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2345发布日期:2018-12-25 19:2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涉及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潜山油气藏作为常规油气藏的一种,其能否成藏以及成藏的规模受一系列成藏要素时空匹配关系的影响。由于潜山油气藏的特殊性,油气在潜山圈闭中聚集成藏需要的条件更为苛刻,不同潜山油气藏受控的主要因素具有差异性。高瑞琪等认为潜山油气分布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盆地基底类型以及凹陷成山期的差异;付广等(2007)则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储层、断裂、油气运移汇聚区以及圈闭的共同控制;孟卫工等(2007)通过对辽河坳陷变质岩内幕潜山油气藏研究,认为优势岩性是该类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赵贤正等(2012)通过对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气藏的研究认为有效的储盖组合以及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易士威等(2010)根据冀中坳陷中央潜山断裂构造带的演化特征将其划分为早隆-中埋-晚稳定、早埋-中隆-晚稳定和早隆-中埋-中稳定3种类型,相应地形成了3种潜山成藏模式。李丕龙等(2004)认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油藏类型的多样性,不同类型潜山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并将其总结为拉张型潜山成藏模式、挤压-拉张型潜山成藏模式以及侵蚀型潜山成藏模式。高先志等通过对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油气藏的深入研究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位置关系,总结出源下倒灌型、缘边侧供型以及源外输导型三大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较多,根据评价方法原理可分为成因法、类比法及统计法。国外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主要为类比法和统计法,由于我国对盆地模拟技术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同时对类比法和统计法研究较薄弱,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持,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目前以成因法为主,统计法和类比法使用相对较少(周总瑛,2004)。成因法(也称为物质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建立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预测油气资源量。目前,广泛使用的成因法主要包括有机碳法、盆地模拟法、干酪根热解法、氯仿沥青“a”法等。类比法是根据已知区(勘探成熟区)油气地质条件与另外一个勘探初期的未知区油气地质条件相似性,求取未知区的油气资源量(胡森清,2002;赵文智等,2005)。类比法评价的关键因素为地质类比单元选取及类比系数的求取。地质类比单元选取是类比法评价的基础,所选的评价区与类比区应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等,确保评价区和类比区有大致相同的资源丰度(郭建宇等,2006),所选取的类比参数必须为控制类比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参数。统计法是根据已确定的体系变化规律建立相关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化过程(祝厚勤等,2007),由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模型的引进及勘探抽样模型的建立,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应用都得到了很快发展。油气藏规模概率法是根据评价区内已发现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估计油气藏规模分布参数和个数,建立适合的地质体系数学模型,预测油气藏规模和数目的概率方法。方法的核心为油气藏规模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选取,目前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模型较多,主要包括对数正态分布、金氏分布、对数—对数正态分布、截断偏移帕雷托分布、施比伊曼分布、广义帕雷托(pareto)分布等,最常见的为对数正态分布(arps等,1958;davis等,1989;forman等,2011)、截断偏移帕雷托分布模型(houghton等,1973)。

大港中、古生界油气来源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在油气源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生烃量的计算和运聚系数的确定都缺乏依据,用成因法评价所得到的结果也缺乏可靠性。类比法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类比法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有具有针对性、反映评价对象特点的类比刻度区;二是具有适合评价对象石油地质特点的类比评价参数体系和参数取值标准;三是有适合评价对象的类比评价方法。而国内三次资评建立的类比评价的参数体系和取值标准主要适用于碎屑岩层系,完全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因此,必须根据研究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类比评价方法和类比参数体系与取值标准。此外,尽管统计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的使用也都有一定的前提。一是要求评价对象具有一定的勘探程度,已经发现一定数量的油气田或油气藏,根据已知油气田可以建立起油气田的分布模型或发现模型;二是必须能够确定统计法使用的成因单元(油气系统、运聚单元或区带),勘探程度较低明显给统计法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针对中、古生界的石油地质特点,需要结合油气成藏研究,建立适合深层石油地质特征的资源评价参数体系,综合选择评价方法,实现油气资源的客观评价。

上近年来,中、古生界作为大港探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王官屯潜山、埕海潜山获得了高产气流,北大港潜山多口钻井也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中古生界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导致中古生界构造、地层、砂体、油气藏等配置较为复杂,目前对中、古生界构造、沉积储层、烃源岩以及成藏等领域缺乏系统研究,导致有效生烃层系展布、优质储层分布以及油气成藏机制不清,制约了勘探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本发明评价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围绕大港探区中、古生界(重点为古生界)的“成烃-成储-成藏”的油气成藏基础地质开展整体性和系统性评价,针对制约大港探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烃源岩生烃机理与评价、规模有效储层形成与保存、油气成藏机理与烃类保存、有利区带评价等,指明中、古生界等深部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和油气成藏机理;通过深部层系油气勘探领域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评价,落实大港探区中、古生界的油气勘探潜力,明确油气增储方向。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中、古生界区带资源潜力分析;中、古生界不同潜山类型的成藏要素分析与勘探方向评价;中、古生界有利区带目标评价。

进一步,中、古生界区带资源潜力分析包括:

①区带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评价:依据成藏研究中典型油气藏精细解剖成果,明确中、古生界主要油气区带,揭示区带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②重点潜山区带油气资源量评价:根据油气富集规律,划分中、古生界重点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结合油气区带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资源评价参数分布模型,确立关键评价参数,综合利用成因法、类比法及统计法,评价重点层系油气资源量;

③区带资源潜力评价:根据油气资源量评价结果,利用地质统计技术、地球物理技术、油藏评价技术、成藏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古生界重点层系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

进一步,中、古生界不同潜山类型的成藏要素分析与勘探方向评价包括:

①不同潜山类型的成藏要素分析:选取古生古储型、新生古储不同的潜山类型,对其油气来源、储集空间、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成藏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各类型潜山的成藏关键要素;

②有利勘探方向评价:在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潜山构造样式展布特征及区带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评价、优选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方向。

进一步,中、古生界有利区带目标评价是综合成烃-成储-成藏研究成果,结合区带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分析,明确中、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并对其成藏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区带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步骤如下:

1.中、古生界区带资源潜力分析;

①区带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评价:依据成藏研究中典型油气藏精细解剖成果,明确中、古生界主要油气区带,揭示区带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②重点潜山区带油气资源量评价:根据油气富集规律,划分中、古生界重点层系(以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为主,兼顾中生界泥质烃源岩)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结合油气区带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资源评价参数分布模型,确立关键评价参数,综合利用成因法、类比法及统计法,评价重点层系油气资源量。

③区带资源潜力评价:根据油气资源量评价结果,利用地质统计技术、地球物理技术、油藏评价技术、成藏综合评价技术等,对中、古生界重点层系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

2.中、古生界不同潜山类型的成藏要素分析与勘探方向评价;

①不同潜山类型的成藏要素分析:选取古生古储型(如埕海、王官屯、乌马营等)、新生古储(如千米桥)等不同的潜山类型,对其油气来源、储集空间、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各类型潜山的成藏关键要素。

②有利勘探方向评价:在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潜山构造样式展布特征及区带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评价、优选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方向。

3.中、古生界有利区带目标评价;

综合成烃-成储-成藏研究成果,结合区带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分析,明确中、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并对其成藏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区带目标。

本发明通过大港探区中古生界“成烃-成储-成藏”的系统研究,明确中、古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理及油气潜力;梳理潜山内幕储层成岩演化特点,明确内幕优势储盖组合展布规律;建立多层系内幕型潜山油气富集成藏模式,阐明重点层系和重点区块油气成藏机理与勘探潜力。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