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0251发布日期:2019-03-09 00:1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具体涉及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核心是分布式账本,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提出一种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全新思路,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的技术体系。使用现代密码学技术ecc(椭圆加密算法)作为加密算法,在没有正确获得密钥的前提下,对加密算法的破解尝试均会因为计算量过大导致实施时间过长而失去破解行为的价值,保障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性。

token(区块链数字资产)是一种数字化的价值载体,是权益证明,token能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账本来确定真伪及资产的唯一性,并通过共识算法进行流通,实现价值在互联网上直接流通。数字资产分为同质资产和非同质资产,同质资产是无差别的可替代的数字资产,可置换且可细分为n份;非同质资产是具有唯一性的资产,是独一无二不可置换的,因此它具有收藏价值,最小单位为1,无法再分割,意味着数字商品可以具有稀缺性,以太坊数字资产都遵循以太坊erc系列标准,如erc-721等,可将物理世界的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非同质数字资产是相较于传统货币类同质数字资产的一种分类,指一种应用于分布记账式网络中的资产类型,该类型的资产实例具备唯一性,具备除唯一标识外不同的数据项及内容,同一类型的非同质资产实例也无法直接合并且不可分割。

智能合约由区块链内的多个节点共同参与制定,可用于节点之间的任何事务行为。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含会触发合约自动执行的条件。一旦智能合约就被上传到区块链网络上,全网验证节点都会接收到此合约,智能合约会定期检查是否存在相关事件和触发条件,满足条件的事件将会推送到待验证的队列中,区块链上的验证节点先对该事件进行签名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等大多数验证节点对该事件达成共识后,智能合约将成功执行,并通知用户节点。

现有的区块链网络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不可分离

现有的以太坊非同质数字资产如erc-721、erc-998、erc-1155等,资产数据都存储在合约数据库中,资产与合约无法分离,不仅资产的所有者有权利修改资产数据,而且合约所有者也可以修改非同质数字代币的数据,容易给资产所有者带来损失。

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将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分离,用户对非同质数字资产有完全控制权。

2、传统的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域无法扩展

现有的非同质数字资产,其数据域在创建时就已固定,仅支持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或者复数自定义数据类型,数字资产在流通或使用时无法根据情况灵活扩展数据域。

本发明为解决数据域需要扩展的问题,设计灵活的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结构,允许非同质数字资产的域数据在世界观内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进行扩展。

3、传统非同质数字资产无法控制资产权限

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制作者有制作权限,拥有者有删除权限,合约有在所属的域里修改数据的权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不可分离、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域无法扩展、非同质数字资产无法控制资产访问权限、资产跨网络跨标准兼容难、资产数据安全性较差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链系统设计时,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与区块链智能合约数据分别使用不同的数据表,相互分离;

s2、非同质数字资产设计中,将数据结构分成固有数据区域、扩展数据区域;

s3、创建非同质数字资产时,在固有数据区域内写明资产id、世界观申明、基础数据区域;

s4、创建非同质数字资产时,扩展数据区域分为组合关系数据区域、域数据。

优选地,所述资产id为资产实例在分布式账本网络中的唯一标识,是资产在被访问、查询、修改时的唯一凭据。

优选地,所述世界观申明包括世界观id、资产生效和支持的业务类型与世界,以及资产在网络中流通需要使用的世界流通货币类型,所述资产可在世界观下不同的业务场景内流通。

优选地,所述基础数据区域包括资产所有者、制作者、制作时间、资产基础属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组合关系数据区域中描述资产组合、嵌套和从属的关系,在每一个资产中组合关系数据区域都标明资产从属的父级资产以及资产下嵌套的子级资产信息。

优选地,所述域数据相互隔离,每个域数据代表资产在一个业务场景的数据,不同域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优选地,所述域数据可扩展,域数据随着资产在不同业务场景的流通而追加,所述扩展数据区域支持资产属性扩展,是资产在世界观内具体业务中各种属性的数据存储区域。

优选地,所述非同质数字资产中每个域可绑定若干关联合约,所述合约能且仅能修改自己所负责的域数据。

优选地,所述非同质数字资产允许其拥有者删除数据但无法修改域数据。

优选地,所述非同质数字资产可兼容其他区块链网络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区块链智能合约分离,资产所有者对非同质数字资产有完全控制权,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不可分离的问题,资产拥有者具有该资产的全部权限,可以避免因资产合约不分离出现通过修改合约内容而破坏资产属性或者调用他人资产的情况发生,并且这样的设计除了有助于减少数据流转消耗、提高链效率外,是一种更具备数据安全性的设计;

2、设计灵活的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结构,允许非同质数字资产的域数据在世界观内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进行扩展,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域无法扩展的问题;

3、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中每个域可绑定若干关联合约,合约能够获取资产扩展数据中的所有域数据,但对资产数据的修改将被限定在标记为当前合约的域中,即这些合约能且仅能修改自己所负责的某域数据;

4、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制作者有制作权限,拥有者有删除权限,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无法控制资产权限的问题;

5、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设计资产所有者对域数据的管理,允许用户删除资产扩展数据域中特定的域,但不可修改域数据,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的同时预防随意修改资产属性的行为发生;

6、本发明中为避免黑客恶意执行特定合约接口进行非法资产操作的风险,允许开发者定义具有身份验证的合约执行机制,设有验证的合约函数只会在满足要求的调用者调取时才会执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设计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链系统设计时,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与区块链智能合约数据分别使用不同的数据表,相互分离;

s2、非同质数字资产设计中,将数据结构分成固有数据区域、扩展数据区域;

s3、创建非同质数字资产时,在固有数据区域内写明资产id、世界观申明、基础数据区域;

s4、创建非同质数字资产时,扩展数据区域分为组合关系数据区域、域数据。

资产id为资产实例在分布式账本网络中的唯一标识,是资产在被访问、查询、修改时的唯一凭据。

世界观申明包括世界观id、资产生效和支持的业务类型与世界,以及资产在网络中流通需要使用的世界流通货币类型。

世界观申明包括世界观id、资产生效和支持的业务类型与世界,以及资产在网络中流通需要使用的世界流通货币类型,资产可在世界观下不同的业务场景内流通。

组合关系数据区域中描述资产组合、嵌套和从属的关系,在每一个资产中组合关系数据区域都标明资产从属的父级资产以及资产下嵌套的子级资产信息。

域数据相互隔离,每个域数据代表资产在一个业务场景的数据,不同域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域数据可扩展,域数据随着资产在不同业务场景的流通而追加,扩展数据区域支持资产属性扩展,是资产在世界观内具体业务中各种属性的数据存储区域。

非同质数字资产中每个域可绑定若干关联合约,合约能且仅能修改自己所负责的域数据。

非同质数字资产允许其拥有者删除数据但无法修改域数据。

非同质数字资产可兼容其他区块链网络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

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支持丰富的数据自定义、扩展方法,对各类区块链应用中的资产类型有良好的兼容性,为保证用户的非同质数字资产安全,本发明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bcx-nhas-1808设计中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与合约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数据表中,数字资产与合约是分离的,因此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有完全控制权,不受合约控制。

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数据分离可降低资产解析和流转的运算成本,可以实现合约的单独解析执行以及必要结果上链的操作,可以避免因资产合约不分离而出现通过修改合约内容来破坏资产属性或者调用他人资产的情况发生,并且不考虑合约因素的制约则更容易实现非同质数字资产的跨链映射,因此资产和合约分离是更安全的设计。

在现有的网络世界业务场景中,例如区块链网络游戏世界中,很多游戏道具设计都是泛用。本发明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bcx-nhas-1808为了减少重复设计,增加游戏等业务开发效率和趣味性,引入了世界观概念。非同质数字资产世界观相同的资产可以在同一个世界观下的所有应用场景中互通、迁移使用,例如同一个世界观的游戏a的道具可以进入游戏b与游戏c中使用。

区块链的非同质数字资产,如区块链游戏中,道具具备嵌套包含的特性。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bcx-nhas-1808在扩展数据区域配置组合关系数据,用于描述资产组合、嵌套和从属关系,每一个非同质数字资产都可以由多个非同质资产组成,父级资产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级资产,子级资产还可以包含其他更多的子级资产。资产嵌套时,子级资产无法单独发生所有权转移的行为。

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bcx-nhas-1808被允许在多个业务场景中进行数据扩展,支持资产属性扩展。扩展数据区域的一个域代表一个业务场景,域数据包含具体业务(如具体某游戏)相关的数据,在区块链游戏行业中,一个域代表该非同质数字资产在某个游戏中的业务数据,一个游戏道具(非同质数字资产)在不同业务场景中(如游戏)有不同的业务属性,随着游戏或其他业务场景增加,资产在同一个世界观下不同业务场景内的迁移会使域数据增长。

在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bcx-nhas-1808中,扩展数据区域的单位称为域,即数据单元,代表的是该资产属于的世界观下其中一个游戏世界或其他业务场景所专有的数据区域,域展开之后的键值对信息代表了一系列业务相关的数据,而不同域之间的数据互不影响,即不同使用场景间的数据变更不会互相影响。每一个域绑定若干个仅对自己(本域,本业务场景)负责的合约,这些合约只能在自己的域里修改数据。域数据随着业务场景的增加不断扩展,追加的域数据过多时会影响区块链执行的效率,为防止有人通过合约恶意写入大量无用数据导致用户资产数据冗余,允许用户拥有删除某个域中数据的权限,用户仅能删除域数据而不能随意修改。

随着游戏增加,资产在不同的游戏中迁移时域数据必然逐渐追加,若追加太多则会影响链运行效率,同时为了防止合约恶意写入大量数据导致用户资产数据冗余,因此我们增加资产权限观念:资产拥有者有权删除但不能修改该资产中某一个域的数据,可减少数据冗余的同时防止如自定义增强版的道具等作弊行为;合约能且仅能修改自己所负责的域数据。

本发明的非同质数字资产具备兼容其他网络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包括erc-721、erc-1155、erc-998等等更多,其中真的通过合约定义的单一非同质数字资产类型,可藉由定义一个具备相同自定义数据结构的资产类型完成资产实例的兼容;针对合约定义的可嵌套/组合资产类型,可藉由在扩展数据区域中添加资产组合关系数据完成兼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标准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区块链智能合约分离,资产所有者对非同质数字资产有完全控制权,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与合约不可分离的问题,资产拥有者具有该资产的全部权限,可以避免因资产合约不分离出现通过修改合约内容而破坏资产属性或者调用他人资产的情况发生,并且这样的设计除了有助于减少数据流转消耗、提高链效率外,是一种更具备数据安全性的设计;

2、设计灵活的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结构,允许非同质数字资产的域数据在世界观内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进行扩展,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数据域无法扩展的问题;

3、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中每个域可绑定若干关联合约,合约能够获取资产扩展数据中的所有域数据,但对资产数据的修改将被限定在标记为当前合约的域中,即这些合约能且仅能修改自己所负责的某域数据;

4、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制作者有制作权限,拥有者有删除权限,有效解决了非同质数字资产无法控制资产权限的问题;

5、本发明中非同质数字资产设计资产所有者对域数据的管理,允许用户删除资产扩展数据域中特定的域,但不可修改域数据,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的同时预防随意修改资产属性的行为发生;

6、本发明中为避免黑客恶意执行特定合约接口进行非法资产操作的风险,允许开发者定义具有身份验证的合约执行机制,设有验证的合约函数只会在满足要求的调用者调取时才会执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