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4634发布日期:2019-03-27 12:2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效率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家居行业在改革开放后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传统的经营模式仍无法跟上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于是大部分家居行业纷纷开始转型,力求完美升级再创造。

在升级再创造的过程中,消费者和设计师以及家具供应商之间仍会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消费者没有良好的设计思路而被盲目推荐,最终得到不满意的设计效果;设计师不清楚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盲目设计;家具供应商由于不了解消费者具体情况而向其提供不适于本身家装实际的产品;消费者在购置家具时总是“长途跋涉”的去看各知名品牌的相关产品,有些实体店并无实体家居供消费者直接挑选;消费者全面比较不同品牌家居的成本极高,且无法想象放置在自己家中的场景,甚至出现与家装整体风格不协调的尴尬。这些方面均使得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各类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款家居互动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通过建立资源池,利用ar技术建立虚拟家居模型在房源现实场景中的展示,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全新的实景家装体验,提高家具购买质量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于输入和查看信息,所述客户端包括输入模块、家居显示模块和调节模块,通过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信息至少包括:家居信息、房源现实场景,其中,所述家居信息至少包括:家具及其对应的尺寸信息和材质信息;

资源池,储存用户输入的信息和预先存储的信息;

服务端,与所述客户端、资源池均连接,所述服务端包括控制模块、家居绘制模块和家居效果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调用所述资源池中的家居信息,控制所述家居绘制模块生成虚拟家居模型;所述控制模块调用虚拟家居模型和房源现实场景,控制所述家居效果模块生成虚拟家居模型在房源现实场景中展示的家居效果图,并将其传输至所述家居显示模块以供用户体验,用户通过所述调节模块选择展示的虚拟家居模型和调整家居效果图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模块至少包括:摄像头、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输入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家居绘制模块为3d模型制作软件。

进一步地,所述家居效果模块采用ar技术。

进一步地,所述家居显示模块中还设有增强现实的数据,至少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中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介绍信息,以对所述家居效果图中的房源信息、家居信息进行详细的说明与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动作调节单元,用户通过所述动作调节单元调节虚拟家居模型的展示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光线调节单元,用户通过所述光线调节单元调节家居效果图的光照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选择单元,用户通过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展示的虚拟家居模型。

进一步地,用户输入的信息形式至少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在微信小程序中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ar技术,用户可以在资源池中选择喜欢的家具,将虚拟家居模型和真实家庭场景叠加在同一空间内,实时看到家具摆放其中的家居效果图,极大增强了用户的真实体验感受;(2)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居在线互动系统,无需下载安装应用程序,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3)为用户提供线上体验,足不出户便实现家居的设计,降低了买卖双方的退换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家居在线互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中:10-服务端,11-控制模块,12-家居效果模块,13-家居绘制模块,20-客户端,21-输入模块,22-家居显示模块,23-调节模块,231-动作调节单元,232-光线调节单元,233-选择单元,30-资源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家居在线互动系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实现,例如,微信小程序。所述系统包括服务端10、客户端20和资源池30,用户可通过所述客户端20输入和查看信息,并将输入的信息存储于所述资源池30中,所述服务端10可以基于所述资源池30中的信息,针对所述客户端20的需求生成相应的结果,再反馈给所述客户端20以供用户查看。

所述服务端10包括控制模块11、家居绘制模块12和家居效果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1与家居绘制模块12、家居效果模块13均电性连接,并控制其工作。所述客户端20包括输入模块21、家居显示模块22和调节模块23,通过所述输入模块21输入的信息将存储于所述资源池30中,所述资源池30中存储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输入的信息、预先存储的信息(例如,虚拟家居模型)等。

用户(例如,买家)通过所述输入模块21注册并登记其身份信息、房源信息、需求信息等,用户(例如,卖家或商家)通过所述输入模块21录入家居信息等,通过所述输入模块21输入的信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所述房源信息还可以通过楼盘开发商提供。所述输入模块21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输入键等。

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姓名、用户性别、用户住址、用户喜好等。所述房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房源户型、居室信息、房源地址、房源现实场景等;其中居室包括但不限于:主卧、次卧、书房、储物间、厨房、浴室、客厅、餐厅、阳台等。所述需求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需求类型、需求数量、需求尺寸等,例如,为主卧定制一套家居。所述家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家具、建材、装饰品及其对应的尺寸信息和材质信息等,其中家具包括但不限于:床、衣柜、床头柜、梳妆台、沙发、茶几、餐桌、餐椅、书桌、书椅、书架、书柜、厨具、门、卫浴、家电等,其中家电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音响、电扇、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燃气灶、抽油烟机等;建材包括但不限于:地板、墙纸、瓷砖等;装饰品包括但不限于:地毯、窗帘、灯具、镜子等。

所述控制模块11调用所述资源池30中的家居信息,控制所述家居绘制模块12生成虚拟家居模型,同时储存于所述资源池30中。所述家居绘制模块12包括但不限于3d模型制作软件,例如blender、moi、3dmax、sketchup、wings3d、autodesk123dmake、maya等,模型。

所述控制模块11调用所述资源池30中预先存储的虚拟家居模型或由所述家居绘制模块12生成的虚拟家居模型以及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房源现实场景,控制所述家居效果模块13生成虚拟家居模型在房源现实场景中进行展示的家居效果图,同时将生成的家居效果图储存于所述资源池30中,所述家居效果图包括但不限于:家具在居室中展示的家居效果图、家具和装饰品等的旋转效果图。优选的,所述家居效果模块13采用ar技术。

所述控制模块11控制所述家居显示模块22显示由所述家居效果模块13生成的家居效果图,用户通过所述客户端20的家居显示模块22查看虚拟家居模型在房源现实场景中的家居效果图。所述家居显示模块22中还可以显示增强现实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介绍信息,对家居效果图中的房源信息、家居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说明与展示,免去了销售人员的介绍。

用户通过所述调节模块23选择展示的虚拟家居模型和调整家居效果图的显示效果,所述调节模块23包括动作调节单元231、光线调节单元232和选择单元233,所述动作调节单元231可以调节虚拟家居模型的展示角度,例如可以使其360°旋转以展示不同的效果。所述光线调节单元232可以调节家居效果图的光照强度,因室内在一天中接收的太阳光强度不同,因光线不同导致而室内装修效果不同,因此,所述光线调节单元232可提供不同的光强度来查看不同时刻的效果图。用户可以通过所述选择单元233随意选择所述资源库30中的虚拟家居模型,以满足其不同需求。

用户(例如,买家)通过所述客户端20的输入模块21输入房源现实场景,例如,通过手机摄像头对准房间中的某一处,通过所述选择单元233选中所述资源池30中的某一家具,由所述控制模块11基于所述输入模块21的输入和所述选择单元233的选择,控制所述家居效果模块13生成虚拟家居模型在房源现实场景中展示的家居效果图,并将其传输至所述客户端20的家居显示模块22中显示以供用户体验。同时,用户可通过所述动作调节单元231、光线调节单元232对显示效果进行调整。

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建立的真实家居场景,将其叠加在同一空间中,生成家具和装饰品等在居室中呈现的家居效果图,极大增强了用户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用户购买家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ar技术,用户可以在资源池中选择喜欢的家具,将虚拟家居模型和真实家庭场景叠加在同一空间内,实时看到家具摆放其中的家居效果图,极大增强了用户的真实体验感受;(2)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居在线互动系统,无需下载安装应用程序,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3)为用户提供线上体验,足不出户便实现家居的设计,降低了买卖双方的退换货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