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7530发布日期:2018-12-19 06:00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硬盘故障查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器上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其故障率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服务器存储产品部件和硬盘数量较多,服务器出现故障或者进行调试时故障时定位比较复杂,为快速满足客户供货需求,针对存储产品推出diag系统诊断生产模式。

然而,客户的需求配置有千变万化,硬盘数量庞大,为了定位故障硬盘位置需要频繁的对硬盘进行插拔,影响了硬盘故障维修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硬盘故障维修效率低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包括:

扫描整机序列号;

对整机进行故障检测;

获取故障硬盘序列号;

根据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获取故障硬盘槽位。

优选地,扫描整机序列号具体包括:通过扫码枪扫描整机上的序列号条形码。

优选地,对整机进行故障检测具体包括:

通过diag系统定义测试部件及测试顺序;

根据所述测试部件以及测试顺序进行性能测试;

为每个测试部件生成测试日志。

优选地,生成测试日志具体包括:

为测试通过的测试部件生成passed日志;

为测试失败的的测试部件生成failed日志。

优选地,根据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获取故障硬盘槽位具体包括:

获取全部硬盘的硬盘序列号及对应槽位;

通过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与所述硬盘序列号逐一比对;

获取比对结果一致的硬盘序列号的对应槽位的slot号;

根据所述slot号点亮定位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故障硬盘进行更换;

对更换后的硬盘进行性能测试;

如果所述性能测试通过则继续整机测试,否则重新获取故障硬盘序列号。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扫描调试人员工号。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整机序列号为单位保存测试结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系统,包括序列号采集模块、测试模块以及序列比对模块,所述序列号采集模块及序列比对模块分别与所述测试模块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序列采集模块用于读取整机序列号,所述序列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故障硬盘信号并与全部硬盘序列号比对。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通过扫描需要测试的整机的序列号将测试结果以唯一编码进行保存,在测试过程中测试到的故障硬盘也对应唯一的硬盘序列号,通过故障硬盘序列号与整机中全部硬盘的序列号进行比对,从而获取故障硬盘的槽位,然后通过获取故障槽位的slot信号点亮硬盘托架上的定位指示灯,可以快速的定位故障硬盘的位置,通过对此位置上的硬盘进行更换实现维修,减少了硬盘插拔次数,能够提高硬盘维修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机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槽位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包括:

s10:扫描整机序列号。

整机序号是服务器生产时生成的服务器编码,每个服务器上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并通过条形码的形式贴在服务器机箱外部,在进行故障检测或调试之前先通过扫码枪扫描整机序列号用于对检测的服务器进行记录。

s20:对整机进行故障检测。

硬盘的故障不一定是因为硬盘本身的原因导致的,在进行故障硬盘定位的同时还需要对服务器的整体进行故障检测,为后续硬盘的维修提供依据,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机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整机进行故障检测具体包括:

s21:通过diag系统定义测试部件及测试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整机测试通过diag系统进行,通过diag系统定义需要进行故障检测的部件以及每个部件以什么顺序进行检测,在检测中需要检测的部件一般包括cpu、内存、主板、电源、电池、硬盘背板和硬盘等,测试顺序一般是前测、老化。

s22:根据所述测试部件以及测试顺序进行性能测试。

对于每个测试部件会定义执行相对应的性能测试进行器件性能测试,通过基本功能来判断有没有故障。

s22:为每个测试部件生成测试日志。

对于进行测试的每个部件需要记录相应的日志信息,对于测试通过的部件生成passed日志,对于测试没有通过的部件生成failed日志。

s30:获取故障硬盘序列号。

当检测过程中检测到故障硬盘之后,系统自动获取故障硬盘的序列号,硬盘的序列号为硬盘出厂时生成的硬盘的唯一编码,获取了故障硬盘的序列号之后就可以通过该序列号唯一的确定硬盘的位置。

s40:根据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获取故障硬盘槽位。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槽位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根据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获取故障硬盘槽位具体包括:

s41:获取全部硬盘的硬盘序列号及对应槽位。

s42:通过所述故障硬盘序列号与所述硬盘序列号逐一比对。

s43:获取比对结果一致的硬盘序列号的对应槽位的slot号。

s44:根据所述slot号点亮定位指示灯。

当检测到有硬盘故障后,系统在读取故障硬盘序列号的同时也会读取该服务器上安装的全部硬盘的序列号以及每个序列号对应的槽位,然后将故障硬盘序列号与全部硬盘序列号进行比对,因为故障硬盘安装在该服务器上,因此至少会匹配到一个硬盘序列号与故障硬盘序列号一致,然后获取该硬盘序列号对应的槽位,通过定位槽位上的slot号确定故障硬盘设置的硬盘托架然后点亮对应托架上的定位指示灯,检测人员通过查看定位指示灯即可确定故障硬盘的位置。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还包括:

s50:对故障硬盘进行更换。

s60:对更换后的硬盘进行性能测试。

如果所述性能测试通过则执行步骤s70:继续整机测试,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30:获取故障硬盘序列号。

定位到故障硬盘之后需要对故障硬盘进行维修或替换,但是对于维修或替换后的硬盘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还需要在此进行检测,如果经过检测之后该硬盘没有故障则继续进行整机的其他检测,如果经过检测还存在故障则重新执行步骤s30,需要说明的是,在重新进行检测时,因为该故障点之前的其他部件已经通过测试并生成passed文件(在进行硬盘检测之前存在故障的部件已经经过维修,因为为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测试通过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可以直接获取故障硬盘序列号进行定位。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还包括:

s80:扫描调试人员工号。

为了便于后续的维修追溯,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扫描记录调试人员的工号,将调试人员的工号与检测信息保存在一起。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硬盘快速定位方法还包括:

s90:以所述整机序列号为单位保存测试结果。

为了系统的管理每次检测的检测信息,所有的检测结果以服务器的整机序列号为单位进行保存,保存的文件中包括了检测时间、调试人员工号、测试部件、测试顺序、日志文件、故障硬盘序列号以及槽位信息。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硬盘快速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硬盘快速定位系统,包括序列号采集模块、测试模块以及序列比对模块。

所述序列号采集模块及序列比对模块分别与所述测试模块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序列采集模块用于读取整机序列号,所述序列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故障硬盘信号并与全部硬盘序列号比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序列号采集模块包括扫码枪,通过扫描服务器机箱上的序列号代码获取整机序列号,然后发送给测试模块,测试模块以整机序列号为单位将测试数据进行保存,当测试模块检测到故障硬盘时将故障硬盘的序列号发送给序列比对模块,序列比对模块将故障硬盘序列号与服务器中全部硬盘的序列号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故障硬盘的位置。

本发明中通过扫描需要测试的整机的序列号将测试结果以唯一编码进行保存,在测试过程中测试到的故障硬盘也对应唯一的硬盘序列号,通过故障硬盘序列号与整机中全部硬盘的序列号进行比对,从而获取故障硬盘的槽位,然后通过获取故障槽位的slot信号点亮硬盘托架上的定位指示灯,可以快速的定位故障硬盘的位置,通过对此位置上的硬盘进行更换实现维修,减少了硬盘插拔次数,能够提高硬盘维修效率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