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0937发布日期:2019-04-17 04:45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RAID 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rai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时代,海量数据需要存储和读取,大量的硬盘部署在服务器和存储中心上,利用硬盘组成raid可以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raid5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raid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存储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解决方案。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然而,当raid5同时损坏两个盘,即双盘掉线时,会造成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瘫痪,修复困难。如何降低raid5磁盘阵列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几率,以提升存储系统稳定性是目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有效降低raid5磁盘阵列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几率,从而提升存储系统稳定性。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包括:

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包括:

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平均擦写次数。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包括:

计算任一所述固态硬盘的平均擦写次数与理论擦写寿命之间的比值,判断所述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否,则判定该固态硬盘不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可选的,所述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包括:

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坏块增长计数。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包括:

判断任一所述固态硬盘的坏块增长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可选的,所述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包括:

按照预设的信息获取周期,定期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信息提示模块,用于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的信息获取周期,定期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

可见,本申请先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个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然后根据上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发现满足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会触发磁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由此可知,本申请通过利用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每个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然后基于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便提醒用户及时对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进行更换操作,由此将raid5磁盘阵列中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的数量控制在1个或0个,从而大幅降低raid5磁盘阵列中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概率,提升了存储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按照预设的信息获取周期,定期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也即,通过定时轮询的方式来获取每个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其中,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是指固态硬盘中能够反映其寿命损耗的信息,也即,通过分析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可以确定出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

步骤s12: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本实施例中,如果固态硬盘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则意味着当前该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较差。

步骤s13: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中,如果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为2或大于2,则可以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通过该硬盘更换提示信息,可以提醒用户对上述满足寿命预警条件的所有固态硬盘中的全部固态硬盘或n-1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例如,如果当前存在两个固态硬盘满足寿命预警条件,则可以提醒用户对其中的一个固态硬盘或两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由此将raid5磁盘阵列中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的数量控制在1个或0个,从而大幅降低raid5磁盘阵列中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概率,提升了存储系统的稳定性。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个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然后根据上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发现满足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会触发磁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每个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然后基于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便提醒用户及时对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进行更换操作,由此将raid5磁盘阵列中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的数量控制在1个或0个,从而大幅降低raid5磁盘阵列中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概率,提升了存储系统的稳定性。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s21: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平均擦写次数。

步骤s22:利用所述平均擦写次数(即wearlevelingcount),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平均擦写次数,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具体可以包括:

计算任一所述固态硬盘的平均擦写次数与理论擦写寿命之间的比值,判断所述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否,则判定该固态硬盘不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平均擦写次数,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具体可以包括:判断任一所述固态硬盘的平均擦写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否,则判定该固态硬盘不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平均擦写次数,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具体可以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一映射表,将所述平均擦写次数映射成相应的剩余寿命,然后判断该剩余寿命是否大于预设寿命阈值,如果否,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不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映射表中记录了平均擦写次数与剩余寿命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s23: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s31: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坏块增长计数。

步骤s32:利用所述坏块增长计数(grownfailingblockcount),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坏块增长计数,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任一所述固态硬盘的坏块增长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坏块增长计数,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具体可以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二映射表,将所述坏块增长计数映射成相应的剩余寿命,然后判断该剩余寿命是否大于预设寿命阈值,如果否,则判定该固态硬盘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如果是,则判定该固态硬盘不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映射表中记录了坏块增长计数与剩余寿命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s33: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条件确定模块12,用于利用所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确定每一所述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

信息提示模块13,用于当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

其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预设的信息获取周期,定期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一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

另外,上述各个模块的其他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获取raid5磁盘阵列中每个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然后根据上述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固态硬盘是否满足预设的寿命预警条件,如果发现满足寿命预警条件的固态硬盘的数量n大于1,则会触发磁盘更换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对满足所述寿命预警条件的n-1个或n个固态硬盘进行更换。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固态硬盘的历史使用痕迹信息来确定每个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然后基于固态硬盘的寿命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触发硬盘更换提示信息,以便提醒用户及时对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进行更换操作,由此将raid5磁盘阵列中寿命状况较差的固态硬盘的数量控制在1个或0个,从而大幅降低raid5磁盘阵列中发生双盘掉线事件的概率,提升了存储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实施例公开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公开的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

其中,关于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raid5磁盘阵列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