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8323发布日期:2019-01-05 10:3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



背景技术:

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施针时,需要中医师对准穴位穿刺进针,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对初学者来说,难以控制刺针力度,影响进针的深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包括储针装置和推针装置,储针装置固定于推针装置上;储针装置包括储针筒、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设置于储针筒的上下两端;储针筒的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柱,下端盖上设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连接槽,连接柱卡设于连接槽内;储针筒内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容纳槽在储针筒上呈圆周分布;下端盖上设有第一出针口,第一出针口在储针筒与下端盖相对转动下,分别与每一个容纳槽相对应;推针装置包括第一柱体、限位筒和推动件,下端盖固定于第一柱体的上端;第一柱体的内部中空,第一柱体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出针口相对应的进针口;限位筒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柱体内,且与进针口相连通;推动件设置于第一柱体内,推动件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杆和拨块,电动推杆固定于第一柱体内,连接杆的一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向限位筒处延伸,且设置有拨块;限位筒上设有与拨块的相匹配的滑槽,拨块的一端嵌设于滑槽内;第一柱体的下端设有与进针口相对应的第二出针口;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还包括控制器、计数器和报警器,计数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可通过旋转储针筒使不同的容纳槽与第一出针口对准,使针灸针掉落至推针装置内;之后将第二出针口与患者穴位对准,然后启动电动推杆以使拨块移动,将针灸针从第二出针口处射出并扎进到患者穴位内,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设置计数器和报警器,计数器可对针灸针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当统计数量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将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添加针灸针。

进一步: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连接件,第一杆体的一端与输出轴连接,第一杆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块;连接件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一弹簧,第一凸块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杆体上,第一凸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的一端铰接,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杆体上;第二凸块的上端设有限位板,第一凸块上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限位槽;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下方,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可使拨块上移至限位筒的滑槽的顶端,之后电动推杆继续运转使第二凸块相对于第一凸块旋转,使拨块旋转一定角度以打开限位筒,以便于针灸针在限位筒内下落并处于拨块的下方;之后驱动电动推杆使拨块下移,此时拨块将在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水平态;通过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设置限位板和限位槽,使与第一凸块铰接的第二凸块在限位板和限位槽的限定下,仅能向下转动,以使拨块向下运动时能够推动针灸针射出。

进一步:推针装置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包括固定板、移动板、推杆、固定环、安装桶、挡圈和第二弹簧,固定板固定于第一柱体内,且固定板上设有与针灸针相匹配的第一卡槽;移动板设置于第一柱体内,且与固定板相对设置,且移动板上设有与针灸针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推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柱体内,且与移动板连接,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柱体上的第一通孔后设置于第一柱体外;固定环固定于第一柱体内,且套设于推杆上;安装桶设置于第一柱体内,且安装桶的开口端固定于固定环上;安装桶的底板上设有与推杆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安装桶套设于推杆上;挡圈和第二弹簧均设置于安装桶内,且挡圈固定于推杆上,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桶的底板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挡圈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能够在针灸针射出插入患者穴位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偏移;通过设置推杆,在针灸针的针部插入患者穴位之后,可通过按压推杆使移动板移动以解除对针灸针的柄部的限位、导向,便于针灸针与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分离;通过设置安装桶、挡圈和第二弹簧,使使用结束后推杆能够在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复位,以便下次使用。

进一步:第一柱体的上端设有与下端盖相匹配的安装槽,下端盖卡设于安装槽内;安装槽内设有多个定位柱,下端盖上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多个定位槽,每个定位柱均对应的嵌设于一个定位槽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安装槽、多个定位柱和多个定位槽,能够使下端盖相对于第一柱体的位置保持不变,使针灸针能够顺利的通过第一出针口、进针口进入到推针装置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中推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中推动件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中推动件与限位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中导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位本发明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电学原理图。

图中:1为推针装置、11为储针筒、111为连接柱、112为容纳槽、12为上端盖、13为下端盖、131为连接槽、132为第一出针口、133为定位槽、2为推针装置、21为第一柱体、211为进针口、212为第二出针口、213为第一通孔、214为安装槽、2141为定位柱、215为条形孔、216为接收器、22为限位筒、221为滑槽、23为推动件、231为电动推杆、2311为输出轴、23111为发射器、232为连接杆、2321为第一杆体、2322为第二杆体、2323为连接件、23231为第一凸块、232311为限位槽、23232为第二凸块、232321为限位板、23233为第一弹簧、233为拨块、24为导向件、241为固定板、2411为第一卡槽、242为移动板、2421为第二卡槽、243为推杆、244为固定环、245为安装桶、2451为第二通孔、246为挡圈、247为第二弹簧、3为控制器、4为计数器、5为报警器、6为控制面板、61为电动推杆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包括储针装置1和推针装置2,储针装置1固定于推针装置2上。

如图2所示,储针装置1包括储针筒11、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分别设置于储针筒11的上下两端。

如图2所示,储针筒11的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柱111,下端盖13上设有与连接柱111相匹配的连接槽131,连接柱111卡设于连接槽131内;储针筒11内设有多个容纳槽112,多个容纳槽112在储针筒11上呈圆周分布;下端盖13上设有第一出针口132,第一出针口132在储针筒11与下端盖13相对转动下,分别与每一个容纳槽112相对应。

如图2所示,推针装置2包括第一柱体21、限位筒22和推动件23,下端盖13固定于第一柱体21的上端;第一柱体21的内部中空,第一柱体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出针口132相对应的进针口211;限位筒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柱体21内,且与进针口211相连通。

如图2所示,推动件23设置于第一柱体21内,推动件23包括电动推杆231、连接杆232和拨块233,电动推杆231固定于第一柱体21内,连接杆232的一端与电动推杆231的输出轴2311连接,连接杆232的另一端向限位筒22处延伸,且设置有拨块233;限位筒22上设有与拨块233的相匹配的滑槽221,拨块233的一端嵌设于滑槽221内;第一柱体21的下端设有与进针口211相对应的第二出针口212。

如图7所示,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还包括控制器3、计数器4和报警器5,电动推杆231、计数器4和报警器5均与控制器3电连接。计数器4可对针灸针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当统计数量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3将控制报警器5发出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添加针灸针。计数器4固定于第一柱体21内,用于统计经限位筒22后射出的针灸针的数量。计数器4选用红外对射式计数器。报警器5可选用蜂鸣器或声光报警器。

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可通过旋转储针筒11使不同的容纳槽112与第一出针口132对准,使针灸针掉落至推针装置2内;之后将第二出针口212与患者穴位对准,然后启动电动推杆231以使拨块233移动,将针灸针从第二出针口212处射出并扎进到患者穴位内,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3所示,连接杆232包括第一杆体2321、第二杆体2322和连接件2323,第一杆体2321的一端与输出轴2311连接,第一杆体232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2323与第二杆体2322的一端连接,第二杆体2322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块233。

如图3所示,连接件2323包括第一凸块23231、第二凸块23232和第一弹簧23233,第一凸块2323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杆体2321上,第一凸块23231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23232的一端铰接,第二凸块2323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杆体232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凸块23232的上端设有限位板232321,第一凸块23231上设有与限位板232321相匹配的限位槽232311;第一弹簧23233设置于第一凸块23231和第二凸块23232的下方,且第一弹簧2323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杆体2321和第二杆体2322上。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启动电动推杆231可使拨块233上移至限位筒22上的滑槽221的顶端,之后电动推杆231继续运转使第二凸块23232相对于第一凸块23231旋转,使拨块233旋转一定角度以打开限位筒22,以便于针灸针在限位筒22内下落并处于拨块233的下方,可参考图5;之后驱动电动推杆231使拨块233下移,此时拨块233将在第一弹簧23233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水平态;通过在第一凸块23231和第二凸块23232上设置限位板232321和限位槽232311,使与第一凸块23231铰接的第二凸块23232在限位板232321和限位槽232311的限定下,仅能向下转动,以使拨块233向下运动时能够推动针灸针射出。

如图2和图6所示,推针装置2还包括导向件24,导向件24包括固定板241、移动板242、推杆243、固定环244、安装桶245、挡圈246和第二弹簧247,固定板241固定于第一柱体21内,且固定板241上设有与针灸针相匹配的第一卡槽2411;移动板242设置于第一柱体21内,且移动板242与固定板241相对设置,且移动板242上设有与针灸针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421。

如图2所示,推杆24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柱体21内,且与移动板242连接,推杆24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柱体21上的第一通孔213后设置于第一柱体21外。

如图6所示,固定环244固定于第一柱体21内,且套设于推杆243上;安装桶245设置于第一柱体21内,且安装桶245的开口端固定于固定环244上;安装桶245的底板上设有与推杆243相匹配的第二通孔2451,安装桶245套设于推杆243上;挡圈246和第二弹簧247均设置于安装桶245内,且挡圈246固定于推杆243上,第二弹簧247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桶245的底板上,第二弹簧247的另一端固定于挡圈246上。

通过设置第一卡槽2411和第二卡槽2421,能够在针灸针射出插入患者穴位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偏移;通过设置推杆243,在针灸针的针部插入患者穴位之后,可通过按压推杆243使移动板242移动以解除对针灸针的柄部的限位、导向,便于针灸针与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的分离;通过设置安装桶245、挡圈246和第二弹簧247,使使用结束后推杆243能够在第二弹簧247的弹性作用下复位,以便下次使用。

如图2所示,第一柱体21的上端设有与下端盖13相匹配的安装槽214,下端盖13卡设于安装槽214内;安装槽214内设有多个定位柱2141,下端盖13上设有与定位柱2141相匹配的多个定位槽133,每个定位柱2141均对应的嵌设于一个定位槽133内。通过设置安装槽214、多个定位柱2141和多个定位槽133,能够使下端盖13相对于第一柱体21的位置保持不变,使针灸针能够顺利的通过第一出针口132、进针口211进入到推针装置2内。

如图1所示,第一柱体21的侧面设有条形孔215,条形孔215处安装有透明玻璃。便于操作人员观察针灸针在推针装置2内所处的位置。

如图1和图7所示,中医用针灸针进针器还包括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固定于第一柱体21外,控制面板6上设有电动推杆开关61,输出轴2311的顶部设有发射器23111,第一柱体21的内部设有与发射器23111相匹配的接收器216;发射器23111、接收器216和电动推杆开关61均与控制器3电连接。

启动电动推杆231使其输出轴2311移动,发射器23111移动至与接收器216相平齐位置,接收器216接收到发射器23111发出的信号后,将发出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将控制电动推杆231缩回复位;通过对接收器216在第一柱体21内的位置的改变,使得发射器23111的移动行程发生改变,可对针灸针插入穴位的深度进行调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