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测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11261发布日期:2020-07-07 14: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食品监测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监测方法与系统,属于食品安全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各个食品企业都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放在工作首位。食品监测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食品监测缺乏系统的方法,对国外食品监测借鉴的较少,缺乏科学的动态调整方案,不能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者浪费检验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监测方法与系统,以解决食品监测缺乏系统的方法,缺乏科学的动态调整方案,不能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者浪费检验资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确定食品的名称;

s120:将食品进行分类;

s130: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

s140: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和预警标准;

s150:进行监测并记录预警情况,并动态调整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食品为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最终产品,例如乳制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

步骤s131: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技术要求的项目;

步骤s132: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外标准中技术要求的项目;

步骤s133: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项目;

步骤s134:将步骤s131-步骤s133中的项目加和得到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

设定多个类别的监测频次,每个类别的监测频次包括一个或多个级别;

确定每个监测项目的风险等级;

根据所述风险等级,将所述监测项目与不同级别的所述监测频次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中,将监测频次划分为4类:i类监测频次、ii类监测频次、iii类监测频次和iv类监测频次,其中,i类监测频次包括1级监测,对应于批检;ii类监测频次包括2-4级监测,其中2级对应于1天1批,3级对应于3天1批,4级对应于1周1批;iii类监测频次包括5-7级监测,其中5级对应于10天1批,6级对应于半月1批,7级对应于1月1批;iv类监测频次包括8-10级监测,其中8级对应于1季度1批,9级对应于半年1批,10级对应于1年1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每个监测项目的风险等级时,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有批检要求的监测项目对应于i类监测频次,其余的监测项目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其中高风险的监测项目对应于ii类监测频次,中风险的监测项目对应于iii类监测频次,低风险的监测项目对应于iv类监测频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0包括:

进行食品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将所述监测结果与所述预警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监测结果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则记录为合格,否则记录为不合格,优选地,所述预警标准等于或优于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

根据比较结果对监测频次进行动态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0中,监测频次的动态调整包括动态上调和动态下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态上调监测频次的步骤为: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为不合格,相应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上调一个级别,如再出现不合格,继续上调一个级别,直到最高级别;

动态下调监测频次的步骤为:监测项目连续多批的监测结果均为合格时,监测频次下调一个级别,直到所述监测项目所属监测类别的最低级别,其中,任一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中规定的监测频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品监测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食品监测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食品名称、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预警标准;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储存食品名称、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结果和预警标准;

所述食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对食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输送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监测结果与预警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监测频次进行动态调整,并将比较结果和调整后的监测频次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食品监测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查找和展示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监测过程中通过监测结果是否合格进行动态调整,既能保证监测频次有效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又能够避免监测资源的浪费,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食品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态调整监测频次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监测频次动态调整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食品监测系统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提及“一个实施例”时均意指在该实施例中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参数、步骤等至少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因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若采用了诸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等用语并不用于特指在同一个实施例中,若采用了诸如“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等用语,也并不用于特指提及的特征只能包含在特定的不同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公开的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参数、步骤等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提供一种食品监测方法,用于有效地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监测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监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确定食品的名称;

s120:将食品进行分类;

s130: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

s140: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和预警标准;

s150:进行监测并记录预警情况,并动态调整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

其中,在步骤s110中,所述的食品既可以是食品原料,也可以是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例如,在乳制品生产中,所述的食品可以是生乳、添加剂等原料,也可以是液态奶、乳粉、酸奶等乳制品。

在步骤s120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类别将食品进行分类。例如:将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划分为乳粉食品类别。

如图2所示,在步骤s130中,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s131: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技术要求的项目。例如乳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技术要求监测的项目为:脂肪、蛋白质等。

步骤s132: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外标准中技术要求的项目。例如,乳粉的食品安全国外标准中技术要求监测的项目包括锡、镉等。

步骤s133:确定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项目。例如:乳粉中的李斯特氏菌。

步骤s134:将步骤s131-步骤s133中的项目加和为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例如,乳粉的监测项目包括脂肪、蛋白质、锡、镉、李斯特氏菌等。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40中,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时,具体步骤包括:

设定多个类别的监测频次,每个类别的监测频次包括一个或多个级别;

确定每个监测项目的风险等级;

根据所述风险等级,将所述监测项目与不同级别的所述监测频次相对应。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的具体方法包括:

将监测频次划分为4类10个级:i类监测频次为批检(1级),ii类监测频次为:1天1批(2级)、3天1批(3级)、1周1批(4级),iii类监测频次为:10天1批(5级)、半月1批(6级)、1月1批(7级),iv类监测频次为1季度1批(8级)、半年1批(9级)、1年1批(10级)。

不同食品类别相关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有批检要求的项目,在监测中进行批检。例如:乳粉中的脂肪、蛋白质等为批检项目。

每个食品类别中除批检以外的项目,根据项目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级别的监测频次。项目风险等级为高的执行ii类监测频次中的1天1批(2级),项目风险等级为中的执行iii类监测频次中的10天1批(5级),项目风险等级为低的执行iv类监测频次中的1季度1批(8级)。例如:乳粉中镉风险等级为高,执行ii类监测频次中的1天1批(2级)。

在监测执行过程中,可以将不同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一一对应。例如:乳粉(食品类别)-蛋白(监测项目)-i类监测频次:批检(监测频次)、乳粉(食品类别)-镉(监测项目)-ii类监测频次:1天1批(2级)(监测频次)。

在该步骤中,监测项目的预警标准可以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确定,预警标准应等于或优于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如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不一致,优先选择最严格的标准。例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非脂乳固体的34%,则预警标准至少应为34%,优选设定为34.5%、35%等。

如图5所示,步骤s150的具体步骤包括:

进行食品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将所述监测结果与所述预警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监测结果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则记录为合格,否则记录为不合格;

根据比较结果对监测频次进行动态调整。

监测频次的动态调整包括动态上调和动态下调。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50中动态调整每个食品类别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的具体步骤包括:

监测频次动态上调:如有“不合格”情况发生,相应的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上调一个级别,如再发生“不合格”情况,继续上调一个级,最高调整至1级。例如乳粉中的镉监测结果超过预警标准,监测频次为ii类监测频次:1天1批(2级)调整为1级(批检)。

监测频次动态下调:任一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中规定的监测频次,例如,国家标准中规定应批检的i类监测频次的不能下调。监测项目在连续监测多批全部合格后,监测频次下调一个级别,直到所述监测项目所属监测类别的最低级别。

例如属于ii类监测频次的监测项目在连续监测多批(例如5、6、7、8、9、10批)全部合格后,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i类监测频次中4级要求。属于iii类监测频次的连续监测4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ii类监测频次中7级要求。属于iv类监测频次的连续监测2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v类监测频次中10级要求。

例如乳粉中的镉监测结果连续8批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将监测频次ii类监测频次:1天1批(2级)调整为ii类监测频次:3天1批(3级)。继续监测8批仍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监测频次由ii类监测频次:3天1批(3级)调整为ii类监测频次:1周1批(4级)。继续监测8批仍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保持ii类监测频次:1周1批(4级)不变。如果出现监测结果低于预警标准的情况,由ii类监测频次:1周1批(4级)调整为ii类监测频次:3天1批(3级),以此类推,最高可调整为1级监测频次:批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品监测系统。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食品监测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食品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

其中数据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食品名称、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预警标准等数据。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储存食品名称、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结果、预警标准等数据。

食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对食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输送到数据存储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监测结果与预警标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监测频次进行动态调整,并将比较结果和调整后的监测频次存储于数据存储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可以建立各数据的联系,判定监测结果是否超过预警标准,等于或优于预警标准记录为“合格”,低于预警标准为“不合格”。

监测过程中频次动态上调:如有“不合格”情况发生,相应的食品类别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上调一个级别,如再发生“不合格”情况,继续上调一个级别,最高调整至1级。

监测过程中频次动态下调:国家标准有批检要求的i类项目监测频次不得下调。不属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批检项目,连续监测8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属于ii类监测频次的连续监测8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i类监测频次中4级要求。属于iii类监测频次的连续监测4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ii类监测频次中7级要求。属于iv类监测频次的连续监测2批全部合格,监测频次下调1级,以此类推,下调的最低等级不得低于iv类监测频次中10级要求。

显示模块用于查找和展示每个食品类别对应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监测方法与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国外标准和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确定监测的项目。并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和风险等级与对应食品类别的项目结合确定监测频次。在监测过程中,通过监测结果是否合格进行动态调整。既能保证监测频次有效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又能够避免监测资源的浪费,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本发明中,术语“和/或”可能已被使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意指一个或其他或两者(例如,a和/或b意指a或b或者a和b两者)。

在上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目的,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某些也可实施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而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面所提供的具体示例确定,而是仅由下面的权利要求确定。在其他情况下,以框图形式,而不是详细地示出已知的电路、结构、设备,和操作以便不至于使对描述的理解变得模糊。在认为适宜之处,附图标记或附图标记的结尾部分在诸附图当中被重复以指示可选地具有类似特性或相同特征的对应或类似的要素,除非以其他方式来指定或显而易见。

本发明中各功能单元/子单元/模块/子模块都可以是硬件,比如该硬件可以是电路,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硬件结构的物理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物理器件,物理器件包括但不局限于晶体管,忆阻器等等。所述计算装置中的计算模块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硬件处理器,比如cpu、gpu、fpga、dsp和asic等等。所述存储单元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磁存储介质或者磁光存储介质,比如rram,dram,sram,edram,hbm,hmc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