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8324发布日期:2019-01-05 10:3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如手机等)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用户体验已经逐渐成为手机智能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一般是固定,因此,不能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从而降低了用户端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不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从而降低了用户端的体验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所述调整方法包括:

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

获取在第一设定时间段内每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点击次数确定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其中,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越高,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根据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敏感度、所述第二点击次数和/或所述运行时长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第二点击次数越高,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和/或,

所述应用程序的所述运行时长越长,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可选地,所述获取在第一设定时间段内每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点击次数确定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划分多个时间段,并获取每个所述时间段内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

根据每个所述时间段内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第i个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wj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点击所述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numi表示第i个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所述敏感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方法还包括:

当获取在所述设定时间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运行时长时,计算在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

所述使用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appk=nk+tk/n

其中,nk表示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tk表示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运行时长,n表示将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运行时长转换为点击次数的转换系数,appk表示所述使用程度;

所述根据所述敏感度、所述第二点击次数和/或所述运行时长,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使用程度和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使用程度越高,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使用程度和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使用程度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排序,并获取排序结果;

其中,所述使用程度越高,所述应用程序的排序越靠前;

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所述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排序结果发生变化后,判断变化后的排序结果在时间阈值范围内是否保持不变,若是,则根据所述敏感度和变化后的排序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所述调整系统包括划分模块、第一获取模块、敏感度获取模块和调整模块;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第一设定时间段内每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

所述敏感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点击次数确定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其中,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越高,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度、所述第二点击次数和/或所述运行时长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第二点击次数越高,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和/或,

所述应用程序的所述运行时长越长,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划分多个时间段,并获取每个所述时间段内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

所述敏感度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时间段内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第i个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wj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点击所述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numi表示第i个所述操作区域对应的所述敏感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使用程度获取模块;

当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在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第二点击次数和所述运行时长时,所述使用程度获取模块用于计算在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

所述使用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appk=nk+tk/n

其中,nk表示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tk表示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运行时长,n表示将第k个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运行时长转换为点击次数的转换系数,appk表示所述使用程度;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程度和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使用程度越高,调整后的所述应用程序所在的所述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包括排序单元和调整单元;

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排序单元根据所述使用程度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排序,并获取排序结果;

其中,所述使用程度越高,所述应用程序的排序越靠前;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敏感度,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排序结果发生变化后,判断变化后的排序结果在时间阈值范围内是否保持不变,若是,则调用所述调整单元;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度和变化后的排序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再根据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来调整应用程序在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中操作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包括:

s101、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

s102、获取在第一设定时间段内每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并根据第一点击次数确定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其中,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越高,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s103、根据敏感度,调整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再根据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来调整应用程序在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每个操作区域均为等边长的正方形区域,且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步骤s102具体包括:

s1021、将第一设定时间段划分多个时间段,并获取每个时间段内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

其中,点击次数根据有效点击操作计算,有效点击操作包括在整个操作界面随机点击时可以达到操作目的点击操作,如操作界面的滑动、文档的翻页等;而点击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中固定功能的图标的操作均为非有效点击操作,不计入点击次数。

s1022、根据每个时间段内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操作区域的敏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第i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wj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点击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numi表示第i个操作区域对应的敏感度。

划分的操作区域数量可以根据操作界面的大小设定,例如,可以将操作界面划分为20或者30个正方形操作区域(即5行4列或者6行5列设置),此时,i取值为1至20或者30。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从第一设定时间段中划分出的多个时间段tj的数量,根据用户实际点击的情况获取。

权重系数wj可以通过实现人为预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一般wj的取值范围为50%≤wj≤100%。

下面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以操作界面中3个操作区域a、b、c为例,根据每个操作区域在连续的两个时间段t0和t1内对应的点击次数分别计算3个操作区域a、b、c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如下:

预先设定点击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w0=80%,i分别取a、b、c;

当i=a时,numi=96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10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8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960;

当i=b时,numi=80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b时的点击次数为8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8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800;当i=c时,numc=92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c时的点击次数为9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c时的点击次数为10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920;

即在时间段t0内,根据每个操作区域在连续的两个时间段t0和t1内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出3个操作区域a、b、c根据敏感度由高到低(即960>920>800)排序依次为操作区域a、操作区域c、操作区域b。

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

s1023、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

步骤s103具体包括:

s1031、根据敏感度、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越高,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和/或,

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长越长,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同时,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再根据敏感度、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方法还包括:

s104、当获取在设定时间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运行时长时,计算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

使用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appk=nk+tk/n

其中,nk表示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tk表示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行时长,n表示将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行时长转换为点击次数的转换系数,appk表示使用程度;

n的取值可以通过实现人为预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一般n的取值范围为0<n≤1。

下面以计算3个应用程序的使用程度为例:

预先设置n=0.5,k取1、2、3;

当k=1时,nk=50,tk=30(小时),appk=110;

即在第1个应用程序运行时长为3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50时,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110;

当k=2时,nk=30,tk=50(小时),appk=130;

即在第2个应用程序运行时长为5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30时,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130;

当k=3时,nk=20,tk=20(小时),appk=60;

即在第3个应用程序运行时长为2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20时,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60;

即3个应用程序根据使用程度的值由高到低(即130>110>60)排序分别为第二个应用程序、第一个应用程序、第三个应用程序。

步骤s1031具体包括:

s10311、根据使用程度和敏感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越高,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其中,根据使用程度和敏感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的步骤具体包括:

s10312、根据使用程度对应用程序进行排序,并获取排序结果;

其中,使用程度越高,应用程序的排序越靠前;

s10313、根据排序结果和敏感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以上排序完成后,使用最频繁的应用程序会自动切换到敏感度最高的操作区域内,依次类推,最终完成对整个操作界面的布局。

步骤s10313之后还包括:

当排序结果发生变化后,判断变化后的排序结果在时间阈值范围内是否保持不变,若是,则根据敏感度和变化后的排序结果,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同时,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使用程度,再根据敏感度和使用程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包括划分模块1、第一获取模块2、敏感度获取模块3和调整模块4。

划分模块1用于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

第一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在第一设定时间段内每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

敏感度获取模块3用于根据第一点击次数确定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其中,操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点击次数越高,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调整模块4用于根据敏感度,调整操作界面中的应用程序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再根据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来调整应用程序在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是对实施例4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第一获取模块2还用于将第一设定时间段划分多个时间段,并获取每个时间段内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

其中,点击次数根据有效点击操作计算,有效点击操作包括在整个操作界面随机点击时可以达到操作目的点击操作,如操作界面的滑动、文档的翻页等;而点击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中固定功能的图标的操作均为非有效点击操作,不计入点击次数。

敏感度获取模块3还用于根据每个时间段内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操作区域的敏感度;

操作区域的敏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第i个操作区域对应的点击次数,wj表示在第tj时间段内点击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numi表示第i个操作区域对应的敏感度。

划分的操作区域数量可以根据操作界面的大小设定,例如,可以将操作界面划分为20或者30个正方形操作区域(即5行4列或者6行5列设置),此时,i取值为1至20或者30。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从第一设定时间段中划分出的多个时间段tj的数量,根据用户实际点击的情况获取。

权重系数wj可以通过实现人为预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一般wj的取值范围为50%≤wj≤100%。

下面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以操作界面中3个操作区域a、b、c为例,根据每个操作区域在连续的两个时间段t0和t1内对应的点击次数分别计算3个操作区域a、b、c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如下:

预先设定点击操作界面的权重系数w0=80%,i分别取a、b、c;

当i=a时,numi=96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10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8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960;

当i=b时,numi=80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b时的点击次数为8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a时的点击次数为8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800;当i=c时,numc=920;

即用户在时间段t0内点击操作区域c时的点击次数为900,在时间段t1内点击操作区域c时的点击次数为1000,根据上述计算敏感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敏感度的值为920;

即在时间段t0内,根据每个操作区域在连续的两个时间段t0和t1内对应的点击次数确定出3个操作区域a、b、c根据敏感度由高到低(即960>920>800)排序依次为操作区域a、操作区域c、操作区域b。

本实施例中,每个操作区域均为等边长的正方形区域,且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5。

第二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

调整模块4用于根据敏感度、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越高,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和/或,

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长越长,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同时,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再根据敏感度、第二点击次数和/或运行时长,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是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的调整系统还包括使用程度获取模块6和判断模块7。调整模块4包括排序单元41和调整单元42。

当第二获取模块5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和运行时长时,使用程度获取模块6用于计算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

使用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appk=nk+tk/n

其中,nk表示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点击次数,tk表示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行时长,n表示将第k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行时长转换为点击次数的转换系数,appk表示使用程度;

n的取值可以通过实现人为预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一般n的取值范围为0<n≤1。

下面以计算3个应用程序的使用程度为例:

预先设置n=0.5,k取1、2、3;

当k=1时,nk=50,tk=30(小时),appk=110;

即在第1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长为3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50时,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110;

当k=2时,nk=30,tk=50(小时),appk=130;

即在第2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长为5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30时,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130;

当k=3时,nk=20,tk=20(小时),appk=60;

即在第3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长为20小时,对应的点击次数为20时,则根据上述计算使用程度的公式可得对应的使用程度的值为60;

即3个应用程序根据使用程度的值由高到低(即130>110>60)排序分别为第二个应用程序、第一个应用程序、第三个应用程序。

调整模块4用于根据使用程度和敏感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其中,应用程序对应的使用程度越高,调整后的应用程序所在的操作区域的敏感度越高。

排序单元41根据使用程度对应用程序进行排序,并获取排序结果;

其中,使用程度越高,应用程序的排序越靠前;

调整单元42用于根据排序结果和敏感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以上排序完成后,使用最频繁的应用程序会自动切换到敏感度最高的操作区域内,依次类推,最终完成对整个操作界面的布局。

判断模块7用于当排序结果发生变化后,判断变化后的排序结果在时间阈值范围内是否保持不变,若是,则调用调整单元42;

调整单元42用于根据敏感度和变化后的排序结果,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划分为多个操作区域,然后获取不同的操作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点击次数来获得不同操作区域的敏感度;同时,获取在第二设定时间段内应用程序对应使用程度,再根据敏感度和使用程度,调整应用程序在操作界面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自动调整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布局,提高了用户端的体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