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0957发布日期:2018-12-12 00:0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经济往来中,各种印章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可以将谈妥的内容以合同形式经过盖章加以法律意义上的确认,共同保证双方的权益。

而实际使用中,印章的种类有很多种,各种印章的保管却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要么完全受控于一人保管,比如锁进保险柜,会有使用时效问题和使用的便利性问题,当管理人员临时不在时,容易造成盖章时间的延误;要么完全依赖于对人品及忠诚度的信任,但多少会有法律风险存在。同时,如果委托某人临时代为保管和使用,刚全部印章都在被委托人的权限范围内,并不是按需委托,其法律风险是非常大的。

在现有技术中,有些已经考虑将普通印章做成智能印章,直接对印章进行智能控制和流程把控,但是,智能印章短时间内无法大面积普及,特别是政府指定的各种公章、合同章、财务章及发票章等,还存在规定规则等制约,对大多数人和企业主来说,基本还是会以普通印章的使用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可以进行多个印章保管及使用的管控方法,用于实现普通印章使用的事前限制、事中监控以及事后追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执行:

s11:用章申请,通过手机app应用发起用章审批流程,选择待用的指定印章,通过手机app应用对拟盖章文件进行拍照,并且同步上传云平台,等待审核;

s12:用章审批,一级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或者手机app应用对用章申请进行审核,做出审批意见,不同意则流程结束,同意则设置使用时限,并进入下一个流程步骤;

s13:二次身份确认,使用人员通过多印章管控装置进行指纹识别,通过鉴权后,多印章管控装置通过内置的定位单元自动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反馈上报当前使用人员、时间、及位置信息;

s14:自动解锁,多印章管控装置的门锁装置自动开锁,指定印章在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旋转盘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转至多印章管控装置的取章口;

s15:取章识别,使用人员从取章口取出印章,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时钟单元开始倒计时,并设有提示单元进行提示,同时通过摄像单元开始摄像;

s16:印章双重审查,印章取出时,印章槽内设的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识别,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rfid识别器自动快速识别,对当前印章进行识别,防止出现印章取错、取出多章、故意标签调换等异常情况;

s17:用章监管,旋转出设于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的盖章基板,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盖章基板的指定盖章区进行盖章,盖章基板内设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并反馈按压力度及按压次数;

s18:归还印章监管,使用人员将印章放回取章口原位置,印章槽内设的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识别,门锁装置自动上锁,同时rfid识别器动态检测此刻多印章管控装置外部是否存在印章;

s19:存储并结束用章,结束摄像,存储包括使用人、时间、位置信息、图像等在内的使用参数,并上传至云平台存储备案,使用者通过手机app应用对盖章后的文件进行拍照上传,流程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还包括有前置步骤:

s01:多印章管控装置的外壳是以可以屏蔽电磁信号的金属材质的材料制作而成;

s02:所有印章都贴上rfid电子标签并放入多印章管控装置内对应的印章槽中,预先经过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rfid识别器进行识别、录入储存;

s03:预先通过手机app应用在云平台上注册至少包括一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两个级别在内的账号,并以人工审查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人员身份确认;

s04:预先在多印章管控装置上录入并存储一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包括指纹数据在内的身份识别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的外壳设有唯一一处的设有门锁装置的取章口,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内部设有旋转盘装置和智能板,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下端设有盖章板部,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外部设有rfid识别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板包括有:用于分析处理和发出控制指令的控制单元,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用于信息显示的面板单元、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的定位单元、用于输出当前的时间信息和倒计时控制的时钟单元、用于与云平台通讯连接及互传信息的通讯单元、用于储存鉴权及操作的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用于过程提示的提示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盖章板部内设有盖章基板,所述盖章基板可基于一个铰接点进行转向移出所述盖章板部,所述盖章基板上设有指定盖章区,所述指定盖章区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可以保管多种普通印章或者智能印章,通过手机app及指纹识别的双重认证进行鉴权管控,结合线上申请和审批,线下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减少用章风险;

(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可以本地及云平台存储记录申请时间、地理位置、授权时间、授权时限、盖章次数等信息,使用过程信息可以复查,进一步减少用章风险;

(3)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利用旋转盘,和设置唯一的取章口及对应的门锁装置,可以实现按需取章,不会出现多印章同时在使用者的可用权限范围内,减少印章的管理风险;

(4)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设有摄像单元,结合使用区域的限制,用于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摄像监控、备查,具有一定的威慑效果;

(5)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设置盖章基板,并设有指定盖章区,通过在指定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识别在指定的授权时间期限内,印章的盖章次数,进一步减少用章风险,同时也用于反馈并按提示按压力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盖章力度过轻导致的印章痕迹模糊的问题,也避免使用者过于暴力按压,管理使用更具有人性化;

(6)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实现了事前限制,事中监控,事后追溯,高效管控,减少用章风险,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技术实现容易,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印章管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印章管控装置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2在旋转出盖章基板准备盖章时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系统中的多印章管控装置的硬件实现框图。

图2中:110-摄像单元、5-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01-取章口、3-旋转盘装置、502-盖章板部。

图3中:2-云平台。

图4中:3-旋转盘装置、301-旋转轴、302-印章槽。

图5中:110-摄像单元、5-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01-取章口、502-盖章板部、5021-盖章基板、5022-指定盖章区。

图6中:101-控制单元、102-面板单元、103-定位单元、104-时钟单元、105-执行单元、106-通讯单元、107-存储单元、108-提示单元、109-供电单元、110-摄像单元、1021-身份识别单元、1022-显示单元、1023-键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形式的附图。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描述中的术语“连接”、“相连”、“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或者电子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和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本实施方式中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或者不同实现方法。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实施例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按以下步骤执行:

s11:用章申请,通过手机app应用发起用章审批流程,选择待用的指定印章,通过手机app应用对拟盖章文件进行拍照,并且同步上传云平台,等待审核;

s12:用章审批,一级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或者手机app应用对用章申请进行审核,做出审批意见,不同意则流程结束,同意则设置使用时限,并进入下一个流程步骤;

s13:二次身份确认,使用人员通过多印章管控装置进行指纹识别,通过鉴权后,多印章管控装置通过内置的定位单元自动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反馈上报当前使用人员、时间、及位置信息;

s14:自动解锁,多印章管控装置的门锁装置自动开锁,指定印章在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旋转盘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转至多印章管控装置的取章口;

s15:取章识别,使用人员从取章口取出印章,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时钟单元开始倒计时,并设有提示单元进行提示,同时通过摄像单元开始摄像;

s16:印章双重审查,印章取出时,印章槽内设的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识别,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rfid识别器自动快速识别,对当前印章进行识别,防止出现印章取错、取出多章、故意标签调换等异常情况;

s17:用章监管,旋转出设于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的盖章基板,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盖章基板的指定盖章区进行盖章,盖章基板内设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并反馈按压力度及按压次数;

s18:归还印章监管,使用人员将印章放回取章口原位置,印章槽内设的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识别,门锁装置自动上锁,同时rfid识别器动态检测此刻多印章管控装置外部是否存在印章;

s19:存储并结束用章,结束摄像,存储包括使用人、时间、位置信息、图像等在内的使用参数,并上传至云平台存储备案,使用者通过手机app应用对盖章后的文件进行拍照上传,流程结束。

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还包括有前置步骤:

s01:多印章管控装置的外壳是以可以屏蔽电磁信号的金属材质的材料制作而成;

s02:所有印章都贴上rfid电子标签并放入多印章管控装置内对应的印章槽中,预先经过多印章管控装置内置的rfid识别器进行识别、录入储存;

s03:预先通过手机app应用在云平台上注册至少包括一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两个级别在内的账号,并以人工审查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人员身份确认;

s04:预先在多印章管控装置上录入并存储一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包括指纹数据在内的身份识别数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取章后没有及时将印章放回取章口,将进行持续的声响提示,并反馈至云平台,存储记录包括使用人、位置及超时时间等在内的报警信息,备查。同时,用章时进行全部摄像并存储备查,可硬性要求使用者取出的印章不超出摄像单元110的可视范围,并且在指定区域进行盖章操作。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需要相应的硬件配合实现,包括有设有取章口501及盖章板部502的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云平台2、手机app应用。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内设有旋转盘装置3及智能板1。

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所设的所述取章口501是唯一的一个,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外部设有rfid识别器111。所述rfid识别器111可以自动批量识别在其天线覆盖范围内的rfid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章口501设有门锁装置,所述门锁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101连接。使用时,在通过所述身份识别单元1021的指纹识别及手机app应用注册用户的双重识别后,所述门锁装置自动打开,才可以取出所述取章口501区域的印章。所述门锁装置由所述供电单元109供电,为了保障安全,在所述门锁装置掉电时,自动上锁。

如图6所示,所述智能板1包括有控制单元101,及与所述控制单元101连接的面板单元102、定位单元103、时钟单元104、通讯单元106、执行单元105、存储单元107、提示单元108及摄像单元110。

所述控制单元101用于分析处理和发出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1采用基于arm内核的微处理器。

所述面板单元102用于信息显示,所述面板单元102设有身份识别区和显示屏。

所述通讯单元106用于与所述云平台2通讯连接及互传信息,所述通讯单元106选用窄带物联网通讯模组,优选地,所述窄带物联网通讯模组采用nb-iot模组。

所述定位单元103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优选地,所述定位单元103选用gps定位芯片。作为可实施的方式之一,当所述通讯单元106选用emtc通讯模组时,所述定位单元103集合在所述emtc通讯模组内,不需要单独设置。

所述时钟单元104用于输出当前的时间信息和倒计时控制,优选地,所述时钟单元104包括有时钟芯片,所述时钟芯片连接有电池。

所述执行单元105,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装置3,所述执行单元105包括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旋转盘装置3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107用于储存鉴权及操作的相关信息,所述存储单元107保存有使用者信息、鉴权信息,以及包括时间、地点、次娄等在内的操作信息。

所述摄像单元110用于对使用者操作印章过程的全程拍摄,当操作鉴权通过后,使用者取出对应印章开始使用,所述摄像单元110将自动启动拍摄,并将摄像图像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107中,用于后续追溯追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规定使用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使用,便于全程监控或追溯。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之一,从所述取章口501中取出的印章还可以是便携式的智能印章,可以进一步进行使用鉴权,记录盖章次数等。

所述提示单元108用于过程提示,所述提示单元108优选为蜂鸣器,结合led指示灯,通过声响和指示灯来对整个过程的操作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单元106与所述云平台2进行数据通讯和鉴权,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01分析处理,条件满足时所述控制单元101控制所述执行单元105驱动所述旋转盘装置3旋转至合适位置,方便取出印章。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旋转盘装置3设有若干个印章槽302,所述印章槽302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印泥,每个所述印章槽302用于放置指定的印章,所述底盘的中间设有旋转轴301,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旋转轴301旋转指定的角度,使得对应的印章刚好位于取章口501,方便使用者取出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印章槽302可设有压力检测单元或者压力传感器,通过预先的精准配对和数据预先录入,可以用于判断所述印章槽302是否放有印章,或者用于判断印章是否放错位置。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下端还设有盖章板部502,所述盖章板部502内设有盖章基板5021,所述盖章基板5021可基于一个铰接点进行转向移出所述盖章板部502,所述盖章基板5021上设有指定盖章区5022,所述指定盖章区5022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1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所述盖章基板5021从所述盖章板部502中转出,用于放置待盖章文件,盖章时,需要将盖章位置放置在所述指定盖章区5022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步进行压力检测,用于反馈并按提示按压力度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进行盖章次数的判断识别。所述按压力度的识别是用于避免盖章力度过轻导致的印章痕迹模糊的问题,也避免使用者过于暴力按压。

如图6所示,所述面板单元102内设有身份识别单元1021、显示单元1022及键盘单元1023。优选地,所述身份识别单元1021包括指纹识别装置,需要满足指纹识别和手机app应用注册用户的双重识别。在使用时,先通过手机app应用进行盖章申请,对待盖章的文件进行拍照,将文件或者照片上传至所述云平台2,接下来还需要管理者进行审批授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1022是触摸式的显示屏,用于内容展示和功能操作;所述键盘单元1023包括有按键,可结合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

如图6所示,所述智能板1还连接有供电单元109,所述供电单元109分别为所述控制单元101、所述面板单元102、所述定位单元103、所述时钟单元104、所述执行单元105、所述通讯单元106、所述存储单元107、所述提示单元108以及所述摄像单元110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优选采用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金属材质的材料做为外壳,同时对存放在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内的印章全部贴上编号唯一的rfid标签,并在所述多印章管控装置本体5的外面设置有rfid识别器111,所述rfid识别器111与所述控制单元101连接。当贴有rfid标签的印章从取章口501取出使用时,所述rfid识别器111可以同步识别,用于判断当前所用印章是否与申请的印章一致,也可以快速识别出当前取出的印章不止一个,并将情况及时反馈至所述控制单元101,再通过所述通讯单元106反馈至所述云平台2。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可以保管多种普通印章或者智能印章,通过手机app及指纹识别的双重认证进行鉴权管控,结合线上申请和审批,线下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减少用章风险;可以本地及云平台存储记录申请时间、地理位置、授权时间、授权时限、盖章次数等信息,使用过程信息可以复查,进一步减少用章风险;利用旋转盘,和设置唯一的取章口及对应的门锁装置,可以实现按需取章,不会出现多印章同时在使用者的可用权限范围内,减少印章的管理风险;设有摄像单元,结合使用区域的限制,用于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摄像监控、备查,具有一定的威慑效果;设置盖章基板,并设有指定盖章区,通过在指定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识别在指定的授权时间期限内,印章的盖章次数,进一步减少用章风险,同时也用于反馈并按提示按压力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盖章力度过轻导致的印章痕迹模糊的问题,也避免使用者过于暴力按压,管理使用更具有人性化。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实现了事前限制,事中监控,事后追溯,高效管控,减少用章风险,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技术实现容易,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但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