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4479发布日期:2019-01-02 22:4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用户安全性保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日渐普及,如何将智能电子设备的丰富功能添加至其它可被用户携带的物件中,使其在保有原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在其它方面为用户提供便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

近些年来,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衣物等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智能眼镜能够将显示屏呈现在用户的视野中,而智能手表则在保留了基本的查看时间功能外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功能特化的智能手机,虽然性能不够强大,但依然可以使得用户在执行某些操作时更加便利,尤其是在夜跑或夜间活动时便于携带的小型智能可穿戴设备更能够解放用户的口袋和双手,使得用户无需携带体积越来越大的智能手机,轻装上阵。

在夜间活动时,一个非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高的保障用户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用户在夜跑时往往会戴上耳机,使得应该能够听到的语音提醒起不到应有的提醒作用,而现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仅基于功能实现来设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穿戴用户安全性保障更高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结合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得以判断用户周围是否存在夜间行车和伴随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开启的行车灯,周围出现夜间行车,必然会伴随着车辆行驶时存在的喇叭声或发动机轰鸣声,而当车辆与用户在一条直线上时照射而来的行车灯必然会使得检测到的光线强度数值变大,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概率的提升,而相较于让状态无法确认的用户主动进行躲避夜间行车的方式,行车司机明显更具有安全意识,本申请通过调节提示光源亮度的方式来增加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以使行车司机能够及时认识到行人存在并采取避让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提升了穿戴有应用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有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存储有能够实现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

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对提示光源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可选的,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对提示光源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包括:

判断所述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

判断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强大小是否超过所述预设光强大小;

当仅包含与所述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或仅所述实际光线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上调所述提示光源的亮度;

当包含与所述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且所述实际光线强度也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控制所述提示光源以最大亮度进行频闪发光。

可选的,该调节方法还包括:

当仅因所述实际光线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上调所述提示光源的亮度时,通过语音向所述目标用户发出安全警报。

可选的,该调节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提示光源接收到亮度上调信号时,通过振动向所述目标用户发出安全警报。

可选的,该调节方法还包括:

记录每次发出的安全警报,得到安全警报日志,并通过预设路径转发所述安全警告日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包括:

拾音器,用于收集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环境光强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光的光线强度;

提示光源,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命令以相应亮度发光;

亮度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对所述提示光源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亮度调节器包括:

标准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标准车辆行驶噪声和所述预设光线强度;

声纹比对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所述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得到声纹判断结果;

光强比对模块,用于判断判断所述光线强度是否超过所述预设光线强度,得到光强判断结果;

控制命令生成及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声纹判断结果和所述光强判断结果生成相应的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指令下发至所述提示光源。

可选的,该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警报器,用于当所述提示光源接收到亮度上调信号时,向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发出安全警报信号。

可选的,该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通讯组件,用于将所述警报器发出的每一条安全警报信号按预设路径转发。

可选的,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内容所描述的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的步骤。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结合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得以判断用户周围是否存在夜间行车和伴随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开启的行车灯,周围出现夜间行车,必然会伴随着车辆行驶时存在的喇叭声或发动机轰鸣声,而当车辆与用户在一条直线上时照射而来的行车灯必然会使得检测到的光线强度数值变大,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概率的提升,而相较于让状态无法确认的用户主动进行躲避夜间行车的方式,行车司机明显更具有安全意识,本申请通过调节提示光源亮度的方式来增加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以使行车司机能够及时认识到行人存在并采取避让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提升了穿戴有应用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安全性。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的硬件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拾音器20.环境光强度检测器30.提示光源40.亮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结合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得以判断用户周围是否存在夜间行车和伴随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开启的行车灯,周围出现夜间行车,必然会伴随着车辆行驶时存在的喇叭声或发动机轰鸣声,而当车辆与用户在一条直线上时照射而来的行车灯必然会使得检测到的光线强度数值变大,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概率的提升,而相较于让状态无法确认的用户主动进行躲避夜间行车的方式,行车司机明显更具有安全意识,本申请通过调节提示光源亮度的方式来增加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以使行车司机能够及时认识到行人存在并采取避让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提升了穿戴有应用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安全性。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目的在于尽可能高的保障穿戴有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安全性,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目标用户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

本步骤旨在获取穿戴有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所在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声音信号用于在后续步骤中判断周围是否出现了可能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夜间行车,光线强度信号则用于检测夜间行车时常开的行车灯,一旦柱状的行车灯光线照射至该用户则检测到的光线强度就会明显增高,因此,本步骤旨在获取可能携带有伴随夜间行车出现在用户周围时两种特殊特征的信号,以便在后续步骤中通过判断信号中是否携带有这些特殊特征来表示是否出现夜间行车。

s102:根据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对提示光源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在s101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判断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当两种中的任意一种判断通过时(即声音信号包含车辆行车噪声或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即意味着在穿戴了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周围存在夜间行车,因此为了尽可能的保障该用户的人身安全,需要及时提醒行车司机,而为了提高司机辨识行人的能力,提升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此可在经声音信号和/或光强信号判断出存在夜间行车时,上调设置于该智能可穿戴设备上的提示光源的亮度,以显著提升用户与黑色背景间的对比度和被辨识度,使得行车司机及时发现行人的存在并采取躲避措施,在车辆走远后,就可以调低该提示光源的亮度。

进一步的,通常情况下,在弯道路况下,基于声音信号的判断方式可能会略先于基于光线强度的判断方式得到答案为“是”的判断结果,在直线路况且周围存在较多吸音能力较强的植物时,基于光线强度的判断方式可能会略先于基于声音信号的判断方式得到答案为“是”的判断结果,因此可能会存在上述两种判断方式中在一个时刻仅存在一种判断通过的情况,但无论哪种判断通过,都意味着周围出现了夜间行车,但可能距用户的距离和威胁大小不同,因此还可以根据是否在同一时刻两种判断同时通过来使用不同的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式,一种包括但不限于的调节方式为:

当仅有声音信号中因包含车辆行驶噪声而通过判断或仅有因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大于预设光线强度而通过判断时,可以单一的上调提示光源的亮度;

而当同一时刻两种判断方式均给出了“是”的判断结果时,通常意味着存在的夜间行车已经距离用户够近且与用户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不仅可以将提示光源的亮度调至最大,还可以采用频闪发光的方式来提醒行车司机。

更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实现辨识获取到的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对准确的对环境光强度的变化的判断,还需要预先在该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内置有标准的车辆行驶噪声(可包括发动机的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喇叭声)和一个介于常规背景亮度和行车灯扫过或直射时亮度的分界线(预设光线强度),以便于基于内置的两部分预置数据进行特征数据的匹配和光线强度的判断。

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用户在夜间活动的安全性,在行车司机辨识出行人采取躲避措施的同时或之前,还可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判断出存在夜间行车并发出提示光源上调亮度指令时,还可以及时的通过多种手段向用户发出警示信号,以便用户也能够基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躲避措施。

之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因为并不确定用户在进行夜间活动时的安全警戒状态,例如是否带有隔绝外界声音的耳机、是否精神状态不佳等等,因此仅采用单一的提醒方式可能无法实现提醒效果,一种包括但不限于的实现方式为:

当仅因实际光线强度大于预设光线强度上调所述提示光源的亮度时,通过语音向目标用户发出安全警报;

此种方式是为了排除因声音信号中包含车辆行驶噪声的情景下,发出语音安全警报可能会因外界存在的声音导致的声音影响。

当提示光源接收到亮度上调信号时,通过振动向目标用户发出安全警报。

此种方式由于振动的方式贴身的向用户发生安全警告,不会受到声音的干扰,且能够给予用户最直观的、灵敏度最高的感受。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夜间行车这一最常见、对用户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事物外,还存在其它多种安全威胁,例如固定障碍物和看不清的漆黑路面,基于此种安全威胁,还可以在常态时将提示光源的亮度控制处于一个能够看清前方的程度,具体如何设置提示光源的位置才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灵活选择设置位置,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即使可通过上述方式尽可能的保障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人身安全,还依然可能因各种意外因素的存在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因此还可以记录每次发出的安全警报,得到安全警报日志,并通过预设路径转发安全警告日志,以使在预设路径另一端的用户可查看实时动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结合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得以判断用户周围是否存在夜间行车和伴随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开启的行车灯,周围出现夜间行车,必然会伴随着车辆行驶时存在的喇叭声或发动机轰鸣声,而当车辆与用户在一条直线上时照射而来的行车灯必然会使得检测到的光线强度数值变大,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概率的提升,而相较于让状态无法确认的用户主动进行躲避夜间行车的方式,行车司机明显更具有安全意识,本申请通过调节提示光源亮度的方式来增加用户与背景的对比度,以使行车司机能够及时认识到行人存在并采取避让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提升了穿戴有应用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在夜间活动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以下结合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s102所给出的一种具体调节方式,并不对其它步骤和其它内容进行限定,可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与其它补充内容灵活组合得到其它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调节方式如下:

s201:获取目标用户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

s202:判断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

s203:判断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强大小是否超过预设光强大小;

s204:上调提示光源的亮度;

本步骤建立在仅有s202或s203判断通过的基础上,可仅通过上调提示光源的亮度的方式来提升用户与背景间的对比度,便于行车司机辨识行人。

s205:控制提示光源以最大亮度进行频闪发光。

本步骤建立在s202和s203判断同时通过的基础上,可不仅将提示光源的亮度调至最大,还可以采用频闪发光的方式来更加显著的提醒行车司机。

实施例三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方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参见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

拾音器10,用于收集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环境光强度检测器20,用于检测环境光的光线强度;

提示光源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命令以相应亮度发光;

亮度调节器40,用于根据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和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实际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对提示光源30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其中,亮度调节器40包括:

标准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标准车辆行驶噪声和预设光线强度;

声纹比对模块,用于判断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标准车辆行驶噪声一致的声纹特征,得到声纹判断结果;

光强比对模块,用于判断判断光线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线强度,得到光强判断结果;

控制命令生成及下发模块,用于根据声纹判断结果和光强判断结果生成相应的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提示光源亮度调节指令下发至提示光源30。

进一步的,该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警报器,用于当提示光源30接收到亮度上调信号时,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发出安全警报信号;

通讯组件,用于将警报器发出的每一条安全警报信号按预设路径转发。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结合一种具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将如何实现本申请的目的进行详细阐述,可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的硬件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智能眼镜在普通眼镜结构的基础上,还嵌入了用于处理逻辑事件、视频音频的传输、蜂窝网络的传输等功能的集合控制电路板;用来启动实时视频和音频的传输的按键;用来进行通信来展示对方的声音,或者用来音乐的播放的右喇叭和左喇叭;用来在夜跑时以呼吸灯形式进行发光警示夜间行车、增加用户安全性的led灯带;用来采集用户的声音的主mic(麦克风,一种拾音设备),和用来采集周围的环境噪声并传递给降噪芯片进行降噪处理的降噪mic;采集视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终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形式传递给主控芯片的摄像头模组;在摄像头拍摄短视频或进行实时视频传输时增加曝光量的led闪光灯;除此之外,还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具体分为前置环境光传感器和侧面环境光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与用户视野方向相同的一侧和不同的一侧的环境光光线强度(图中未示出)。

其中,集合控制电路板和按键均设置于镜腿,喇叭则分别设置于两个镜腿上,led灯带设置于镜框与用户视野相同的方向,围绕眼镜镜片设置,主mic则设置于便于收集用户发出声音的位置,降噪mic则设置于便于收集外界声音的位置,摄像头和闪光灯则设置于可容纳其元器件体积和用于功能实现的镜框中间位置。

如图5为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的硬件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包括:1、主控部分,实现各类复杂的逻辑控制,摄像头模组的图像信号处理,cordec(一种编译码器)音频信号的处理,与蜂窝网络通信的处理,led灯带的控制,闪光灯的控制;2、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3、摄像头模组部分,采集光学信号,并经过复杂的光电,模数变化后将信号传递给主控部分进行处理;4、加速度传感器部分,识别动作和姿态变化;5、蜂窝网络部分,实现wcdma通信;6、cordec部分,实现音频的编解码和mic的采集以及主动降噪算法;7、led柔性电路板;8、闪光灯控制电路板。

基于上述给出的一种智能眼镜,给出一种如何应用其上设置的各功能元器件来实现保障穿戴者夜间活动安全性的方式:

1、利用前置光线传感器和侧面光线检测周围光线亮度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时调整led灯带的亮度变化:

当侧面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线亮度更亮时,led灯带的亮度调至更暗,这样可以降低设备对led灯带发光显示所需的功耗的开销,当侧面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周围环境的光线亮度更暗时,led灯带的亮度顺势增加。前置光线传感器的目的是检测汽车灯,利用光线传感器的数据及其数据的一次求导及二次求导,以便准确准确识别到汽车灯。这种方法局限于前置光线传感器的原因,是智能眼镜的结构,对于其他穿戴类或电子设备,可以采用相同逻辑功能的后置光线传感器。当检测到汽车灯的时候,会迅速增加led灯带的亮度至最亮,这样以便提高设备与周围环境光线的对比度。这样的目的是,既保证正常光亮时,降低运行功耗。

2、利用降噪mic和主mic收集周围的声音,并根据收集到的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车辆行驶噪声实时调整led灯带的亮度:

降噪mic采集主要目的是采集周围汽车的喇叭声和轰鸣声,将降噪mic采集到的喇叭声频段的信号或汽车轰鸣声频段的信号,根据信号的强度和长度的变化进行是否有夜间行车靠近的判断,并在判断出有夜间行车靠近时及时将亮度提至最高亮度,起到警示的作用。

3、优先级判定规则:

考虑到实际情况下两种不同判断方式对应的安全威胁程度,本实施例在对led灯带进行显示控制的逻辑中,基于声音判断的优先级会高于侧面光线传感器数据的优先级但低于前置光线传感器数据的优先级。在准确检测到喇叭声或汽车声的时候,会优先将led灯带的亮度提高到最高亮。并及时做出一些提示声音给设备的携带者,便于设备的穿戴者注意周围安全。在一段时间内未检测到相关频段的稳定的声音的信号,会将led灯带的亮度调节的管理权交回侧面光线传感器的光线亮度来进行管理。

另外,当侧面光线传感器和前置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线强度达到日光强度并且是稳定一段时间后,会判定是日光条件,关闭led灯带的显示,降低运行功耗。

因为情况复杂,无法一一列举进行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意识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基本方法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存在很多的例子,在不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下,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且各个实施例间为递进关系,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可参见对应的方法部分说明。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