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782发布日期:2019-02-01 19:3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



背景技术:

鼠标垫是一层橡胶底垫和一层布料压合或粘合而成的,通常鼠标垫都是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而由于鼠标垫带有静电很容易吸附灰尘和细菌,用一段时间就脏旧不堪且不易清洗,且鼠标垫上表面的污渍会被卷进鼠标滚轮中引起鼠标的定位不准确,现在清洗鼠标垫的方法大多是用清洁剂清洗,但是在清洗过程中揉搓以及水的作用会使鼠标垫的橡胶底垫和布料之间的粘胶失去黏性,导致布料层与橡胶底垫分离,不利于鼠标垫的持续使用。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83912U,授权公告日2010年9月15日,公开了清洁鼠标垫,在基垫上贴合多层静电膜,长时间使用后将最上层沾染无自动额静电膜撕去即可,但是静电膜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产生环境垃圾,不能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旨在解决现有鼠标垫清洁后不能长期持续使用、不易清洁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包括铺于桌面的片状柔性/弹性垫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垫片上设置的贯穿垫片的透孔,各透孔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摩擦部,各摩擦部上设有与对应的透孔连通的腔体,垫片的下方设有薄片状的吸尘片,吸尘片上表面设有与各摩擦部对应的吸尘部,各吸尘部与各摩擦部之间形成摩擦电极,形成各摩擦部与各吸尘部接触分离电荷向各吸尘部转移的结构,在垫片的底面各摩擦部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体,吸尘片为绝缘材料。

优选地,在各摩擦部外周面裹设有硅胶层,各吸尘部设有与硅胶层对应设置的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延伸至透孔的下方形成平面状吸尘部。

优选地,各摩擦部为垫片向下凸出形成。

优选地,各摩擦部为垫片向上凹陷形成。

优选地,各摩擦部连接在垫片底面。

优选地,各摩擦部为圆台状。

优选地,弹性支撑体与吸尘片的材质相同。

优选地,弹性支撑体为毛刷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在各摩擦部与各吸尘部上通过设置摩擦起电层,利用不同材料之间接触分离产生电荷转移原理,使各摩擦部与各吸尘部形成摩擦电极,且接触分离电荷可以向吸尘部转移,在各摩擦部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体,可以保证各摩擦部和各吸尘部在受到外力时相互接触、在外力减小或消失时分离,进而可以往复进行摩擦起电,并跟随鼠标的移动实时进行吸尘过程,除尘效率高,并将吸尘片设置为绝缘材料,防止电荷被转移分散进而影响吸尘效率,而透孔和各摩擦部与透孔连通的腔体的设计则可以使灰尘顺利被吸附至吸尘部,达到定向吸尘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鼠标垫片在清洁时不需要清洗垫片,只需清洗吸尘片即可,清洗后还可循环利用,不会产生环境废物,可长期持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沿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垫片、2透孔、3摩擦部、4吸尘片、5吸尘部、6弹性支撑体、7硅胶层、8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便于清洁的鼠标垫片,包括铺在桌面上的片状柔性的或者弹性的垫片1,垫片1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也可以为柔性布料,在垫片1上设置有垂直贯穿垫片的透孔2,透孔2尺寸相同、有序排列,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透孔2之间的间隔,如1cm×1cm或2cm×2cm,透孔2的内径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各透孔2的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摩擦部3,在本实施例中摩擦部3与垫片1为一体结构,摩擦部3是垫片1向下凸出形成的中空的圆台状结构,摩擦部3也可以是垫片1向下凸出形成的其他形状的中空结构,如半球状、圆柱状或者齿牙状,摩擦部3中空的腔体与透孔2是连通的,可以保证空气中的灰尘经由透孔2和摩擦部3被吸附到吸尘片4上,在垫片1的下方设有薄片状的吸尘片4,吸尘片4的厚度可以为0.5mm或者1mm以方便清洗,吸尘片4的形状与大小与垫片1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吸尘片4可以是柔性的、弹性的,也可以是硬质的,吸尘片4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如橡胶、树脂,这样各吸尘部5与各摩擦部3的接触分离电荷不会被转移至吸尘片4而减弱吸尘能力,吸尘片4最好是与垫片1的材质相同如橡胶,这样在垫片1与吸尘片4接触分离的过程中就不会产生电荷的转移,在各圆台状的摩擦部3的锥台外周面固定包裹有硅胶层7,也可以固定设置其他的容易摩擦起电的材料,如橡胶、塑料、化纤或聚四氟乙烯,在吸尘片4上与各摩擦部3相对应位置设有吸尘部5,在本实施例中各吸尘部5与吸尘片4为一体结构,各吸尘部5的结构与各摩擦部3的结构相适配为吸尘片4向下凹陷形成,如摩擦部3为凸出垫片的圆台状结构,则吸尘部5为吸尘片4相下凹陷形成的圆台状结构,且其圆台状结构的凹陷深度及圆台面积大小均应小于或等于各摩擦部3的圆台的尺寸大小,以保证各摩擦部3和与各摩擦部3对应的吸尘部5可以接触并摩擦,在各吸尘部5的上表面固定铺设有与硅胶层7对应设置的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8层延伸至各透孔2的下方形成平面状的吸尘部,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是利用炭黑和碳纳米管作为复合导电填料填充入硅胶得到的复合材料,其中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效率高,而由于碳黑、碳纳米管均具有导电性,因此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具有导电性,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与硅胶层7对应的部分与硅胶层7接触分离产生电荷转移,使其各自表面带等量的异种电荷,而由于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与硅胶层7位置对应的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部分会将其表面电荷转移至透孔2下方的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部分,使其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或脏污颗粒,在垫片1的底面设有弹性支撑体6可以支撑垫片1使各摩擦部3与各吸尘部5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分离状态,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弹性支撑体6可以发生形变,使各摩擦部3与各吸尘部5接触,在外力减小或者消失时弹性支撑体6回复自身形状而使各摩擦部3和各吸尘部5分开,弹性支撑体6可以与垫片1一体,也可以固定粘贴在垫片1的底面,可以为毛刷状,也可以为半球状、齿牙状、锥体状或者圆柱体状,其材质可以选用不易摩擦起电的材料,即表面电阻率小的材料,如抗静电塑料,最好选用与吸尘片4材质相同的材料,这样在弹性支撑体6与吸尘片4接触分离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电荷转移,以避免弹性支撑体6与吸尘片4摩擦起电影响吸尘部5的吸尘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使用者使用鼠标时,随着鼠标的移动在垫片1的相应位置受到外力,设在垫片1底面的弹性支撑体6发生形变,各摩擦部3上裹设的硅胶层7与各吸尘部5与硅胶层相对应部分的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摩擦起电,发生电荷转移,在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与透孔2对应的部分由于电荷转移也会带电,从而可以吸附灰尘经由透孔2至吸尘部5,当外力消失,各摩擦部3与各吸尘部5即由于弹性支撑体6恢复自身形状的特性而分离,由于弹性支撑体6的材质选择与吸尘片4相同的材质,或者选用抗静电材料,所以在弹性支撑体6与吸尘片4在反复的接触分离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电荷转移,或者产生很少的电荷转移,因而灰尘及脏污只被吸附到吸尘部5,所以在需要清洗鼠标垫时,只需要清洗吸尘部5或吸尘片4即可,清洗后还可循环利用,不会产生环境废物,可长期持续使用。

如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各摩擦部3是垫片向上凹陷形成的圆台状结构,各摩擦部3与垫片1为一体结构,在各圆台状的摩擦部3的圆台的侧面固定粘贴有硅胶层7,各吸尘部5的结构与各摩擦部3的结构相适配为吸尘片4向上凸出形成,各吸尘部5设有与硅胶层7对应设置的碳黑-碳纳米管-硅胶复合电极材料涂层8,该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及各部件的材质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其工作原理也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2中各摩擦部3均是与垫片为一体结构,各摩擦部3还可以设置为与垫片1是分体的,如固定粘贴在垫片1底面对应各个透孔2的位置,此时摩擦部3的材质可以是硬质的如塑料,同样为了确保灰尘能顺利被吸附到吸尘部5,在各摩擦部3内部同样需要设置与透孔2连通的腔体,腔体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与透孔2连通的通道,腔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各摩擦部3的材质进行设置,在吸尘部5上设置的涂层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材质。

应当指明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如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