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50588发布日期:2019-01-08 21:0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更轻巧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输入,转为使用触控式面板(touch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主流产品。

目前,依据触控显示面板工作原理的不同,触控显示面板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等等。其中,电容式触控屏由于具有寿命长、可以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的触控屏技术。电容式触控显示屏包括表面电容式和投射电容式,其中投射电容式又可分为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自电容式是在玻璃表面用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制作电极阵列,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在触摸检测时,自电容屏依次分别检测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摸点的坐标。自电容的驱动方式,相当于把触控显示屏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互电容屏也是在玻璃表面用制作感应电极rx与驱动电极tx,它与自电容的区别在于,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耦合电容cm,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耦合电容cm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cm的大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感应电极发出激励信号,驱动电极接受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控显示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控显示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实际坐标。

现有的on-cell电容式触控显示屏中,感应电极内电路通过感应电极外电路连接至触控芯片,驱动电极内电路通过驱动电极外电路连接至触控芯片。然而,现有技术存在驱动电极外电路走线过长而使阻值较大,从而导致负载过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是在驱动电极外电路上叠加一层与该驱动电极外电路并联的金属层。

具体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上电极外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和图2,在触控显示屏上的驱动电极外电路31已经蚀刻完成后,再于该驱动电极外电路31上叠加金属线33,该金属线33与感应电极外电路32同层且同步设置。为保护已经蚀刻完成的驱动电极外电路31,该金属线33需要加宽。但是在该金属线33加宽后,会导致相邻两条金属线33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增加短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外围走线负载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一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外表面的触控层,触控显示屏具有视窗区和非视窗区,触控层包括位于视窗区且彼此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内电路和第二电极内电路,触控显示屏的非视窗区还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内电路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外电路、与第二电极内电路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外电路及与第一电极外电路并联的叠加外电路,叠加外电路与第二电极外电路同层设置,第一电极外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和叠加外电路同步蚀刻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内电路为驱动电极内电路,第一电极外电路为驱动电极外电路;第二电极内电路为感应电极内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为感应电极外电路。

进一步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内电路和第二电极内电路之间的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外电路与叠加外电路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和非视窗区的边界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内电路通过第一电极外电路连接至触控显示屏的触控芯片,第二电极内电路通过第二电极外电路连接至触控显示屏的触控芯片,叠加外电路亦连接至触控显示屏的触控芯片。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内电路、第二电极内电路、第一电极外电路和第二电极内电路外电路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基材层为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化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基材层,在基材层的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及第一电极外电路的第一金属层;

蚀刻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的第一金属层,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

在第一金属层上设置一绝缘层;

在绝缘层上设置用于形成第二电极内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和叠加外电路的第二金属层;

同步蚀刻第二金属层及非视窗区的第一金属层,形成第一电极外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以及与第一电极外电路并联的叠加外电路。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内电路为驱动电极内电路,第一电极外电路为驱动电极外电路;第二电极内电路为感应电极内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为感应电极外电路。

进一步地,绝缘层位于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触控显示屏的非视窗区整面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及第一电极外电路的第一金属层后,再设置用于形成叠加外电路、第二电极内电路及第二电极外电路的第二金属层,其中第一电极外电路和该第二金属层同步蚀刻,使得叠加外电路与该第一电极外电路并联设置,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叠加外电路的线宽度的前提下降低第一电极外电路的阻值,从而减少触控层的负载,并减少短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上电极外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基材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a-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其包括一基材层10和设置在该基材层10外表面的触控层20,该触控层20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和第二电极内电路22a;该触控层20在触控显示屏的非视窗区100b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和第二电极外电路22b。

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用于将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的第一电极内电路21a连接至触控显示屏的控触控芯片(图中未示),该第二电极外电路22b用于将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的第二电极内电路22a连接至触控显示屏的触控芯片。

请结合图4,因为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在非视窗区100b的走线较长,从而导致其电阻较大。为减小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电阻,在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上可以设置一层叠加外电路22c,该叠加外电路22c与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同层设置,且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该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及该叠加外电路22c均同步形成。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内电路21a为驱动电极内电路,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为驱动电极外电路;第二电极内电路22a为感应电极内电路,第二电极外电路22b为感应电极外电路。

具体地,因为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与该叠加外电路22c可以同步形成,故该叠加外电路22c的线宽度与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线宽度相等。

请结合图4,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和第二电极内电路22a之间的绝缘层26,该绝缘层26设置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具体的,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与叠加外电路22c在触控显示屏的非视窗区100b的边界处电性连接,也就是说,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与该叠加外电路22c在该绝缘层26的边界处搭接,以实现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与该叠加外电路22c的并联。本实施例中,该基材层10例如为液晶显示屏,该触控层20设置在该液晶显示屏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包括步骤:

提供一基材层10(图6),在该基材层10(图6)的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及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第一金属层21;

蚀刻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的第一金属层21,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21a;

在第一金属层21上设置一绝缘层26;

在绝缘层26上设置用于形成第二电极内电路22a、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和叠加外电路22c的第二金属层22(图7c);

同步蚀刻第二金属层22及非视窗区100b的第一金属层21,形成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第二电极外电路22a以及与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并联的叠加外电路22c。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基材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即图6为图5中视窗区边缘处至非视窗区的示意图。请结合图5和图6,触控显示屏包括基材层10,该触控显示屏在该基材层10的上表面制作触控层20:即在视窗区100a上依次制作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及第二电极内电路22a,并在非视窗区100b上制作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及叠加外电路22c。本实施例中,该基材层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基材层10可以为白板,即不包含液晶组件。

图7a至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其中,图7a至7b均以触控显示屏制作过程中沿其视窗区边缘至非视窗区的剖面图进行示意。请结合图7a,提供一基材层10,并于该基材层10上整面涂布第一金属层21,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该第一金属层21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和第一电极外电路21b,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内电路21a为驱动电极内电路,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为驱动电极外电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可以为感应电极内电路,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可以为感应电极外电路。

请继续参考图7a,在此步骤中,在基材层10上整面涂布第一金属层21后,仅对视窗区100a的第一金属层21进行蚀刻,以形成视窗区100a的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图3),此时非视窗区100b的第一金属层21不蚀刻。

请结合图7b,在此步骤中,于第一金属层21上涂布一层绝缘层26,该绝缘层26仅覆盖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该绝缘层26可以位于该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与非视窗区100b的交界边缘处。

请结合图7c,在此步骤中,于绝缘层26上涂布一层第二金属层22,该第二金属层22覆盖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及非视窗区100b,该第二金属层22位于非视窗区100b且与该第一金属层21叠加的部分用于形成叠加外电路22c。即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与非视窗区100b的交界处,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和第二金属层22用于形成叠加电路22c的部分电性连接;在触控显示屏的视窗区100a,第一金属层21和第二金属层22通过绝缘层26绝缘设置。

请结合图7d,在此步骤中,同步蚀刻触控显示屏上的第二金属层22及非视窗区100b的第一金属层21,使得视窗区100a的第二金属层22形成第二电极内电路22a(图3),使非视窗区100b的第一金属层21形成第一电极外电路21b,非视窗区100b的第二金属层22形成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及叠加外电路22c。其中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与该叠加外电路22c并联设置,以减小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电阻,从而减小触控层20的负载。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极内电路22a为感应电极内电路,该第二电极外电路22b为感应电极外电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极内电路22a可以为驱动电极内电路,该第二电极外电路22b可以为驱动电极外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触控显示屏的非视窗区100b整面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内电路21a及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第一金属层21后,再设置用于形成叠加外电路22c、第二电极内电路22a及第二电极外电路22b的第二金属层22,其中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和该第二金属层22b同步蚀刻,使得叠加外电路22c与该第一电极外电路21b并联设置,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叠加外电路22c的线宽度的前提下降低第一电极外电路21b的阻值,从而减少触控层20的负载,并减少短路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