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2356发布日期:2019-03-13 23:35阅读:3958来源:国知局
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件造价评估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件业造价评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都源自于国际上的ifpug的功能点计算方法,ilf、eif、ei、eo、eq都有严格复杂的识别标准,比较难以掌握,且现有的软件业造价评估方法已经能够对软件的功能点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计算,但是对于软件的规模以及可能因需求变更产生的新增功能点并无很好的处理办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其应用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功能点过于复杂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有效工作时间的取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精确。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计算终端载入软件造价评估系统;步骤二、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软件规模,具体步骤包括:a、确定待估算软件的边界和范围;b、根据边界和范围确定待估算软件的功能点计算项,计算预算功能点数量ufp;c、确定规模变更调整因子cf;d、根据预算功能点数量ufp和规模变更调整因子cf计算调整后的功能点数量s;步骤三、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未调整的工作量v;步骤四、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进行工作量调整,得出调整后的工作量w:引入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对因软件应用领域及质量、特性指标要求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进行修正,引入开发调整因子r对因开发语言及开发团队背景因素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进行修正,根据未调整的工作量v、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和开发调整因子r计算得到调整后的工作量w;步骤五、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基准成本h:根据调整后的工作量w估算得到基准成本h。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功能点数量ufp的计算方式为:ufp=35×ilf+15×eif;其中,ilf为内部逻辑文件数,eif为外部接口文件数,ilf和eif均属于数据类型功能点。优选地,在步骤二中,调整后的功能点数量s的计算方式为s=cf×ufp。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未调整的工作量v=s×功能点耗时率÷6.4÷22,其中功能点耗时率采用国际软件基准比对标准组的统一定义,即每功能点所消耗的人时数。优选地,在步骤四中,因软件应用领域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应用领域调整因子y表征,因质量及特性指标要求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质量及特性调整因子z表征,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规模调整因子sf×y×z,其中规模调整因子sf由标准公式(269.6446+s×0.7094)÷s计算得出,因开发语言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开发语言调整因子m表征,因开发团队背景因素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开发团队背景因子n表征,开发调整因子r=m×n,调整后的工作量w=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开发调整因子r×未调整的工作量v。优选地,在步骤五中,基准成本h=调整后的工作量w×用户单位人月费率g,其中用户单位人月费率g为用户单位根据项目情况所做的政策性标准数值。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功能点过于复杂的问题。2、本发明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可以解决调整因子取值与实际需求不符合的问题。3、本发明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解决了工作量计算与实际工作情况不一致的情况。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软件工程的造价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计算终端载入软件造价评估系统;步骤二、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软件规模,具体步骤包括:a、确定待估算软件的边界和范围:在规模估算前,应根据软件项目范围明确系统边界,通过系统的边界,以确定哪些功能要计算功能点,哪些功能点是外部系统负责计算的;b、根据边界和范围确定待估算软件的功能点计算项,计算预算功能点数量ufp:功能点估算法将功能点分为五类:ilf:internallogicalfile内部逻辑文件eif:externalinterfacefile外部接口文件ei:externalinput外部输入eo:externaloutput外部输出eq:externalinquiry外部查询其中,ilf和eif属于数据类型的功能点,ei、eo、eq属于人机交互事务类型的功能点。在国际软件基准比对标准组(isbsg)的功能点计数手册中,ilf、eif、ei、eo、eq都有严格复杂的识别标准,比较难以掌握,本发明的估算方法和估算工具表提供了简易识别标准,供使用者快速估算而又不产生显著的偏差:功能点数量ufp=35×ilf+15×eif,这一公式是基于已有的大数据经验做出的计算模型,平均情况下,每个ilf对应三个ei、两个eo和一个eq,每个eif对应一个eo和三个eq,并且所有计数项的复杂程度默认为中,使用该方法可以免去识别ei、eo、eq的繁琐,并且不必每一个文件的复杂程度,具有极高的可靠性。c、确定规模变更调整因子cf:在规模估算时,应考虑可能的需求变更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和以往项目经验,确定规模变更调整因子cf的取值:在项目预算阶段取值2.0,在招标阶段取值1.5,在项目设计阶段取值1.26,项目完结时取值1,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发生的情况进行阶段调整,并对规模估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d、根据预算功能点数量ufp和规模变更调整因子cf计算调整后的功能点数量:s=cf×ufp;步骤三、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未调整的工作量v=s×功能点耗时率÷6.4÷22,其中功能点耗时率采用国际软件基准比对标准组的统一定义,既每功能点所消耗的人时数,它是从业界功能点生产率的数据总结得到的,现有的软件业造价评估方法中,计算工作量时将每人月工作时间定义为每月8×22小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工作人员每日的实际有效工作时间无法达到完美的8小时,本实施例根据历史经验数据更改为每月6.4×22小时;步骤四、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进行工作量调整,得出调整后的工作量w:引入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对因软件应用领域及质量、特性指标要求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进行修正,引入开发调整因子r对因开发语言及开发团队背景因素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进行修正,因软件应用领域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应用领域调整因子y表征,因质量及特性指标要求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质量及特性调整因子z表征,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规模调整因子sf×y×z,其中规模调整因子sf由标准公式(269.6446+s×0.7094)÷s计算得出,因开发语言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开发语言调整因子m表征,因开发团队背景因素不同造成的工作量偏差由开发团队背景因子n表征,开发调整因子r=m×n,调整后的工作量w=软件因素调整因子x×开发调整因子r×未调整的工作量v。其中应用领域调整因子参照表格如下:质量及特性调整因子=(分布式处理因子+性能因子+可靠性因子+多重站点因子)×0.025+1,其参照表格如下:开发语言调整因子参照表格如下:开发语言调整因子c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1.5java、c++、c#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1.0powerbuilder、asp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0.6开发团队背景因子参照表格如下:步骤五、通过软件造价评估系统估算基准成本h=调整后的工作量w×用户单位人月费率g,其中用户单位人月费率g(元/人月)为用户单位根据项目情况所做的政策性标准数值,若无该数值的历史数据,可取地区平均数值。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