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及储存其的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35646发布日期:2019-06-05 23:31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及储存其的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排水系统信息管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排水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处理方法及其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水体保护与地下空间管理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排水管网和其附属设施的信息量与之剧增,其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出传统管理采用的人工管理的方法所能解决的范围,同时设施管理综合协调性不强,管理监督上不够主动、全面、及时。

目前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和盲点,排水设施管理信息滞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成为常态,尤其是目前在城镇排水管网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排水管网结构性缺陷不明、雨污管网错接混接、污染源溯源不清等问题,经常性的出现管理混乱、相互扯皮的现象,现今,能够获取到城市排水系统的拓扑关系、城市中用地性质参数、人口规模参数、存在过的排水问题等等,然而数据比较繁杂,暂时并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模型,没有合理的逻辑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筛选以及分类,工作人员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得到关于排水系统呈现的合理、有效的信息,导致数据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排水系统的大批量且繁杂的数据以设定的逻辑条件进行分析处理的方法及其计算机可读性储存介质,快速、准确的判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支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水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排水管网的拓扑关系以及城市河道进行网格化分区;

s20、以入流区为对象,在网格化分区中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划分不同等级分区;

s3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入水量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入流点;

s4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所在的用地性质和/或水质信息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渗漏点;

s5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是否设置有泵站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信息来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泵节点;

s6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根据网格化分区中是否存在河道断面以及水量信息和/或水质信息判断是否为关键河道断面。

在步骤s10中,以污水主干管为分区边界线一,排水系统中污水集中汇流至污水主干管的支管为边界线二,排水系统区域内河道为边界线三,排水系统区域预设区域线为边界线四,通过边界线一、边界线二、边界线三以及边界线四来进行网格化分区。

在步骤s3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若该节点为水量水位突变点,排水系统中污水集中汇流或者降雨中径流量存在突然增大的情况,则为关键入流点。

在步骤s4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若该节点靠近河涌边,并且存在渗漏倒灌风险,出现水量增大以及稀释污水水质浓度情况,则判断为关键渗漏点。

在步骤s6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若该河道断面存在支涌或者合流排放口的接入,并且水量和/或水质存在突变的情况,则判断为关键河道断面。

还包括以下步骤:

s70、以排水系统中网格化分区的各个关键节点及河涌关键断面为检查对象,设置终端监测点对关键节点和河道关键断面进行排水系统及河道的流量和/或液位和/或水质监测;

s80、将各个终端监测点采集的数据相关联;

s90、调派人员进行巡查并且采集上报的巡查数据。

一种计算机可读性储存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0、根据排水管网的拓扑关系进行网格化分区;

s20、以入流区为对象,在网格化分区中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划分不同等级分区;

s3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入水量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入流点;

s4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所在的用地性质和/或水质信息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渗漏点;

s5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是否设置有泵站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信息来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泵节点;

s6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根据网格化分区中是否存在河道断面以及水量信息和/或水质信息判断是否为关键河道断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排水系统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及储存其的介质,将排水系统的拓扑结构、城市河道、预设的分界等等数据对排水系统进行网格化分区,然后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将各个分区分级,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工作人员能够得知哪个分区人口密集或者该用地性质需要特别关注排水问题,同时根据逻辑条件,标记关键入流点、关键渗漏点、关键泵节点、关键河道断面等等,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网格化监测,实行有效的管理方案,同时对网格区域精细化、数字化巡查养护,从而实现排水系统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排水系统网格化分区以及关键点分布的示意图。

图2是排水系统设置终端监测点的示意图。

图3是排水系统管控的app显示巡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排水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排水管网的拓扑关系以及城市河道进行网格化分区;

s20、以入流区为对象,在网格化分区中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划分不同等级分区;

s3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入水量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入流点;

s4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所在的用地性质和/或水质信息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渗漏点;

s5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是否设置有泵站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信息来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泵节点;

s6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根据网格化分区中是否存在河道断面以及水量信息和/或水质信息判断是否为关键河道断面。

将排水系统的拓扑结构、城市河道、预设的分界等等数据对排水系统进行网格化分区,然后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将各个分区分级,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工作人员能够得知哪个分区人口密集或者该用地性质需要特别关注排水问题,同时根据逻辑条件,标记关键入流点、关键渗漏点、关键泵节点、关键河道断面等等,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网格化监测,实行有效的管理方案,同时对网格区域精细化、数字化巡查养护,从而实现排水系统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其中,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中,以污水主干管为分区边界线一,排水系统中污水集中汇流至污水主干管的支管为边界线二,排水系统区域内河道为边界线三,排水系统区域预设区域线为边界线四,通过边界线一、边界线二、边界线三以及边界线四来进行网格化分区。

在步骤s20中,依据用地性质(例如工业、居民、医院、教育、商业、绿地)及人口规模进行精细化网格化分区(面积≥1km2)并且根据等级的不同影响步骤s30-步骤s60的逻辑判断,例如对人口规模大的或者用地性质中较多工业用地或者入流点较多的地段进行提高标记优先级等等,具体可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步骤s3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若该节点为水量水位突变点,排水系统中污水集中汇流或者降雨中径流量存在突然增大的情况,则为关键入流点,关键入流点反映管道承压状况和易涝风险,工作人员依次进行检测可以体现旱天管网运行常态、污水突发事件、雨天易涝风险。

在步骤s4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若该节点靠近河涌边,并且存在渗漏倒灌风险,出现水量增大以及稀释污水水质浓度情况,则判断为关键渗漏点。

在步骤s50中,以网格化分区的重要节点为检查对象,若该节点为提升泵站前端监测点,在泵站前端布置水位及水质监测点,可以实时计算并掌控管控分区内排水管网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符合上述逻辑条件的节点即全部为关键泵节点。

在步骤s60中,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若该河道断面存在支涌或者合流排放口的接入,并且水量和/或水质存在突变的情况,则判断为关键河道断面。

还包括以下步骤:

s70、以排水系统中网格化分区的各个关键节点及河涌关键断面为检查对象,设置终端监测点对关键节点和河道关键断面进行排水系统及河道的流量和/或液位和/或水质监测;

s80、将各个终端监测点采集的数据相关联;

s90、调派人员进行巡查并且采集上报的巡查数据。

配合计算机系统,在s70中,以排水系统网格化分区关键节点(关键入流点、关键入渗点、关键泵节点)及河涌关键断面为检查对象,对关键节点和河道关键断面设立终端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排水系统及河道的流量、液位、水质监测;

在步骤s80中,以s70设立的终端监测点位检查对象,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将监测的数据相关联,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排水系统网格化监测;

在步骤s90中,以排水系统网格化精细化分区网格为检查对象,每个细分网格均指示监督员巡查,每个监督员都配备管控平台app,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实现排水系统网格化巡查管理;

一种计算机可读性储存介质,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排水管网的拓扑关系进行网格化分区;

s20、以入流区为对象,在网格化分区中加入用地性质参数和/或人口规模参数划分不同等级分区;

s3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入水量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入流点;

s4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所在的用地性质和/或水质信息和/或水位信息,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渗漏点;

s5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节点作为检查对象,根据该节点是否设置有泵站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信息来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泵节点;

s60、以网格化分区中的河道断面作为检查对象,根据网格化分区中是否存在河道断面以及水量信息和/或水质信息判断是否为关键河道断面。

进一步,在步骤s10-s20确定的排水系统网格化精细化分区,需现场勘察复核。

而在步骤s30-s60所述的排水系统关键节点及河道关键断面,需现场勘查复核,同时采样临测,综合制定方案。

进一步的,步骤s70设立的终端在线监测点,应现场勘查,是否满足安装及采样要求,同时监测数据应与实验室进行多次重复数据对比及检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