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3490发布日期:2018-11-07 10:33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供用电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电力工业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存在能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与总体发展方向相悖的、甚至阻碍电力发展的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

在低压电力市场营销环节,由于当前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然各级供电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低压网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但由于低压客户群体数量庞大,且变化频繁,目前台区线损管理中普遍存在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窃电、计量故障等管理原因导致的线损异常,同时也存在迂回供电、远距离输电、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过小、线路超载、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变压器空载和轻载等技术原因导致的线损异常。

近几年,国内许多供电企业不同程度的面临一个共同的窘境,即在治理台区线损上“投资大、回报小”,针对低压配网的各种设备改造源源不断,但收益却越来越不尽人意,其根源是近十年以来,影响台区线损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改造投资方向不变,势必造成速效降损短期内出现反弹,难以固化长效降损、有序降损的成果,最终陷入“投资大、回报小”的窘境。

目前国网上海市某供电公司所辖台区有16000多个,线损合格台区仅为10000多个,合格率不到70%。

当前来讲,围绕台区线损改进工作是供电公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台区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从根本上扭转台区线损居高不下的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其通过对用采运行监控系统、营销系统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合理台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缺解决方案,为台区线损消缺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系统化、整体化、闭环化的管理思路,对该供电公司所有台区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持续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进而实现闭环化的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接收用采运行监控系统、营销系统的运行、营销数据,进行线损统计和分析;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系统提供各个台区的同期线损;所述的营销系统提供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其特征是:

建立档案化的数据中心,记录各个时期台区线损情况,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对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进行持续监管;

建立标准化的诊断中心,将每种造成台区线损率不合理的原因都记录在库,以台区类型、线损数据值作为参考依据,制定诊断台区不合理原因的标准公式,自动将任务分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建立集中化的消缺管理中心,自上而下统筹管理,以诊断原因为参考依据,完成消缺任务,对消缺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回溯和统计任务处理情况;

建立科学的报表系统,对关键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模块化、灵活的报表,让管理层能精准的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所述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台区线损考核和分析,加强对考核指标的管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逐级分解落实,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考核,实现台区管理工作的闭环式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系统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汇集,根据台区统计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电量、线损率、有电量用户/总用户,并对线损问题初步分类。

具体的,所述的关键信息至少包括用电信息、线损信息、台区信息。

具体的,在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时,按照可计算类型线损和不可计算类型线损进行分类;

针对不可计算类型线损,根据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给出的线损类型,进行自动诊断、分类,派给归口部门,生成消缺任务;

针对可计算类型线损,对于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等于一的情况,将该台区数据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对于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小于一的情况,导入营销系统数据,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

若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理想化线损率合理,则视该线损问题为户数问题,交与装表部门处理;

若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线损率依然不合理,将该台区数据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

进一步的,所述的考核指标至少线损率、实抄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关键环节至少包括台区线损总体情况、负线损台区消缺情况、杆变配变台区处理情况和不可计算台区整治情况。

本发明所述的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对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归口部门对应需处理的诊断结果形成标准化集合,以归口部门为分类依据,自动生成各部门需消缺的台区列表。

本发明所述的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通过台区低压互联排查、杆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配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总表接线和倍率排查、采集失败用户排查的台区线损排查方式,来实现台区线损消缺排查管理。。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为每个不合理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消缺解决方案,为现场工人进行现场高效消缺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分析和计算台区线损情况,增强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力度,可有效提升台区线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能有效缓解供电公司目前台区线损合格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2.构建台区线损持续跟踪管控机制,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系统,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率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一套精细化管理模式;

3.通过台区线损管理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够实现电网企业线损管理整体管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电力系统中,1个台区是指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是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专用名词。目前国家电网覆盖域内对低压电网全部实行分台区管理。

在电力网传输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简称线损。

在规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力网各个电气设备时所产生的电能损耗或损失量,即报告期内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经过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环节输送到用户,产生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介质中的损耗电量,以及配电营销环节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电量,这两部分电能损耗电量就构成了电网的所有损耗电量。

电力网线损率:是指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数,简称线损率,其计算公式为: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

线损率可分为如下几类:

(1)经济线损率:由于理论线损同时与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有关,所以对于电网结构固定的线路,理论线损也并非为一固定值,而是随着供电负荷大小等运行状况的变化而变动。存在的最低理论线损率称为经济线损率,对应的电流称为经济电流。经济线损率能为制定线路改造和降损方案提供依据。

(2)计划线损率:计划线损率也称为定额线损率,是指上级单位或部门根据电力网实际线损情况,经过测算、核准,定期考核用的线损率。

(3)同步线损率:在供电量、售电量统计工作中,由于受抄表手段、抄表方式、电费回收等因素影响,出现供售电量不同步的情况,故统计出来的最终数据,往往是一个报表数据,不能真正客观地感应线损实际水平。

(4)不同步线损率:由于不同步电量的存在,为了清楚不同步电量对综合统计线损率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分析用线损率即不同步线损率。

(5)理论线损率:是指当某阶段电力网设备及结构处于固定状态下,根据电网设备参数、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及负荷水平,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率。理论线损率是进行目标线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6)管理线损率:是指在电网运行及营销过程中,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耗与统计供电量的百分数。管理线损率也是制定降损节能计划、确定目标线损率指标的重要依据。

台区线损的分类:一般将线损按损耗性质划分为二种:

(1)技术线损: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损耗无法避免,这是由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决定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我们把这部分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称之为技术线损。

(2)管理线损: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安装计量装置,这些计量装置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差,加之可能出现的漏、估抄等现象,再加上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可能造成偷漏电和其他不明损失。这类损失,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因此称之为管理线损。

所谓线损管理,就是通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一切措施,以期降低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佳管理追求。

某供电分公司5月台区线损总体情况如下:

同时,根据edcm线损数据统计,5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可以看出,除了合理线损(-1%-10%)外,线损率较高的是>10%的高线损,其次是<-1%的负线损,其他是没有监测或未统计到的台区null。

在edcm线损数据中初步筛选了线损分类如下表:

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有供电量、售电量数据)“可计算”类型线损数据占了台区数据的绝大部分(99%以上),但还需根据具体线损率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线损问题分类包括:供电侧倍率缺失、供电侧表码缺失,供电侧表码缺失、供电侧表计缺失、供电侧表计缺失,供电侧倍率缺失、供电侧表码值缺失、供电侧电量小于0、空载、轻载、无售电量等。

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各个部门职责,开展更有针对性进行排查消缺。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搞好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而现在供电公司想要了解线损情况,需要人工从不同系统中导出数据,制作表格,手工计算,鉴于供电公司下台区数量庞大,需计算的数据多,人工处理保证不了效率也有可能会有疏漏。对于存在线损问题的台区,管理部门也很难跟踪后续消缺过程。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消缺过程的反馈没有一个系统化高效化的管理系统。

某供电公司台区线损管理机制目前是按周根据线损数据来筛选派发消缺工作,各相关部门工作无法及时反馈和及时协同处理,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台区线损管理工作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和统计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消除专业管理壁垒,充分利用系统数据资源,打造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电网线损管理系统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接收用采运行监控系统、营销系统的运行、营销数据,进行线损统计和分析;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系统提供各个台区的同期线损;所述的营销系统提供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其发明点在于:

建立档案化的数据中心,记录各个时期台区线损情况,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对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进行持续监管;

建立标准化的诊断中心,将每种造成台区线损率不合理的原因都记录在库,以台区类型、线损数据值作为参考依据,制定诊断台区不合理原因的标准公式,自动将任务分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建立集中化的消缺管理中心,自上而下统筹管理,以诊断原因为参考依据,完成消缺任务,对消缺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回溯和统计任务处理情况;

建立科学的报表系统,对关键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模块化、灵活的报表,让管理层能精准的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所述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台区线损考核和分析,加强对考核指标的管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逐级分解落实,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考核,实现台区管理工作的闭环式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系统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汇集,根据台区统计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电量、线损率、有电量用户/总用户,并对线损问题初步分类。

具体的,所述的关键信息至少包括用电信息、线损信息、台区信息。

具体的,在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时,按照可计算类型线损和不可计算类型线损进行分类;

针对不可计算类型线损,根据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给出的线损类型,进行自动诊断、分类,派给归口部门,生成消缺任务;

针对可计算类型线损,对于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等于一的情况,将该台区数据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对于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小于一的情况,导入营销系统数据,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

若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理想化线损率合理,则视该线损问题为户数问题,交与装表部门处理;

若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线损率依然不合理,将该台区数据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

进一步的,所述的考核指标至少线损率、实抄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关键环节至少包括台区线损总体情况、负线损台区消缺情况、杆变配变台区处理情况和不可计算台区整治情况。

本发明所述的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对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归口部门对应需处理的诊断结果形成标准化集合,以归口部门为分类依据,自动生成各部门需消缺的台区列表。

本发明所述的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通过台区低压互联排查、杆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配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总表接线和倍率排查、采集失败用户排查的台区线损排查方式,来实现台区线损消缺排查管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供电公司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营业收费系统已有基础数据,找出不合理台区,从数据来源和数据完整性方面,多维度对不合理台区进行分析,逐步发现台区不合理因素,并按影响程度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消缺顺序进行排列,为现场消缺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意见。

本发明技术方从宏观上对供电公司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台区进行数据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持续跟踪未达标台区的消缺进程,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

本发明技术方通过建立档案化的数据中心,记录各个时期台区线损情况,能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能对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进行监管。

本发明技术方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诊断中心,将每种造成台区线损率不合理的原因都记录在库,以台区类型、线损数据值作为参考依据,制定诊断台区不合理原因的标准公式,能够自动将任务分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通过建立集中化的消缺管理中心,自上而下统筹管理,以诊断原因为参考依据完成消缺任务,对消缺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回溯和统计任务处理情况。

本发明技术方通过建立科学的报表系统,对供用电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台区线损总体情况,负线损台区消缺情况,杆变配变台区处理情况和不可计算台区整治情况,生成模块化的报表,让管理层能精准的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关于本技术方案中的台区线损消缺排查管理,分别叙述如下:

a、台区线损排查方式:

利用电力公司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类数据,根据如下方式开展排查消缺工作:

根据影响台区线损因素,如台区低压互联、台区总表倍率和接线、台区用户的采集成功率,当一个台区的三大重要因素都排查过但台区的线损率仍然没有恢复合理情况时,考虑台区下用户窃电和用户的计量装置故障的可能性。

(1)台区低压互联排查:

台区分为杆变台区和配变台区。杆变台区大部分由于台区割接导致台区的供电范围发生了变更,从而使得原台区下用户的台区归属发生了变动。配变台区中存在大量的双电源供电区域,使得用户的台区归属排查变得更加复杂。由于杆变台区和配变台区低压互联情况不同,采用的排查方式也就不同。

(2)杆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

先用系统数据对台区低压互联进行大致的分析,再去现场排查,既提升工作效率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两个线损分析系统是用采运行监控平台(edcm)和线损精细化平台。这两个系统中用户的台区拓扑结构是由pms系统同步过来的,同时pms系统的台区拓扑结构也同步推送到cms系统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用户归属也是由cms系统同步的,但是在长期的采集运维工作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户的台区归属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pms系统的台区用户拓扑关系:台区—供电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用户拓扑关系:台区—集中器—用户。通过比对pms系统和用采系统用户低压台区互联的差异性,找出台区的用户归属不一致的,形成用户台区归属不一致的差异清单。这些差异清单上用户的台区归属需要去现场进行排查。由于50kw以上的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台区归属只存在于cms系统中,不能通过系统的数据比对台区归属。

在用台区用户差异清单排查低压互联的同时可以把50kw以上的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台区归属也一起排查了。通过对台区归属不确定的用户进行现场排查,在pms系统中修改用户的台区归属,使得用户在系统中的台区归属和现场一致。

(3)配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

在配变中大部分配电房中包含两个变压器,并且两个变压器供电有相同的供电点,这样的配变称为双配变。一个小区中有两个变压器同时供电,也就有两个不同的台区共同供电,在实际中可能会有一个高层门栋的低层是由一号配变供电,而这个门栋的高层则是由二号配变供电。配电间中公建中的电梯可能由一号配变供电,而公建中的水泵是由二号配变供电。一个小区也有可能数据比对验证由不在同一个配电房中的变压器供电,即配变供电的区域中供电点的重叠性高。

通过对配变台区线损率的分析发现,很多双配变台区单个台区的线损率是不合理的,但是两者的总加线损是合理的。所谓的总加线损合理,就是把双配变中的两个变压器供电的供电量之和作为供电量,售电的售电量之和作为售电量,根据加和得到的售电量和供电量得到的线损率在-1%~10%(上海电力公司的要求)的范围。在edcm系统中从后台中拉出所有线损率不合理的配变台区,结合pms系统找出邻近的台区中有重叠供电点的,归为双配变台区。根据双配变台区总加线损大致合理等判断规则,筛选出重点区域配变台区排查清单。非双配变的配变台区低压互联的排查按照杆变排查低压互联的思路进行。

(4)总表接线和倍率排查

通过对edcm系统中负线损台区的同期周线损进行跟踪分析以及对现场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台区产生负线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总表侧的接线问题和ct的倍率不准引起的。在edcm系统中负线损台区可批量获取,在派发总表消缺清单前,可以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查看总表相关数据。

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每15min采集一次总表的相关量,一天一共有96个点的值。查找台区总表的倍率、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素的数据大致判断该总表是否发生失压、失流、跨接等情况。依据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再批量发清单用于现场总表消缺。总表消缺包括:跨接、电流反相、电流缺相、电压缺相、电流虚接、电压虚接、系统变比错误、电表故障以及现场检查正常无需消缺。其中,跨接是指总表接线中a、b、c三相电流电压接线组错联,比如:a相电流接线错搭b相电压接线。在总表接线消缺方面总结了一套有效且基本通用的检验方法:消缺后,第一,检查三相电压是否已恢复正常;第二,察看三相电流是否均为正;第三,三相cosφ是否均大于0.8;第四,电表是否未显示逆相序;第五,验证三相变比是否等于系统中流变变比。对现场总表排查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为各类总表侧问题积累经验,用以提升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总表的准确性。

(5)采集失败用户排查:

台区中采集失败的用户导致台区的售电量减少,使得台区的线损率偏高。下面分析批量采集失败消缺台区清单的形成。

1)专变用户采集消缺:专变用户消缺清单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得采集失败用户和从cms系统获得采集失败专变用户台区获得。这是由专变终端用户的用电量大和专变终端消缺运维的特殊性决定的。

2)集抄用户采集消缺:利用edcm系统和线损精细化平台,把同期周线损率不合理且月营销出账电量/月冻结售电量的比值大于1.1的台区批量整理,当比值大于1.1就大概认为该台区采集不成功的因素对台区线损影响较大,再通过需要采集消缺的台区比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得到采集消缺用户清单。

根据以上两条原则分别形成批量专变用户采集消缺清单和集抄用户采集消缺清单。

b、台区线损排查案例:

(1)台区低压互联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根据pms信息现场核查台区关联未发现问题;此次排查发现的台区关联问题是由1栋楼前期从一配变中分割出来后在pms上未做调整(对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edcm系统用户发现)引起的,施工队排查中遗漏了。

处理思路:对于台区关联,主要对配变多个台区或相邻台区正负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edcm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低压采集用户对台区关联有指向性作用,对于采集系统采集不成功用户与edcm用户不一致的需重点分析。

(2)总表接线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发现2个负损台区总表功率因数异常,两个台区总表的功率因素都偏低,均低于0.8。

处理思路:总表计量关系到台区供电量是否准确,处理负损台区要确认总表计量和变比的准确性。

(3)窃电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目前6个台区中已发现3个台区存在用户窃电,共涉及用户19户,损失电量851.59;对3个正损值较大的台区影响大,并通过cms系统用户出账电量还原电量后核算线损率均合格。

处理思路:先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窃电分析功能,定位一个台区中的疑似窃电用户,现场再通过掌机抄控器、钳形电流表实现对窃电用户断电窃电次数、最近窃电时间、窃电损失电量的精确计量。现场常见的窃电方式有:火线进出线短接,开关处、熔丝处进出线短接。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某供电公司将5月台区线损数据(方案实施前)与8月台区线损数据(方案实施后)进行对比,主要进行台区线损率比对和台区消缺效率对比。

1、台区合理率对比:

5月台区线损总体情况:

8月各周台区线损总体情况:

对比分析:

5月台区合理率平均值为50.09%,8月台区合理率平均值为56.19%。8月相比5月台区线损合理率上升了6.1%。

5月各周台区合理率在50%左右,上下浮动1%,8月各周台区合理率在56%左右,上下浮动1%。

通过5月、8月各周台区合理率环比对比可知,8月总体比5月各周合理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2、台区线损率对比:

edcm线损数据统计5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edcm线损数据统计8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对比分析:

根据edcm数据,5月、8月按线损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合理线损(-1%-10%)5月为51%,8月为56%,8月比5月提升5%。

负线损(<-1%),5月为32%,8月为31%,8月比5月降低1%。

高线损(>10%),5月为13%,8月为9%,8月比5月降低4%。

不可计算线损,5月为4%,8月为4%,8月比5月持平。

3、台区消缺效率对比:

(1)实施本技术方案前情况:

某供电公司台区线损消缺工作由于多个部门,包括营销部、运检部、采集班、基建部及相关工程队等,线损排查协调处理工作情况复杂,并没有建立相关消缺率统计机制。

目前营销部会将各周线损消缺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和下周初步计划安排。一般线损问题和情况在周工作计划后通过1周的工作周期进行完成和汇总,未完成的延续到下周。消缺工作的派发流转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部分线损消缺工作可能延续数周。

(2)实施本技术方案后情况:

建立台区管理持续管理跟踪机制后,实现了基于系统线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线损工作管理方式可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派发处理,通过8月线损工作的初步实践,各项线损问题处理及时性从7天左右可缩短为2天左右。线损数据分析和消缺任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业务流程合理流转及时处理和闭环。根据8月实践证明,总体消缺效率可比原先提升30%。

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线损数据不合理的台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缺解决方案,为台区线损消缺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每个不合理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消缺解决方案,为现场工人进行现场高效消缺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缓解各个供电公司目前台区线损合格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同时构建台区线损持续跟踪管控机制,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思路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率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进而对消缺过程的反馈实现“闭环式”的消缺处理、管理模式。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供用电管理和线损管理领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