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812发布日期:2019-01-29 18:1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具有触控功能,如油烟机等厨电,相较于按钮式的控制方式,触控显示具有密封性好,易清洗,操作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家用电子设备中,厨电内部的触控显示器大多都是长条形,而由于受外形尺寸的限制,出线也只能在短边出线,在某些特定的机型内部,由于其整机内部结构限制,只能在在触控显示器的内部将线材从短边绕至长边,再从长边出线,以满足内部结构的安装需求。但是,上述触控显示器的长边出线方式,因线材从短边绕至长边,因此触控显示器宽度方向至少增加10mm,以容纳触控显示器长边侧的线材,进而增大了触控显示器外壳的尺寸,不利于产品的轻量化设计。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以解决因触控显示器长边出线而导致的触控显示器外壳增大的问题。一种触控显示器,包括面壳、与所述面壳配合的底壳以及设于所述面壳的外侧端面上的触控面板,所述面壳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每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触控显示器还包括多根线材、设于所述底壳外侧的卡线扣,以及设于所述卡线扣远离多个所述线材的一侧的挡板,多根所述线材一端设于所述面壳内部,另一端穿过相邻的所述第二侧板延伸至与所述卡线扣配合,并弯折延伸出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每个所述线材的一侧均抵靠于所述挡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触控显示器,多根线材从面壳的第二侧板处伸出,并弯折延伸至与底壳上的卡线扣配合,因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多根线材先从从触控显示器的短边出线,然后绕至底壳与卡线扣配合,使多根线材保持向底壳延伸,然后再弯折以使多根线材朝向第一侧板延伸,实现了多根线材从触控显示器的长边出线,同时,通过设置挡板,使多个线材保持向第一侧板处延伸,实现触控显示屏长边出线,又无需增加面壳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出线端设有一个分线板,所述分线板包括“匚”字形的板体和设与所述板体中部的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与所述板体形成多个分线槽,多根所述线材分别容置于一个所述分线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内侧设有一层柔性垫。进一步地,所述卡线扣包括与所述底壳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抵靠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U”字形,多根所述线材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抵靠部的自由末端抵靠于所述底壳。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卡线扣的一端设有多个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多根所述线材个高度之和。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线材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的边缘设有一个束线套,多根所述线材穿过所述束线套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线扣之间设有一层背胶层。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边缘均匀设有至少三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均大于所述挡板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器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触控显示器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的触控显示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器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控制显示器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面壳10板体41挡板60第一侧板11隔板42加强筋61第二侧板12卡线扣50束线套70底壳20连接部51支撑柱80触控面板30固定部52线材40抵靠部5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器,包括面壳10、与所述面壳10配合的底壳20以及设于所述面壳10的外侧端面上的触控面板30,所述面壳10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1和两个第二侧板12,每一所述第一侧板11的长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触控显示器还包括四根线材40、设于所述底壳20外侧的卡线扣50,以及设于所述卡线扣50远离多个所述线材40的一侧的挡板6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四根所述线材40一端设于所述面壳20内部与面壳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穿过相邻的所述第二侧板13延伸至与所述卡线扣50配合,并弯折延伸出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11,每个所述线材40的一侧均抵靠于所述挡板60,且所述挡板60的延伸处与第一侧板11相交,以使四个线材40向第一侧板11处延伸。上述触控显示器,四根线材40从面壳10的第二侧板12处伸出,并弯折延伸至与底壳20上的卡线扣50配合,因第一侧板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12,多根线材40先从从触控显示器的短边出线,然后绕至底壳20与卡线扣50配合,使多根线材40保持向底壳20延伸,然后再弯折以使多根线材40朝向第一侧板11延伸,实现了四根线材40从触控显示器的长边出线,同时,通过设置挡板60,使多个线材40保持向第一侧板11处延伸,实现触控显示屏长边出线,又无需增加面壳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40可设置多个,且卡线扣50与挡板60的尺寸随着线材40的数量的增多而增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线扣50包括与所述底壳20连接的连接部51、与所述连接部51连接的固定部5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52连接的抵靠部53,所述固定部52的横截面的形状呈“U”字形,四根所述线材40固定于所述固定部52内,所述抵靠部53的自由末端抵靠于所述底壳20,使用时,手动抬起抵靠部53,将四根线材40穿过固定部52,使四根线材40固定在底壳20与固定部52之间,松开抵靠部53,使抵靠部53抵靠于底壳20,达到固定线材40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卡线扣50可以采用金属片、合成塑胶等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60的高度大于四根所述线材40个高度之和,以起到抵靠的作用。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器,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1的出线端设有一个分线板,所述分线板包括“匚”字形的板体41和设与所述板体41中部的多个隔板42,多个所述隔板42与所述板体41形成多个分线槽(图未标出),四根所述线材40分别容置于一个所述分线槽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从面壳10内延伸出的四根线材40分别开来,避免线材40之间错乱。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所述板体41的内侧设有一层柔性垫,以给线材40在板体处的弯折处提供一个柔性的支撑,避免因线材40弯折处的应力过大而减少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柔性垫可以由橡胶或者乳胶等材料制作而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60远离所述卡线扣50的一端间隔设有四个加强筋61,以增加挡板6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61可根据线材40所需要的支撑力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加强筋61的个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60上设有多个容置槽(图未标出),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线材40的轮廓相匹配,以增加挡板60与四根线材4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线材40在挡板60处的弯折部分的支撑力,避免因线材40弯折处的应力过大而减少使用寿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0与所述第一侧板11相邻的边缘设有一个束线套70,四根所述线材40穿过所述束线套80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1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束线套70,使四根线材40在第一侧板11的出线处较为整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壳20位于所述挡板60与所述卡线扣50之间设有一层背胶层(图未标出),以增加线材40与底壳20之间的贴合力,避免线材40翘起,影响触控显示器的安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0的边缘均匀设有三个支撑柱80,每个所述支撑柱80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挡板60的高度,避免因线材40在底壳20的外侧而导致触控显示器安装时不平整,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80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撑柱80间隔分布在底壳20外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