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0820发布日期:2019-01-18 23:3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bim技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通常被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基于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管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随着建筑多样化的发展,设计新颖、造型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一种在设计形式上类似海螺造型,结构采用椭圆形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出现在各地的场馆设计中,此类结构在测量放线、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上施工较为困难,不但费工费料,且成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通过采用bim技术结合虚拟仿真技术、gps精确测量定位、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等施工工艺,来提高该类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但就目前统计结果而言,在该领域的感觉混凝土结构上的强度、混凝土量和钢筋量计算存在一定技术缺陷。因此,发明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在cad绘出螺旋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并且自上而下对其进行等分n层,同时对n层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底端尺寸、顶端尺寸、高度和倾斜度进行测量得到d1、d2、h1和α;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绘的螺旋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导入至solidworks软件中,并且将n层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分化成模块式,并且分别对n层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将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分别绘制在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中;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绘制出的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导入至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中对每层混凝土结构钢筋量和混凝土量进行计算得到m1和m2(计量单位为千克),

m1=((π*r*r*l1)*d)/1000

=((π*d1/2*d1/2*l1)*d)/1000

=((3.1415927*d1*d1/4*1000)*0.00785)/1000

=((785.398175*d1*d1)*0.00785)/1000

=0.0061653757*d1*d1;

其中π为圆周率,r为钢筋半径,d1为钢筋直径,l1为圆柱体长,d为钢筋比重:7.85g/立方cm=0.00785g/立方mm;

m2=ρ*v

=ρ*l2*d2*h2;

其中ρ为混凝土密度*1000kg/立方m,l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长,d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宽,h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高。

步骤四:待步骤二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绘制结束后,将所绘制的三维建模图导入至autodeskrevit软件中,并且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精准的转换成bim模型,并且将模块化的n层混凝土结构位置进行计算,并且在同一坐标体系上进行组装;

步骤五:然后根据autodeskrevit软件内的坐标体系得到实际尺寸,然后利用建筑工地上常用的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铅锤仪、测距仪和gps进行尺寸放线定量,并且进行基层挖掘;

步骤六:待步骤五完成后,按照autodeskrevit软件组装的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布置,将钢筋呈螺旋式进行扎帮,同时根据n层的承重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钢筋,并且进行焊接或者扎帮连接行成一个整体,再然后进行混凝土填充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优选的,步骤一中绘图的尺寸是按照绘图比例:实际比例=1mm:1000mm。

优选的,步骤二中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填充,以达到区分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的效果。

优选的,步骤三中所选取的混凝土型号为c10~15、c20、c25、c30、c35、c40、c45和c50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四在进行组装时,根据倾斜度α相吻合的混凝土结构层进行拼装,使得拼装无缝连接。

优选的,步骤六中在混凝土进行填充时,是按照自下而上进行填充,并且在填充的同时利用震动棒进行搅拌。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通过对螺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bim三维建模,并且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模拟出实际施工情况,以提前掌握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提前解决,减少了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存在的缺陷而导致施工过程复杂化和造成质量问题,另起针对每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量进行计算,然后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量选择适宜的钢筋型号和混凝土型号,从而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螺旋上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按照绘图比例:实际比例=1mm:1000mm在cad绘出螺旋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并且自上而下对其进行等分n层,同时对n层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底端尺寸、顶端尺寸、高度和倾斜度进行测量得到d1、d2、h1和α;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绘的螺旋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导入至solidworks软件中,并且将n层建筑结构施工平面图分化成模块式,并且分别对n层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将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分别绘制在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中,并且对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填充,以达到区分剪力墙、承重墙、梁、楼层板、门窗口、楼梯、钢筋的效果;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绘制出的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导入至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中对每层混凝土结构钢筋量和混凝土量进行计算得到m1和m2(计量单位为千克),

m1=((π*r*r*l1)*d)/1000

=((π*d1/2*d1/2*l1)*d)/1000

=((3.1415927*d1*d1/4*1000)*0.00785)/1000

=((785.398175*d1*d1)*0.00785)/1000

=0.0061653757*d1*d1;

其中π为圆周率,r为钢筋半径,d1为钢筋直径,l1为圆柱体长,d为钢筋比重:7.85g/立方cm=0.00785g/立方mm;

m2=ρ*v

=ρ*l2*d2*h2;

其中ρ为混凝土密度*1000kg/立方m,l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长,d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宽,h2为混凝土注入量总高;

另外所选取的混凝土型号为c10~15、c20、c25、c30、c35、c40、c45和c50中的一种。

步骤四:待步骤二n层混凝土结构三维建模绘制结束后,将所绘制的三维建模图导入至autodeskrevit软件中,并且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精准的转换成bim模型,并且将模块化的n层混凝土结构位置进行计算,并且在同一坐标体系上进行组装,在进行组装时,根据倾斜度α相吻合的混凝土结构层进行拼装,使得拼装无缝连接;

步骤五:然后根据autodeskrevit软件内的坐标体系得到实际尺寸,然后利用建筑工地上常用的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铅锤仪、测距仪和gps进行尺寸放线定量,并且进行基层挖掘;

步骤六:待步骤五完成后,按照autodeskrevit软件组装的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布置,将钢筋呈螺旋式进行扎帮,同时根据n层的承重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钢筋,并且进行焊接或者扎帮连接行成一个整体,再然后进行混凝土填充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在混凝土进行填充时,是按照自下而上进行填充,并且在填充的同时利用震动棒进行搅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常用商品混凝土密度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螺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bim三维建模,并且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模拟出实际施工情况,以提前掌握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提前解决,减少了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存在的缺陷而导致施工过程复杂化和造成质量问题,另起针对每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量进行计算,然后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量选择适宜的钢筋型号和混凝土型号,从而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