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调整系统、方法及其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6938发布日期:2020-03-31 10:1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色度调整系统、方法及其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与流程

本案涉及一种电子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电脑可读媒体,尤为一种用以调整图像色度的系统、方法及其电脑可读取媒体。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中的色度调整技术多为数据计算,对使用者而言较不直观。另外,习知技术中的色度调整技术仅能进行全域调整,难以针对某特定区域进行局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的一实施态样是为一种色度调整系统,包含记忆体以及处理器,处理器耦接于记忆体。记忆体储存指令。处理器用以存取并执行指令以:存取图像;提供控制介面,其中控制介面中包含复数控制点,该些控制点于色度平面上界定复数区域;响应于该些控制点中的一者自色度平面中的第一定位点移动至第二定位点,于该些区域中选定第一定位点周围的复数修正区域,并依据第二定位点重定义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为修正色度;以及判断图像中是否包含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若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依据修正色度显示图像中的像素。

本案的另一实施态样是为一种色度调整方法,由处理器自记忆体存取至少一指令以执行。色度调整方法包含:存取图像;提供控制介面,其中控制介面中包含复数控制点,该些控制点于色度平面上界定复数区域;响应于该些控制点中的一者自色度平面中的第一定位点移动至第二定位点,于该些区域中选定第一定位点周围的复数修正区域,并依据第二定位点重定义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为修正色度;以及判断图像中是否包含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若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依据修正色度显示图像中的像素。

本案的又一实施态样是为一种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其关联于至少一指令以界定上述的色度调整方法。

因此,根据本案的技术内容,本案实施例藉由提供一种色度调整系统,可于控制介面的色度平面上显示可移动的色度控制点,用以修正图像中某些像素的色度,是为一种有效且直觉的色度调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色度调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色度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4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控制介面的示意图;

图5a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控制介面的示意图;

图5b、5c、6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计算过程示意图;

图7a、7b、8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控制介面的示意图;以及

图9a、9b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色度平面的示意图。

100:色度调整系统

110:记忆体

120:处理器

130:显示器

200:色度调整方法

s210~s250:方法步骤

img1:图像

ci:控制介面

cpl:色度平面

cp1~cp9:控制点

p1、p2:坐标点

dl、dr:水平距离

dt、db:垂直距离

sf:选取框

sfc: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色度调整系统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色度调整系统100包含记忆体110以及处理器120。处理器120可包含但不限于单一处理电路或复数微处理器电路的集成,此单一处理电路或此集成电性耦接于记忆体100。记忆体110是为一种电脑可读取媒体,其可为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的内部或外部记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是用以自记忆体100存取至少一指令,此至少一指令关联于色度调整方法。处理器120用以执行此至少一指令以实施其所界定的色度调整方法。为了较佳地理解处理器120的运作,关于此至少一指令所界定的色度调整方法,将于下面段落中辅以图式一并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度调整系统100更包含显示器130。于处理器120实施色度调整方法的过程中,处理器120可藉由显示器130显示相应的画面予使用者观看。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而非用以限定本案。在一些实施例中,色度调整系统100更可包含若干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以利使用者操作此色度调整系统100。

图2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色度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色度调整方法200是藉由图1当中的色度调整系统100所实施,故可一并参照图1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色度调整系统100执行此色度调整方法所包含的步骤将详述于下列段落中。

步骤s210:存取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色度调整系统100中的处理器120可自记忆体110(或其他记忆体)存取至少一图像,更可藉由显示器130显示此至少一图像。为了更佳地理解,可一并参照图3,其是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图像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可自记忆体110存取图像img1,并将此图像img1对应地显示于显示器130上。如图3所示,图像img1当中包含穿着上衣的一人物。

步骤s220:提供控制介面,其中控制介面中包含复数控制点,该些控制点于色度平面上界定复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色度调整系统100中的处理器120可藉由显示器130提供至少一控制介面。为了更佳地理解,可一并参照图4,其是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控制介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可藉由显示器130显示控制介面ci,控制介面ci上显示一色度平面(u-vcolorplane)cpl的初始状态。此色度平面cpl是以坐标系的形式呈现,此色度平面cpl具有一横轴,其刻度用以显示此色度平面cpl上的u分量,u分量的值域为0~255。此色度平面cpl亦具有一纵轴,其刻度用以显示此色度平面cpl上的v分量,v分量的值域同为0~255。

应理解,在控制介面ci的此色度平面cpl上,各平面坐标点分别对应于一色度(chroma)。例如,此色度平面cpl的原点(u:0,v:0)与此色度平面cp的端点(u:255,v:255)各自对应于两种不同的色度。

如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此色度平面cpl上依据特定间距显示有复数控制点cp1~cp9,这些控制点cp1~cp9分别定位于此色度平面cpl上的某些平面坐标点上。例如,如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对应于此色度平面cpl的横轴与纵轴的刻度,此特定间距是为64单位。

亦即,在初始状态下,控制点cp1对应于坐标点(u:63,v:63),控制点cp2对应于坐标点(u:127,v:63),控制点cp3对应于坐标点(u:191,v:63)。其余控制点cp4~cp9依此类推,于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这些控制点cp1~cp9依据此特定间距均匀地分布于此色度平面cpl,将此色度平面cpl大致分割为16个区域。该些区域中的各坐标点对应的色度是由这些控制点cp1~cp9所界定。

步骤s230:响应于该些控制点中的一者自色度平面中的第一定位点移动至第二定位点,于该些区域中选定第一定位点周围的复数修正区域,并依据第二定位点重定义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为修正色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色度平面cpl上的控制点cp1~cp9是为可以调控的。例如,在第一操作状态下,使用者可将控制点cp1~cp9中的至少一者移动至此色度平面cpl上的其他定位点,藉以调整影像中的某些色度。为了更佳地理解,可一并参照第5a图,其是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控制介面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状态下,此色度平面cpl上的控制点cp3被移动。相较于图4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第一操作状态后,控制点cp3位于初始状态下的右上方位置,且控制点cp3对应的坐标点已由(u:191,v:63)改变为(u:208,v:30),此一操作代表原始色度(u:191,v:63)被映射为修正色度(u:208,v:30),且图像img1的色度将被对应地调整,详如后述。应理解,上述的原始色度的数值以及修正色度的数值仅是示例,而非用以限定本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控制点cp3的移动,控制点cp3周围的四个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也将分别被映射至对应的修正色度。请一并参照图5b的计算过程示意图。图5b所绘示的是为经第一操作状态后控制点cp3左下侧的区域的示意图,亦即由控制点cp2、cp3、cp5、cp6于此色度平面cpl上所界定的区域。应理解,在图4的实施例中,此区域是呈一正方形。经第一操作状态后,如图5b所绘示,此区域呈一非等边四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第一操作状态后,除了控制点cp3被移动以外,控制点cp2、cp5、cp6中至少一者也被移动。为了方便说明,经第一操作状态后,控制点cp2、cp3、cp5、cp6所对应的色度均称为修正色度,其中,被移动的控制点所对应的修正色度与其原始色度不相同,未被移动的控制点所对应的修正色度则与其原始色度相同。

应理解,图5b所绘示的区域中的各坐标点(例如p1)对应的修正色度是由控制点cp2、cp3、cp5、cp6所界定。详细而言,各坐标点对应的修正色度是依据初始状态下各坐标点与周围各控制点的距离,以及经第一操作状态后周围各控制点所对应的修正色度而决定。例如,以此区域中的一坐标点p1为例,经第一操作状态后,此坐标点p1的修正色度可表示为p1(u,v)。对应地,经第一操作状态后,控制点cp2的修正色度可表示为cp2(u,v),控制点cp3的修正色度可表示为cp3(u,v),控制点cp5的修正色度可表示为cp5(u,v),控制点cp6的修正色度可表示为cp6(u,v)。p1(u,v)对应的修正色度值的计算方式如下:

p1(u,v)=w2*cp2(u,v)+w3*cp3(u,v)+w5*cp5(u,v)+w6*cp6(u,v)。其中,w2是为控制点cp2的色度值所对应的权重,w2的值为(1-dl/(dl+dr))*(1-dt/(dt+db))。

为了更佳地理解,请一并参照图5c,其所绘示的亦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绘示的计算过程示意图。应理解,为了方便理解,图5c绘示了在初始状态下坐标点p1距离周围的各控制点cp2、cp3、cp5、cp6的连线的水平以及垂直距离。如图5c所示,在此区域中,控制点cp2位于坐标点p1的左上侧。在上式中,dl代表的是为在初始状态下坐标点p1距离控制点cp2至控制点cp5的连线(即区域左端线段)的水平距离,dr代表的是为在初始状态下坐标点p1距离控制点cp3至控制点cp6的连线(即区域右端线段)的水平距离。dt代表的是为在初始状态下坐标点p1距离控制点cp2至控制点cp3的连线(即区域顶端线段)的垂直距离,db代表的是为在初始状态下坐标点p1距离控制点cp5至控制点cp6的连线(即区域底端线段)的垂直距离。

对应地,w3则是为cp3(u,v)对应的权重,w3的值为(1-dr/(dl+dr))*(1-dt/(dt+db))。同理地,w5的值为(1-dl/(dl+dr))*(1-db/(dt+db)),w6的值为(1-dr/(dl+dr))*(1-db/(dt+db))。亦即,权重w2、w3、w5、w6是依据坐标点p1于初始状态下与各控制点cp2、cp3、cp5、cp6的距离所决定。

应理解,如图5c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各控制点位于初始的定位点,此色度平面cpl上的各坐标点分别对应于一原始色度。如图5b所示,经操作状态后,当某些控制点的位置被改变,此色度平面cpl上与此控制点相邻的区域中的各坐标点的色度亦将被改变,其分别对应于一修正色度。

应理解,控制点cp1~cp9中皆可任意移动至此色度平面cpl上的其他定位点,处理器120可对应地计算各坐标点的修正色度。为了更佳地理解,请参照图6,其所绘示的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的计算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第二控制状态后,控制点cp3被移动至此色度平面cpl上的左下侧。图6绘示了经第二操作状态后,由控制点cp2、cp3、cp5、cp6于此色度平面cpl上所界定的区域。而初始状态下由控制点cp2、cp3、cp5、cp6所界定的区域中的一坐标点p2,其修正色度亦可由前述计算方式获得,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控制点cp3的位置有大幅改变,因此各坐标点对应的修正色度与原始色度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是以单一控制点cp3被移动的状态作为示例,但本案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点cp1~cp9中可有两者以上被移动,其对应的修正色度计算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

应理解,落于此色度平面cpl中的各坐标点皆分别具有其对应于相邻控制点的权重,而各坐标点的色度是由该些权重以及其相邻控制点的色度所界定,其色度计算方式同于上述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步骤s240:判断图像中是否包含至少一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若该至少一像素对应于该些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依据修正色度显示图像中的该至少一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度调整系统100中的处理器120可判断其所存取的图像中是否有像素对应于色度平面cpl上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若有某些像素对应于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处理器120可依据修正色度显示图像中的这些像素。换言之,处理器120可将图像中对应于修正区域中的原始色度的像素改以修正色度显示。

如图3的实施例,处理器120可自记忆体110存取图像img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供使用者较直观地理解控制点移动后此色度平面cpl上色度的变化,处理器120可藉由显示器130提供控制介面ci予使用者。控制介面ci上除了显示色度平面cpl外,更可一并显示此图像img1,使用者可直接于控制介面ci上观看此图像img1当中某些像素的色度改变。

为了更佳地理解,请一并参照图7a以及图7b,其所绘示的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的控制介面示意图。图7a对应于图5a-图5c的实施例,图7b对应于图6的实施例。应理解,若图像img1中此人物的上衣其原始颜色对应于初始状态下控制点cp2、cp3、cp5、cp6于此色度平面cpl上所界定区域,经第一或第二操作状态后,处理器120将以修正色度显示此人物的上衣。如于图7a以及图7b所示,图像img1中此人物的上衣颜色于两图间有所不同。

步骤s250:响应于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被选取,判断该至少一像素是否位于感兴趣区域中,若该至少一像素位于感兴趣区域中,依据原始色度以及修正色度调配的混合色度显示感兴趣区域中的该至少一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30显示的控制介面ci当中包含色度平面cpl以及图像img1。使用者可于控制介面ci中以特定尺寸或形状框选感兴趣区域,处理器120可判断感兴趣区域中是否有某些像素的原始颜色对应于初始状态下控制点cp2、cp3、cp5、cp6于此色度平面cpl上所界定区域,若有,处理器120可仅修正感兴趣区域中相应的像素。亦即,藉由感兴趣区域的选取,处理器120可进行局部调整,而非对图像img1整体进行调整。为了更佳地理解,可一并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可藉由显示器130显示控制介面ci,控制介面ci上显示标示于图像img1上对应于感兴趣区域的选取框sf,其形状可为八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可依据一脸部侦测逻辑于图像img1中选取对应于感兴趣区域的选取框sf。亦即,感兴趣区域即为图像中人物的脸部。藉由此种设置,处理器120可仅用以调整(或增强)人物的脸部的色度,避免增强图像中其余杂讯的色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可判断是否有对应感兴趣区域的选取框sf被选取,再进一步判断选取框sf中是否有某些像素对应于初始状态下控制点cp2、cp3、cp5、cp6于此色度平面cpl上所界定区域。若有,处理器120可依据一距离权重调配原始色度以及修正色度以产生一混合色度,再以混合色度显示选取框sf中被侦测到的像素。其中,此距离权重关联于被侦测到像素至感兴趣区域的中心的距离。如图8所示,选取框sf具有一中心sfc。在一些实施例中,被侦测到的像素距离中心sfc越近,修正色度对应的距离权重越高,原始色度对应的距离权重越低,在此状态下,混合色度越近似修正色度。然而,本案并不以此为限,距离权重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

应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点cp1~cp9依据特定间距均匀地分布于此色度平面cpl以将色度平面cpl分割为面积大致相等的16个区域,然而,本案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色度平面cpl上设置的控制点可为其他数量,这些控制点亦可依据一可变间距排列于此色度平面cpl上,藉以界定不同数量的区域。

为了更佳地理解,可一并参照图9a以及图9b。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仅有一控制点cp1将色度平面cpl均匀地分割为4个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控制点cp1~cp9是以非均匀的间距排列于此色度平面cpl上,将此色度平面cpl分割为面积不等的16个区域。藉由此种设置,可以针对特定色度区域进行微调,而不需增加整体控制点的数量,可以节省系统的硬件需求。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案实施例藉由提供一种色度调整系统、方法以及电脑可读取媒体,其提供了有效且直觉的操作方式,藉以调整或增强图像中的某些色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