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多用灸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01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多用灸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对人体各部穴位进行灸疗的灸具。
现行的温灸手段就是“艾柱”,它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温灸就是将点燃的“艾柱”置于和患者病症相关的穴位上,待其燃尽时,再更换一柱艾绒。由于温灸确有效果,而且价兼,所以一直在民间广为应用。但这种疗法过于“朴素”,它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艾柱刚点燃时,其着于皮肤上的温度很低,只有当燃烧部位逐渐下移时,温度才逐渐升高,而温度的变化对疗效是有干扰的,同时操作方式也不安全,点燃的火星和灰烬易烧伤和污染皮肤和衣物,特别是“艾柱”将要燃尽时,皮肤所感受到的温度使病人难以忍受,经常使皮肤起泡,致使重针轻灸的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功能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恒定以增强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安全的恒温多用灸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这种恒温多用灸具,包括灸盖,嵌在灸盖上的药板及织物,与灸盖联接灸筒,与灸筒联接的灭火罩和装在灸筒内腔的艾条,以及设在灸筒外周面上按摩头和刮痧片,其关键在于一个与灸筒相联接并限定艾条伸出长度的限位架,一个装在灸筒内腔并随艾条燃烧而不断将其推进的弹簧、弹簧一端顶在艾条尾部,另一端顶在弹簧座上,弹簧座之另一端则顶在灭火罩的底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传统“艾柱”在使用过程中距离和温度不易掌握的缺点,如对头部穴位施灸,太近,会烧头发;远,疗效较差。而该灸能固定距离,恒定灸温,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在施灸过程中还可结合穴位按摩,亦可用于刮痧,适合各种适应病症的治疗。病人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自己施灸,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灸条灰脱落在灸盖内腔,避免了污染和灼伤皮肤、衣物的问题,具有卫生、安全的特点。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恒温多用灸具,包括灸盖、嵌在灸盖中的药板2及织物1,与灸盖联接的灸筒7,与灸筒联接的灭火罩和装在灸筒内腔的艾条8,以及设在灸筒外周面上的按摩头13和刮痧片12,其特征在于一个与灸筒7相联接并限定艾条伸出长度的限位架5,一个装在灸筒7内腔并随艾条燃烧而不断将其推进的弹簧9、弹簧9一端顶在艾条尾部,另一端顶在弹簧座10上,弹簧座10之另一端则顶在灭火罩11的底平面上。
所述的灸盖3周面上设有气孔4,以利艾条的燃烧,在与灸筒7的联接端设有装饰环6,以增强其美感。
所述的弹簧座10为具有一级台阶的圆柱体,当艾条长时,将其直径小端插入弹簧中,以减少弹簧的予紧力,当艾条燃至一定程度时,则可翻转,以增强其予紧力。
在使用时,先点燃艾条,合上灸盖,燃烧中的艾条所产生的热量使由织物所包覆的药板受热激发,渗入灸部穴位,燃尽的艾灰掉在灸盖中,随着燃烧的继续,艾灰不断脱落,弹簧也就不断推进艾条前移,从而达到恒温灸疗增强效果的目的。当整根艾条用完,可再次装入,反复使用,当灸疗结束,艾条尚未燃尽,此时可揭下灸盖,盖上灭火罩待下次灸疗时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恒温多用灸具,包括灸盖、嵌在灸盖中的药板及织物,与灸盖联接的灸筒,与灸筒联接的灭火罩和装在灸筒内腔的艾条,以及设在灸筒外周面上的按摩头和刮痧片,其特征在于一个与灸筒(7)相联接并限定艾条伸出长度的限位架(5),一个装在灸筒(7)内腔并随艾条燃烧而不断将其推进的弹簧(9)、弹簧(9)一端顶在艾条尾部,另一端顶在弹簧座(10)上,弹簧座(10)之另一端则顶在灭火罩(11)的底平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恒温多用灸具,包括灸盖,嵌在灸盖中的药板及织物,与灸盖联接的灸筒,与灸筒联接的灭火罩和装在灸筒内腔的艾条,以及设在灸筒外周面上的按摩头和刮痧片,其关键在于一个与灸筒相联接并限定艾条伸出长度的限位架和一个随艾条燃烧而不断驱动艾条前进的弹簧、弹簧座。克服了传统“艾柱”在灸疗时通常出现的污染或烧伤皮肤和衣物的问题,且保证了在整个灸疗过种中温度恒定,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0GK2211272SQ9422734
公开日1995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9日
发明者秦长利, 郭剑华 申请人:秦长利, 郭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