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212发布日期:2019-05-21 20:52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



背景技术:

通常电脑机箱后端会设置一个风扇,这个风扇用于将电脑机箱内部的热量以吹风的方式排出,也就是说把电脑机箱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来,有利于电脑整机的其他配件散热。

但是,传统的电脑机箱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积累灰尘,因为机箱内灰尘过多,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导致风扇的散热效果降低,甚至会因为灰尘聚集在电路板上而烧坏电脑主板。

传统的电脑机箱风扇只有对空气的搅动功能,缺乏对于空气聚拢功能,导致出风不具有针对性,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差,且传统的电脑机箱风扇配合灯光时灯光效果单一,不够醒目。

另外,电脑机箱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转速变慢或出现噪音,此时就应该加注润滑油了,风扇一般都设计有加注孔,加注孔用于往驱动电机里面滴润滑油,但是传统的加注孔的开口过小,导致加注润滑油十分困难,当开口过大时又容易导致灰尘进入驱动电机内部,导致驱动电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能够营造一种绚丽的、醒目的灯光效果,扇叶对灰尘的吸附力大大减少,起到除尘的作用,出风量增大且更柔和,且便于加注润滑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其包括基体、转动设置于基体的风扇、设置于基体的防尘网以及设置于基体并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基体设有第一通孔,风扇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的进风端口径大于出风端口径,所述基体还设有多个负离子发生器,多个负离子发生器围绕第一通孔设置,防尘网用于覆盖第一通孔,所述风扇包括轮毂、设置于轮毂的第一扇叶、围设于第一扇叶的聚风圈以及设置于聚风圈外侧的第二扇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轮毂设有加注孔,所述加注孔的外口径大于内口径,所述基体设有多个LED灯,多个所述LED灯均位于第一通孔内并绕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设有用于对负离子发生器固定的多个限位槽。

进一步地,基体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设有通道,通道设有多个第二导线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呈锥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聚风圈配合LED灯使用时,多束灯光从第一通孔的内壁发射并向轮毂中心聚拢,聚风圈很巧妙的把灯光切断,使灯光无法射入聚风圈内,风扇转动时形成一个发光环,在聚风圈外壁的光折射作用下,聚风圈外的灯光又可以扩散的很均匀,营造一种绚丽的、醒目的灯光效果;

2、本申请的风扇设有双层扇叶,包括设置于风扇内层的第一扇叶以及设置于风扇外层的第二扇叶,多个第二扇叶先卷入大量空气,然后通过内层的多个第一扇叶以及聚风圈将风聚拢后送出,使得出风量增大、出风更加柔和,且第一通孔的进风端口径大于出风端口径,第一通孔呈锥形,如图5所示,风由基体的B侧进入第一通孔内,再由基体的C侧排出,出风效果好,电脑机箱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好;

3、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负离子释放到风扇周围的空气中,这些负离子可以中和风扇扇叶以及扇叶周围的静电,使得扇叶对灰尘的吸附力大大减少,起到除尘的作用,使得风扇的出风效果好、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好;

4、本申请的加注孔的外口径大于内口径,所述加注孔呈锥形,使得对驱动电机加注润滑油时更加简便,还可以避免灰尘通过加注孔进入驱动电机内部,保护驱动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体;11-第一通孔;2-风扇;21-第一扇叶;22-第二扇叶;23-聚风圈;24-轮毂;241-加注孔;3-防尘网;4-负离子发生器;5-限位槽;6-LED灯;7-第一导线固定扣;8-通道;9-第二导线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层扇叶的电脑机箱风扇,其包括基体1、转动设置于基体1的风扇2、设置于基体1的防尘网3以及设置于基体1并用于驱动风扇2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基体1设有第一通孔11,风扇2位于第一通孔11内,所述第一通孔11的进风端口径大于出风端口径,所述基体1还设有多个负离子发生器4,多个负离子发生器4围绕第一通孔11设置,防尘网3用于覆盖第一通孔11,所述风扇2包括轮毂24、设置于轮毂24的第一扇叶21、围设于第一扇叶21的聚风圈23以及设置于聚风圈23外侧的第二扇叶22,第一扇叶21和第二扇叶22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轮毂24设有加注孔241,所述加注孔241的外口径大于内口径,所述基体1设有多个LED灯6,多个所述LED灯6均位于第一通孔11内并绕第一通孔11的内壁设置。优选地,所述LED灯6可以为长条形LED灯;当风扇2转动时,LED灯6亮,当风扇2停止转动时,LED灯6灭,以便于人们观察风扇2的启停状态,还可以营造灯光效果,使得风扇2更加美观。

实际运用中,空气先通过防尘网3再进入风扇2,防尘网3可以将空气中体积较大的毛发、碎屑等过滤去除,风扇2的扇叶转动时与周围的空气摩擦,由于摩擦起电,扇叶上就会带静电,带静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空气中的灰尘会被扇叶吸引,久而久之扇叶上就会积累大量的灰尘,导致风扇2的出风效果差、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设有负离子发生器4,负离子发生器4是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工频电压升压到所须电压的方法产生负离子,负离子释放到风扇2周围的空气中,这些负离子可以中和风扇扇叶以及扇叶周围的静电,使得扇叶对灰尘的吸附力大大减少,起到除尘的作用,使得风扇2的出风效果好、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好。传统的电脑机箱风扇只有对空气的搅动功能,缺乏对于空气聚拢功能,导致出风不具有针对性,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的风扇2设有双层扇叶,包括设置于风扇2内层的第一扇叶21以及设置于风扇2外层的第二扇叶22,多个第二扇叶22先卷入大量空气,然后通过内层的多个第一扇叶21以及聚风圈23将风聚拢后送出,且第一通孔11的进风端口径大于出风端口径,如图5所示,风由基体1的B侧进入第一通孔11内,再由基体1的C侧排出,使得风扇2的出风量增大且更有针对性,出风效果好,电脑机箱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对电脑机箱的散热效果好。电脑机箱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转速变慢或出现噪音,此时就应该加注润滑油了,风扇2一般都设计有加注孔241,加注孔241用于往驱动电机里面滴润滑油,但是传统的加注孔241的开口过小,导致加注润滑油十分困难,当开口过大时又容易导致灰尘进入驱动电机内部,导致驱动电机损坏;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的加注孔241的外口径大于内口径,所述加注孔241呈锥形,使得对驱动电机加注润滑油时更加简便,还可以避免灰尘通过加注孔241进入驱动电机内部,保护驱动电机;聚风圈23配合LED灯6使用时,多束灯光从第一通孔11的内壁发射并向轮毂24中心聚拢,聚风圈23很巧妙的把灯光切断,使灯光无法射入聚风圈23内,风扇2转动时形成一个发光环,在聚风圈23外壁的光折射作用下,聚风圈23外的灯光又可以扩散的很均匀,营造一种绚丽的、醒目的灯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设有用于对负离子发生器4固定的多个限位槽5。限位槽5使得负离子发生器4在工作时不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使得负离子发生器4稳固地设置于基体1。

本实施例中,基体1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固定扣7。由于负离子发生器4设有用于通电的多个导线,当风扇2转动时容易打到这些导线导致负离子发生器4断电,或者这些导线被卷入风扇2内导致风扇2卡死,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固定扣7,所述第一导线固定扣7用于固定负离子发生器4的导线,这些第一导线固定扣7使得负离子发生器4的多个导线均固定在基体1,避免风扇2转动时打到这些导线,也避免了这些导线被卷入风扇2内,防止风扇2被导线卡死。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设有通道8,通道8设有多个第二导线固定扣9。驱动电机的导线放置于通道8内,第二导线固定扣9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导线固定在通道8内,避免风扇2转动时打到驱动电机的导线,也避免了驱动电机的导线被卷入风扇2内,防止风扇2被驱动电机的导线卡死。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2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呈锥形。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