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传导线的触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544发布日期:2018-11-30 19: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板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有关可改善触控信号传输通路阻抗值的触摸板结构。



背景技术:

配置在显示屏前作为输入设备使用的触摸板,必须具极佳的透光率才不会影响屏幕影像的可瞻性;常见的触摸板构造通常是将透明触控传感器设置在透明的基板上以共同形成一透明的触摸板,触控感应器具有多数触控感应电极布设在触摸板的可瞻区域内,且各个触控感应电极均通过一信号导路连接至设在边缘遮蔽区内的电接点或银路导线,据此该等触控感应电极上所感测到的触控信号,可透过该信号导路传送出去供给一触摸板控制单元进行运算;目前触控传感器大都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薄膜制作而成,且前述触控感应电极及其信号导路都是由同一透明ITO薄膜刻划而成的;然而,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精致化的潮流,目前的触控传感器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的尺寸规格也都变成很细小,特别是信号导路宽度大都被设定小于100um,但在这种细小宽度之下的ITO信号导路具高阻抗值,而高阻抗值会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现象,不利于信号的传输,无法使用于较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导致在大尺寸触控面板的设计及制程开发上,面临到传信导路的高阻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触摸板构造改良,其可在不减损可瞻性的基础上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以提升触控信号传导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有辅助传导线的触摸板,其包含在一透明基底层上设置一透明触控传感器,所述基底层的中央区域为一可瞻区,并于其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边框以形成一遮蔽区,所述触控感应器具有复数感应数组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内,个别的所述感应数组包含一第一感应电极以及复数第二感应电极,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各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分别通过一信号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电接点,其特征为:在所述信号导路上电性搭接有至少一辅助传导线,所述辅助传导线的阻抗值低于所述信号导路,且所述辅助传导线为一纳米级细线。其中,所述触控感应器为具透光性的导电性薄层,其材料选自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聚乙撑二氧噻吩之一;所述辅助传导线为微细金属线,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或前述材料的合金之一;较佳,所述辅助传导线的线径小于25μm,更佳,所述辅助传导线的线径在5μm 以下。

特别是,所述辅助传导线可为一连续性延伸的直线、波浪型曲线、规则或不规则的线条;亦可,所述辅助传导线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所组成的。

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功能及技术特征,熟悉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叠层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感应电路布局示意的平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数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描述在信号导路上搭接有微细金属导线。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数组的感应电极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数组的驱动电极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感应数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描述在信号导路及分支导体之上搭接有微细金属导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感应数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描述在信号导路上搭接有多数间隔线段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

符号说明:

10 基底层

11 可瞻区

12 遮蔽区

20 边框层

30 触控感应器

31 感应数组

32 感应电极

32a 主导体

32b 分支导体

32c 绝缘空间

33 驱动电极

33a 主导体

33b 分支导体

33c 绝缘空间

34 信号导路

35 电接点

40 辅助导线层

41 微细金属导线

41a 线段

G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交互电容式触摸板,其包含依序叠合的基底层10、边框层20、触控感应器30以及辅助导线层40;其中,该基底层10为一高透光率的透明薄层,可为坚韧的透明薄板,例如玻璃板,亦可为一透明柔性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但该基底层的种类不限于此;该边框层20设置在该基底层10的表面周缘部位,是由绝缘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不透明薄膜层,所述绝缘性材料可选用油墨或光阻 (photoresist)等材料,但不限于此;利用该边框层20的设置以便在该基底层10界定出在中央部位透明的可瞻区11以及在周缘部位形成框状的遮蔽区12;该触控感应器30包含复数排的感应数组31被设置在前述可瞻区11内。

图3A至图3C显示一感应数组31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前述感应数组31由一感应电极 32及多数的驱动电极33共同组成,其中,如图3B所示的该感应电极32大致上沿Y轴向延伸设置,在感应电极32的主导体32a一侧具有多数沿X轴向平行设置的分支导体32b,由该主导体32a与任意二分支导体32b共同界定出一绝缘空间32c;如图3C所示的该驱动电极33大致上沿Y轴向且与感应电极32平行设置,在驱动电极33的主导体33a一侧具有数个沿X轴向延伸设置的分支导体33b,由该主导体33a与任意二分支导体33b可共同界定出一绝缘空间33c;再请参阅图3A,感应电极32与驱动电极33彼此呈互补图案对应设置,使感应电极32的分支导体32b分别设置在驱动电极33的绝缘空间33c内,同样的,感驱动电极33的分支导体33b分别设置在感应电极32的绝缘空间32c内,亦即,使感应电极32的分支导体32b与驱动电极33的分支导体33b彼此交错设置;分支导体32b、 33b设置在绝缘空间33c、32c内,使分支导体32b、33b的外周缘与绝缘空间33c、32c 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宽度约为20μm~80μm的间隙G,以确保彼此电性绝缘;感应电极32 的主导体32a与驱动电极33的主导体33a可用以输出或输入感应讯号,因此将各主导体 32a、33a分别通过一信号导路34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框型遮蔽区11内的电接点35。前述触控感应器30为具透光性的导电性薄层,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聚乙撑二氧噻吩等材质的透明薄膜,但不限于此。

该辅助导线层40是叠置于该触控感应器30上,该辅助导线层40具有多数的微细金属导线41,各条微细金属导线41分别电性搭接于该信号导路34之上,使该微细金属导线41的一端电性搭接至前述电接点35,而另一端搭接至主导体32a、33a(详如图3A至图3C中所示),或是亦可将其更延伸设置以搭接至分支导体32b、33b(如图4所示);该等微细金属导线41使用低阻抗材质,例如金、银、铜、铝、钼或各种导电性合金材料,但不限于此;由于该微细金属导线41的金属材质较该信号导路34的ITO材质具有更低的阻抗值,因此将该微细金属导线41电性搭接该信号导路34上具有辅助增进触控信号传输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由主导体32a、33a到电接点35之间的阻抗值,减少触控信号在传输过程的衰减率,且前述微细金属线41的线径被设定在5μm以下,这种纳米级的金属线即使是非透明材料也不是人眼目视力所能区辨,所以适合将它被布设在可瞻区11内使用,不会减损其可瞻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将微细金属导线41搭接在ITO触控感应器的信号导路34 的手段,来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如此不但可提升触控信号传输质量而有利于更大尺寸面积的触摸板的设计制作,也亦可减少ITO触控感应器的薄膜厚度,从而既可节省材料成本更可提升ITO触控感应器的透光度;且该微细金属线41的线径为纳米级的金属线,所以即便是搭接设置在可瞻区内的信号导路上,对其可瞻性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可谓具有一举数得的优点。

尽管已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完整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应理解,前述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的实施范例,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以该说明为限,熟悉此项技术人士会明白各种变化及修改,例如在前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A中显示该微细金属导线41为一连续性延伸的直线,惟在实际的应用上该微细金属导线亦可为一连续性延伸的波浪型曲线、其他规则或不规则连续性延伸的线条(未图示);此外,再如图5所示,该微细金属导线亦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41a所组成,据此可依设计上的需求而弹性地调设被该微细金属导线搭接的该信号导路34的阻抗值,来因应信号处理电路的要求,亦有进一步减低光学干涉问题的效果,以及提升可瞻性的优点;而此类变化及修改应理解为包括于由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