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587发布日期:2018-12-14 21:3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和具有该折叠机构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的不断普及,移动终端在追求大屏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在均衡更好的便携性,单屏的物理极限即为在可握持尺寸下实现100%的屏占比。在可随身携带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更大的屏幕,发展出了折叠移动终端,目前的折叠移动终端采用双屏实现,展开后在两块屏幕之间有明显的割裂感,无法实现视觉效果的完美。

基于上述背景,柔性屏技术发展迅速,除了可弯曲的柔性屏,也出现了可折叠的柔性屏,可折叠柔性屏由于只有一块屏幕,展开后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完美。柔性屏可折叠移动终端按照折叠后屏幕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内折弯柔性屏移动终端和外折弯柔性屏移动终端,其中发生弯曲的屏幕区域称为可变形屏幕区域。针对内折弯移动终端,折叠后屏幕在移动终端的内部,被移动终端的壳体保护起来,具备更好的抗冲击性能。但现有技术内折弯移动终端虽可实现折叠动作,由于屏幕整体的不可伸缩,无法实现折叠状态下对可变形屏幕区域的收容和展开状态下对可变形屏幕区域的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柔性屏可折叠移动终端无法对可变形屏幕区域在折叠状态下的收容和展开状态下的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柔性屏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铰接,所述连杆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转动,以展开或折叠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第一收容支撑杆和第二收容支撑杆,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连杆铰接处和第一壳体与第一收容支撑杆铰接处之间,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与连杆铰接处和第二壳体与第二收容支撑杆铰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连杆、第一收容支撑杆和第二收容支撑杆形成五连杆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机构,通过连杆、壳体和两个收容支撑杆形成经典的五连杆机构,利用两壳体的相对转动驱动连杆机构运动,通过两个收容支撑杆的转动可在各个位置实现对可变形屏幕区域的收容,在完全展开和完全折叠状态下利用机构的死点加强移动终端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转动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转轴和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转动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二转轴和第二轴孔;所述连杆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轴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一轴孔中的另一个;所述连杆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轴孔和第二转轴的一个,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转轴和第二轴孔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的端部均设有第二缺口,所述连杆一部分置于第一缺口内,另一部分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设于两个所述连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之间形成第三转动副,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侧之间形成第四转动副,所述第三转动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三转轴和第三轴孔,所述第四转动副包括相配合的第四转轴和第四轴孔;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设有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三轴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三轴孔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设有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四轴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四转轴和第四轴孔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另一侧形成第五转动副,所述第五转动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五转轴和第五轴孔;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设有所述第五转轴和第五轴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设有所述第五转轴和第五轴孔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另一侧转动至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一侧安装所述第二凹陷部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另一侧转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和/或第二收容支撑杆设有向外伸出的拉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宽度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的移动终端。

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的完全展开状态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的完全展开状态下的机构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的完全折叠状态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的完全折叠状态下的机构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柔性屏;2.第一壳体;21.第一轴孔;22.第一缺口;23.第三转轴;24.第一凹陷部;3.第二壳体;31.第二缺口;32.第四轴孔;4.连杆;41.主体;42.第一转轴;43.第二转轴;5.第一收容支撑杆;51.第三轴孔;52.第五转轴;6.第二收容支撑杆;61.第四转轴;62.第五轴孔;7.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柔性屏1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连杆4,第一收容支撑杆5及第二收容支撑杆6。

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本身作为移动终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一部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具有安装柔性屏的安装槽,柔性屏一部分安装在第一壳体2的安装槽内,另一部分安装在第二壳体3的安装槽内。如图2、3、5和6所示,随着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相对转动(即移动终端的折叠与展开),柔性屏1与两壳体转动轴对应的部分会发生折弯与展平,这部分区域即为柔性屏的可变形屏幕区域。

本实施例的连杆4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铰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可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转动展开或折叠所述柔性屏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连杆4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图1所示,所述连杆4包括主体41,所述主体41两端设有垂直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转轴42和第二转轴43,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设有与第一转轴42相适配的第一轴孔21,所述第二壳体3一侧设有与第二转轴43相适配的第二轴孔(图中未示出)。

再例如,在所述主体41两端设有垂直于所述主体41的两轴孔,在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设有与两轴孔相适配的两转轴,又或者是主体41一端设有转轴,另一端设有轴孔,所述第一壳体2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所述第二壳体3设有与轴孔相适配的转轴(上述结构均未在图中示出)。当然连杆4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铰接形式也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意一种铰接方式也在本实施例的可选范围之内,这里不过多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4安装在所述整个壳体(由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组成)的上下两侧,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优选的,本实施例还在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的两端部均设有第一缺口22,所述第二壳体3一侧的两端部均设有第二缺口31,所述连杆4一部分置于第一缺口22内,另一部分置于所述第二缺口31内,将连杆4隐藏至缺口内,提高折叠机构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并且直接可以在缺口处加工成型所述的第一轴孔21和第二轴孔,以使得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可相对转动,进而带动柔性屏1的折叠和展开。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更进一步的,也位于两个所述连杆4之间。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2铰接,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3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另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相对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相对转动。

结合附图4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壳体2设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与连杆4铰接处和第一壳体2与第一收容支撑杆5铰接处之间,所述第二壳体3设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与连杆4铰接处和第二壳体3与第二收容支撑杆6铰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连杆4、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在同一平面的投影形成经典的五连杆机构,具体来说,是将所述连杆4看成是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体,第连接段看成五连杆机构的第二杆体,第二连接段看成五连杆机构的第三杆体,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看成是五连杆机构的第四和第五杆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杆4和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不在一个剖面上,防止连杆4影响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的转动,但其仍可以形成上述的五连杆机构,连杆4和两收容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相连。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共线且贴在柔性屏1的下方,支撑起柔性屏的可变形屏幕区域,此状态下,折叠机构处于奇异形位,且处于机构死点,无法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折叠柔性屏1,只能通过外力解除两收容支撑杆的共线,对完全展开状态下的柔性屏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移动终端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再结合附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转动至连杆4的另一侧,并且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也处于共线状态,且贴在柔性屏1的下方,由于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第一收容支撑杆5、第二收容支撑杆6、第一壳体2一侧及第二壳体3一侧共同围成一个类似于梯形状的收容区域(收容区域的形状根据两收容支撑杆的宽度及两壳体一侧的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对柔性屏1折叠状态时的可变形屏幕区域进行一定的收容和支撑,此状态下,折叠机构也处于奇异形位,且处于机构死点,无法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展开柔性屏1,只能通过外力解除两收容支撑杆的共线,提高移动终端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优选的,为了便于解除折叠机构的奇异形位,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上设有向外伸出的拉手7,用户通过向外拉动拉手7即可破坏机构的死点状态,进而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转动闭合移动终端。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的宽度相等,而且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当作杆体的部分的尺寸也设计为相等,该结构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形成一梯形的收容空间,便于柔性屏1的可变形屏幕区域的收容。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第二收容支撑杆6与壳体组件的铰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一侧设有第三转轴孔41,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设有与第三轴孔51相适配的第三转轴23,在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一侧设有第四转轴61,所述第二壳体3一侧设有与第四转轴61相适配的第四轴孔32。当然,也转轴和轴孔的设置方式可以在壳体和收容支撑杆之间替换,只要能够满足转动要求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之间的铰接形式也有多种,例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另一侧设有第五转轴52,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五转轴52相适配的第五轴孔62;或者是在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另一侧设有转轴,在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另一侧设有轴孔。

当然两收容支撑杆之间、两收容支撑杆与壳体之间的铰接形式也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意一种铰接方式也在本实施例的可选范围之内。

优选的,为了便于第一收容支撑杆5和第二收容支撑杆6的转动和收容,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设有第一凹陷部24,在所述第二壳体3一侧设有第二凹陷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凹陷部24内,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即图5和图6所示状态),所述第一收容支撑杆5另一侧转动至所述第一凹陷部24内,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一侧安装所述第二凹陷部上,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收容支撑杆6另一侧转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通过两壳体、连杆和两收容支撑杆形成经典的五连杆机构,可实现折叠状态下对柔性屏的收容功能和展开状态下对柔性屏的支撑功能,利用机构自锁特性加强了移动终端完全展开和完全折叠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ipad等设备的任意一种,其包括柔性屏1和上述实施例一的折叠机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这里不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