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931发布日期:2019-01-14 18:0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分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贷款活动对人们的信用进行审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借贷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借款用户的借款请求进行人工审核,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核对借款用户的大量数据信息,以判别贷款交易的风险情况,例如借款用户借得起多少钱、贷款周期内能否偿还等。另一种是使用计算机风控系统来对信贷请求进行评估,具体地,计算机风控系统利用借款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留下的信息,根据预设的数据模型和评价标准,给出信用评分,自动判别借款人的可信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无论采取何种审核方式,目前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都仅是在贷款前进行的,只有借款人在借贷机构借款后出现逾期数据时,才会发出相关的预警报告,预警时间相对滞后,导致借贷机构的坏账风险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借款人借贷后生成征信报告,以在借贷逾期和坏账等风险事件发生前产生预警信息,使借贷机构能够及早追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

在确认已向所述借款人发放贷款后,接收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

在接收到所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

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根据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确认所述借款人的信用下滑,则输出告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具体包括:

从征信信息数据库中调用所述借款人借贷前的多项征信信息;

以调用的多项征信信息为输入,采用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计算所述借贷人的信用得分;

生成包括所述信用得分的贷前征信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借贷前的征信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和媒体阅览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包括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媒体阅览数据、还款数据及通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贷后征信报告包括贷后信用得分;

所述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前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贷前征信报告之间的借贷次数比对信息、航旅数据比对信息、商品消费数据比对信息、媒体阅览数据比对信息以及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后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贷前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确认已向所述借款人发放贷款后,接收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

贷后报告生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告警模块,用于如果根据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确认所述借款人的信用下滑,则输出告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贷前报告生成模块具体包括:

征信调用单元,用于从征信信息数据库中调用所述借款人借贷前的多项征信信息;

信用得分计算单元,用于以调用的多项征信信息为输入,采用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计算所述借贷人的信用得分;

贷前征信报告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括所述信用得分的贷前征信报告。

可选地,所述借贷前的多项征信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和媒体阅览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的征信状况进行报告,且在放贷后提供查询征信报告的接口,并能响应查询操作生成贷后征信报告,对前后两次生成的征信报告进行比对,所显示的比对信息能够在借贷逾期和坏账等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借贷机构进行告警,使得借贷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借款人征信状况的变化,追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避免借贷逾期和坏账等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贷前征信报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贷后征信报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相同技术特征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一定描述次序或时间顺序。在合适的情况下术语是可以互换的。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信用贷款过程中,对信贷机构承担的风险的控制,该方法可以由集成于计算机终端上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的s110、s120、s130和s140:

s110、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

其中,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可以有多项,例如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或媒体阅览数据。

其中,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指目前获取到的借款人身份信息是否有效,包括有效和无效两种取值。。借贷次数指借款人至今向借贷机构发起借款的次数,该信息可作为评估是否贷款欺诈的参考。航旅数据指借款人搭乘交通工具出行、旅游的相关数据;商品消费数据指借款人近期消费的相关数据,包括上一次消费时间、金额、近段时间的消费次数和平均消费金额等;媒体阅览数据指借款人近期阅览的各种媒体的记录数据;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媒体阅览数据从不同程度说明借款人的消费水平和档次,体现借款人的日常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综合上述征信信息的贷前征信报告可以给予信贷机构做贷款审批参考。

如图2所示,是根据s110生成的贷前征信报告的一个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分开多个部分展示用户的征信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核验、反欺诈信息和其他信用评估信息,每一部分涉及多个细节的征信信息,同时展示一个综合的信用得分,给出风险等级及相应的提醒。进一步地,对于每一项细节的征信信息以及信用得分,系统都可以给出相应的子报告,并供批量下载接口。

在具体实施时,s110中贷前征信报告的生成过程可以包括:从征信信息数据库中调用所述借款人借贷前的多项征信信息;以调用的多项征信信息为输入,采用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计算所述借贷人的信用得分;生成包括所述信用得分的贷前征信报告。该实施方式中,信用得分是依据事先构建的数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模型依托大数据构建,因此得分具有客观性。

s120、在确认已向所述借款人发放贷款后,接收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

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是否建立借款人的贷后档案确认是否已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例如,在发放贷款后,用户可在系统上建立借款人的贷后档案,将借款人加入贷后持续监控的名单,贷后档案的内容可以包括:放款时间、放款金额、借款期数和借款到期日期等。该风险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认是否已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例如访问信贷机构的审批系统,直接获取是否发放贷款的信息。确认方式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在确认贷款发放后,系统提供查询征信报告的接口,持续监控是否接收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例如,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诸如网页链接按键等接口向系统执行查询操作,当用户执行查询操作,系统可以接收到查询操作指令。

s130、在接收到所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

其中,贷后征信报告根据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表示贷后征信报告的至少涉及借款人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另外,贷后征信报告还可以涉及或者不涉及借款人贷前的征信信息。贷前征信信息与贷后征信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只是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图3示出了贷后征信报告的一个示意图。该贷后征信报告仅为示例,与贷前征信报告同样涉及反欺诈信息(包括公检法信息及多次申请),但不涉及个人身份信息及消费数据。

s140、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

系统可以在贷后征信报告中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也可以通过诸如弹窗之类的方式显示比对信息,如图3所示,在贷后征信报告中显示本次查询对比上次查询,信用分是否下降以及下降的比例,并给出贷后风险评估等级和建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如果根据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确认所述借款人的信用下滑,则输出告警信息。

通过前后两次征信报告的比对信息,例如信用得分的比对信息或者某个征信信息的比对信息,可以确认借款人的信用下滑,在此基础上,输出告警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通知借贷机构执行响应的动作,及早介入借贷问题的解决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的征信状况进行报告,且在放贷后提供查询征信报告的接口,并能响应查询操作生成贷后征信报告,对前后两次生成的征信报告进行比对,所显示的比对信息能够在借贷逾期和坏账等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借贷机构进行告警,使得借贷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借款人征信状况的变化,追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避免借贷逾期和坏账等事件的发生。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借贷前的征信信息和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在具体实施时的可选、优选内容,还细化了s140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为本实施例的s240和s250)。本实施例同样可适用于在信用贷款过程中,对信贷机构承担的风险的控制,该方法可以由集成于计算机终端上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的s110、s120、s130、s240和s250:

s110、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

其中,借贷前的征信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和媒体阅览数据;贷前征信报告包括信用得分,该信用得分的计算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

s120、在确认已向所述借款人发放贷款后,接收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

s130、在接收到所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

其中,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包括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媒体阅览数据、还款数据及通讯状态;贷后征信报告包括贷后信用得分。在本实施例中,借贷前的征信信息与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部分相同,各有侧重点,例如,在贷前借款人的通讯状态会保持畅通,对信用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在贷后,如果长时间不通讯或通讯方式关闭,则可能是贷款欺诈,需要纳入贷后征信信息中。

s240、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前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贷前征信报告之间的借贷次数比对信息、航旅数据比对信息、

商品消费数据比对信息、媒体阅览数据比对信息以及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s250、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后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后征信报告,则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与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是根据相同类型的征信信息得到的,对信用评分做对比可以体现借款人的信用变化。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前征信报告,由于贷前贷后的征信报告涉及的征信信息不同,信用得分的输入参量不同,即便采用相同的计算方式,所得到的信用得分的可比性也稍微欠缺,本实施例将贷前和贷后的多个特征信息分开比对,并给出综合的信用得分比对,更客观、全面地显示借款人的信用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客观、全面地显示借款人信用变化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针对贷前、贷后征信报告的生成方式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比对信息显示方式,使得贷前、贷后征信报告可分别根据目前的状态依据更有针对性的征信信息生成。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的征信状况进行报告,且在放贷后提供查询征信报告的接口,并能响应查询操作生成贷后征信报告,对前后两次生成的征信报告进行比对,所显示的比对信息能够在借贷逾期和坏账等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借贷机构进行告警,使得借贷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借款人征信状况的变化,追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避免借贷逾期和坏账等事件的发生。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信用贷款中,对信贷机构承担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该装置可集成在计算机终端上,该装置包括:

贷前报告生成模块510,用于根据借款人借贷前的征信信息生成贷前征信报告;

指令接收模块520,用于在确认已向所述借款人发放贷款后,接收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

贷后报告生成模块53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查询征信报告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借款人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生成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

显示模块540,用于显示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如果根据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比对信息确认所述借款人的信用下滑,则输出告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贷前报告生成模块,具体包括:

调用单元,用于从征信信息数据库中调用所述借款人借贷前的多项征信信息;

计算单元,用于以调用的多项征信信息为输入,采用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计算所述借贷人的信用得分;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括所述信用得分的贷前征信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借贷前的征信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有效性、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和媒体阅览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借贷后至今的征信信息包括借贷次数、航旅数据、商品消费数据、媒体阅览数据、还款数据及通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贷后征信报告包括贷后信用得分;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前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贷前征信报告之间的借贷次数比对信息、航旅数据比对信息、商品消费数据比对信息、媒体阅览数据比对信息以及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如果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为贷后征信报告,则显示所述当前的贷后征信报告与所述前次生成的征信报告之间的信用得分比对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的征信状况进行报告,且在放贷后提供查询征信报告的接口,并能响应查询操作生成贷后征信报告,对前后两次生成的征信报告进行比对,所显示的比对信息能够在借贷逾期和坏账等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借贷机构进行告警,使得借贷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借款人征信状况的变化,追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避免借贷逾期和坏账等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未详尽介绍的技术细节可参考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终端中处理器6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终端中的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贷前报告生成模块510、指令接收模块520、贷后报告生成模块530和显示模块540)。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

存储器6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