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8142发布日期:2019-01-02 22:5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终端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在生活中逐渐变得不可或缺,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简称应用)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购物应用、导航应用、音乐应用等可以分别满足对于购物、出行、音乐的需求。

在开启应用后,通常会将运行的必要数据加载至内存中,若终端内存的可用量较小,则可能影响应用的使用体验,所以内存的可用量对于应用的使用体验较为重要,随着应用的更新和维护,需要占用的内存量越来越大,故当前终端的开发人员会不断的提高内存的容量。

然而,在用户开启很多应用后,不论内存的容量有多大,其占用率依旧会很高,内存的可用量依旧不大,从而可能影响应用的使用体验。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方案,可以在必要时,提示用户对内存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和装置,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情况,在内存需要进行清理时,提示用户对内存进行清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包括:

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所述常驻应用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根据所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为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所述不可清理内存量的差值;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以及提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所述常驻应用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为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所述不可清理内存量的差值;

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根据用户开启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常驻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并在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据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不同使用情况,适应性地确定出是否需要清理内存,从而可以使内存清理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的习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内存的容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容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前所述,在用户开启多个应用后,内存的可用量会逐渐变小,从而可能影响应用的运行性能,比如当终端的内存占用率达到80%以上后,可用量会较小,若再出于不同需求开启应用,则可能会出现加载速度慢,读写速度慢等问题,从而影响使用体验,所以需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在必要时提示用户进行内存清理。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情况,确定出内存需要进行清理的时机,并提示用户对内存进行清理。该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中,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执行主体为智能移动终端,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1: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

终端运行的应用可以是用户为满足不同需求,通过操作指令开启的,如前文举例的购物应用、导航应用、音乐应用等,用户可以出于某种需求,通过触控指令等进行开启。

而在开启后,某些应用可以保持在前台,随时接收用户的操作并响应,也即用户对于一些应用,可以保持交互的状态,可以将这类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为活动状态,比如对于导航应用而言,用户可以在开启后,保持导航信息的显示状态,系统就可以作为前台应用并确定为活动状态,以便可以实时地显示用户位置以及导航信息,又如对于音乐应用而言,用户可以使其保持播放的状态,且用户会对其发送搜索、跳转等操作指令,而对目前的音乐应用而言,也可以驻留在通知栏中,以便实时地播放音乐,并对用户的指令进行响应,故也可以将其确定为活动状态。

而对于后台应用,用户可能对其是否在运行并无感知,通常也不会对其发送指令,比如,用户可以在通过支付应用支付成功后,便切换至其他应用,或切换至后台(比如通过返回主界面的方式),所以可以将后台应用确定为非活动状态。

而对于应用运行状态的确定,可以根据预定的方法由系统进行识别确定,比如可以根据显示界面的输出来源确定应用处于活动状态,或根据应用对处理器的使用情况,或根据应用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确定。比如,用户通过支付应用支付成功后,便切换操作至其他应用,或切换至后台,其对处理器的使用情况会极低。又如,对于视频应用,当用户将其由前台应用切换为后台应用后,其对处理的是使用情况,以及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均会出现大幅降低。

本步骤可以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该常驻应用就可以包括用户开启的、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比如上文举例的导航应用和音乐应用,均处于活动状态,在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时,可以不对这两个应用进行清理,从而保持其活动状态。而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应用被用户开启,或被其他应用唤起,只要处于非活动状态,均可以从内存中清理掉。比如用户在开启很多应用后,只有导航应用和音乐应用处于活动状态,那么其他的购物应用、支付应用等均可以被清理。比如,可以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从而将购物应用、支付应用清理掉,释放这两应用占用的内存量,进而保留用户开启的、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导航应用和音乐应用。

具体地实现方式上,系统可以在确定应用的运行状态时,为其添加活动状态或非活动状态的标签,比如,可以在用户使用时,根据交互行为、界面输出来源、处理器使用情况、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等,确定出哪些应用属于活动状态,哪些应用属于非活动状态,从而添加标签。当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时,可以根据标签,对非活动状态的应用进行清理,从而释放这部分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而保留活动状态的应用在内存中。

在实际中,尤其对于具有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而言,为了维持终端的基本功能,系统可以在终端启动后,开启多个系统应用,比如通话应用、短信息应用、设置应用、时间应用等,这些均可以维持终端的基本功能。这些应用通常情况下会一直开启,且系统会保护其运行状态,通常不允许被关闭,也即在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时,这些维持终端的基本功能的应用可以不被清理掉。所以本步骤在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时,也可以不清理这类应用。故,根据介绍,常驻应用可以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根据本步骤,在执行内存清理操作后,确定出常驻应用,从而可以得知用户的使用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每当用户对应用执行操作后,均有可能改变应用的运行状态,比如将应用由活动状态切换为非活动状态后,其对处理器或网络资源的占用会迅速降低,又如将非活动状态切换为活动状态,其对处理器或网络资源的占用会迅速上升。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地获知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情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可以包括: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即当用户开启或关闭某个应用后,则可能会对该应用的运行状态做出改变,另外还会对其他应用的运行状态做出改变。比如,用户在开启视频应用后,该视频应用的运行状态可以是活动状态,而对于在这之前使用的导航应用而言,在停止导航后,该导航应用的运行状态可以由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所以可以再次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重新确定出常驻应用,从而及时获知用户的使用情况。而在本方法的执行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个步骤,均可以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重新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

步骤12:根据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各自不同的数据加载至内存中,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应用对于内存的占用量也不尽相同,比如应用1对应的内存占用量可以是20mb,应用2对应的内存占用量可以是30mb,等。所以,本步骤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也即用户在使用终端时,至少需要占用的内存总量。而该不可清理内存量。就可以是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的总和。具体地,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查询应用的运行列表,获取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先获取到终端中所有运行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在通过步骤11和12后,可以根据剩余的、不可关闭的应用各自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

如图2所示,为终端内存的容量示意图,其中,可以通过调用不同的系统接口分别得到终端的内存总量(total,简称t)和可用内存量(available,简称a),比如对于目前的移动终端而言,内存总量可以是2gb、4gb、6gb等。

从而可以根据内存总量t与可用内存量a的差值,确定出内存总占用量(used,简称u),t-a=u。对于上述两步骤,可以通过执行一次内存清理操作,将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以及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之外的应用从内存中清理,则保留的上述两类常驻应用的各应用内存占用量的和,即为不可清理内存量(resident,简称r),也可认为不可清理内存量r是用户在使用终端时,需要保留在内存中的各应用的内存占用量的总和。而清理掉(或称释放掉)的内存量,则可以是非活动状态的各应用的内存占用量的和。

步骤13: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

在前述步骤确定出了内存中不可清理内存量r,则在此后的用户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内存总占用量u,以及不可清理内存量r,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clearable,简称c),而根据前文的介绍,可清理内存量c就可以是用户使用终端时,不必要占用的内存量,或在用户当前的使用情况中重要性较低,可以被清理。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终端在运行过程中内存的容量示意图,与图2类似地,可以包括内存总量t,在终端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于应用之间自动唤起、或一些应用出于运行错误或其他原因,占用的内存越来越大(比如运行错误导致反复创建新进程等)。所以可以在这过程中,实时地确定出内存总占用量u,具体地就可以根据终端中固定的内存总量t,与通过调用系统接口确定出的可用内存量a的差值,进行确定。此时,就可以根据实时确定出的内存总占用量u,以及前述步骤确定出的不可清理内存量r,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c,u-r=c。比如应用可以被其他应用唤起,则唤起的应用针对当前的使用情况重要性较低,则可以被清理。就如前文举例,用户开启的、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是导航应用和音乐应用,则在购物应用被唤起后,对于当前的使用情况重要性较低,故可以被清理。

步骤14: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在前文已经介绍,可清理内存量c可以是指,在用户当前的使用情况中可以被清理的内存量。而通常情况下,由于内存清理也会消耗处理资源,从而消耗电量,所以只有在可清理内存量增到达可能影响用户对应用的使用体验后,才需要进行清理,而没有必要只要出现可清理内存量就提示去清理。比如对于目前的移动终端,一般情况下内存总量在4gb左右,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可以占用2gb左右,也即不可清理内存量r可以在2gb左右,而对于可清理内存在500mb以上时,则没有必要对内存进行清理。

所以可以预先设置需要进行内存清理的条件,从而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即根据可清理内存量与预设条件的关系,确定内存需要被清理的时机,具体地,可以有下述两种方式,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存清理:

第一种确定方式,可以判断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当可清理内存量c相对于内存总量t的占比过大时,则表明可清理内存量c可能会影响常驻应用在内存中的运行性能,则有必要对可清理内存进行清理,从而释放这部分内存,此时则可以通过预设的方式,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见,第一阈值的意义在于限制可清理内存量c过多地占用内存总量t,使内存总量t中可以有更多的内存使用,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的作用。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以包括:当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一般地,该预设第一阈值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设置为5%~20%不等。

第二种确定方式,可以判断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占用量u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当可清理内存量c相对于内存总占用量u的占比过大时,可以表明有大量内存在被浪费,从而有可能消耗过多的处理资源,以及电量,则有必要对可清理内存进行清理,从而释放这部分内存,此时则可以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见,第二阈值的意义在于限制内存总占用量u中出现过多的可清理内存量c,尽量保持内存总占用量u中是不可清理内存量r,从而可以起到减少内存浪费的作用。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以包括:当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其中,该预设第二阈值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设置为5%~20%不等。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

上述两种方式,均可以确定出是否有必要进行内存清理,然而,对于第一种确定方式而言,对可清理内存量c占内存总量t的比例更为敏感,所以可以适用于内存总占用量t较小的终端中,考虑的重点多是在总占用量t不大的情况下,预留出更多的可用内存量。而对于第二种确定方式,对可清理内存量c占内存总占用量u的比例更为敏感,对内存总量t的占用率不作为重点,所以可以应用于内存总量t较大的终端中,考虑的重点多是在总占用量t较大的情况下,减少内存资源的浪费。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一个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当小于或等于该分界值时,设置为通过第一种确定方式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内存清理,而当大于该分界值时,设置为通过第二种确定方式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内存清理。在实际应用中,该分界值可以设置为2gb,但随着终端的发展,以及应用对于内存占用量普遍提高的需求,该分界值可以增大或减小。

则根据上文的介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以包括:当终端的内存总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分界值,且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比如终端可以先确定内存总量t,当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分界值时,根据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确定是否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类似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以包括:当终端的内存总量大于预设的分界值,且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类似地,终端也可以先确定内存总量t,当大于预设的分界值时,根据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占用量u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确定是否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步骤的先后顺序,比如,对于当终端的内存总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分界值,且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的执行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步骤14之前,先判断终端的内存总量t是否大于预设的分界值,当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分界值时,则确定以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在终端中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比如,还可以在本方法步骤11执行之前,就先判断终端的内存总量t是否大于预设的分界值2gb,当小于等于预设的分界值时,在执行本方法的步骤14时,根据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在终端中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以及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均可以预先保存在服务端中。比如终端可以在步骤11之前,从服务端处获取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即:当终端的内存总量大于2gb时,根据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占用量u的比值是否大于20%,确定是否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当终端的内存总量小于或等于2gb时,根据可清理内存量c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是否大于15%,确定是否执行内存清理提示。而在执行步骤14时,可以根据调用系统接口获取到的终端的内存总量t,确定以何种方式确定执行内存清理提示的时机。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预先保存至终端,在无法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直接获取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以及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

而对于内存清理提示,可以是在显示界面中或通知栏中,显示内存清理提示,或通过悬浮框的形式,在显示界面引导用户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等。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考虑终端的内存总量大小,将上述两种确定方式一并使用,即当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且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在终端中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在前文已经介绍,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可以随着终端的发展进行变化,则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也可以进行修正。具体地,可以收集全网用户对于内存清理提示的操作行为,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结果对阈值进行不断修正。比如,有5%的用户,在收到内存清理提示后,执行了内存清理,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较为保守,从而可以增大。若有超过40%的在收到内存清理提示后,执行了内存清理,或用户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的次数,比内存清理提示的次数还要多,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存清理提示较为滞后,则可以减小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

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每个用户对于终端的操作,更为精细地对不同终端的内存清理提示时机进行定制。比如对于不可清理内存量较小,内存总量有较大的终端,可以将第一阈值增大,对于不可清理内存量较大,内存总量有较小的终端,可以将第二阈值减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分时段设置阈值。或根据终端的电量,设置不同的阈值,比如对于电量高于90%时,阈值可以较高,而对于电量低于30%时,阈值可以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内存总占用量u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也即内存的占用率,可以更为直接地体现内存的占用情况,当内存的占用率较高时,则更直接地体现出需要进行内存清理,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方法还可以包括:当内存总占用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见,第三阈值的意义在于限制内存占用率,尽量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内存占用率内,即可以起到减少内存浪费的作用。这里所指的可接受,可以是指为更好的运行应用,终端需要保持的内存占用率。比如该第三阈值可以是90%~99%,当终端的内存占用率高于90%时,则可以执行内存清理。具体比如,当u/t≥0.9时,可以在终端中显示内存清理提示。而对于该方式,可以不受本方法中,根据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进行内存清理提示的限制,实时地监控内存总占用量u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当大于预设第三阈值,就可以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请求服务端或本地存储,获取到对于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以及对应的确定执行内存清理提示的方式,从而可以根据终端的内存总量t,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存清理的确定方式,即确定出通过第一种方式还是第二种方式确定可清理内存量c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r。在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r的终端运行过程中,实时获取可用内存量a、从而可以实时确定内存总占用量u,并根据不可清理内存量r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c。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种确定方式或第二种确定方式,确定可清理内存量c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进而在终端中执行内存清理提示。与此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控内存总占用量u与内存总量t的比值,当超过预设第三阈值时,也可以在终端中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根据用户开启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常驻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并在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据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不同使用情况,适应性地确定出是否需要清理内存,从而可以使内存清理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的习惯。

实施例2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装置,用于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情况,确定出内存需要进行清理的时机,并提示用户对内存进行清理。可以假设装置的执行为移动终端,其模块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1、第二确定模块22、第三确定模块23,以及提示模块24,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可以用于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所述常驻应用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23,可以用于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为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所述不可清理内存量的差值;

所述提示模块24,可以用于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提示模块24,可以用于: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一阈值用于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提示模块24,可以用于: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所述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二阈值用于减少内存浪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提示模块24,还可以用于:

当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三阈值用于限制内存占用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可以用于:

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调用不同的系统接口,获取终端的内存总量t和可用内存量a。还可以获取实施例1中所述的,对于内存总量t的分界值,以及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并根据内存总量t与分界值的关系,确定通过何种方式,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将用户的清理操作行为记录发送至服务端。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根据用户开启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常驻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并在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据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不同使用情况,适应性地确定出是否需要清理内存,从而可以使内存清理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的习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存储器3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3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3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3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302通信,在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上执行存储器3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3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3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3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3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存清理的提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所述常驻应用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根据所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为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所述不可清理内存量的差值;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一阈值用于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所述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二阈值用于减少内存浪费。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三阈值用于限制内存占用率。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根据用户开启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常驻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并在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据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不同使用情况,适应性地确定出是否需要清理内存,从而可以使内存清理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的习惯。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所述常驻应用包括用户开启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应用;

根据所述常驻应用中各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不可清理内存量;

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实时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可清理内存量,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为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所述不可清理内存量的差值;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一阈值用于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可清理内存量与所述内存总占用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二阈值用于减少内存浪费。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当所述内存总占用量与内存总量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所述第三阈值用于限制内存占用率。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通过执行内存清理操作,确定出常驻应用。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对终端执行内存清理操作,根据用户开启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和/或维持终端基本功能的常驻应用对应的内存占用量,确定出不可清理内存量。在终端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内存总占用量,实时确定出可清理内存量,并在可清理内存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内存清理提示。据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终端的不同使用情况,适应性地确定出是否需要清理内存,从而可以使内存清理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的习惯。

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