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1311发布日期:2019-01-05 09:2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伪验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商品的防伪验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快消品等领域。其验证过程为:在商品的外包装或者商品(如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芯片内设置防伪编码,采集防伪编码,与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标准码进行比对,一致时验证通过,且满足一定条件,即为真品,不一致时验证不通过即为赝品。然而当将真品的防伪编码盗用(如真标造假,即造假者对商品原有防伪编码直接复制,防伪编码可以是文本、图像、条码二维码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到赝品时,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验证时,验证结果为真品,显然与其为赝品的客观事实相违背,造成防伪验证无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真标造假、防伪验证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包括:

防伪验证,获取商品id和商品的防伪编码,将获取的所述商品id和所述防伪编码与服务器中的商品id与防伪编码进行比对,比对一致输出防伪验证通过,比对不一致输出防伪验证不通过;

防伪信息收集,收集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系统自身产生的系统验证信息;

假冒风险发现,通过发现模型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所述系统验证信息中筛选出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

假冒风险追溯,将所述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以及,

假冒行为控制,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可选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包括用户属性信息、识别行为信息和识别端信息,其中:

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名称和年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识别行为信息包括识别时间、识别地点、识别用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识别端信息包括识别端类型和识别端id。

可选的,所述系统验证信息包括系统信息和验证信息,其中:

所述系统信息包括:系统类型、系统名称和系统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验证信息包括:通过、未通过和未完成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商品信息包括商品id、商品类型、防伪编码、商品名称和防伪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发现模型将所述防伪信息收集所获取到的信息提取为数据元,通过所述发现模型内的逻辑和算法对一个或多个所述数据元进行数据运算以生成风险指标,通过执行器对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风险指标筛选以形成风险库,不符所述假冒风险条件的指标则忽略,所述风险库以商品id为基准进行管理。

可选的,所述假冒风险追溯通过用户行为中的用户id关联用户属性信息,通过用户行为中的商品id关联商品信息,通过用户行为中的识别端id关联识别系统信息。

可选的,所述假冒行为控制包括:

商品禁用,将假冒商品对应的防伪编码的码值禁用,禁止后续识别;

特别提示,用户识别假冒商品id时提示预设的信息以达到警示作用;

特别关注,对假冒的商品进行关注,在风险库中标记该商品,便于后续对假冒商品的进一步处理。

可选的,假冒风险条件可以使用已定义风险指标进行范围设置,如:

不小于非购买者最大查询次数、不小于同id商品在预设时间段内最大查询次数、不小于同id商品在预设时间段内两次相邻的查询对应的地理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

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防伪风险管理系统,包括:

防伪验证模块,获取商品id和商品的防伪编码,将获取的所述商品id和所述防伪编码与服务器中的商品id与防伪编码进行比对,比对一致输出防伪验证通过,比对不一致输出防伪验证不通过;

防伪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系统自身产生的系统验证信息;

假冒风险发现模块,通过发现模型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和所述系统验证信息中筛选出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

假冒风险追溯模块,将所述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以及,

假冒行为控制模块,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可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发现模块包括发现模型、风险库和执行器,其中:

所述发现模型将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提取为数据元,通过所述发现模型内的逻辑和算法对一个或多个所述数据元进行数据运算以生成风险指标,通过所述执行器对符合所述假冒风险条件的指标筛选以形成所述风险库,忽略不符所述假冒风险条件的指标,所述风险库以商品id为基准进行管理。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发现模型对防伪验证过程中收集到的防伪信息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假冒风险并形成风险库,通过风险库精确追溯具有假冒风险的商品的所有识别信息和验证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假冒风险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假冒风险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数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假冒风险管理方法,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

防伪验证,获取商品id和商品的防伪编码,将获取的所述商品id和所述防伪编码与服务器中的商品id与防伪编码进行比对,比对一致输出防伪验证通过,比对不一致输出防伪验证不通过;

防伪信息收集,收集所述防伪验证中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系统自身产生的系统验证信息;

假冒风险发现,通过发现模型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所述系统验证信息中筛选出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

假冒风险追溯,将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以及,

假冒行为控制,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本实施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防伪风险管理系统,其包括:

防伪验证模块,获取商品id和商品的防伪编码,将获取的所述商品id和所述防伪编码与服务器中的商品id与防伪编码进行比对,比对一致输出防伪验证通过,比对不一致输出防伪验证不通过;

防伪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用户识别信息、商品信息和系统自身产生的系统验证信息;

假冒风险发现模块,通过发现模型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和所述系统验证信息中筛选出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

假冒风险追溯模块,将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以及,

假冒行为控制模块,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通过发现模型对防伪验证过程中收集到的防伪信息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假冒风险并形成风险库,通过风险库精确追溯具有假冒风险的商品的所有识别信息和验证信息提取并展示出来,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当被确认为假冒行为后,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以阻止已经产生的或者即将产生的真码复制造假现象。

防伪验证的执行方式为:用户使用识别端识别商品真伪时,识别端通过用户输入、图像拍摄、二维码条码扫描、信息交互触发、电子信息读取等一种单独或多种组合的方式获取商品编码以及对应防伪编码,防伪编码是可以是商品对应的数据映射,也可以是商品编码对应的算法或特定的行为产生的数据,将以上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端进行比对的一种验证方式。验证时,系统会提取商品id和该商品对应的验证信息,以上信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和算法进行比对,如果对应成功即为验证通过,如果对应不成功即为不通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户识别信息包括用户属性信息、识别行为信息和识别端信息,其中:

用户属性信息是对识别者的各种属性的描述,其包括用户id、用户名称和年龄中的至少一种;

识别行为信息是指用户进行防伪识别这个行为所包含的信息,其包括识别时间、识别地点、识别用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识别端信息是指用户采用何种识别器对商品进行识别,其包括识别端类型和识别端id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1中的系统验证信息包括系统信息和验证信息是指系统在为用户提供验证服务时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其中:

系统信息是指提供验证服务的系统的信息,其包括:系统类型、系统名称和系统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验证信息是指用户进行识别时系统给出的验证信息,其包括:通过、未通过和未完成至少一种。

实施例1中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id、商品类型、防伪编码和商品名称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假冒风险发现的一种具体过程为:所述发现模型将所述防伪信息收集所获取到的信息提取为数据元,通过发现模型内的逻辑和算法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元进行数据运算以生成风险指标,通过执行器对符合假冒风险条件的风险指标筛选以形成风险库,不符假冒风险条件的指标则忽略,风险库以商品id为基准进行管理。

多个风险指标之间不能存在逻辑相悖,风险指标有风险级别设定,主要用于给风险管理人员识别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级别可设定低级、中级、高级,或者按照风险的危害程度增大的顺序依次为第1级、...第n级。

假冒风险追溯的一种具体过程为:风险发现后,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追溯,风险追溯使用的是“信息管理”中的各类信息,是以用户行为为主,通过用户行为中的用户id关联用户属性信息,通过用户行为中的商品id关联商品信息,通过用户行为中的识别端id关联识别系统信息。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假冒风险商品的所有识别信息对假冒行为判断并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和识别者进行联系进行实际风险确认。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假冒行为控制的一种具体过程为:在确认假冒行为后,通过系统对假冒商品进行控制,控制的常用方法有“商品禁用”、“特别提示”、“特殊关注”等。商品禁用是将假冒商品对应的码值码值禁用,禁止后续识别,特别提示是指用户识别假冒商品id是提示特定的信息以达到警示作用,特别关注是指系统对假冒的商品进行关注,在风险库中标记该商品,便于后续对假冒商品的进一步处理。进一步处理,包括将风险库中的用户信息移交至公检法机关,通过司法、行政手段对发现的真标造假事件进行相应处理,以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

上述的假冒风险条件假冒风险条件可以使用已定义风险指标进行范围设置,如:不小于非购买者最大查询次数、不小于同id商品在预设时间段内最大查询次数、不小于同id商品在预设时间段内两次相邻的查询对应的地理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当然假冒风险条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条件,只要其能够对真标造假事件进行合理的判断即可。

当通过风险库进行统计的非购买者(与首次防伪验证的用户不同的用户)的查询次数较多,即超过预设的非购买者最大查询次数(如10次),即有理由认为同一防伪编码下的商品被至少两名用户频繁进行过防伪验证,即能够合理推断出该情形下,该商品被频繁交易(因为交易后非购买者)后新购买的用户采用新的用户会进行防伪验证,因此该情形应当被视为有防伪风险。

同理,当同id商品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内被查询(等同于防伪验证行为发生)的次数超过预设的同id商品在一段时间内最大查询次数(如10次)即应当认为该id的商品具备防伪风险。

同理,当同id商品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内两次相邻的查询(等同于防伪验证行为发生)对应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同id商品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内两次相邻的查询对应的地理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如1000km)时,即做出该id的商品具备防伪风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