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00373发布日期:2019-05-07 20:1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警用或法医取证技术,尤其涉及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警察或法医在案发现场进行现场勘察时,往往需要对现场物证进行拍照取证,为了保证现场物证拍摄的规范化,警察或法医会使用比例尺对现场物证的尺寸进行度量,然后将比例尺连同现场物证一起拍摄在同一张照片内,这样的话,警察或法医可以直接通过照片内的比例尺得知现场物证的尺寸。

除此之外,警察或法医还要另外对现场物证所对应的物证信息进行录入,比如手写录入案件名称、案件编号、取证日期和取证人信息等,工作相当繁琐,而且其中一项录入错误就要对全部内容重新录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可将物证信息和比例尺图案打印在一起,方便警察或法医对现场物证进行拍照取证和信息输入,简化警察或法医的现场取证工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存储器、输入机构、打印机构和电池组件;所述存储器内储存有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输入机构获取输入的物证信息;

s2:将获取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s3:将生成的打印图案输出至所述打印机构进行打印。

进一步地,在s2中,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再将生成的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进一步地,预设有至少一比例尺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构为卷纸打印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构将生成的打印图案打印在纸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触摸屏、输入按键、指纹识别组件、扫描组件和gps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的物证信息;

将获取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将生成的打印图案输出进行打印。

进一步地,在生成打印图案时,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再将生成的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进一步地,预设有至少一比例尺图案。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供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上述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便于携带,一体式集成app,用于警察或法医在案发现场直接输入物证信息后,将输入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打印在一起,现场打印和使用比例尺,方便警察或法医对现场物证进行拍照取证和信息输入,简化警察或法医的现场取证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的硬件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中的计算机程序的执行步骤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的程序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的示意图;

图6为打印出来的一打印图案的示意图;

图7为打印出来的另一打印图案的纸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6所示,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其硬件架构包括处理器和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存储器、输入机构、打印机构3和电池组件;所述存储器内储存有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如图2所示,进行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输入机构获取输入的物证信息;

s2:将获取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s3:将生成的打印图案输出至所述打印机构3进行打印。

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便于携带,一体式集成app,用于警察或法医在案发现场直接输入物证信息后,将输入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打印在一起,现场打印和使用比例尺,方便警察或法医对现场物证进行拍照取证和信息输入,简化警察或法医的现场取证工作。

再结合记忆功能、物证信息导出文档功能、打印图案导出图片功能等,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能够大大方便警察或法医的现场取证工作。

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内预设有至少一比例尺图案,并以不同编号来标记不同的比例尺图案,以满足不同视觉或排版需求,且每个比例尺图案均信息全面,符合认证认可唯一性的要求;因此,在s2中生成打印图案之前,还包括:获取被选择的预设的比例尺图案。

所述打印机构3将生成的打印图案打印在如图6和7所示的纸片4上,优选地,所述打印机构3为卷纸打印机构,即所述纸片4为卷纸。最选地,所述纸片4为防水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防水不干胶贴纸),可防止上面的打印图案被案发现场或现场物证上的血水等浸泡而化开变模糊,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如图3所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功能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物证信息;

比例尺预设模块,用于预设比例尺图案;

生成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打印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打印图案输出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将生成的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即在s2中,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再将生成的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纸片4上的打印图案包括比例尺图案41和信息表格42,所述比例尺图案41位于所述纸片4的边缘上,其刻度侧朝向所述纸片4的边缘,以方便警察或法医对现场物证进行度量,信息表格42位于比例尺图案41的下方,所述信息表格42内主要记录有案件名称、案件编号、取证日期和取证人信息等物证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s2中,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再将生成的信息表格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纸片4上的打印图案包括比例尺图案41和信息二维码43,所述比例尺图案41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纸片4的上下两侧边缘上,其刻度侧朝向所述纸片4的对应边缘,以方便警察或法医对现场物证进行度量,所述信息二维码43位于两侧比例尺图案41的中间,所述信息二维码43内记录有案件名称、案件编号、取证日期和取证人信息等物证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s2中,该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二维码43,再将生成的信息二维码43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

将物证信息生成所述信息表格42与比例尺图案41打印在一起,警察或法医直接用肉眼读取物证的详细信息,缺点是受限于所述纸片4的大小,无法记录太多的物证信息;将物证信息生成所述信息二维码43与比例尺图案41打印在一起,警察或法医app扫描所述信息二维码43可读取物证的详细信息,虽然比较繁琐,但是能够记录大量的物证信息。

在使用时,警察或法医将打印出来的所述纸片4上的比例尺图案41的刻度侧对准现场物证进行度量,然后用相机将所述纸片4连同现场物证一起拍摄在同一张照片内,这样的话,警察或法医可以直接通过照片内拍下的所述纸片4内容得知现场物证的尺寸和物证信息。

需输入的物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案件名称、案件编号、物证编号、取证地址、取证日期和取证人信息等。依据所需输入的物证信息,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触摸屏1、输入按键2、指纹识别组件、扫描组件和gps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触摸屏1用于配合其显示的输入界面选择进行输入的信息项目、配合输入法进行触摸输出以及进行触摸操作。

所述输入按键2主要包括九格键盘,用于输入数字、英文和中文等文字信息,还有一些确认、删除等操作的常规按键。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除了进行指纹解锁之外,还能通过指纹识别快速输入预设的取证人信息。

所述扫描组件包括一维激光扫描组件(比如rf射频扫描组件)和二维影像扫描组件(比如摄像头扫描组件),主要用于扫描识别一些需要输入的编码信息或图像信息等。

所述gps定位组件用于通过gps定位快速获取取证地址。

警察或法医如果在输入物证信息时,如果某项信息输入错误,还能在未打印前对输入错误的信息进行修改,而现有的手写录入在某项信息录入错误时,需要将全部信息重新再手写录入一遍。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一种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不限于应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终端上,其步骤包括:

获取输入的物证信息;

将获取的物证信息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将生成的打印图案输出进行打印。

其中,在生成打印图案时,先依据获取的物证信息生成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再将生成的信息表格或信息二维码和预设的比例尺图案一起生成打印图案。

且预设有至少一比例尺图案。

实施例三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供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勘验物证编码打印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