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90746发布日期:2020-04-21 22:01阅读:1344来源:国知局
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读写器的测试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afc系统读写器广泛应用于afc系统终端设备,是对实体票卡或虚拟票卡信息读取和交易处理的软硬件综合体,具有操作快捷、集成度高、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控制乘客进出站刷卡时间和推广互联网支付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为配合地铁云票务支付业务改造,需对afc(automaticfarecollectionsystem,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系统网络架构各层设备进行改造,以适应云支付业务需求,作为检票机和人工售补票机等终端设备读写机具,为满足云支付的业务需求,需要对照云支付业务的技术标准,对读写机具进行上线前的测试和评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对地铁afc系统的读写器进行测试和评估的相关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各种车票的票种票制,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案例,所述测试案例包括读写器需要测试的功能项、测试场景以及预期输出;

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流程,所述测试流程包括测试案例的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测试案例以及所述测试流程编制读写器的测试程序;

运行所述测试程序,根据所述测试案例的描述,分步骤执行测试流程,预先设置读写器的相关测试条件,控制读写器执行相应的票务操作;

获取读写器的操作执行结果以得到测试输出,并确认测试输出与所述测试案例中的预期输出是否一致,并记录测试结果。

较佳地,所述测试案例的测试项包括常规业务测试、边界业务测试、安全认证测试、性能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常规业务测试包括车票信息读取测试、进出站交易测试、更新交易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边界业务测试包括虚拟换乘测试、公交换乘地铁联乘测试、跨日运营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安全认证测试包括对车票的认证码、认证秘钥或认证报文鉴别码的认证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读写时间测试、读写距离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车票包括地铁专用车票、交通卡、金融ic卡(集成电路卡)、手机二维码、银联卡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案例制定模块,用于根据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各种车票的票种票制,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案例,所述测试案例包括读写器需要测试的功能项、测试场景以及预期输出;

测试流程制定模块,用于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流程,所述测试流程包括测试案例的操作步骤;

测试程序编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案例以及所述测试流程编制读写器的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运行模块,用于运行所述测试程序,根据所述测试案例的描述,分步骤执行测试流程,预先设置读写器的相关测试条件,控制读写器执行相应的票务操作;

测试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读写器的操作执行结果以得到测试输出,并确认测试输出与所述测试案例中的预期输出是否一致,并记录测试结果。

较佳地,所述测试案例的测试项包括常规业务测试、边界业务测试、安全认证测试、性能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常规业务测试包括车票信息读取测试、进出站交易测试、更新交易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边界业务测试包括虚拟换乘测试、公交换乘地铁联乘测试、跨日运营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安全认证测试包括对车票的认证码、认证秘钥或认证报文鉴别码的认证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读写时间测试、读写距离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车票包括地铁专用车票、交通卡、金融ic卡、手机二维码、银联卡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对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进行自动化测试,通过测试程序自动执行测试案例,减少测试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缩短了问题修复的周期,并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各种车票的票种票制,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案例,所述测试案例包括读写器需要测试的功能项、测试场景以及预期输出;

其中,具体的车票包括地铁专用车票、交通卡、金融ic卡、手机二维码、银联卡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测试案例的测试项包括常规业务测试、边界业务测试、安全认证测试、性能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常规业务测试包括车票信息读取测试、进出站交易测试、更新交易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边界业务测试包括虚拟换乘测试、公交换乘地铁联乘测试、跨日运营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安全认证测试包括对车票的认证码、认证秘钥或认证报文鉴别码的认证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读写时间测试、读写距离测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读写时间是指读写器读到票卡数据到交易结束的时间,读写距离是指读写器天线以上规定距离范围内无读写盲区;

步骤102、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流程,所述测试流程包括测试案例的操作步骤;通过测试流程实现对测试案例的操作步骤进行规约;

步骤103、根据所述测试案例以及所述测试流程编制读写器的测试程序;

步骤104、运行所述测试程序,根据所述测试案例的描述,分步骤执行测试流程,预先设置读写器的相关测试条件,控制读写器执行相应的票务操作;

在本发明中,可以提前准备测试票卡和手机app(应用程序)二维码,通过执行刷票卡或刷二维码的操作,让读写器执行读取票卡数据或二维码数据,并更新票卡数据或二维码数据,进行执行相应的票务操作;

步骤105、获取读写器的操作执行结果以得到测试输出,并确认测试输出与所述测试案例中的预期输出是否一致,并记录测试结果。

本发明通过研发串口应用程序,根据终端设备与读写模块之间通信协议,通过与读写机具之间指令交互,测试读写机具对于票卡和二维码之间的业务逻辑、安全认证、读写功能等业务场景进行测试,确保上线后对于各票种应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现了对轨道交通afc系统读写器的自动化测试,测试案例整合多个指令,测试程序自动执行测试案例,减少测试人员操作的时间,测试人员只需判断测试结果,提高测试效率,缩短了问题修复的周期。

本发明还能够实现数据自动解析,对测试程序和读写器之间的指令交换进行数据解析,帮助测试人员判断测试结果,具体地,通过编辑读写器测试程序的配置文件,对票卡数据或交互指令用不同代码加以区分,并对票卡数据以及交互指令的每一项数据域的长度和含义进行定义。测试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访问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中数据长度和定义,对各类票卡信息和交易指令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对测试数据的自动化解析。

本发明中具体测试过程中进行密钥计算,对单程票、二维码、银联oda(脱机数据认证)银行卡闪付的账户信息、消费信息、交易合法性进行密钥计算和认证,通过相关指令使用读写器安全模块sam(secureaccessmodule,安全存取模块)卡中的不同密钥参与加密运算,加密算法为3des对称算法,对票卡的账户信息进行认证,对票卡业务数据的鉴别码进行密钥认证,对交易认证码进行安全认证。

本发明在具体测试时还可以修改车票数据,可对单程票、二维码、银联oda卡数据进行修改,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具体使用相应指令根据sam卡密钥计算出票卡或二维码业务数据的认证密钥,再修改票卡的地铁行业应用数据进行修改,对相关信息计算鉴别码,使票卡数据可以被读卡器读取和处理。

并且,本发明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测试程序可以对单程票、交通卡、金融ic卡、二维码、银联卡等所有票种进行测试,并支持今后测试功能的延伸。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afc系统的读写器的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案例制定模块1,用于根据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各种车票的票种票制,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案例,所述测试案例包括读写器需要测试的功能项、测试场景以及预期输出;

测试流程制定模块2,用于制定读写器的测试流程,所述测试流程包括测试案例的操作步骤;

测试程序编制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测试案例以及所述测试流程编制读写器的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运行模块4,用于运行所述测试程序,根据所述测试案例的描述,分步骤执行测试流程,预先设置读写器的相关测试条件,控制读写器执行相应的票务操作;

测试结果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读写器的操作执行结果以得到测试输出,并确认测试输出与所述测试案例中的预期输出是否一致,并记录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测试案例的测试项包括常规业务测试、边界业务测试、安全认证测试、性能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常规业务测试包括车票信息读取测试、进出站交易测试、更新交易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边界业务测试包括虚拟换乘测试、公交换乘地铁联乘测试、跨日运营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安全认证测试包括对车票的认证码、认证秘钥或认证报文鉴别码的认证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读写时间测试、读写距离测试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车票包括地铁专用车票、交通卡、金融ic卡、手机二维码、银联卡中的至少一种。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