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540发布日期:2018-11-30 19:1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及具有所述触控面板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给各类用户提供更为优化的智能终端视觉体验,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尺寸尽可能地扩大。由于智能终端整体表面积的限制,为了尽可能地在有限的面积下增大显示屏区域,技术人员逐渐去除了原本的机械键盘,甚至去除了实体触控键,将原本置于显示屏区域外部的实体触控键等控制按钮替换为一显示于显示屏区域内的虚拟触控键。

然而,由于目前智能终端中常常设有许多应用程序,显示于显示屏区域内的虚拟触控键往往会与应用程序图标或显示内容完全或部分重叠,当用户对智能终端显示屏区域进行返回桌面、呼出多任务、多任务切换功能的操作时,容易造成误触,从而影响了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体验。

目前,解决方式包括如下几种:A.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下缘外侧设置三个虚拟触控键或实体按键,通过操控这些按键来实现对应的功能;B.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下缘外侧设置一个指纹键,通过对指纹键的按压或滑动来实现对应的功能;C.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下缘外侧设置一个指纹键,且在指纹键的左右再各设置一个触控键,通过对这些按键的操控来实现对应的功能;D. 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下缘内侧设置三个虚拟触控键,通过操控这些虚拟的按键来实现对应功能;E.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下缘内侧设置一个细长的虚拟触控条,通过在显示区域内按住触控条滑动来实现对应的功能;F.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范围内,不设置明显的标识,通过直接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往远离边缘起始位置滑动,来实现对应的功能。然而上述解决方式,需要占用的面积较大,仍会对智能终端的显示屏面积产生一定的限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智能终端显示屏的外侧,为细长条形,且能够通过不同外部操作形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从而在不占用智能终端显示屏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智能终端显示屏的外侧,为细长条形,且能够通过不同外部操作形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从而在不占用智能终端显示屏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覆盖有一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自所述显示屏向四周延伸一距离;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进一步设有主触控电路及控制器,所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辅助触控电路;

所述辅助触控电路,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外侧,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接收外部操作,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辅助触控电路、显示屏电连接,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外部操作的响应。

优选地,所述辅助触控电路为细长条形,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自所述显示屏向四周延伸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辅助触控电路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下缘外侧且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下缘处。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占比大于或等于80%;

细长条形的所述辅助触控电路的宽度基本等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至所述玻璃盖板的边缘的距离。

优选地,细长条形的所述辅助触控电路的长度为所述玻璃盖板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优选地,细长条形的所述辅助触控电路包括第一操作单元、第二操作单元及第三操作单元;

所述第一操作单元、第二操作单元及第三操作单元接收所述外部操作后,分别形成第一操作指令、第二操作指令和第三操作指令。

优选地,细长条形的所述辅助触控电路包括第四操作单元,所述第四操作单元接收第一外部操作、第二外部操作和第三外部操作后,分别形成第一操作指令、第二操作指令和第三操作指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设有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触控面板包括主触控电路和辅助触控电路,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

2.辅助触控电路设置于显示屏外侧,不会与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发生重叠,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

3.辅助触控电路为细长条形,不会对显示屏的面积造成影响;

4.辅助触控电路可根据不同的外部操作形成相应的操作指令,功能多元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屏;

2-玻璃盖板;

3-辅助触控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

参阅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一显示屏1。具体地,显示屏1的尺寸可以包括但不限于4.7英寸、5.2英寸、 5.5英寸、5.7英寸、5.9英寸、6.0英寸等多种尺寸,可根据实际制造需求设定。显示屏1的上方覆盖有一玻璃盖板2,用于保护智能终端内部结构。该玻璃盖板2自显示屏1向四周延伸一距离,以完全覆盖智能终端的显示屏1,从而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显示屏1的下方进一步设有主触控电路及控制器,从而主触控电路能够将通过显示屏1接收所得的外部操作转化为操作指令,并最终通过显示屏1显示智能终端对该操作指令作出的响应。然而,为进一步便于用户操作,显示屏1内还进一步设有虚拟触控键,以便于接收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包括返回桌面、呼出多任务、多任务切换功能等。然而,由于显示屏1上显示的内容可能与显示屏1内的虚拟触控键重叠,主触控电路对其接收所得的操作指令可能产生误判,从而作出错误响应,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

为此,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辅助触控电路3。辅助触控电路3,设置于显示屏1的外侧,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接收外部操作,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辅助触控电路、显示屏1电连接,控制显示屏1显示智能终端对所述外部操作的响应。基于辅助触控电路3设置于显示屏1的外侧,则可有效避免虚拟触控键和显示屏1内的显示内容重叠的问题。通过设置于显示屏1外侧的辅助触控电路3,接收所得的外部操作,不会受到显示屏1内的显示内容的干扰,以此,控制器可根据辅助触控电路 3接收到的外部操作控制显示屏1作出相应的响应。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避免辅助触控电路3的设置对智能终端显示屏1 的尺寸大小造成影响,产生限制,辅助触控电路3可设置为细长条形,且固定于玻璃盖板2自显示屏1向四周延伸处的下方。

优选地,辅助触控电路3设置于显示屏1的下缘外侧且靠近显示屏1的下缘处。以此,可确保辅助触控电路3的设置不会对显示屏1尺寸的设置造成过多的限制和影响,尽可能地为显示屏1留有足够的设置空间。

优选地,显示屏1与触控面板的占比大于或等于80%,细长条形的所述辅助触控电路3的宽度基本等于所述显示屏1的边缘至所述玻璃盖板2的边缘的距离。从而,在既定的玻璃盖板2面积下,本实施例中的细长条形辅助触控电路3的设计,不会对显示屏1的大小设定造成限制,能够尽可能地扩大显示屏1的显示面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

优选地,细长条形的辅助触控电路3的长度为玻璃盖板2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适当的长度设置,既能便于接收用户通过滑动、单击、双击、长按等手势作出的外部操作,又可避免用户误触,引发控制器作出错误响应,影响人机交互体验。

为进一步确保控制器能够对辅助触控电路3接收所得的外部操作的作出准确响应,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细长条形的辅助触控电路3包括第一操作单元、第二操作单元及第三操作单元;第一操作单元、第二操作单元及第三操作单元接收外部操作后,分别形成第一操作指令、第二操作指令和第三操作指令。具体地,第一操作单元、第二操作单元和第三操作单元分别设置于辅助触控电路3的不同区域,则当辅助触控电路3的操作单元接收到一外部操作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显示屏1显示与该操作单元相应的操作指令。例如,第一操作单元对应的第一操作指令为返回桌面,则辅助触控电路3的第一操作单元接收到一外部操作时,则将该外部操作转化为返回桌面的操作指令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显示屏1显示针对返回桌面这一操作指令的响应。以此,智能终端能够通过在辅助触控电路3划分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操作单元解析不同外部操作,实现快速响应,优化用户体验。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细长条形的辅助触控电路3包括第四操作单元,第四操作单元接收第一外部操作、第二外部操作和第三外部操作后,分别形成第一操作指令、第二操作指令和第三操作指令。具体地,第四操作单元可针对包括滑动、单击、长按、双击等手势的不同外部操作,解析与该外部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从而可以快速对该操作指令作出正确响应。例如,“单击”对应的操作指令为“返回桌面”,“双击”对应的操作指令为“呼出多任务”、“滑动”对应的操作指令为多任务切换时,则当辅助触控电路3接收到一外部操作时,例如该外部操作为单击,则,第四操作单元会立即生成返回桌面的操作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则控制器控制显示屏1显示退出当前界面并返回至桌面的响应。以此,辅助触控电路3能够准确无误地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并通过控制器作出及时响应,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设有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采用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后,智能终端除通过与显示屏1连接的主触控电路接收外部操作以外,也能通过设置于显示屏1下缘外侧且靠近显示屏1的下缘处的细长条形辅助电路接收外部操作,并及时作出响应。既能避免显示屏1内的虚拟触控键与显示内容重叠造成错误响应,又不会对显示屏1的设计面积造成影响。进一步地,辅助触控电路3还能根据外部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响应,为用户提供一种更为优化、更为便捷的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