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7297发布日期:2019-07-17 05:2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近年来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攀升,有取代台式电脑的趋势。相较于台式电脑而言,笔记本电脑具有体积较小、耗电量较小及方便携带的优点,因此符合许多现代人买电脑的需求。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的输入界面,例如键盘及触控板,其在传统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思维下,仍采固定于主机的配置方式,因此使用者在操作时,需将手腕靠在主机,一旦长时间使用,便容易对使用者的手腕造成不适感。

再者,随着电竞产业的发展,竞赛玩家对于电竞用笔记本电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若采用前述固定式的输入界面时,使用者便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而将输入界面调整至最佳位置,也因此容易降低使用者的操作体验甚或竞赛表现。此外,前述电竞用笔记本电脑也因电子元件的效能提高而伴随热量产生,因此如何在高效能表现的前提下还能提供足够的散热效果以维持其效能表面,也是竞赛玩家所在意的。

基于上述,如何让笔记本电脑能随着电竞风潮而对输入界面、效能表面与散热效果符合所需,即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需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其通过活动式键盘组件而提供额外的入风口以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主体、风扇、键盘组件以及散热组件。风扇设置于主体内的容置空间,且主体具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出风口与至少一第一入风口。键盘组件活动地组装于主体。散热组件活动地设置于主体内且连动于键盘组件。键盘组件逐渐从主体移出时,键盘组件带动散热组件在主体内产生移动,并在主体上形成连通容置空间的第二入风口,外部环境的空气适于经由第二入风口与散热组件流入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体包括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风扇、键盘组件与散热组件设置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枢接于第一机体。当键盘组件逐渐从主体移出时,键盘组件逐渐远离第二机体而在第一机体形成上述的第二入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具有显示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组件活动地设置于主体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在第一状态时,键盘组件覆盖于主体上且遮蔽散热组件,在第二状态时,键盘组件的局部突出于该主体外且暴露出抬升的散热组件并形成上述的第二入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状态时,键盘组件与散热组件彼此平行,在上述的第二状态时,散热组件相对于键盘组件尚位于主体上的部分呈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组件包括键盘部、滑动件、弹性件以及杠杆。滑动件可滑动地耦接于主体,键盘部设置于滑动件上。弹性件连接于滑动件与主体之间。杠杆活动地设置于键盘部与主体之间。杠杆的第一端外露于键盘部,杠杆的第二端位于主体内且卡扣或释放滑动件。在第一状态时,第二端卡扣滑动件且弹性件被抵压于滑动件与主体之间而蓄积弹力。使用者适于施力于第一端以使第二端释放滑动件,弹性件的弹力驱动滑动件与键盘部在主体上移动而转换至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端具有非封闭开孔或凸部,而滑动件具有凸部或非封闭开孔,且凸部适配于非封闭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动件具有朝向风扇延伸的容置槽体与位于容置槽体末端的抵接部,散热组件自由枢接于主体。在第一状态时,散热组件位于容置槽体内,在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滑动件移动而使抵接部沿散热组件的斜面移动,以顶推且抬升散热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组件包括键盘部与承靠部,承靠部活动地连接键盘部。在第一状态时,键盘部与承靠部皆位于主体上且共平面。在第二状态时,键盘部位于主体上,承靠部突出于主体且相对于键盘部而垂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震动源,设置于承靠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靠部具有背对主体的表面,而震动源是共震式扬声器,共震式扬声器的扬声面朝向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共震介质,结构抵接在表面与共震式扬声器的扬声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组件是致冷件,以对流经的空气提供致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组件包括多孔板体,外部环境的空气经由多孔板体与第二入风口而流入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金属片,配置于多孔板体,以冷却流经多孔板体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组件还包括致冷芯片,设置于多孔板体,以冷却流经多孔板体的空气。

基于上述,笔记本电脑通过活动式的键盘组件设计,而让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调整键盘组件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同时更重要的是,主体内还设置活动式的散热组件,并连动于键盘组件。据此,随着键盘组件在主体上移动,便能据以驱动散热组件抬升或下降,且在其抬升状态时,还能在主体上形成额外的入风口,且通过散热组件对流经的空气致冷,以降低流入容置空间的空气温度,据以提高散热效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剖视图。

图2c与图2d分别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a与图3b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5a与图5b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笔记本电脑

110:第一机体

111:容置空间

112:枢接部

120:第二机体

121:显示屏

130:键盘组件

131:键盘部

132:承靠部

133:滑动件

133a:容置槽体

133b:抵接部

134:弹性件

135:杠杆

140:风扇

150:散热组件

151:多孔板体

152:金属片

153:斜面

160:震动源

161:共震式扬声器

162:共震介质

a1:第一端

a2:第二端

e1:第一入风口

e2:第二入风口

e3:出风口

g1:支点

m1:主体

s1:表面

s2:扬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a与图2b,其中以虚线箭号代表空气流向,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0包括主体m1、风扇140、键盘组件130以及散热组件150。主体m1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其中风扇140、键盘组件130与散热组件15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而第二机体120具有显示屏121。风扇140设置于主体m1(第一机体110)内的容置空间111,且主体m1(第一机体110)具有与容置空间111连通的第一入风口e1与出风口e3,在此,第一入风口e1位于第一机体110的底部,出风口e3位于第一机体110的后侧(以使用者操作笔记本电脑100所在位置视为前侧),因此通过风扇140所产生的气流效应,外部环境的空气适于经由第一入风口e1流入容置空间111,并经由出风口e3流出主体m1(第一机体110),以达到对笔记本电脑100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效果。

如图1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设置有两个风扇140,因此图2a所示第一入风口e1可以是位于风扇140正下方的开口,也可以是位于风扇140下方侧任意处的开口,在此并未限定。

再者,键盘组件130活动地组装于主体m1的第一机体110上。散热组件150活动地设置于主体m1的第一机体110内且连动于键盘组件130,其中键盘组件130逐渐从主体m1移出时,键盘组件130带动散热组件150在主体m1的第一机体110内产生移动而抬升,并在主体m1上形成第二入风口e2,且第二入风口e2连通容置空间111,因此外部环境的空气还适于经由第二入风口e2、散热组件150流入容置空间111,以在其中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出风口e3而流出第一机体110。同时需注意的是,散热组件150能对流经的空气提供致冷,后续会有进一步说明。在此所述容置空间111内进行热交换是指笔记本电脑100内的热源(例如显示芯片或处理器)经由热管将热量传送至位于容置空间111内的鳍片(未示出)后,通过风扇140对鳍片进行散热而言,但本发明并未限定热传手段,举凡现有能在笔记本电脑中进行散热者,皆可适用于本发明。

图2c与图2d分别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对照图2a至图2d能清楚得知,其中图2a与图2b一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100处于键盘组件130局部移离第一机体110的状态(定义为第二状态),而图2c与图2d则是笔记本电脑100处于键盘组件130并未移离第一机体110的状态(定义为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说,请先参考图2a与图2c,键盘组件130包括键盘部131与承靠部(palmrest)132,键盘部131设置有多个按键以供使用者操作,承靠部132是可活动地连接于键盘部131。当键盘组件130处于图2c所示的第一状态时,键盘组件130覆盖于主体m1的第一机体110上且遮蔽位于第一机体110内的散热组件150。当键盘组件130处于如图2a所示的第二状态时,键盘组件130的局部突出于主体m1的第一机体110外且暴露出抬升的散热组件150并形成第二入风口e2。据此,即能清楚得知,在第一状态时,键盘部131与承靠部132皆位于第一机体110上而共平面,且散热组件150隐藏于第一机体110之内且实质上与前述键盘部131与承靠部132平行。此时,外部环境的空气由第一机体110底部的第一入风口e1进入风扇140所在的容置空间111,并经热交换后由出风口e3流出第一机体110。

相对地,在第二状态时,如图2a、图2b所示,键盘组件130的局部突出于第一机体110,也就是承靠部132会移出第一机体110且相对于键盘部131而垂落且抵靠于笔记本电脑100所置放的平台(未示出)。如此一来,承靠部132将供使用者承靠手腕,而以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让使用者操作键盘部131。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未限制第一入风口的设置位置,请参考图2b或图2d,在另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入风口也可设置在第一机体110的顶部,即现有第一入风口e1的相对处,或使第一机体110在风扇140的上、下两侧皆形成第一入风口。

图3a与图3b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3b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键盘组件130还包括滑动件133、弹性件134以及杠杆135。滑动件13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0的内底部,键盘部131实质上配置于滑动件133上以随其滑动。弹性件134连接且抵接在滑动件133与主体m1(第一机体110的内底部)之间。杠杆135活动地设置于键盘部131与主体m1之间,其中杠杆135的支点g1抵靠于第一机体110的内底部,位于一侧的第一端a1外露于键盘部131,位于相对侧的第二端a2位于主体m1内且卡扣或释放滑动件133。进一步地说,第二端a2具有非封闭开孔,而滑动件133具有凸部,且凸部适配于非封闭开孔。如此一来,如图4b所示,当凸部卡置于非封闭开孔时,此时是第一状态,且弹性件134被抵压于滑动件133与主体m1(第一机体110)之间而蓄积弹力。接着,如图4c所示,使用者按压第一端a1,因而驱动第二端a2的非封闭开孔移离滑动件133的凸部,因此弹性件134的弹力便会驱动滑动件133与键盘部131在主体m1(第一机体110)上移动而转换至第二状态,也就是图4a所示。在此并未限制第二端a2与滑动件133之间的拴锁结构外形,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在滑动件设置非封闭开孔,而在第二端设置凸部,其同样能达到上述卡置或释放的效果。

另,请同时参考图4a与图2c,图4a所示杠杆135的第一端a1在第一状态时会暴露出键盘组件130之外以供使用者按压,如图2c所示。而在第二状态时,杠杆135的第一端a1被键盘部131所遮蔽。当使用者欲恢复第一状态时,仅需施力于键盘组件130而将其推回原位即可,其中杠杆135会因键盘部131的抵压而再次复归为第一状态所处的位置。

请再参考图3a与图3b,随着键盘组件130的滑动过程,也能一并驱动散热组件150改变其在第一机体110内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3具有朝向风扇140延伸的容置槽体133a与位于容置槽体133a末端的抵接部133b,散热组件150自由枢接于主体m1设置在第一机体110内的枢接部112,在第一状态时,散热组件150位于容置槽体133a内,在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滑动件133移动而使抵接部133b沿散热组件150的斜面153移动,以顶推且抬升散热组件150。换句话说,参考图2b与图2d,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滑动件133的抵接部133b从邻近风扇140处而逐渐移向散热组件150与第一机体110的枢接处(即,枢接部112),因而适配地抵接于散热组件150的斜面153移动,而得以在第二状态时达到抬升散热组件150并使其相对于键盘组件130尚位于主体m1上的部分(即键盘部131)呈倾斜的状态。

请再参考图2a,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50包括多孔板体151,以在第二状态时,外部环境的空气能经由多孔板体151与第二入风口e2而流入容置空间111。进一步地说,多孔板体151除具有多个网孔151a之外,还配置有多个金属片152,因此当外部环境的空气流经多孔板体151时,这些金属片152便能对空气致冷,也就是说,在流进容置空间111之前的空气已经因此而先行降温,如此将能对在容置空间111内进行热转换的效能提供助益。

在此并未限制让多孔板体151达到致冷效果的方式,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在多孔板体151上设置致冷芯片,同样能达到先期致冷的效果。

图5a与图5b分别示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的剖视图。在此示出按键组件130有别于前述图2b、图2d的剖视图,以利于识别承靠部132的内部结构。笔记本电脑100还包括震动源160,设置于键盘组件130的承靠部132,以在第二状态时能随之垂落抵靠于平台(未示出)上。在本实施例中,震动源160包括共震式扬声器161,且共震式扬声器161的扬声面s2朝向承靠部132的表面s1,且所述表面s1实质上背对于第一机体110。在此,承靠部132通过设置震动源160之后,便能在提供声音给使用者的同时,也能提供震动的感官体验,进而提高使用者的操作经验。此外,本实施例的震动源160还包括共震介质162,例如以弹性材质制成,结构抵接在承靠部132的表面s1与共震式扬声器161的扬声面s2之间,据以提供共震式扬声器161所能产生的共震效果,且同时能使所述共震扩展至承靠部132的全表面,让使用者无论将手承靠于承靠部132的任意位置均能感受到声波震动。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通过活动式的键盘组件设计,而让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调整键盘组件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其中承靠部随着移动而突出于笔记本电脑的主体并相对于键盘部而垂落,进而提供使用者能以更舒适的姿势将手腕承靠在倾斜的承靠部上,进而以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操作键盘部。同时,承靠部还通过设置震动源以对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提供进一步的感官体验。

更重要的是,主体内还设置活动式的散热组件,并连动于键盘组件。据此,随着键盘组件在主体上移动,便能据以驱动散热组件抬升或下降,且在其抬升状态时,还能在主体上形成额外的入风口,且通过散热组件对流经的空气致冷,以降低流入容置空间的空气温度,据以提高散热效能。在此,散热组件能通过在多孔板体上设置金属片或致冷芯片,而据以对流经的空气提供降温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