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外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756发布日期:2019-02-15 20:5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外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外接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政务工作及企事业单位(如公安、电力、警务、税务等)人员所使用的办公电脑通常会加装有外网访问监控器,以对外网的访问路径进行监控及限制。当工作人员在处理非政务工作相关的事项且需要访问外网时,政务工作人员需要再配备一台个人电脑进行访问外网,这样大大增加了政务工作的成本,且同时使用两台电脑也会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移动办公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模式。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带有操作系统的U 盘或硬盘,当用户需要进行移动办公时,将上述带有操作系统的U盘或硬盘连接于外部的电脑时,再借助电脑自带的网卡来连接外网,即可实现移动办公。然而,当用户所处的环境无网线接入,也无WIFI覆盖时,即使将带有操作系统的U 盘或硬盘连接于电脑,但由于该电脑无法连接到外网,从而导致用户无法进行移动办公。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适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移动办公的多功能外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外接设备,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并采用自带的操作系统进行移动办公,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包括:

数据线,用于与个人计算机连接;

接口扩展模块,与所述数据线相连接,用于将一个接口扩展为多个不同类型且同时可用的接口;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操作系统和用户记录的数据信息;

存储控制器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提供访问所述接口扩展模块的访问接口和协议,以及用于访问并读写所述存储模块;以及

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基于上述,所述存储模块采用分区设置,其包括:

操作系统区,用于存储所述操作系统;

加密存储区,用于加密存储用户记录的所述数据信息。

基于上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发射机,用于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所述天线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接收机,用于将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加以选择、变换、放大,以获得所需信息。

基于上述,所述天线包括:

主集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无线电信号;以及

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

基于上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电性连接的安全模块,所述安全模块用于实现加解密操作和密钥生成。

基于上述,所述接口扩展模块为USB HUB,所述USB HUB将一个接口扩展为三个接口,且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所述安全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基于上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的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及密钥实现对GSM网络客户的身份鉴别。

基于上述,所述识别模块包括SIM卡座、SIM卡托及SIM卡,所述SIM卡用于存储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及密钥,所述SIM卡座和所述SIM卡托相互配合以将所述SIM卡装配至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中。

基于上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接口扩展模块、所述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收纳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一个USB接口。

基于上述,所存储模块为Flash存储器,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为Flash存储控制器,所述操作系统为Windows7、Windows10或linux;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3G模块、4G模块或5G模块。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外接设备通过其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建立与外界网络之间的连接通道,此方式无需启用个人计算机上的网卡,直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接入外界网络,进而实现移动办公,解决了传统的带有操作系统的U 盘或硬盘在无WIFI覆盖且无网线接入的场景下无法进行移动办公的难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外接设备能够适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移动办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是图2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存储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5是图3中所示无线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中:100.外接设备;10.外壳;11. USB接口;20. 数据线;30. 集成电路板;31. 接口扩展模块;32. 存储模块;321. 操作系统区;322. 加密存储区;33. 存储控制器模块;34. 安全模块;35. 无线通信模块;351. 发射机;352.接收机;353.天线;36.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PC)并采用自带的操作系统进行移动办公。

具体的,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包括:外壳10、数据线20及集成电路板30,所述集成电路板30收纳在所述外壳10中,所述数据线20由所述外壳10的一侧延伸出,以用于实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与所述个人计算机的连接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上还增设有一个USB接口11,由于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需要将所述数据线50的接头插接于所述个人计算机上,必然会占用所述个人计算机的一个接口,通过预留所述USB接口11的方式即可弥补被占用的个人计算机接口以供用户使用。

所述集成电路板30上至少包括接口扩展模块31、存储模块32、存储控制器模块33、安全模块34及无线通信模块35。

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与所述数据线20电性连接,并用于将一个接口(如USB接口)扩展为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且这些接口可以同时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为USB HUB,其将一个USB接口扩展为三个接口,且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33、所述安全模块34及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电性连接。

所述存储模块32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和数据信息;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存储模块32采用分区设置,其包括操作系统区321和加密存储区322,所述操作系统区321主要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如Windows7、Windows10、linux等),所述加密存储区322用于加密存储用户日常工作中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32为Flash存储器,所述Flash存储器为一种非易失性内存,并可以支持eMMC和SSD两种模式的存储。

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33分别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与所述存储模块32电性连接,前端用于提供访问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的访问接口和协议,后端用于访问并读写存储模块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控制器模块33为一种Flash存储控制器,但不限于此。

所述安全模块34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电性连接,用于加解密操作和密钥生成,并支持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和杂凑、哈希密码算法;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电性与所述接口扩展模块31电性连接,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桥接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与外界网络,当所述个人计算机无法通过自身的网卡接入外界网络时,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实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与所述外界网络的通讯。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可以采用3G模块、4G模块或5G模块,但不限于此。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包括发射机351、接收机352及天线353,所述天线353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所述发射机351用于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所述天线353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所述接收机352用于将所述天线353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加以选择、变换、放大,以获得所需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353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无线电信号;所述分集天线只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由于无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反射等干扰产生多径分量信号,接收端利用所述主集天线和所述分集天线同时接收不同路径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将这些无线电信号选择、合并成总的信号,以减轻无线电信号衰落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具体地,所述发射机351输出的射频信号,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所述天线353,所述由天线353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与此同时,所述天线353接收外界的电磁波,并通过馈线(电缆)送到所述接收机352加以选择、变换、放大,从而获得所需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还包括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电性连接的识别模块36,所述识别模块36通过在一个电脑芯片上存储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密钥等内容,以实现对GSM网络客户的身份鉴别,从而保障了用户的正常通信。

具体的,所述识别模块36包括SIM卡座、SIM卡托及SIM卡,SIM卡用于存储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及密钥等内容,所述SIM卡座和所述SIM卡托相互配合以将所述SIM卡装配至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

更进一步的,所述SIM卡放置于所述SIM卡托,所述SIM卡托可锁固地插接于所述SIM卡座中。

所述SIM卡座上还设有锁固件,当所述SIM卡托被推入所述SIM卡座时,所述锁固件能够将所述SIM卡托锁固在所述SIM卡座中,进而实现所述SIM卡的装配。

同时,所述SIM卡托还开设有解锁孔,当需要取出所述SIM卡托时,将解锁针由所述解锁孔插入以解锁所述SIM卡座上的锁固件,即可实现将所述SIM卡托由所述SIM卡座中取出。

以下结合三种使用场景具体描述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

使用场景一:当用户所在的位置有WIFI覆盖或有网线接入时,设置个人计算机的BIOS,以使所述个人计算机指定以USB接口引导启动,将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数据线20连接于所述个人计算机,所述个人计算机开机加电,则所述个人计算机运行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中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选择借用所述个人计算机自身的网卡连接外网(如图2),同时也可以选择采用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无线通信模块35连接外网(如图3)。

使用场景二:当用户所在的位置无WIFI覆盖且无网线接入时,设置个人计算机的BIOS,以使所述个人计算机指定以USB接口引导启动,将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数据线20连接于所述个人计算机,所述个人计算机开机加电,则所述个人计算机运行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中的操作系统,虽然,用户无法借用所述个人计算机自身的网卡连接外网,但是,仍可以采用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无线通信模块35来连接外网(如图3)。

使用场景三:先启动个人计算机,再将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数据线20连接于所述个人计算机,此时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仅仅相当于加密的U盘或硬盘,如果需要对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的存储模块32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需要用户输入相应的安全PIN码进行身份认证。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外接设备100通过其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35建立与外界网络之间的连接通道,此方式无需启用个人计算机上的网卡,直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接入外界网络,进而实现移动办公,解决了传统的带有操作系统的U 盘或硬盘在无WIFI覆盖且无网线接入的场景下无法进行移动办公的难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外接设备100能够适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移动办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