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客户识别模块)卡也称用户身份识别卡,在移动电话机中必须搭配有SIM卡方能进行通话。
目前多数移动终端采用的是可插拔SIM卡设计,也就是移动终端的SIM卡是可更换的,用户能够自行更换sim卡。由于SIM卡是可插拔的,因此,目前SIM卡与移动终端多采用弹片式结构进行连接,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移动终端振动、跌落、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会导致与SIM卡接触的弹片暂时性断开连接,此时SIM卡正常通信将被中断,由于其中断时间往往很短很难被用户所察觉到;但这种中断如果日积月累,必将会影响移动终端性能。
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因各种故障送修时,这种SIM卡通信异常中断的信息对于用户、移动终端维修点及运营商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很好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M卡硬掉卡的记录方法,旨在能够检测到SIM卡的非正常的掉卡次数并记录,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在移动终端因各种故障送修时能够给出SIM卡的非正常掉卡记录,为移动终端维修点进行故障分析提供帮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SIM卡、中央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存储器读写模块、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时间获取模块、定时模块;
存储器读写模块分别与所述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读写存储器;
插卡检测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时会触发执行插卡检测;
拔卡检测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拔出SIM卡时会触发执行拔卡检测;
时间获取模块与所述存储器读写模块连接,用于获取当前时间。
定时模块与所述时间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定时触发时间获取模块获取当前时间并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该时间写入时间保存模块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移动终端掉卡的次数,以及每次SIM卡硬掉卡时间。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存储器,包括第一计数器模块、第二计数器模块、时间保存模块、硬掉卡记录模块;
第一计数器模块用于计数总的硬掉卡次数;
第二计数器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插卡时判断上一次拔卡是否为硬掉卡所导致的;
时间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最近一次硬掉卡的时间;
硬掉卡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有硬掉卡的时间。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其还包括一与SIM卡槽连接的用于插卡或拔卡检测的接触点,所述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接触点。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触点包括第一接触点P1和第二接触点P2,当SIM卡插入时第一接触点P1与第二接触点P2连接,触发插卡检测模块,当SIM卡拔出时第一接触点P1与第二接触点P2断开连接,触发拔卡检测模块。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插卡时,插卡检测模块被触发,插卡检测模块用于将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J11、插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并将该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加1后再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第一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J12、插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判断该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是否为1;如果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为1则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时间保存模块中保存的时间值,将该时间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中,并将该时间显示出来提示用户最近一次硬掉卡的时间;如果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为0则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1写入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J13、插卡检测模块触发定时模块开启,定时模块每隔一固定时间通过时间获取模块获取系统时间,并将该时间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时间保存模块中.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拔卡时,拔卡检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J21、拔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并将该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减1后再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第一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J22、拔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0写入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模块中。
一种基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一计数器,在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读取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加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
步骤B、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SIM卡拔出时读取的第一计数器,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
步骤C、 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中的第一计数器,再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就是移动终端曾经掉卡的次数,并记录每次SIM卡硬掉卡时间保存在移动终端存储器中。
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每次SIM卡硬掉卡时间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二计数器,该第二计数器的值在插入SIM卡时设为1,在拔出SIM卡时设为0;
S2、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一时间保存模块,当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后,每隔一固定时间会将当前时间保存至该模块;
S3、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一硬掉卡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每一次拔卡的时间;
S4、当移动终端插入SIM卡时读取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若该第二计数器的值为1则读取存储器的时间保存模块中保存的上一次硬掉卡的时间,并将该时间写入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中;
S5、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该硬掉卡记录模块中所记录的时间为每一次硬掉卡的时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一计数器,在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读取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加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到SIM卡拔出时读取的第一计数器,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中的第一计数器,再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就是移动终端曾经掉卡的次数,本发明能够检测到SIM卡的非正常的掉卡次数并记录,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在移动终端因各种故障送修时能够给出SIM卡的非正常掉卡记录,为移动终端维修点进行故障分析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中央处理器内部功能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SIM连接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插卡检测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拔卡检测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SIM卡、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其中,中央处理器分别与SIM卡、存储器相连接。
如图2所示,中央处理器包括存储器读写模块、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时间获取模块、定时模块;
存储器读写模块分别与所述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读写存储器;
插卡检测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时会触发执行插卡检测;
拔卡检测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拔出SIM卡时会触发执行拔卡检测;
上述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具体地,移动终端的SIM卡插拔检测结构如图3,即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其还包括一与SIM卡槽连接的用于插卡或拔卡检测的接触点,所述插卡检测模块、拔卡检测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接触点。如图3所示,所述接触点包括第一接触点P1和第二接触点P2,当SIM卡插入时第一接触点P1与第二接触点P2连接,触发插卡检测模块,当SIM卡拔出时第一接触点P1与第二接触点P2断开连接,触发拔卡检测模块。
其中,图3虚线框内为弹性结构,因此,SIM卡插入会导致P1右移,拔出则一般需要人为将SIM卡向右推,然后弹性结构会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也就是原来未插入SIM卡时的位置)。当硬掉卡时,由于不是人为的拔卡,一开始为SIM卡向左偏移了稍许,但P1与P2仍接触,P1由于没有SIM卡压迫,弹性结构也出现了稍许左移导致与P2连接断开,但此时因为SIM卡已经不在位了所以不触发拔卡检测模块,之后由于振动等其他因素SIM卡又向右压迫弹性结构使P1与P2接触触发插卡检测模块。
时间获取模块与所述存储器读写模块连接,用于获取当前时间。
定时模块与所述时间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定时触发时间获取模块获取当前时间并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该时间写入时间保存模块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移动终端掉卡的次数,以及每次SIM卡硬掉卡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包括第一计数器模块、第二计数器模块、时间保存模块、硬掉卡记录模块;
第一计数器模块用于计数总的硬掉卡次数;
第二计数器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插卡时判断上一次拔卡是否为硬掉卡所导致的;
时间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最近一次硬掉卡的时间;
硬掉卡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有硬掉卡的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插卡时,如图4所示,插卡检测模块被触发,插卡检测模块将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S11、插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并将该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加1后再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第一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S12、插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判断该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是否为1;如果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为1则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时间保存模块中保存的时间值,将该时间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中,并将该时间显示出来提示用户最近一次硬掉卡的时间;如果第二计数器模块的值为0则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1写入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S13、插卡检测模块触发定时模块开启,定时模块每隔一固定时间通过时间获取模块获取系统时间,并将该时间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时间保存模块中。
比如原来第一计数器值为0,后面为步骤S11中加1变成了1,此时说明是正常;
比如原来曾有过10次掉卡则在未插sim卡时第一计数器值为10,后面为步骤S11中加1变成了11,11-1=10即为曾掉卡的次数。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拔卡时,如图5所示,将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S21、拔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从存储器处读取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并将该第一计数器模块的值减1后再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写入存储器的第一计数器模块中。
步骤S22、拔卡检测模块通过存储器读写模块将0写入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模块中。
比如当前第一计数器值为8,在步骤S21执行后第一计数器值为8-1=7。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检测到SIM卡的非正常的掉卡次数并记录,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在移动终端因各种故障送修时能够给出SIM卡的非正常掉卡记录,为移动终端维修点进行故障分析提供帮助。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一计数器,在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读取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加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
步骤S200、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SIM卡拔出时读取的第一计数器,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
步骤S300、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中的第一计数器,再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就是移动终端曾经掉卡的次数,并记录每次SIM卡硬掉卡时间保存在移动终端存储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掉卡具体是指没有走正常拔卡检测流程,检测到卡不在了,比如正常的拔卡检测流程为检测到SIM卡拔出,与SIM卡的数据通信结束,给SIM卡关电源,然后卡就算拔出了。掉卡则没有上述过程,直接认为卡拔出了。
其中,所述 “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就是移动终端曾经掉卡的次数”
解释为:比如原来曾有过10次掉卡则在未插sim卡时第一计数器值为10,后面为步骤S11中加1变成了11,11-1=10即为曾掉卡的次数。
其中,记录每次SIM卡硬掉卡的时间的方法如下:
S1、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二计数器,该第二计数器的值在插入SIM卡时设为1,在拔出SIM卡时设为0;
S2、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一时间保存模块,当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后,每隔一固定时间会将当前时间保存至该模块;
S3、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一硬掉卡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每一次拔卡的时间;
S4、当移动终端插入SIM卡时读取存储器的第二计数器,若该第二计数器的值为1则读取存储器的时间保存模块中保存的上一次硬掉卡的时间,并将该时间写入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中;
S5、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的硬掉卡记录模块,该硬掉卡记录模块中所记录的时间为每一次硬掉卡的时间。
例如在每一次硬掉卡时都记录了对应的时间,比如有三次硬掉卡,时间分别是2016年1月1日17时17分17秒,2016年1月2日17时17分17秒,2016年5月1日12时12分22秒。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SIM卡硬掉卡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设置第一计数器,在移动终端中插入SIM卡时读取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加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到SIM卡拔出时读取的第一计数器,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再写回存储器中;在移动终端插入SIM卡状态下读取存储器中的第一计数器,再将该第一计数器的值减一后就是移动终端曾经掉卡的次数,本发明能够检测到SIM卡的非正常的掉卡次数并记录,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在移动终端因各种故障送修时能够给出SIM卡的非正常掉卡记录,为移动终端维修点进行故障分析提供帮助。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如处理器,控制器等)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碟、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