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0365发布日期:2019-02-15 22:0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使用双屏进行交互,即:将手机等小屏设备与pc(personalcomputer)机等大屏设备相连接,以通过在大屏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实现双屏互动,而为了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大屏设备通常会使用可支持复杂传输功能的usbtype-c(双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接口与小屏设备相连接,以通过usbtype-c接口支持的usbtype-calternativemode协议(usbtype-c替换协议)接收小屏设备发送的数据,并通过该协议向小屏设备同步传输触控信号,从而通过一根连接线即可实现有趣的双屏互动。

但要实现上述方案,就需要小屏设备也需安装支持alternativemode协议的usbtype-c接口,但实际上有一些小屏设备并没有安装type-c接口如一些早期的设备上安装的是microusb接口,或者,一些小屏设备即便安装有type-c接口其可能并不支持上述usbtype-calternativemode,从而导致小屏设备无法与支持usbtype-calternativemode协议的具有type-c接口的大屏设备相连以借助alternativemode协议实现数据交互进而实现双屏互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可实现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之间的互动,避免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无法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进行双屏互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输出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待输出数据,将所述待输出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预设协议对应的数据格式;

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解码芯片和液晶显示控制器,所述液晶显示控制器与所述解码芯片相连接,其中:

所述解码芯片用于:

将所述待输出数据中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获得rgb数字信号;

将所述rgb数字信号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控制器;

所述液晶显示控制器用于:

将所述rgb数字信号编码成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交换芯片,一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晶显示控制器相连接,其中:

所述交换芯片用于:

接收非视频数据;

当所述非视频数据与所述视频数据相对应时,将所述非视频数据和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合成;

当所述非视频数据不与所述视频数据相对应时,将所述非视频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非视频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和/或触控信号,所述待输出数据包括所述非视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接口扩展设备,一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解码芯片和所述交换芯片相连接;

所述接口扩展设备用于:

将所述非视频数据和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区分;

将所述非视频数据转发至所述交换芯片;以及

将所述视频数据转发至所述解码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扩展设备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标识,将所述非视频数据和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单片机,一端与所述接口扩展设备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交换芯片相连接;

所述单片机用于:

将所述接口扩展设备发送的所述非视频数据进行预设处理;

将预设处理后的非视频数据转发至所述交换芯片,其中,所述预设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序处理、映射处理、添加标记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还用于:

将所述交换芯片发送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接口扩展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充放电管理芯片,一端与所述接口扩展设备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

所述充放电管理芯片用于:

为所述接口扩展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提供充电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上设置有第一type-c母口、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上设置有第二type-c母口和type-a母口、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有不支持所述预设协议的接口,其中,所述预设协议为type-c接口使用的协议;

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的不支持所述预设协议的接口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上的type-a母口相连接;

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第一type-c母口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上的所述第二type-c母口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type-c母口与所述第二type-c母口通过type-c全功能双头线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输出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将所述待输出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

将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预设协议对应的数据格式;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添加数据传输装置,可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待输出数据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实现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之间的互动,避免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无法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进行双屏互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终端,2数据传输装置、21解码芯片、22液晶显示控制器、23交换芯片、24接口扩展设备、25单片机、26充放电管理芯片、27第一type-c母口、28第二type-c母口、29type-a母口、210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3第二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1,用于输出待传输数据,其中,第一终端1为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预设协议可以是usbtype-calternativemode协议。第一终端1可以是手机、平板等小屏设备。

数据传输装置2,与第一终端1相连接,用于接收待输出数据,将待输出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3,其中,预设格式为预设协议对应的数据格式,例如:当预设协议为usbtype-calternativemode协议时,预设格式的数据即可使用alternativemode协议传输的数据的数据格式或者支持alternativemode协议的格式,例如:可以是fhd(fullhighdefinition,全高清)格式、mp4格式、flv格式(flashvideo)、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tiff格式(tagimagefileformat,标签图像文件格式)等;

待输出数据可以是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触控信号等。

第二终端3,与数据传输装置2相连接,用于接收数据传输装置2发送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第二终端3为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通过在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3之间添加数据传输装置2,可通过数据传输装置2将待输出数据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3使第二终端3能够对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通过数据传输装置2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实现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之间的互动,避免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无法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进行双屏互动。

另外,将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对该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播放或者显示或者默默地在后台进行响应,具体地,可将预设格式的数据中的视频数据进行播放,将预设格式的数据中的非视频数据进行显示或在后台进行响应,且该非视频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和触控信号。

而当该非视频数据为触控信号时,若该触控信号中包括针对第二终端3的触控屏的目标坐标,则将该非视频数据进行显示包括:在触控屏上该目标坐标处显示指针等标记,以清楚地标识出该目标坐标的所在位置。

而当该非视频数据为触控信号且该触控信号为触控指令时,第二终端3默默地在后台执行该触控指令,以根据该触控指令在后台进行默默响应。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2包括:解码芯片21和液晶显示控制器22,液晶显示控制器22与解码芯片21相连接,其中:

解码芯片21用于:

将待输出数据中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获得rgb数字信号;

rgb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

将rgb数字信号发送至液晶显示控制器22;

液晶显示控制器22用于:

将rgb数字信号编码成预设格式的数据。

解码芯片21可从待输出数据中提取出视频数据,进而对视频数据中的每个视频帧进行解码,从而得到rgb数字信号,以便于通过液晶显示控制器22将rgb数字信号自动编码成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而借助解码芯片21和液晶显示控制器22实现上述第一终端1和上述第二终端3之间的双屏互动。

解码芯片21可以是displaylinkdl3500/displaylinkdl3900,此时,解码芯片21上设置有digitalrgb接口,以通过digitalrgb接口将rgb数字信号发送至液晶显示控制器22;

液晶显示控制器22可以是dp501,此时,液晶显示控制器22上设置有displayport接口(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接口),该displayport接口与下文中的交换芯片23相连接。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2还包括:

交换芯片23,一端与第二终端3相连接,另一端与液晶显示控制器22相连接,其中:

交换芯片23用于:

接收非视频数据;

当所述非视频数据与所述视频数据相对应时,将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合成;

当所述非视频数据不与所述视频数据相对应时,将所述非视频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非视频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和/或触控信号,待输出数据包括非视频数据。

当接收到非视频数据与视频数据相对应时,可将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合成,得到合成视频,以能够在第二终端3上显示完整的合成视频,从而使得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能够实现有趣的双屏互动体验,另外,非视频数据上设置有标识,用于标识是否与上述视频数据相对应,以使交换芯片23明确是否需要将该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合成。

当然,上述非视频数据还可以是第一终端单独发送的触控信号、音频数据等不与视频数据相对应的非视频数据,此时,交换芯片23只负责将该非视频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对上述非视频数据进行处理。

另外,上述触控信号可以是针对第一终端1的触控屏执行触控操作而产生的信号,或者,上述触控信号可以是针对第二终端3的触控屏执行触控操作而产生的信号。

交换芯片23可以是usbtype-cswitch芯片。

如图3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2还包括:

接口扩展设备24,一端与第一终端1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解码芯片21和交换芯片23相连接;

接口扩展设备24用于:

将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区分;

将非视频数据转发至交换芯片23;以及

将视频数据转发至解码芯片21。

接口扩展设备24可用于将视频数据和非视频数据进行分流,以将非视频数据自动转发至交换芯片23,并将视频数据自动转发至解码芯片21,以便于之后对视频数据和非视频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使得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可实现双屏互动。

接口扩展设备24可以是usbhubupd7202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扩展设备24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标识,将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区分,其中,数据标识指的是数据类型标识。

接口扩展设备24可根据数据标识,将非视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区分,当然,甚至还可以将非视频数据中的音频数据和触控信号进行区分。

如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单片机25,一端与接口扩展设备24相连接,另一端与交换芯片23相连接;

单片机25用于:

将接口扩展设备24发送的非视频数据进行预设处理;

将预设处理后的非视频数据转发至交换芯片23,其中,预设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序处理、映射处理、添加标记处理。

由于非视频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处理才能进入交换芯片23,因而,可通过单片机25将非视频数据进行时序处理、映射处理、添加标记处理等预设处理,并将预设处理后的非视频数据自动转发至交换芯片23。

另外,对非视频数据进行时序处理,可避免非视频数据顺序混乱;

当非视频数据为触控信号且该触控信号包括相对于第一终端1或第二终端3的位置信息时,对非视频数据进行映射处理可以是将该位置信息进行位置变换,例如:当触控信号包括相对于第一终端1的触控屏的第一位置信息时,可通过第一终端1触控屏的尺寸与第二终端3触控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映射关系,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为相对于第二终端3的触控屏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完成位置的映射处理。

对非视频数据进行添加标记处理可以是向非视频数据添加用于指示非视频数据与哪部分视频数据相对应的标识,从而使得交换芯片23明确非视频数据与视频数据是否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机25还用于:

将交换芯片23发送的来自第二终端3的触控信号发送至接口扩展设备24,来自第二终端3的触控信号可以是针对第二终端3的触控屏执行触控操作而产生的信号。

单片机25还可以将来自第二终端3的触控信号发送至接口扩展设备24,以使得能够通过触控第二终端3实现与第一终端1的互动。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充放电管理芯片26,一端与接口扩展设备2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终端1相连接;

充放电管理芯片26用于:

为接口扩展设备24和第一设备提供充电支持。

充放电管理芯片26可以是pd(usb-powerdelivery)controller芯片。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终端3上设置有第一type-c母口27、数据传输装置2上设置有第二type-c母口28和type-a母口29、第一终端1上设置有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210,其中,预设协议为type-c接口使用的协议;

第一终端1上设置的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210与数据传输装置2上的type-a母口29相连接;

第二终端3上的第一type-c母口27与数据传输装置2上的第二type-c母口28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type-c母口27与第二type-c母口28通过type-c全功能双头线相连接。

通过将设置有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210的第一终端1与设置有type-a母口29的数据传输装置2相连接,以及将数据传输装置2的第二type-c母口28与第二终端3的第一type-c母口27通过全功能双头线相连接,可使得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能够借助预设协议相互发送数据以实现双屏互动,避免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1无法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3进行双屏互动。

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210的第一终端1与设置有type-a母口29的数据传输装置2可通过第一终端1自带的连接线相连接。

不支持预设协议的接口210可以是microusb接口、type-a接口或者是不支持预设协议的type-c接口。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501至步骤s504,其中:

在步骤s501中,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输出数据,其中,第一终端为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在步骤s502中,将待输出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

在步骤s503中,将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预设格式为预设协议对应的数据格式;

在步骤s504中,通过第二终端将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第二终端为支持预设协议的终端。

通过将待输出数据进行转换获得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使第二终端能够对预设格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可实现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之间的互动,避免不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一终端无法与支持预设协议的第二终端进行双屏互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系统,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