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存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3322发布日期:2018-11-14 01:5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片存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走进人们生活并改变人们生活。譬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移动终端拍摄或保存各种证件照片或银行卡照片等,而在使用完这些拍摄或保存的证件照片或银行卡照片之后,证件照或银行卡照片等继续保存在移动终端相册或文件夹内,从而证件照片或银行卡照片上面的隐私信息易于被其他人盗用,进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甚至可能给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片存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拍摄或保存的各种证件照片或银行卡照片上面的隐私信息易于被其他人窃取、且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片存储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

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安全系统;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的步骤,包括:

当前台当前运行的是智能系统,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

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的步骤,包括:

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进行风险提示,且弹出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包括第一确定功能按键;

接收到第一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移动终端内还设有与安全系统绑定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的步骤,包括:

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一提示信息;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

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

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不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不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且输出显示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有误的第二提示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私密图片包括身份证图片、居住证图片、护照图片、通行证图片、营业执照图片、结婚证图片、驾驶证图片、银行卡图片、社保卡图片、户口本图片以及学历证书图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的步骤,包括:

进行风险提示,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设置的第三提示信息;

接收身份验证设置操作,并检测身份验证设置是否成功;

若身份验证设置成功,则对待处理图片执行加密操作,并控制待处理图片以模糊状态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待处理图片执行加密操作,并控制待处理图片以模糊状态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到执行加密操作后的目标图片的使用请求时,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四提示信息;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并对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验证;

若身份验证成功,则对目标图片执行解密操作,并控制目标图片以清晰状态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的步骤,包括:

进行风险提示,并弹出加密上传对话框,加密上传对话框内包括第二确定功能按键;

接收到第二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弹出密码输入对话框,并接收用户在密码输入对话框内输入的密码信息;

根据密码信息执行密码设置操作,并检测密码设置是否成功;

若密码设置成功,将待处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并删除待处理图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行风险提示和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的步骤,还包括:

监测待处理图片的使用信息,或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若使用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提示条件,或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提示条件,则进行风险提示和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其中,第一预设提示条件为待处理图片被使用操作完成,第二预设提示条件为移动终端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器,处理器耦接存储器、显示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的图片存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图片存储方法中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拍摄获得或待保存的私密图片,自动进行风险提示,并自动引导用户私密存储该待处理图片,避免了私密图片的信息泄露,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中私密存储流程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第五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中私密存储子模块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五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图片存储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具体地,该图片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执行步骤s2。

在本实施例中,待处理图片的获取方式有多种,譬如: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摄像头拍摄获得的图片标记为待处理图片,或者是移动终端即时通讯软件(譬如:qq、微信等)接收到或保存的图片标记为待处理图片,甚至可以是新增到移动终端图库的图片标记为待处理图片等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识别的方式可以为:识别该待处理图片,从而获得该待处理图片的属性分类结果,该属性分类结果包括隐私属性和非隐私属性。当属性分类结果中包含隐私属性时,则判定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用于识别该待处理图片,从而判断该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私密图片包括身份证图片、居住证图片、护照图片、通行证图片、营业执照图片、结婚证图片、驾驶证图片、银行卡图片、社保卡图片、户口本图片以及学历证书图片等。优选的,该私密图片为证件照图片。

步骤s2,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风险提示的方式有多种,譬如: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弹出一个风险提示对话框,该风险提示对话框包括风险提示信息、私密存储确定功能按键和否定功能按键,或通过移动终端的喇叭发出语音提示信息等等。

进一步地,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私密存储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输出引导信息,用户根据引导信息按步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

本实施例对拍摄获得或待保存的私密图片,自动进行风险提示,并自动引导用户私密存储该待处理图片,避免了私密图片的信息泄露,从而既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性,也因自动引导用户执行私密存储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度。

图2-图3展示了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该图片存储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安全系统,该移动终端内设有与安全系统绑定的第一预设身份验证信息、与智能系统绑定的第二预设身份验证信息、以及智能存储空间和安全存储空间。具体地,该图片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当前台当前运行的是智能系统,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执行步骤s11。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10与上述实施例步骤s1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1,进行风险提示,且弹出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包括第一确定功能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该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包括第一确定功能按键和第一否定功能按键,当接收到第一否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将待处理图片直接存储至智能存储空间。

步骤s12,接收到第一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

优选的,智能系统内的数据存储于智能存储空间,安全系统内的数据存储于安全存储空间,其中,智能存储空间和安全存储空间相互隔离。优选的,该安全存储空间为加密存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并将该待处理图片存储至安全存储空间,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智能存储空间的待处理图片,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物理隔离的存储隐私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终端的数据安全性。

本实施例在智能系统下,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若待处理图片是隐私图片时,根据用户的意愿,自动将待处理图片存储至安全系统,且自动删除智能系统中的待处理图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0,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一提示信息。

步骤s121,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一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与第一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执行步骤s122,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不与第一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执行步骤s1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身份识别信息可以生物特征信息,譬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等,优选,指纹信息作为第一身份识别信息。

步骤s122,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

步骤s123,不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且输出显示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有误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提示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也可以是文字+图标组合信息等等。

本实施例只有在通过身份验证的情况下,才将待处理图片存储至安全系统,且自动删除智能系统中的待处理图片,避免了非机主本人的操作,导致非隐私数据信息存储至安全系统,从而提升了安全系统的存储数据有效率。

进一步地,当前台当前运行的是智能系统,接收到私密图片的使用请求时,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验证提示信息。之后,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该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二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若身份识别信息与第二预设身份验证信息不匹配时,输出显示输入的身份识别有误的提示信息。

若身份识别信息与第二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从安全存储空间中调取该隐私图片,并将该隐私图片传输至智能系统,以及存储至智能存储空间。监测到该隐私图片被使用完成时,删除位于该智能存储空间的该隐私图片。

本实施例在身份验证成功后,可以调取安全存储空间的隐私图片,并在智能系统下使用该隐私图片,避免了智能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数据信息不能交互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地,该隐私图片在该智能系统下,使用完成后,自动进行删除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安全性能。

图4展示了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该图片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执行步骤s21。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1,进行风险提示,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设置的第三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提示信息可以是文字信息,也可以是文字+图标的组合信息等等。

步骤s22,接收身份验证设置操作,并检测身份验证设置是否成功。若身份验证设置成功,则步骤s23。

在本实施例中,该身份验证设置操作可以为:接收用户输入身份设置信息,判断该身份设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设置条件,若身份设置信息满足预设设置条件,则将该身份设置信息作为身份验证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该身份设置信息可以是数字密码、图案密码、生物特征信息(譬如:指纹信息)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该预设设置条件可以为数字密码是否满足预设位数条件(譬如:8位数),也可以是图案密码是否连接情况清楚,甚至可以是生物特征信息的完整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等等。

步骤s23,对待处理图片执行加密操作,并控制待处理图片以模糊状态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加密操作可以为:采用现有的加密算法(譬如:md5、des等)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加密操作。进一步地,模糊状态显示待处理图片可以是隐藏显示包含隐私信息的部位(譬如: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区域,头像区域等),也可以是覆盖处理包含隐私信息的部位(譬如: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区域,头像区域等)。

本实施例在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自动提示进行身份验证设置,且在身份验证设置成功后,则对待处理图片执行加密操作,并控制待处理图片以模糊状态显示,精简了隐私图片的加密存储操作,从而既提升了加密存储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度。且在进行模糊化处理之后,用户仍可根据该模糊化照片的轮廓快速找到该照片,便于用户查找及使用。

进一步地,在加密存储待处理图片后,在用户需要使用该加密存储后的图片时,需要即时恢复,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步骤s23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接收到执行加密操作后的目标图片的使用请求时,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四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提示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也可以是文字+图标组合信息等等。

步骤s31,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并对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验证。若身份验证成功,则执行步骤s32。

步骤s32,对目标图片执行解密操作,并控制目标图片以清晰状态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清晰状态显示目标图片可以是输出显示包含隐私信息的部位(譬如: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区域,头像区域等),去除覆盖在包含隐私信息部位(譬如: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区域,头像区域等)的图像或文字信息。

本实施例在需要使用加密存储的目标图片时,只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终端自动进行解密操作,以及清晰状态显示目标图片,简化了目标图片的恢复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5展示了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该图片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执行步骤s41。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1,进行风险提示,并弹出加密上传对话框,加密上传对话框内包括第二确定功能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加密上传对话框包括第二确定功能按键和第二否定功能按键,当接收到第二否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则根据用户的意愿不对该待处理图片进行加密操作。

步骤s42,接收到第二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弹出密码输入对话框,并接收用户在密码输入对话框内输入的密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密码信息可以是数字信息,也可以是图案信息,甚至可以是生物特征信息,譬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手势信息等。

步骤s43,根据密码信息执行密码设置操作,并检测密码设置是否成功。若密码设置成功,则执行步骤s44。

步骤s44,将待处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并删除待处理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或wifi网络)将待处理图片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该待处理图片进行存储,同时,删除该移动终端上的待处理图片。

进一步地,服务器接收到该终端存储的目标图片的使用请求时,提示用户输入验证密码。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识别信息,判断该密码识别信息是否与密码设置信息匹配,若密码识别信息与密码设置信息匹配,则输出显示该目标图片。若密码识别信息与密码设置信息不匹配,不响应该目标图片的使用请求。

本实施例在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自动提示进行密码设置,且在密码设置成功后,上传待处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并删除待处理图片,既致使隐私图片加密存储在服务器,也消除了移动终端泄露隐私图片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安全性。

图6展示了本发明图片存储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该图片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执行步骤s51。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1,监测待处理图片的使用信息,或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使用信息可以为时间信息,也可以是操作信号。

步骤s52,判断使用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提示条件,或判断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提示条件,其中,第一预设提示条件为待处理图片被使用操作完成,第二预设提示条件为移动终端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若使用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提示条件,或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提示条件,则执行步骤s5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提示条件可以为: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间隔预设时间段后,自动判定该待处理图片被使用操作完成;也可以是: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监测该待处理图片的操作信号,若一段时间内均未获取到操作信号,则自动判定该待处理图片被使用操作完成。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提示条件可以为: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锁屏状态(第一状态)后,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解锁状态(第二状态)时,自动判定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是,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时,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黑屏状态(第一状态)后,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解锁状态(第二状态)时,自动判定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s53,进行风险提示和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风险提示操作以及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待处理图片处于使用状态时,不进行风险提示以及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避免了用户使用操作,与提示和引导操作相冲突,进而提升了使用便捷性。此外,在使用完成后,即时进行风险提示以及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达到了使用便捷与数据安全的兼顾的效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参阅图7,该移动终端包括隐私图片识别模块10和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

其中,隐私图片识别模块10,用于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用于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进行风险提示、并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8,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安全系统,该移动终端内设有与安全系统绑定的第一预设身份验证信息、与智能系统绑定的第二预设身份验证信息、以及智能存储空间和安全存储空间。具体的,该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包括存储方式确认子模块110和私密存储处理子模块111。

其中,该隐私图片识别模块10还用于当前台当前运行的是智能系统,拍摄获得或保存待处理图片时,对待处理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待处理图片是否为隐私图片;存储方式确认子模块110,用于若待处理图片为隐私图片,则进行风险提示,且弹出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私密存储选择对话框包括第一确定功能按键;私密存储处理子模块111,用于接收到第一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9,该私密存储处理子模块111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输入提示单元1110、第一身份信息验证处理单元1111、第一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112和身份信息有误提示单元1113。

其中,第一身份信息输入提示单元1110,用于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一提示信息;第一身份信息验证处理单元11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第一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112,用于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同时,删除位于智能系统的待处理图片;身份信息有误提示单元1113,用于若第一身份识别信息不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则不将待处理图片从智能系统传输至安全系统进行存储,且输出显示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有误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私密图片包括身份证图片、居住证图片、护照图片、通行证图片、营业执照图片、结婚证图片、驾驶证图片、银行卡图片、社保卡图片、户口本图片以及学历证书图片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0,该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包括身份验证设置提示单元121、身份验证设置处理单元122和第二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23。

其中,身份验证设置提示单元121,用于行风险提示,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设置的第三提示信息;身份验证设置处理单元122,用于接收身份验证设置操作,并检测身份验证设置是否成功;第二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23,用于若身份验证设置成功,则对待处理图片执行加密操作,并控制待处理图片以模糊状态显示。

进一步的,该该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包括第二身份信息输入提示单元131、第二身份信息验证处理单元132和解密显示处理单元133。

其中,第二身份信息输入提示单元131,用于接收到执行加密操作后的目标图片的使用请求时,输出显示输入身份信息的第四提示信息;第二身份信息验证处理单元13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并对输入的第二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验证;解密显示处理单元133,用于若身份验证成功,则对目标图片执行解密操作,并控制目标图片以清晰状态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1,该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包括加密上传确认单元141、密码信息获取单元142、密码设置操作单元143和上传单元144。

其中,加密上传确认单元141,进行风险提示,并弹出加密上传对话框,加密上传对话框内包括第二确定功能按键;密码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接收到第二确定功能按键的触发信号时,弹出密码输入对话框,并接收用户在密码输入对话框内输入的密码信息;密码设置操作单元143,用于根据密码信息执行密码设置操作,并检测密码设置是否成功;上传单元144,用于若密码设置成功,将待处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并删除待处理图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2,该隐私图片处理模块11包括监测单元150和第三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51。

其中,监测单元150,用于监测待处理图片的使用信息,或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第三私密存储处理单元151,用于若使用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提示条件,或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提示条件,则进行风险提示和引导用户私密存储待处理图片;其中,第一预设提示条件为待处理图片被使用操作完成,第二预设提示条件为移动终端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存储器81、显示器8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1中并可在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10。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图片存储方法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步骤s2。或者,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移动终端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10-模块12的功能。

计算机程序81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由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10在移动终端中的执行过程。

移动终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和显示器8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存储器81与处理器8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也可以和处理器80集成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包含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图片存储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数据。通过执行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图片存储方法。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810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810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810在被处理器8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81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