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092发布日期:2019-01-29 18: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例如USB Key等,其侧滑键通常使用成品Switch的方式实现,Switch的工作方式为侧边滑动的开关方式,这种成品Switch的成本较高,为了节省电子设备的成本,实现通过侧滑键来切换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同时保证侧滑键的滑动手感,现亟需一种成本低于Switch的新型开关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侧滑键2、状态切换部件3和PCB板4。壳体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通槽11,侧滑键2插入限位通槽11,且侧滑键2的内端位于壳体1的内部,侧滑键2的外端位于壳体2的外部。状态切换部件3包括上水平部31、下水平部32和垂直部33,其中,上水平部31设置有第一金属弹片311、第三金属弹片313、第五金属弹片315,且第一金属弹片31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凸点312、第三金属弹片313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三凸点314、第五金属弹片315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五凸点316;下水平部32设置有第二金属弹片321、第四金属弹片323,第二金属弹片32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凸点322、第四金属弹片323的自由端设置有第四凸点324。状态切换部件3夹设在PCB板4上,第一金属弹片311、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弹性挤压PCB板4的上表面,第二金属弹片321和第四金属弹片323弹性挤压PCB板4的下表面。PCB板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布铜位41、第二布铜位42、第三布铜位43和第四布铜位44,PCB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五布铜位45和第六布铜位46。侧滑键2的内端与垂直部33固定连接,用于带动状态切换部件3在限位通槽11中滑动。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三凸点314接触第二布铜位42,第五凸点316接触第三布铜位43,第四凸点324接触第六布铜位46。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五凸点316接触第四布铜位44,第二凸点322接触第五布铜位45,第四凸点324接触第六布铜位46。

可选地,PCB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位凹点47,PCB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卡位凹点48。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凸点322卡入第一卡位凹点47;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三凸点314卡入第二卡位凹点48。

可选地,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设置在上水平部31的同一侧,第一金属弹片311设置在上水平部31的与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设置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可选地,第二金属弹片321设置在下水平部32的与第四金属弹片324设置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可选地,垂直部33开设有定位孔331,侧滑键2的内端插入定位孔331,以使侧滑键2的内端与垂直部33固定连接。

可选地,下水平部32还设置有第六金属弹片325,第六金属弹片325的自由端设置有第六凸点326。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由侧滑键带动状态切换部件在限位通槽中滑动,使状态切换部件上的金属弹片接触PCB板上的不同的布铜位,从而实现多种状态的电路连接,由此达到切换电子设备工作状态的目的。采用上述滑动键,相比现有的Switch开关,在保证了滑动键的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滑动键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去除部分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PCB板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PCB板下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该电子设备的去除部分壳体的立体图、图3为该电子设备的部分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该电子设备的PCB板上表面的示意图、图6为该电子设备的PCB板下表面的示意图。现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带有滑动键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侧滑键2、状态切换部件3和PCB板4。壳体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通槽11,侧滑键2插入限位通槽11,且侧滑键2的内端位于壳体1的内部,侧滑键2的外端位于壳体2的外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电子签名设备,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滑动侧滑键2,来实现字体大小的切换。

如图4所示,状态切换部件3包括上水平部31、下水平部32和垂直部33,其中,上水平部31设置有第一金属弹片311、第三金属弹片313、第五金属弹片315,且第一金属弹片31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凸点312、第三金属弹片313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三凸点314、第五金属弹片315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五凸点316。下水平部32设置有第二金属弹片321、第四金属弹片323,第二金属弹片32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凸点322、第四金属弹片323的自由端设置有第四凸点324。状态切换部件3夹设在PCB板4上,第一金属弹片311、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弹性挤压PCB板4的上表面,第二金属弹片321和第四金属弹片323弹性挤压PCB板4的下表面。由此,通过分别在上水平部31和下水平部32上设置金属弹片,并在金属弹片的自由端设置凸点,由金属弹片弹性挤压PCB板4的上、下表面,使状态切换部件3夹持在PCB板4上。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设置在上水平部31的同一侧,第一金属弹片311设置在上水平部31的与第三金属弹片313和第五金属弹片315设置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第二金属弹片321设置在下水平部32的与第四金属弹片323设置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由此,将金属弹片分布设置在上水平部31的两侧和下水平部32的两侧,使状态切换部件3能够更稳固的夹持在PCB板4上,同时使状态切换部件3在PCB板4上滑动时也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下水平部32还设置有第六金属弹片325,第六金属弹片325的自由端设置有第六凸点32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六金属弹片325与第二金属弹片321设置在下水平部32上的同一侧。由此,在下水平部32上设置第六金属弹片325,使上水平部31和下水平部32分别设置有3个金属弹片,且采用轴对称结构,由此,可以使各个金属弹片受力均匀,提高状态切换部件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PCB板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布铜位41、第二布铜位42、第三布铜位43和第四布铜位44,PCB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五布铜位45和第六布铜位46。如图1至图4所示,侧滑键2的内端与垂直部33固定连接,用于带动状态切换部件3在限位通槽11中滑动。可选地,垂直部33开设有定位孔331,侧滑键2的内端插入定位孔331,以使侧滑键2的内端与垂直部33固定连接。由此,在使用时,用户滑动侧滑键2即可带动状态切换部件3在PCB板4上滑动。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滑动侧滑键2,来切换电子设备的状态,例如切换电子设备显示的字体大小。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向左推动侧滑键2,使电子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例如切换为大字体: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三凸点314接触第二布铜位42,第五凸点316接触第三布铜位43,第四凸点324接触第六布铜位46。由此,通过将侧滑键2推动到预设的位置,带动状态切换部件上设置的金属弹片与上述布铜位接触,实现第一工作状态的电路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第一工作状态的功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PCB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位凹点47,其中,第一卡位凹点47可以为设置在PCB板4上的通孔。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凸点322卡入第一卡位凹点47。由此,通过在PCB板4上设置卡位凹点,在侧滑键2推动到预设位置的时候进行卡位,可以提高滑动建的滑动手感,使侧滑键2可以精准地移动至第一工作状态的预设位置。

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向右推动侧滑键2,使电子设备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例如切换为小字体: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五凸点316接触第四布铜位44,第二凸点322接触第五布铜位45,第四凸点324接触第六布铜位46。由此,通过将侧滑键2推动到预设的位置,带动状态切换部件上设置的金属弹片与上述布铜位接触,实现第二工作状态的电路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第二工作状态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四凸点324接触第六布铜位46;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凸点312仍然接触第一布铜位41、第四凸点324仍然接触第六布铜位46。也就是说,第一布铜位41和第六布铜位46可以设计为长条形的布铜位(如图5或图6所示),电子设备在两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凸点312一直与第一布铜位41接触,第四凸点324一直与第六布铜位46接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PCB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卡位凹点48,其中,第二卡位凹点48可以为设置在PCB板4上的通孔。在侧滑键2滑动到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三凸点314卡入第二卡位凹点48。由此,通过在PCB板4上设置卡位凹点,在侧滑键2推动到预设位置的时候进行卡位,可以提高滑动建的滑动手感,使侧滑键2可以精准地移动至第一工作状态的预设位置。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滑动键,由侧滑键带动状态切换部件在限位通槽中滑动,使状态切换部件上的金属弹片接触PCB板上的不同的布铜位,从而实现多种状态的电路连接,由此达到切换电子设备工作状态的目的。采用上述滑动键,相比现有的Switch开关,在保证了滑动键的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滑动键的成本。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