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771发布日期:2018-12-21 19:3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风扇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计算机或服务器的风扇,是以螺丝锁固的的方式固定于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机壳之上,拆装不便,并难以紧密排列多个风扇。

在公知技术中,亦存在将风扇以螺丝锁固的的方式固定于风扇支架,再将风扇支架锁固于计算机或服务器之内的设计。然而,将风扇锁附于风扇支架的设计,仍然无法快速拆装风扇。更有甚者,需要将整组风扇支架从计算机或服务器之内取出,方能进行风扇的更换,因此造成整个计算机或服务器长时间无法运作的情形。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装置壳体、一装置连接端口以及一风扇模块;该装置连接端口设于该装置壳体;该风扇模块包括一模块壳体、一模块盖体以及一风扇;该模块盖体枢接该模块壳体,该模块盖体相对该模块壳体在一第一盖体方位以及一第二盖体方位之间转动;该风扇设于该模块壳体之中,其中,该风扇包括一可活动的风扇连接端口,该风扇连接端口沿一插入方向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装置连接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一装置壳体卡槽形成于该装置壳体之上,该风扇模块包括一闩件,该闩件设于该模块壳体之上,该闩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该装置壳体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壳体包括一装置壳体导柱,该模块壳体包括一模块壳体导槽,该一装置壳体导柱沿该插入方向在该模块壳体导槽内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闩件包括一弹性臂以及一闩件卡勾,该弹性臂的一端连接该模块壳体,该闩件卡勾形成于该弹性臂之上,该闩件卡勾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该装置壳体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连接端口被固定于该模块盖体之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包括一模块盖体嵌合部,该模块壳体包括一模块壳体嵌合部,当该模块盖体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时,该模块盖体嵌合部嵌合该模块壳体嵌合部,当该模块盖体位于该第二盖体方位时,该模块盖体嵌合部脱离该模块壳体嵌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包括一模块盖体引导柱,该装置壳体包括一装置壳体引导槽,该模块盖体引导柱沿该插入方向插入于该装置壳体引导槽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模块还包括一推板,该推板枢接该模块壳体,该推板包括一第一抵推部以及一第二抵推部,当该模块盖体从该第一盖体方位枢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时,该模块盖体引导柱推动该第一抵推部,使该推板从一第一推板方位旋转至一第二推板方位,该第二抵推部并推动该风扇,使该风扇从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包括一扇框,当该推板从该第一推板方位旋转至该第二推板方位时,该第二抵推部推顶该扇框的一内缘,而使该风扇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推部包括一抵推部斜面,当该模块盖体从该第一盖体方位枢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时,该模块盖体引导柱推顶该抵推部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推部包括一L形臂,当该推板从该第一推板方位旋转至该第二推板方位时,该L形臂的自由端抵推该扇框的该内缘。

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弹力回复元件,该推板还包括一推板转轴,该推板转轴连接该模块壳体,该推板绕该推板转轴转动,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的一第一端连接该模块壳体,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的一第二端连接该推板,当该推板处于该第二推板方位时,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使该推板回复该第一推板方位。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为一扭力弹簧,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套设于该推板转轴。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壳体可还包括一枢接座以及一挡板,该推板转轴连接该枢接座,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的该第一端连接该挡板,该挡板垂直于该枢接座。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包括一第一盖体侧以及一第二盖体侧,该第一盖体侧与该第二盖体侧相对,该风扇连接端口设于该第二盖体侧,该风扇包括一扇框,该风扇模块还包括一拉勾单元,当该模块盖体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时,该拉勾单元抵接该扇框的一内缘,当该模块盖体从该第一盖体方位旋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时,该拉勾单元拉起该风扇,并从该扇框的该内缘脱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拉勾单元包括一拉勾部件以及一第二弹力回复元件,该拉勾部件包括一拉勾转轴以及一勾部,该拉勾转轴枢接该模块盖体,当该模块盖体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时,该勾部抵接该扇框的该内缘,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套设于该拉勾转轴,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的一端连接该勾部,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该模块盖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壳体包括一模块壳体卡勾,该风扇包括一风扇卡合部,该风扇卡合部卡合该模块壳体卡勾,该风扇被挂设于该模块壳体之中。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由于风扇模块是以无螺丝的方式连接装置壳体,因此可快速地将风扇模块从装置壳体上取下,进行单一风扇的抽换。同时,风扇是以无螺丝的方式设于模块壳体及模块盖体之内,因此可快速地将风扇从模块壳体内取出,缩短风扇的抽换时间,减少计算机或服务器的停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壳体的详细结构。

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一盖体方位。

图3B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二盖体方位。

图3C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底部结构。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闩件卡勾与装置壳体卡槽的结合情形。

图5A、图5B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与模块盖体及模块壳体的连接情形。

图6A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

图6B显示图6A的部分放大图。

图7A显示图6A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一盖体方位。

图7B显示图6A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二盖体方位。

图8A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图,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一盖体方位。

图8B显示图8A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侧视图,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一盖体方位。

图8C显示图8A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侧视图,其中,拉勾单元拉起风扇。

图8D显示图8A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图,其中,模块盖体位于第二盖体方位。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E 电子装置 231 风扇连接端口

1 装置壳体 232 风扇卡合部

11 装置连接端口 233 扇框

12 装置壳体卡槽 235 模块盖体卡合部

13 装置壳体导柱 24 闩件

14 装置壳体引导槽 241 弹性臂

2、201、202 风扇模块 242 闩件卡勾

21 模块壳体 25 拉勾单元

211 模块壳体导槽 251 拉勾部件

212 模块壳体嵌合部 252 拉勾转轴

213 模块壳体卡勾 253 勾部

214 枢接座 254 第二弹力回复元件

215 挡板 3 推板

22 模块盖体 31 第一抵推部

221 模块盖体嵌合部 311 抵推部斜面

222 模块盖体引导柱 32 第二抵推部

223 第一盖体侧 41 推板转轴

224 第二盖体侧 42 第一弹力回复元件

23 风扇 X 插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E。参照图1,在此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E包括一装置壳体1、一装置连接端口11以及一风扇模块2。装置连接端口11设于装置壳体1之上。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连接端口11可以为一信号线接头。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壳体1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一装置壳体卡槽12形成于该装置壳体1之上。图3A、图3B以及图3C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模块2。参照图3A、图3B以及图3C,风扇模块2包括一模块壳体21、一模块盖体22、一风扇23以及一闩件24。模块盖体22枢接该模块壳体21,该模块盖体22相对该模块壳体21在一第一盖体方位(图3A)以及一第二盖体方位(图3B)之间转动。风扇23设于该模块壳体21之中,其中,该风扇23包括一可活动的风扇连接端口231。参照图1,该风扇连接端口231沿一插入方向X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装置连接端口11。参照图1、图3C,闩件24设于该模块壳体21之上,该闩件24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该装置壳体卡槽12。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C,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壳体1包括多个装置壳体导柱13,该模块壳体21包括多个模块壳体导槽211,该等装置壳体导柱13沿该插入方向X在该等模块壳体导槽211内滑动,藉此限定该风扇模块2相对该装置壳体1稳定地沿该插入方向X移动。在上述实施例中,装置壳体导柱13的数量可以视需要变化,例如,通过调整装置壳体导柱13的位置及形状,该装置壳体导柱13的数量亦可能为一个,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3C,在一实施例中,该闩件24包括一弹性臂241以及一闩件卡勾242,该弹性臂241的一端连接该模块壳体21。在此实施例中,弹性臂241一体成形于该模块壳体21。该闩件卡勾242形成于该弹性臂241之上。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闩件卡勾242与装置壳体卡槽12的结合情形。参照图4,该闩件卡勾242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该装置壳体卡槽12,当欲从该装置壳体1卸除该风扇模块2时,仅需将该弹性臂241的一自由端向上推动,即可使该闩件卡勾242脱离该装置壳体卡槽12。

参照图3A、图3B,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22包括一模块盖体嵌合部221,该模块壳体21包括一模块壳体嵌合部212,当该模块盖体22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3A)时,该模块盖体嵌合部221嵌合该模块壳体嵌合部212(未显示)。当该模块盖体位于该第二盖体方位(图3B)时,该模块盖体嵌合部221脱离该模块壳体嵌合部212。在此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嵌合部221可以为具有凸点的悬臂,该模块壳体嵌合部212可以为凹陷部。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A,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22包括多个模块盖体引导柱222,该等装置壳体1包括多个装置壳体引导槽14,该等模块盖体引导柱222沿该插入方向X插入于该等装置壳体引导槽14之中,藉此限定该风扇模块2相对该装置壳体1稳定地沿该插入方向X移动。在上述实施例中,模块盖体引导柱222的数量可以视需要变化,例如,通过调整模块盖体引导柱222的位置及形状,该模块盖体引导柱222的数量亦可能为一个,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5A、图5B,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连接端口231以可拆卸的方式穿过模块盖体卡合部235后被固定于该模块盖体22之上。由于风扇连接端口是可活动式的,所以可以对应不同机种的装置连接端口位置而做调整,且风扇连接端口卡合在模块盖体卡合部上,通过此可拆卸方式增加产品组装、拆卸和更换维修上的便利性。该风扇23设于该模块壳体21之中,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壳体21包括多个模块壳体卡勾213,该风扇23包括多个风扇卡合部232,该等风扇卡合部232卡合该等模块壳体卡勾213,藉此该风扇23被定位(挂设)于该模块壳体21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模块壳体卡勾213的数量可以视需要变化,例如,通过调整模块壳体卡勾213的位置及形状,该模块壳体卡勾213的数量亦可能为一个,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由于风扇模块是以无螺丝的方式连接装置壳体,因此可快速地将风扇模块从装置壳体上取下,进行单一风扇的抽换。同时,风扇是以无螺丝的方式设于模块壳体及模块盖体之内,因此可快速地将风扇从模块壳体内取出,缩短风扇的抽换时间,减少计算机或服务器的停机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可以为计算机或是服务器,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该电子装置亦可以为其他电子装置。

图6A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201,图6B显示图6A的部分放大图。参照图6A以及图6B,在此实施例中,该风扇模块201还包括一推板3,该推板3枢接该模块壳体21。该推板3包括二第一抵推部31以及二第二抵推部32。参照图7A以及图7B,当该模块盖体22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7A)枢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图7B)时,该等模块盖体引导柱222推动该等第一抵推部31,使该推板3从一第一推板方位(图7A)旋转至一第二推板方位(图7B)。同时,该等第二抵推部32并推动该风扇23,使该风扇23从一第一位置(图7A)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图7B)。

参照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23包括一扇框233,当该推板3从该第一推板方位(图7A)旋转至该第二推板方位(图7B)时,该等第二抵推部32推顶该扇框233的一内缘,而使该风扇23从该第一位置(图7A)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图7B)。

参照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抵推部31包括一抵推部斜面311,当该模块盖体22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7A)枢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图7B)时,该等模块盖体引导柱222推顶该等抵推部斜面311。

参照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抵推部32为L形臂,当该推板从该第一推板方位(图7A)旋转至该第二推板方位(图7B)时,该L形臂的自由端抵推该扇框233的该内缘。

参照图6B,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该推板3还包括一推板转轴41。该推板转轴41连接该模块壳体21,该推板3绕该推板转轴41转动,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的一第一端连接该模块壳体21,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的一第二端连接该推板3,当该推板3处于该第二推板方位时,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使该推板3回复该第一推板方位。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为一扭力弹簧,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套设于该推板转轴41。

参照图6A、图6B,在一实施例中,该模块壳体21可还包括二枢接座214以及一挡板215,该推板转轴41连接该等枢接座214,该第一弹力回复元件42的该第一端连接该挡板215(显示于图6A),该挡板215垂直于该枢接座214。在上述实施例中,枢接座214的数量可以视需要变化,例如,通过调整枢接座214的位置及形状,该枢接座214的数量亦可能为一个,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推板3可与该推板转轴41一体成形,或,该推板3可套设于该推板转轴41。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的实施例中,当该模块盖体22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7A)枢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图7B)时,该等第二抵推部32推动该风扇23,使该风扇23提起一预定距离,藉此使用者可方便取出该风扇23。

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202。参照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在此实施例中,该模块盖体22包括一第一盖体侧223以及一第二盖体侧224,该第一盖体侧223与该第二盖体侧224相对,该风扇连接端口设于该第二盖体侧224,该风扇23包括扇框233,该风扇模块202还包括一拉勾单元25,当该模块盖体22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8A)时,该拉勾单元25抵接该扇框233的内缘。当该模块盖体22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8A、图8B)旋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时,该拉勾单元25拉起该风扇23(图8C),并从该扇框233的该内缘脱离(图8D)。在此实施例中,在该模块盖体22从该第一盖体方位(图8A、图8B)旋转至该第二盖体方位的过程中,该拉勾单元25将该风扇23提起一预定距离(图8C),藉此使用者可方便取出该风扇23(图8D)。

参照图8A、图8B,在一实施例中,该拉勾单元25包括一拉勾部件251以及一第二弹力回复元件254,该拉勾部件251包括一拉勾转轴252以及一勾部253,该拉勾转轴252枢接该模块盖体22,当该模块盖体22位于该第一盖体方位时,该勾部253抵接该扇框233的该内缘,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254套设于该拉勾转轴252,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254的一端连接该勾部253,该第二弹力回复元件254的另一端连接该模块盖体22。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