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2611发布日期:2019-05-15 22:2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检测机构拥有较多的检查设备,这些检测设备由于检测的需求,检测人员会将检测设备搬移到不同的检测实验室,有时某设备在该实验室,有时候在另一个实验室。因为这些检测设备不会规定安放在一个地方,因此增加了对这些检测设备的管理,并且这些检测设备的价钱相当昂贵,一当管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在对这些检测设备的管理办法是,检测人员在搬移检测设备时,需要在设备管理表上进行登记,这种繁琐的登记方法,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时也会因为检测人员忘记登记,而无法对检测设备进行跟踪,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多个RFID读写器、多个贴附在检测设备上的第一RFID标签和多个佩戴在检测人员身上的第二RFID标签,各所述RFID读写器的天线设置在待监控的实验室的进出口处,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与服务器连接,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用于读写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

进一步,所述RFID读写器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至服务器。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芯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RFID标签采用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所述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包括控制电路和射频接口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和射频接口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射频接口电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上变频电路、反向调制电路、包络产生电路和检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反向调制电路、上变频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包络产生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检波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和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

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与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作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作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多个RFID读写器、多个贴附在检测设备上的第一RFID标签和多个佩戴在检测人员身上的第二RFID标签,各所述RFID读写器的天线设置在待监控的实验室的进出口处,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与服务器连接,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用于读写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当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进出实验室时,RFID读写器读取并记录标签的信息,极大的方便管理人员跟踪了解检测设备在哪个实验室,提高了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第一RFID标签的结构框图;

图3是功率放大电路的电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多个RFID读写器、多个贴附在检测设备上的第一RFID标签和多个佩戴在检测人员身上的第二RFID标签,各所述RFID读写器的天线设置在待监控的实验室的进出口处,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与服务器连接,各所述RFID读写器均用于读写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

上述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检测人员身上佩戴有第二RFID标签,第二RFID标签可以做成佩戴卡,佩戴在胸前,也可以做成手环,佩戴在手腕上。当检测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安装在进出口处的天线就会感应到RFID标签,RFID读写器读取并记录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在检测设备上贴有第一RFID标签,当检测人员将检测设备搬出实验室时,RFID读写器读取并记录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当管理人员需要查询检测设备在哪个实验室时,只需在服务器输入该检测设备的查询信息,则可获取该设备的移动信息,可以快速的知道该检测设备最近别移动的时间,以及被搬移进哪个实验室。另外,还可以查询到是哪个检测人员将检测设备搬离实验室,方便管理人员的跟踪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资料。其中,RFID读写器1代表第一台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2代表第二台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n代表第n台RFID读写器。

现在的技术大多用摄像头进行监控管理,但是监控效果不如上述监控系统。摄像头虽然很过清晰的拍摄到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进出实验室的情况。但是当管理人员查找一台检测设备时,不可能打开监控视频进行排查,因为管理人员不知道设备什么时候搬出实验室,所以需要对所有的视频进行查看,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另外采用摄像头进行监控,检测人员会对摄像头有些反感,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RFID读写器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至服务器。

采用无线连接方式,是连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芯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RFID标签采用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所述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包括控制电路和射频接口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和射频接口电路连接。

第一RFID标签采用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提高了标签读写的效率和精确度。第二RFID标签可以采用有源超高频RFID标签,也可以采用无源超高频RFID标签。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射频接口电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上变频电路、反向调制电路、包络产生电路和检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反向调制电路、上变频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包络产生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检波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参照图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和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

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供电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供电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的基极与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供电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GND,所述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的基极作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所述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的集电极作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

在功率放大电路设置了第一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1和第二NPN型双极性晶体管Q2,进行两级放大,增加发射功率,提高RFID读写器的读写的精确度。当管理人员需要查询检测设备在哪个实验室时,只需在服务器输入该检测设备的查询信息,则可获取该设备的移动信息,可以快速的知道该检测设备最近别移动的时间,以及被搬移进哪个实验室,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另外RFID读写器与服务器间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连接,使连接更加方便;第一RFID标签采用有源RFID标签,提高了读写的精确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