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7629发布日期:2018-12-22 07:5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属于人脸识别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设备携带过程中,需要将设备放置在包装盒内部进行携带,否则在携带过程中设备容易损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能对设备提供支撑,且使用时稳定性不佳,容易倾倒,使用不方便,所以需要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携带方便,便于操作,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壳体、挡板组件、固定组件、定位组件、扫描设备本体以及底板,所述壳体后端通过合页与底板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扫描设备本体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挡板组件安装在壳体内部前端,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壳体下端,所述定位组件安装在壳体前端面下部,所述挡板组件包括l型挡板、滑槽一、滑块一、滑槽二、滑块二以及转轴,所述滑槽一开设在扫描设备本体上侧的壳体内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所述l型挡板左端面以及右端面上部边缘位置均固定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安装在滑槽一内部,所述滑槽二开设在扫描设备本体前侧的壳体内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所述滑槽二内部安装有滑块二,所述l型挡板左端面以及右端面下部位置均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分别安装在滑块二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槽、凸条、定位柱、弹簧、连接绳、方形槽以及推块,所述卡槽开设在滑槽二下侧的底板上侧面,所述凸条固定在底板下端面,所述凸条安装在卡槽内部,所述卡槽内部前侧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柱前端设置在安装孔内部,所述凸条前端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后端设置在定位孔内部,所述定位柱前端面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前端与安装孔内部前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绳上端连接在定位柱前端面,所述连接绳下端穿过安装孔内部下侧面并连接在推块上侧面,所述推块安装在方形槽内部,所述方形槽开设在安装孔下侧的底板前端面,所述定位组件包括t型滑槽、t型滑块、升降板以及吸盘,所述t型滑槽开设在推块下侧的底板前端面,所述t型滑块安装在t型滑槽内部,所述升降板固定在t型滑块前端面,所述吸盘安装在升降板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l型挡板前端面开设有手指凹槽,所述手指凹槽内部加工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内部左端安装有微型导向轮一,所述推块上侧的方形槽内部安装有微型导向轮二,所述连接绳绕过微型导向轮一以及微型导向轮二。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上端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部安装有密封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因本发明添加了l型挡板、滑槽一、滑块一、滑槽二、滑块二以及转轴,该设计便于l型挡板的安装以及转动,防护性佳,且实现了支撑功能,另添加了卡槽、凸条、定位柱、弹簧、连接绳、方形槽以及推块,该设计便于l型挡板的定位,提高了l型挡板安装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设备携带过程中,需要将设备放置在包装盒内部进行携带,否则在携带过程中设备容易损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能对设备提供支撑的问题。

因本发明添加了t型滑槽、t型滑块、升降板以及吸盘,该设计便于在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实现定位,提高了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设备使用时稳定性不佳,容易倾倒,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因添加了手指凹槽,该设计便于推动l型挡板,因添加了微型导向轮一以及微型导向轮二,该设计便于连接绳的移动导向,因添加了排气孔以及密封塞,该设计便于吸盘的固定,本发明携带方便,便于操作,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中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中固定组件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中支撑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挡板组件、3-固定组件、4-定位组件、5-扫描设备本体、6-底板、21-l型挡板、22-滑槽一、23-滑块一、24-滑槽二、25-滑块二、26-转轴、31-卡槽、32-凸条、33-定位柱、34-弹簧、35-连接绳、36-方形槽、37-推块、41-t型滑槽、42-t型滑块、43-升降板、44-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壳体1、挡板组件2、固定组件3、定位组件4、扫描设备本体5以及底板6,壳体1后端通过合页与底板6后端面相连接,扫描设备本体5固定在壳体1内部,挡板组件2安装在壳体1内部前端,固定组件3设置在壳体1下端,定位组件4安装在壳体1前端面下部。

挡板组件2包括l型挡板21、滑槽一22、滑块一23、滑槽二24、滑块二25以及转轴26,滑槽一22开设在扫描设备本体5上侧的壳体1内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l型挡板21左端面以及右端面上部边缘位置均固定有滑块一23,滑块一23安装在滑槽一22内部,滑槽二24开设在扫描设备本体5前侧的壳体1内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滑槽二24内部安装有滑块二25,l型挡板21左端面以及右端面下部位置均固定有转轴26,转轴26分别安装在滑块二25内部,该设计便于l型挡板的安装以及转动,防护性佳,且实现了支撑功能。

固定组件3包括卡槽31、凸条32、定位柱33、弹簧34、连接绳35、方形槽36以及推块37,卡槽31开设在滑槽二24下侧的底板6上侧面,凸条32固定在底板6下端面,凸条32安装在卡槽31内部,卡槽31内部前侧面开设有安装孔,定位柱33前端设置在安装孔内部,凸条32前端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柱33后端设置在定位孔内部,定位柱33前端面连接有弹簧34,弹簧34前端与安装孔内部前侧面相连接,连接绳35上端连接在定位柱33前端面,连接绳35下端穿过安装孔内部下侧面并连接在推块37上侧面,推块37安装在方形槽36内部,方形槽36开设在安装孔下侧的底板6前端面,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设备携带过程中,需要将设备放置在包装盒内部进行携带,否则在携带过程中设备容易损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能对设备提供支撑的问题。

定位组件4包括t型滑槽41、t型滑块42、升降板43以及吸盘44,t型滑槽41开设在推块37下侧的底板6前端面,t型滑块42安装在t型滑槽41内部,升降板43固定在t型滑块42前端面,吸盘44安装在升降板43下端面,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设备使用时稳定性不佳,容易倾倒,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l型挡板21前端面开设有手指凹槽,手指凹槽内部加工有防滑纹,提高了移动l型挡板21时的稳定性,安装孔内部左端安装有微型导向轮一,推块37上侧的方形槽36内部安装有微型导向轮二,连接绳35绕过微型导向轮一以及微型导向轮二,便于拉绳的移动,吸盘44上端开设有气孔,气孔内部安装有密封塞,便于吸盘44的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底板6放置在操作台上,然后将t型滑块42安装在t型滑槽41中,从而实现吸盘44的安装,工作人员将气孔中的密封塞取出,并将吸盘44中的空气排尽,然后将密封塞安装回气孔中,实现吸盘44的定位,继而实现底板6的定位,然后工作人员向上推动l型挡板21,使l型挡板21带动滑块二25在滑槽二24中向上移动,从而l型挡板21带动滑块一23移出滑槽一22,当滑块二25移动至滑槽二24内部上端时,工作人员停止移动l型挡板21,并转动l型挡板21,使l型挡板21围绕着转轴26转动,从而l型挡板21转动至与扫描设备上侧面相贴合的位置,然后工作人员转动壳体1,壳体1转动带动扫描设备转动,从而带动l型挡板21转动,当l型挡板21右端转动至与工作台相贴合时,停止转动壳体1即可,实现对扫描设备本体1的支撑。

当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携带时,工作人员向后推动推块37,使推块37在方形槽36内部向后移动,推块37移动拉动连接绳35围绕着微型导向轮移动,连接绳35移动带动定位柱33向前移动,定位柱33移动带动对弹簧34产生压缩力,使弹簧34收缩,当定位柱33完全移动至安装孔内部时,工作人员向下移动l型挡板21,从而使l型挡板21通过转轴26带动滑块二25在滑槽二24内部向下移动,同时,l型挡板21带动凸条32向下移动,当凸条32移动至卡槽31内部时,工作人员放开推块37,在弹簧34恢复形变的弹力作用下,定位柱33向后移动,并安装至定位孔内部,实现l型挡板21的定位,继而实现对扫描设备本体5的封闭,便于携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