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6444发布日期:2018-08-24 05:2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识别卡设计和制造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凹部以提高防伪性和个性化定制性的识别卡。



背景技术:

识别卡是用于识别个体和储存个体信息的介质。各种识别卡(例如,工作证、身份证、各种金融交易卡、会员卡等)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发卡机构(例如银行)发行具有不同表面图案的识别卡。例如,银行会针对其高端客户发行专属金融交易卡,这种金融交易卡通常包括很多个性化定制的特征和/或安全、防伪特征。又例如,一些俱乐部会为其高级会员发放专属会员卡,这些会员卡同样包括很多个性化定制的特征。为满足发卡机构或用户对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带有特殊材质夹层的透明识别卡。

图1是一种现有的具有特殊材料层的透明识别卡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识别卡100包括卡体110,卡体1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例如,正面)保护膜层111、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基层112、特殊材料层113、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基层114和第二(背面)保护膜层115。此外,所述识别卡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卡体110表面和/或内部的ic芯片120或磁条(图中未示出)等,对于具有非接触交易功能的识别卡而言,还包括设置在卡体内部的中间层(在本领域中也称“inlay层”或“嵌体层”)(图中未示出),它是一种在表面或内部嵌有芯片和绕线的预制品。

所述特殊材料层113可包括木质材料层、布质材料层、金属材料层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自身独特的图案、纹理或光泽,这些材料的独特的图案、纹理或光泽可透过印刷基层和透明的保护膜层而被用户从识别卡的外部直接观察到,能够满足特定用户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识别卡还包括分别形成在卡体110的第一基层112和第二基层114上的图文(图中未示出)。这些图文通常是由印刷在第一和第二基层上的油墨形成,并且为了不遮盖特殊材料层的图案、纹理和/或光泽,这些图文通常仅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层上的局部位置,并且通常为较简单的文字和logo等。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卡片可以几乎在整个卡面范围内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或纹理图案。然而,在整卡面的特殊视觉效果或纹理图案的背景下,这些图文在视觉上变得不突出,并且有时图文与某些材料的特殊纹理图案的叠加会显得卡面凌乱,从而降低了卡的美感。

另一方面,如果仅需在卡片的局部提供这种视觉效果或纹理图案,则需要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基片上预先印刷底色油墨层(例如,白色),然后在底色油墨层上印刷其他颜色或图文。这种工艺的缺点在于增加了印刷底色油墨的工序,并且在印刷底色油墨层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约40-50分钟)使底色油墨干燥固化,因此制卡的整体时间延长,影响生产率。此外,这种卡通常大批量生产,其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卡片结构及制造工艺,同时能够满足客户的越来越高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卡,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卡。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识别卡包括卡体,卡体包括,所述卡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第一图文层、第一基层、视觉效果提供层、第二基层和第二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基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具有能够视觉辨识的图案、色彩、纹理、光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卡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之间并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相邻接的第一透明材料层;并且所述卡体设有从卡体表面至少延伸穿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所述第一基层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的第一凹部,使得能够从所述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看到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卡体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与所述第二基层之间。

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卡体还包括的不透明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透明材料层与所述第一基层之间。

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包括视觉效果材料层,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包括布质材料层、木质材料层、纸质材料层、皮革材料层、金属材料层和镭射膜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为布质材料层、木质材料层、纸质材料层或皮革材料层,并且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的朝向所述第一基层一侧的第一附加层和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的朝向所述第二层一侧的第二附加层,所述第一附加层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通过粘结剂与所述第一附加层和所述第二附加层结合。

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部进入所述第一附加层的深度至少为0.03mm,并且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部距离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至少0.03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卡。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识别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第一图文层、第一基层、视觉效果提供层、第二基层和第二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基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具有能够视觉辨识的图案、色彩、纹理、光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卡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之间并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相邻接的透明的中间层;并且所述卡体设有从卡体表面至少延伸穿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所述第一基层到达或进入所述中间层的第一凹部,使得能够从所述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看到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包括视觉效果材料层,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为布质材料层、木质材料层、纸质材料层或皮革材料层;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还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的背离所述中间层一侧的附加层,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通过透明的粘结剂与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和所述中间层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卡。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识别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第一图文层、第一基层、视觉效果提供层、第二基层和第二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基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具有能够视觉辨识的图案、色彩、纹理、光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包括视觉效果材料层,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为布质材料层、木质材料层、纸质材料层或皮革材料层;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的朝向所述第一基层一侧的第一附加层和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的朝向所述第二基层一侧的第二附加层,所述第一附加层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通过透明的粘结剂与所述第一附加层和所述第二附加层结合;并且所述卡体设有从卡体表面至少延伸穿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所述第一基层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一附加层的第一凹部,使得能够从所述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看到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部进入所述第一附加层的深度至少为0.03mm,并且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部距离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至少0.03mm。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了现有的一种识别卡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理解,以下将结合附图及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下文提出或在附图中图示的构造或细节。本发明还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或以其他方式实现。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词“包括”、“包含”、“具有”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本文中使用的方位性术语,例如“左”、“右”、“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应特征在附图中的定向或方位以便于说明和理解,而不应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结构的限定。另外,本申请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特征前缀“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不同的类似技术特征,并不试图对各技术特征做额外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使用的“依次层叠设置”或类似表述仅表明各层叠置的顺序,并不意图限定各层之间直接邻接,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或记载。

在以下说明中,各实施例中的卡体的类似构件(层)具有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如无特别说明,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各特征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例,并因此在描述其他实施例时被省略。

第一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构造的局部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识别卡的卡体2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211、第一图文层216、第一基层212、视觉效果提供层213、第二基层214、第二图文层217和第二保护膜层215。第一基层212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本文所述的视觉效果提供层213指的是任意一种具有能够视觉辨识的图案、色彩和/或纹理的层状构件,其包括但不限于:布质材料层、木质材料层、纸质材料层、皮革材料层、金属材料层和镭射膜层等。这些层状构件或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等,因而能够提供各自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不同的木质材料可具有不同的花纹,不同的布质材料可具有不同的织造纹理,不同的金属材料可具有不同的金属光泽(例如,金箔或银箔),牛皮纸、宣纸和各种压花纸可具有不同的纸质纹理,不同动物的皮革也可具有不同的皮革组织结构或表面纹路。虽然本领域中对于不同材料的质地、纹理有不同的表述,但基本上都可以被归类到图案、色彩、纹理、光泽中的一种或几种。

继续参见图2,所述卡体2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212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213之间并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213相邻接的第一透明材料层218,并且所述卡体210设有从卡体表面至少延伸穿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211、所述第一图文层216和所述第一基层212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218的第一凹部231,使得能够从所述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部231看到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213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由透明的pvc、abs塑料等常规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透明”并不暗示或明确地限定其必须是100%完全透明,其也可以是接近完全透明或半透明,只要能够透过这种透明材质看到其下方的视觉效果提供层即可。此外,文本所述的“透明”也并不暗示或明确地限定其必须是无色的,各种透明材料本身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颜色的,这并不影响其透光的性质,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透过这种材质看到位于其下方的视觉效果提供层。

第一凹部231可采用精密机加工设备通过钻、铣等机加工工艺形成,也可以通过人工雕刻等工艺形成。第一凹部231在卡体表面的开口形状可根据需要确定,例如,第一凹部231在卡体表面的开口形状可包括发卡机构的logo、持卡人签名、发卡银行的名称、以及其他图案或文字。因此,从卡的外部就可以看到具有特殊纹理、色彩或光泽的图案或文字。

为了能够看到位于第一基层212下方的视觉效果提供层213,理论上第一凹部231只需要穿透第一基层212(即,到达第一透明材料层218与第一基层212之间的交界面)即可。然而,考虑到加工公差以及层间界面不平整的影响,优选地第一凹部231延伸进入第一透明材料层218内至少0.03mm。此外,为了在形成第一凹部231的过程中不至于破坏视觉效果提供层213的结构,理论上第一凹部最多可穿透第一基层212,到达第一透明材料层218与视觉效果提供层213之间的交界面。然而,考虑到加工公差以及层间界面不平整的影响,优选地第一凹部231的底部与视觉效果提供层213之间至少留有0.03mm的距离。

通过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采用通常的不透明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基层,从而在识别卡的生产过程中,无需额外地预印刷底色油墨,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制卡时间,提高生产率。此外,通过在卡体上加工不同形状的第一凹部,可以显著地提高识别卡的个性化定制特性。另外,由于在识别卡表面形成凹部的工艺对精度或技艺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高精度的制造设备或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实现,因此会大大地提高伪造这种识别卡的成本,从而提高了识别卡的防伪性。

第二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构造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识别卡的卡体3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311、第一图文层316、第一基层312、第一透明材料层318、视觉效果提供层313、第二基层314、第二图文层315和第二保护膜层317,并且卡体上形成由与第一凹部231类似的第一凹部331。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基层314也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卡体3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314与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313之间的第二透明材料层318’,并且卡体310还设有从卡体表面至少延伸穿透所述第二保护膜层315、所述第二图文层317和所述第二基层314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318’的第二凹部332,使得能够从所述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第二凹部332看到所述视觉效果提供层313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透明材料层318’可由与第一透明材料层318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第二凹部332可通过与第一凹部331类似的工艺加工而获得。通过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识别卡的相反的两侧(即,正面和背面)均形成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个性化特征或防伪特征。

第三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构造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三实施例中,识别卡的卡体4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411、第一图文层416、第一基层412、第一透明材料层418、视觉效果提供层413、第二基层414、第二图文层417和第二保护膜层415。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卡体41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卡体210的主要区别在于,卡体4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层412与第一透明材料层419之间的中间层419。例如,当识别卡具有非接触交易功能时,卡体内会设有集成有ic芯片和线圈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419的基材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因此,为了使得能够通过第一凹部431看到视觉效果提供层413的一部分,第一凹部431还应当穿过所述中间层419,到达中间层419与第一透明材料层413之间的界面,或者进入第一透明材料层41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中间层419也可以设置在卡体内的其他位置。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中间层可设置在视觉效果提供层与第二基层之间,此时,视觉效果提供层的朝向第一基层的一侧的构造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卡体的相应侧的构造相同,无论中间层是否透明都不会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产生影响。

在一替换实施例中,中间层419仍设置在第一基层412与视觉效果提供层413之间,并且中间层419的基材也由透明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必要再额外地提供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413,因为中间层419可用作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413或起到第一透明材料层413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凹部只需要被加工以到达或进入透明的中间层419即可。

第四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识别卡的卡体构造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识别卡的卡体5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511、第一图文层516、第一基层512、视觉效果提供层513、第二基层514、第二图文层517和第二保护膜层515。第一基层512和第二基层514均可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不同,第四实施例中,视觉效果提供层513包括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两侧的第一透明固定层5132和第二透明固定层5133。作为提供特殊视觉效果的材料,布质材料、木质材料、纸质材料或皮革材料难以被加工制作成表面非常光滑的层状。此外,视觉效果提供层的厚度受识别卡整体厚度的限制,通常在0.1mm至0.2mm之间,当这些材料被切割或通过其他方式加工至这样薄的厚度时,其形状非常不易固定(例如,木质材料层和皮革材料层),此外,木质材料层还特别容易损坏。因此,需要对这些视觉效果材料进行预加工、固定或封装,使其在后续的识别卡的制造过程中易于运输、固定和保持其形状。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可在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两侧分别提供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以用于保持和固定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可由透明的pvc、abs塑料等材料制成。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被固定在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之间。此外,为了对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的不平坦的表面进行补偿,可在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的两侧面,或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的与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相对的侧面涂敷透明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粘接剂,然后将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和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层压或热压结合在一起,在层压或热压的过程中,粘结剂在压力作用流动以填平视觉效果材料层5131两侧的不平整表面,并最终形成预制的视觉效果提供层513。

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可由透明的pvc、abs塑料等材料制成,并且其厚度通常可设置为0.1mm以上(其厚度上限受识别卡整体厚度要求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设定)。此时,由于第一和第二透明附加层的存在,可卡体内可不再而外地设置第一和/或第二透明材料层,第一凹部531可被加工为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或第二凹部(如果存在)可被加工为到达或进入所述第一透明附加层5133。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识别卡也可以仅在一侧进行加工使得内部的视觉材料提供层可见,因此,第一透明附加层5132和第二透明附加层5133中的一个(例如,背离卡片的加工侧的附加层)也可以由不透明的附加层替代。

作为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提及的中间层可用作第一透明固定层或第二透明固定层。因而,在具有非接触功能的识别卡中,透明的中间层可用作视觉效果材料层两侧的两个透明固定层之一,从而可以减少额外固定层的使用。对于芯片和/或线圈暴露于一侧表面的中间层而言,该中间层的另一侧可涂敷粘接剂与视觉效果材料层结合。对于芯片和/或绕线完全嵌入中间层内部的中间层而言,其任一面均可涂敷粘接剂从而与视觉效果材料层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以及前文提到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并不意图指示识别卡的正面和背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凹部式防伪和个性化定制特征既可以设置在识别卡的正面,也可以设置在背面,或者正面和背面的局部均可提供这种凹部特征。此外,卡体正面和背面所提供的这种凹部式特征的形状和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公开的识别卡的构造不仅可用于各种金融交易卡,还适用于个人身份证件、工作证、会员卡等各种应用。

至此,已经通过举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了认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变化,并且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