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833发布日期:2019-11-08 23:3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需要稳定的5V直流电,一方面为计算机内部的5V直流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确保计算机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采用USB接口输出的方式向外供电,用于对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充电,现有的计算机用直流电源均是通过主机箱的电源进行供电,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由于计算机主机电源还需要为风扇等设备供电,往往造成最终提供到5V用电设备以及USB接口的电压较低,尤其需要外接移动终端时,不能带动外接设备工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市电存在波动性,当市电电压过高时容易导致插座的直流电源烧毁,甚至危及用电设备。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直流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在供电过程中采用两级稳压进行交直流的转换,从而确保为计算机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5V直流电,并且,在交流转直流以及直流稳压过程中提供三重保护,从而防止电压过大对供电电源本身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坏,从而对后续电路形成良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包括变压器、前级保护电路、整流电路REC、前级稳压电路以及5V稳压电路;

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前级保护电路与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与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5V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5V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的5V直流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前级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稳压管DW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以及二极管D1;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Vin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正输出端,整流电路REC的负输出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3的负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Vo,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

所述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于整流电路REC与电阻R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稳压管DW1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4和整流电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和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后接地,所述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其中,三极管Q3和三极管Q1为P型三极管;

所述前级保护电路包括TVS管、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Q6、可控硅Q5、蜂鸣器LS、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5、可控硅Q7以及稳压管DW5;

所述TVS管的一端连接于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正输出端,TVS管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3串联后接地,可控硅Q5的正极连接于TVS管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公共连接点,可控硅Q5的负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蜂鸣器LS的输入端连接,蜂鸣器LS的输出端接地,可控硅Q5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管DW5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14和电阻R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4和电阻R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可控硅Q7的正极连接于TVS管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可控硅Q7的负极接地,可控硅Q7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5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

所述三极管Q6为P型三极管。

进一步,所述整流电路REC为全桥式整流电路。

进一步,所述5V稳压电路为LM2596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供电过程中采用两级稳压进行交直流的转换,从而确保为计算机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5V直流电,并且,在交流转直流以及直流稳压过程中提供三重保护,从而防止电压过大对供电电源本身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坏,从而对后续电路形成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级保护电路和前级稳压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重保护式计算机用直流供电电源,包括变压器、前级保护电路、整流电路REC、前级稳压电路以及5V稳压电路;

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前级保护电路与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与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5V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5V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的5V直流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前级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稳压管DW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以及二极管D1;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Vin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正输出端,整流电路REC的负输出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3的负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前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Vo,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

所述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于整流电路REC与电阻R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稳压管DW1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4和整流电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和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后接地,所述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其中,三极管Q3和三极管Q1为P型三极管;

所述前级保护电路包括TVS管、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Q6、可控硅Q5、蜂鸣器LS、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5、可控硅Q7以及稳压管DW5;

所述TVS管的一端连接于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正输出端,TVS管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3串联后接地,可控硅Q5的正极连接于TVS管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公共连接点,可控硅Q5的负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蜂鸣器LS的输入端连接,蜂鸣器LS的输出端接地,可控硅Q5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管DW5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14和电阻R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4和电阻R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可控硅Q7的正极连接于TVS管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可控硅Q7的负极接地,可控硅Q7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5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其中,TVS管为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三极管Q6为P型三极管。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REC为全桥式整流电路,其正输入端与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一端连接,负输入端与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另一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而前级保护电路设置整流电路REC和变压器之间;所述5V稳压电路为LM2596芯片,通过上述结构,在供电过程中采用两级稳压进行交直流的转换,从而确保为计算机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5V直流电,并且,在交流转直流以及直流稳压过程中提供三重保护,从而防止电压过大对供电电源本身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坏,从而对后续电路形成良好的保护;而且,整个保护执行过程中无需额外的处理芯片,从而方便使用,能耗低。

以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作出详细说明:

变压器将市电转换为低压交流电后,由全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并将整流后的直流电提供给前级稳压电路,其中,前级保护电路和前级稳压电路在整个稳压过程中形成三重保护功能,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上电后,如果市电稳定,则直流电通过电阻R4进行限压限流后,一方面使得三极管Q4导通,另一方面,由于三极管Q3施加的反向偏置电压,使得三极管Q3导通,由于三极管Q3的作用,对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具有一定的稳压跟随作用,从而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到5V稳压电路;

第一重:当直流电电压升高且小于稳压管DW1的击穿电压,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的采样后,如果大于稳压管DW4的导通电压,使得三极管Q2导通,此时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三极管Q3截止,从而不会向后续供电;

第二重:如果直流电电压大于稳压管DW1的击穿电压而小于TVS管的导通电压,稳压管DW1导通,三极管Q1由于反向偏置电压而导通,此时,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同样会升高使得三极管Q3截止,从而使得前级稳压电路不再向后端电路进行供电,从而实现良好的保护;

第三重:当市电的电压仍然过大,并且大于TVS管的导通电压,此时TVS管导通,电流对电容C1充电,然后通过二极管D3流向三极管Q6,由于三极管Q6为P型三极管,此时为反向偏置,三极管Q6导通,从而使得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蜂鸣器LS工作,此时由于可控硅Q5、电阻R11、二极管D2以及蜂鸣器LS提供的回路形成分流保护回路,蜂鸣器LS工作从而对过压进行报警,用户从而可以通过断开电源的方式停止供电,当可控硅Q5导通后,还会对电容C3充电,并且电容C3充电后使得可控硅Q7导通,可控硅Q7将后续的电路进行短路,从而形成良好的保护,电容C3的充电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但是,延迟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可控硅Q7的导通时间而烧坏后续电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