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948发布日期:2019-05-28 20:2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物流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购模式的发展,物流配送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包裹配送入柜模式便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的入柜方式是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寻找到本地空箱后将包裹随机放入,快递柜本地服务将包裹位置数据回传至服务端,然后告知用户。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包裹的配送效率,一些电商企业及包裹配送平台也在常见包裹入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配送方案,例如:

d1:成都智慧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17年6月16日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7274585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基于物流货柜的包裹配送系统,包括智能监控端、物流货柜、数据存储端、信息传输模块、用户端、寄存服务端、货物存储端、配送端相互间进行数据传输;智能监控端用于对物流货柜进行监控,并将货物取出前后的视频信息发送至数据存储端;物流货柜用于接收快递的包裹,并将接收信息发送至信息传输模块;数据存储端用于将视频信息进行存储;信息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物流货柜内包裹信息,并将包裹信息发送至该包裹信息所属的用户端;用户端用于接收到包裹信息后,当需要延期收取,将延期信息发送至寄存服务端。

d2: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工业研究院在2013年5月17日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3280008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小区包裹投递系统,包括控制主机、摄像系统、投递区门禁控制系统、包裹存放柜、包裹称重装置和包裹识别装置;其中,控制主机、摄像系统、投递区门禁控制系统、包裹存放柜、包裹称重装置和包裹识别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接口装置相连;控制主机通过线路与互联网通信模块相连。解决了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使快递走得更安全、送得更方便、收得更快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来使包裹和快递的配送更安全、更快捷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每个包裹的包裹属性(例如包裹重量等)都不同,且考虑用户的取物便捷性,所以同一个快递柜上不同位置的箱子的使用优先级也是不同的。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配送人员需要在现场分辨包裹属性,然后再选择适合的箱子放入包裹,然而,这种方式会大大降低配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及系统。

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提前将包裹与快递柜的空箱进行匹配,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可直接按照匹配数据将包裹入柜,有效提高了配送效率;

发明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系统,其优点是提前将包裹按照属性分配到对应的空箱,配送人员到现场后便可直接将包裹入柜,无需额外关注包裹的属性,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和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

获取所述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

根据预设的每一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将获取的所述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空箱池;

获取所述包裹的包裹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包裹的属性信息计算得到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

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入柜权重将获取的所述包裹的包裹信息按照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包裹池;

取出所述包裹池中排序最前的包裹信息和所述空箱池中排序最前的箱体信息,将所述取出的包裹信息和所述取出的箱体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产生匹配信息;

根据所述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并按照所述匹配数据集进行包裹的分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包裹的属性信息提前将包裹与快递柜的空箱进行匹配,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直接按照匹配数据将包裹入柜,有效提高了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包裹是按照匹配数据集进行配送和分配的,从而保证了快递柜本地和服务端数据的一致性,即使快递柜本地出现断网和网络质量差的情况,服务端也可以确定包裹的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和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包括:

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所述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所述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所述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所述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均包括常温、保鲜和冷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包裹(不需要保鲜或冷冻的物品以及需要保鲜或冷冻的食材等)的入柜属性选择合适的快递柜,保证了包裹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递柜包括至少三排箱子,所述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均包括入柜优先级相同的至少一个箱体;所述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入柜优先级由位于中间的一排箱子或两排箱子向上一排方向和下一排方向依次递减;

根据预设的每一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将获取的所述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空箱池,包括:

获取所述快递柜当前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

将所述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一类排序数据;

将所述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中的同一排箱子上的所有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可用箱体在快递柜中先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二类排序数据;

结合所述一类排序数据和所述二类排序数据得出所述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的综合排序数据并放入空箱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将快递柜上的可用箱体按照使用优先级进行排序,从而与包裹快速匹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的属性信息包括包裹金额a1、包裹重量a2和用户等级a3,所述包裹的入柜权重=a1*w1+a2*w2+a3*w3,其中,w1为a1的权数,w2为a2的权数,w3为a3的权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包裹的包裹金额、包裹重量等参数对包裹的入柜权重进行计算,提高了用户取物的便捷性,也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所述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并按照所述匹配数据集进行包裹的分配,包括:

根据所述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

将所述匹配数据集下发至对应的快递柜;

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扫描包裹的二维码进行包裹的入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快递柜本地和服务端数据的一致性,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直接扫描包裹二维码进行入柜,无需额外关注包裹的属性信息和权重,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系统,包括:

包裹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和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

一级排序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每一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将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获取的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空箱池;

权重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包裹分配模块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的包裹的包裹信息和属性信息,并用于根据其获取的属性信息计算得到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

二级排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权重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入柜权重将所述权重计算模块获取的包裹信息按照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包裹池;

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取出所述包裹池中排序最前的包裹信息和所述空箱池中排序最前的箱体信息,其还用于将所述取出的包裹信息和所述取出的箱体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生成匹配信息;

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匹配模块生成的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

其中,配送人员到达所述快递柜的现场后,根据所述匹配数据集进行相应包裹的分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包裹和快递柜的空箱智能匹配的问题。采用提前将包裹与快递柜的空箱进行匹配的方案,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直接按照匹配数据将包裹入柜,而不需要额外关注包裹的属性信息,有效提高了配送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裹分配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所述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所述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为所述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所述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所述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均包括常温、保鲜和冷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结合包裹(不需要保鲜或冷冻的物品以及需要保鲜或冷冻的食材等)的入柜属性为其分配合适的快递柜,保证了包裹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递柜包括至少三排箱子,所述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均包括入柜优先级相同的至少一个箱体;所述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入柜优先级由位于中间的一排箱子或两排箱子向上一排方向和下一排方向依次递减;所述一级排序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快递柜当前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

一类排序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一类排序数据;

二类排序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中的同一排箱子上的所有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可用箱体在快递柜中先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二类排序数据;

综合排序单元,用于结合所述一类排序单元得到的一类排序数据和所述二类排序单元得到的二类排序数据得出所述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的综合排序数据并放入空箱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用户的取物便捷性,为快递柜上的可用箱体按照使用优先级进行了合理的排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权重计算模块获取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具体包括包裹金额a1、包裹重量a2和用户等级a3,所述权重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包裹的入柜权重=a1*w1+a2*w2+a3*w3,其中,w1为a1的权数,w2为a2的权数,w3为a3的权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包裹的包裹金额、包裹重量等参数对包裹的入柜权重进行计算,方便按照入柜权重和快递柜上可用箱体的使用优先级将包裹与相应的可用箱体进行智能的匹配,使得用户体验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生成模块包括:

匹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息匹配模块生成的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子单元产生的匹配数据集下发至对应的快递柜;

触发单元,用于当配送人员扫描相应包裹的二维码时,向对应的所述快递柜发送可打开相应箱体的箱门的触发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快递柜本地的数据和服务端的数据一致,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直接扫描包裹二维码进行入柜,无需额外关注包裹的属性信息和权重,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采用提前将包裹与快递柜的空箱进行匹配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包裹的配送效率;

2、通过采用结合包裹的入柜权重为包裹匹配合适的空箱的方案,保证了用户取物的便捷性,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3、通过采用结合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为快递柜匹配合适的包裹的方案,有效保证了包裹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步骤s30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快递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步骤s70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另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包裹分配模块;200、信息采集模块;300、一级排序模块;301、信息获取单元;302、一类排序单元;303、二类排序单元;304、综合排序单元;400、权重计算模块;500、二级排序模块;600、信息匹配模块;700、数据生成模块;701、匹配子单元;702、数据发送单元;703、触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和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为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具体的,可以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为某一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其中,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均包括常温、保鲜和冷冻。

s20、获取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具体的,获取的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包括可用箱体的编号信息。

s30、根据预设的每一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将获取的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空箱池。即,空箱池内的多个箱体信息是按照相应箱体的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

s40、获取包裹的包裹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包裹的属性信息计算得到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具体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包括包裹金额a1、包裹重量a2和用户等级a3,包裹的入柜权重=a1*w1+a2*w2+a3*w3,其中,w1为a1的权数,w2为a2的权数,w3为a3的权数。

s50、根据计算得到的入柜权重将获取的包裹的包裹信息按照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包裹池。其中,包裹池的多个包裹信息按照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

s60、取出包裹池中排序最前的包裹信息和空箱池中排序最前的箱体信息,将取出的包裹信息和取出的箱体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产生匹配信息。

s70、根据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并按照匹配数据集进行包裹的分配。

参照图2和图3,步骤s30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获取快递柜当前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具体的,获取的快递柜当前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包括某一排箱子的排数信息和该排箱子中可用箱体的数量信息及编号信息。

s32、将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一类排序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排箱子中的所有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均相同,一类排序数据为具有可用箱体的多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排列顺序。

s33、将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中的同一排箱子上的所有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可用箱体在快递柜中先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二类排序数据。

s34、结合一类排序数据和二类排序数据得出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的综合排序数据并放入空箱池。

其中,快递柜包括至少三排箱子,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均包括入柜优先级相同的至少一个箱体。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入柜优先级由位于中间的一排箱子或两排箱子向上一排方向和下一排方向依次递减。具体的,以快递柜具有五排箱子、每排箱子均具有两个箱体为例,中间的一排箱子(即第三排箱子,第三排箱子包括3号箱和8号箱)的优先级最高,为第一优先级;第二排箱子(包括2号箱和7号箱)和第四排箱子(包括4号箱和9号箱)的优先级都仅次于第三排箱子,都为第二优先级;第一排箱子(包括1号箱和6号箱)和第五排箱子(包括5号箱和10号箱)的优先级最低,均为第二优先级。当五排箱子中的所有箱体均为可用箱体(即空箱)时,空箱池中与该快递柜对应的综合排序数据中记录的排序即为“3号箱→8号箱→2号箱→7号箱→4号箱→9号箱→1号箱→6号箱→5号箱→10号箱”。

参照图4,步骤s70包括以下子步骤:

s71、根据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具体的,匹配数据集包括包裹与快递柜中相应的箱体的对应信息。

s72、将匹配数据集下发至对应的快递柜。基于此步骤,当出现快递柜与服务端通讯不畅的问题时,用户也能通过快递柜本地存储的匹配数据集进行取物。

s73、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后扫描包裹的二维码进行包裹的入柜。优选的,由于服务端和快递柜本地都存储了匹配数据集,所以,当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并扫描包裹的二维码时,相应箱体的箱门即会打开,利于配送人员将包裹放入,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也保证了本地数据与服务端数据的一致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包裹与快递柜的智能分配系统,其包括包裹分配模块100、信息采集模块200、一级排序模块300、权重计算模块400、二级排序模块500、信息匹配模块600和数据生成模块700。

参照图5,包裹分配模块100用于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和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为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需要说明的是,包裹分配模块100具体用于根据快递柜的地理位置、待分配包裹的目标配送地址、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为快递柜匹配相应的包裹。其中,快递柜的入柜属性和待分配包裹的入柜属性均包括常温、保鲜和冷冻。

参照图5,信息采集模块200用于获取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具体的,获取的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包括可用箱体的编号信息。一级排序模块300用于根据预设的每一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将信息采集模块200获取的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空箱池,即,空箱池内的多个箱体信息是按照相应箱体的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而排列的。权重计算模块400用于获取包裹分配模块100为快递柜匹配的包裹的包裹信息和属性信息,并用于根据其获取的属性信息计算得到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具体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包括包裹金额a1、包裹重量a2和用户等级a3,包裹的入柜权重=a1*w1+a2*w2+a3*w3,其中,w1为a1的权数,w2为a2的权数,w3为a3的权数。

参照图5,二级排序模块500用于根据权重计算模块400计算得到的入柜权重将权重计算模块400获取的包裹信息按照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放入包裹池,即,包裹池的多个包裹信息是按照相应包裹的入柜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信息匹配模块600用于取出包裹池中排序最前的包裹信息和空箱池中排序最前的箱体信息,其还用于将取出的包裹信息和取出的箱体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生成匹配信息。数据生成模块700用于根据信息匹配模块600生成的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配送人员到达快递柜现场后,即可根据匹配数据集进行相应包裹的分配。

参照图3和图6,一级排序模块30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301、一类排序单元302、二类排序单元303和综合排序单元304。

信息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快递柜当前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具体的,信息获取单元301获取的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包括该排箱子的排数信息和该排箱子中可用箱体的数量信息及编号信息。

一类排序单元302用于将信息获取单元301获取的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的信息按照入柜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一类排序数据。具体的,同一排箱子中的所有箱体的入柜优先级均相同,一类排序数据为具有可用箱体的多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排列顺序。

二类排序单元303用于将信息获取单元301获取的具有可用箱体的每一排箱子中的同一排箱子上的所有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按照可用箱体在快递柜中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二类排序数据。

综合排序单元304用于结合一类排序单元302得到的一类排序数据和二类排序单元303得到的二类排序数据得出快递柜当前可用箱体的箱体信息的综合排序数据并放入空箱池。

其中,快递柜包括至少三排箱子,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均包括入柜优先级相同的至少一个箱体。至少三排箱子中的每一排箱子的入柜优先级由位于中间的一排箱子或两排箱子向上一排方向和下一排方向依次递减。

具体的,以快递柜具有五排箱子、每排箱子均具有两个箱体为例,中间的一排箱子(即第三排箱子,第三排箱子包括3号箱和8号箱)的优先级最高,为第一优先级;第二排箱子(包括2号箱和7号箱)和第四排箱子(包括4号箱和9号箱)的优先级都仅次于第三排箱子,都为第二优先级;第一排箱子(包括1号箱和6号箱)和第五排箱子(包括5号箱和10号箱)的优先级最低,均为第二优先级。当五排箱子中的所有箱体均为可用箱体(即空箱)时,空箱池中与该快递柜对应的综合排序数据中记录的排序即为“3号箱→8号箱→2号箱→7号箱→4号箱→9号箱→1号箱→6号箱→5号箱→10号箱”。

参照图6,数据生成模块700包括匹配子单元701、数据发送单元702和触发单元703。匹配子单元701用于根据信息匹配模块600生成的匹配信息产生匹配数据集,具体的,匹配数据集包括包裹与快递柜中相应的箱体的对应信息。数据发送单元702用于将匹配子单元701产生的匹配数据集下发至对应的快递柜,当出现快递柜与服务端通讯不畅的问题时,用户也能通过快递柜本地存储的匹配数据集进行取物。触发单元703用于当配送人员扫描相应包裹的二维码时,向对应的快递柜发送可打开相应箱体的箱门的触发信号。具体的,由于服务端和快递柜本地都存储了匹配数据集,所以,当配送人员到达现场并扫描包裹的二维码时,服务端向对应的快递柜发送可打开相应箱体的箱门的触发信号,相应箱体的箱门即会打开,利于配送人员将包裹放入,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也保证了本地数据与服务端数据的一致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