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4169发布日期:2019-05-31 20:3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口装置通常具备PCIE总线系统,PCIE作为一种高速穿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以其高传输效率、高带宽、高可靠性、热插拔等优点,已取代PCI、PCI-X等成为当前计算机和服务器设备中的主流通讯标准。

当前,PCIE连接器主要集成在主板上,用于连接PCIE设备。但是,PCIE通讯不仅应用于服务器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且应用于服务器内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然而,现有的网口装置大多无法实现PCIE的扩充,不具备相应的扩充结构,导致网口装置的内外PCIE总线兼容性差,影响其性能的发挥。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现了PCIE总线的内外兼容,提高了兼容性和性能的发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包括底壳和盖设于底壳上的顶盖,该底壳与顶盖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两个第一硬盘、两扩展卡、散热器、第二硬盘、散热风扇、主板、电源;

两个第一硬盘左右并排式设置于底壳前侧,两个第一硬盘抽屉式设置;两扩展卡设置于底壳前侧,并位于第一硬盘右侧;该散热器设置于第一硬盘后侧,并位于主板上方;该散热风扇设置于底壳后侧;该第二硬盘设置于底壳右后侧区域,并位于散热风扇前侧;该电源设置于底壳的左后侧;该主板设置于底壳的前侧区域,并位于第一硬盘下方;

该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转接卡,该转接卡具有第一插接端、第二插接端,该主板的右侧插接于第一插接端,两扩展卡的后端均插接于第二插接端;该主板的左侧上方设置有用于插接扩展卡的插接部,该插接部位于第一硬盘后侧;

两个第一硬盘、两扩展卡、散热器、第二硬盘、散热风扇、主板、转接卡均电性连接于电源,两个第一硬盘、两扩展卡、散热器、第二硬盘、散热风扇、电源、转接卡均电性连接于主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的上端形成有定位台阶,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上均形成有若干弹性臂,若干弹性臂间距式均匀布置,弹性臂具有主体部和向上凸设的接触凸部,接触凸部自主体部的一侧向上一体式凸设;定位台阶的后侧还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顶盖的前侧向前凸设有若干定位凸块,所述顶盖自后往前盖设于底壳上,定位凸块适配于相应定位槽内,接触凸部抵接于顶盖的下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壁的外侧凹设有第一导引槽,所述右侧壁的外侧凹设有第二导引槽,所述顶盖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凸设有第一导入板、第二导入板,第一导入板适配于第一导引槽,第二导入板适配于第二导引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上方中央还设置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左侧壁、右侧壁上,所述顶盖的底部抵接于横梁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壁的左侧区域设置有安装口,安装口呈方形结构,安装口的四周于后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安装口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让位凹槽,所述底壳的后侧区域设置有定位片,定位片的后侧向上凸设有止位部,止位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孔,定位片与底壳之间形成有定位间隙;

所述电源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的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可拆装式连接有安装臂,安装臂向外凸设,安装臂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安装壳的前侧向前凸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向上凸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电源自后往前自安装口装入底壳内,安装板伸入定位间隙内,限位部的前侧限位于止位部的后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适配,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转接卡将主板和扩展卡连接,并于主板上可插接扩展卡的插接部,从而实现了PCIE总线的内外兼容,提高了兼容性和性能的发挥,且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及,通过于安装壳上可拆装式设置的安装臂,使其可适用于不同大小规格或类型的电源,大大提高了适用性,适用于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又一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壳 11、前侧壁

111、定位台阶 112、定位槽

12、后侧壁 13、左侧壁

14、右侧壁 15、弹性臂

151、主体部 152、接触凸部

17、第一导引槽 18、第二导引槽

20、顶盖 21、定位凸块

22、第一导入板 23、第二导入板

30、第一硬盘 40、扩展卡

50、散热器 60、第二硬盘

70、散热风扇 80、主板

81、插接部

90、电源 101、转接卡

1011、第一插接端 1012、第二插接端

102、横梁 103、安装口

104、让位凹槽 105、定位片

1051、止位部 201、安装壳

202、安装臂 203、安装板

203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内外PCIE总线兼容的改良型网口装置包括底壳10和盖设于底壳10上的顶盖20,该底壳10与顶盖20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两个第一硬盘30、两扩展卡40、散热器50、第二硬盘60、散热风扇70、主板80、电源90;两个第一硬盘30左右并排式设置于底壳10前侧,两个第一硬盘30抽屉式设置;两扩展卡40设置于底壳10前侧,并位于第一硬盘30右侧;该散热器50设置于第一硬盘30后侧,并位于主板80上方;该散热风扇70设置于底壳10后侧;该第二硬盘60设置于底壳10右后侧区域,并位于散热风扇70前侧;该电源90设置于底壳10的左后侧;该主板80设置于底壳10的前侧区域,并位于第一硬盘30下方;该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转接卡101,该转接卡101具有第一插接端1011、第二插接端1012,该主板80的右侧插接于第一插接端1011,两扩展卡40的后端均插接于第二插接端1012;该主板80的左侧上方设置有用于插接扩展卡的插接部81,该插接部81位于第一硬盘30后侧;两个第一硬盘30、两扩展卡40、散热器50、第二硬盘60、散热风扇70、主板80、转接卡101均电性连接于电源90,两个第一硬盘30、两扩展卡40、散热器50、第二硬盘60、散热风扇70、电源90、转接卡101均电性连接于主板80。

所述底壳10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1的上端形成有定位台阶1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上均形成有若干弹性臂15,若干弹性臂15间距式均匀布置,弹性臂15具有主体部151和向上凸设的接触凸部152,接触凸部152自主体部151的一侧向上一体式凸设;定位台阶111的后侧还设置有若干定位槽112;所述顶盖20的前侧向前凸设有若干定位凸块21,所述顶盖20自后往前盖设于底壳10上,定位凸块21适配于相应定位槽112内,接触凸部152抵接于顶盖20的下侧面;所述左侧壁13的外侧凹设有第一导引槽17,所述右侧壁14的外侧凹设有第二导引槽18,所述顶盖20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凸设有第一导入板22、第二导入板23,第一导入板22适配于第一导引槽17,第二导入板23适配于第二导引槽18。

另外,所述底壳10的上方中央还设置有横梁102,横梁10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左侧壁13、右侧壁14上,所述顶盖20的底部抵接于横梁102上方。

所述后侧壁12的左侧区域设置有安装口103,安装口103呈方形结构,安装口103的四周于后侧壁1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安装口103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让位凹槽104,所述底壳10的后侧区域设置有定位片105,定位片105的后侧向上凸设有止位部1051,止位部1051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孔,定位片105与底壳10之间形成有定位间隙;所述电源90包括安装壳201,安装壳201的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可拆装式连接有安装臂202,安装臂202向外凸设,安装臂20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安装壳201的前侧向前凸设有安装板203,安装板203向上凸设有限位部2031,限位部2031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电源90自后往前自安装口103装入底壳10内,安装板203伸入定位间隙内,限位部2031的前侧限位于止位部1051的后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适配,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相适配。此处,可根据客户需求,将安装臂202一体式形成于安装壳201上。

所述安装臂202上设置有第一螺丝孔,相应地,所述安装壳201上设置有第二螺丝孔,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通过螺丝锁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转接卡将主板和扩展卡连接,并于主板上可插接扩展卡的插接部,从而实现了PCIE总线的内外兼容,提高了兼容性和性能的发挥,且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及,通过于安装壳上可拆装式设置的安装臂,使其可适用于不同大小规格或类型的电源,大大提高了适用性,适用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