面几个实体:用户,作为活动的主体,属于参与者;奖品,活动的主体,待抽奖的物品;获奖记录,用户与奖品的对应关系。所述涉及的策略包括:资格验证器,用于鉴定用户是否有资格参加活动;抽奖机会判定器,用于判定用户还有没有抽奖机会;抽奖策略,用于进行奖品的抽取。

本发明公开的通用抽奖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可以提高抽奖活动的开发效率,尽量复用已有功能,新功能新开发,通过配置生成活动,随着接入的活动慢慢变多,系统积累的组件也会慢慢丰富,就能逐步让后续活动开发的效率越来越高。而且,使用本系统也就意味着所有开发者开发的抽奖活动有公共的代码,和相似的流程,每个开发者都能无缝地理解其他人开发的活动,有利于项目的维护。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