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机箱内竖向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8911发布日期:2019-07-19 22: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主机箱内竖向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内竖向全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主机箱的冷却方式大都以风冷为主,风冷式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主机成本,对于普通办公或家用计算机已经够满足冷却需求。高档主机箱通常用于计算量大,主机内各部件功耗高,容易发热影响其性能的情况,通常采用液冷系统。例如一些服务器柜机和高性能游戏主机的配置,通常采用液冷系统。目前在科技市场和网络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采用液冷系统已经相当普遍,但价格明显高昂。液冷系统中需要在主机箱内布置水循环管路和散热片、水泵和风机,以及水箱等结构,造成主机箱内部变得狭窄,主机箱体积增大的问题,所增加部件的成本显著提高,较难得以普及使用。实际上,对于家庭用游戏主机或者普通办公用的服务器主机,采用增大通风量的风冷系统来替代液冷系统,已经足以解决冷却问题,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成本。现有采用液冷系统的主机在销售时往往是以增加销售的亮点和提高销售价格为目的。如果采用一种效果显著的风冷系统来替代液冷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另外,现有风冷式主机箱除了存在工作状态时通风散热性不佳的问题,还因大部分时间处于非使用状态,由于存在多处散热孔造成实质上主板处于半敞开状态,容易造成内部器件受潮霉变和蚊虫蜘蛛进入产卵等问题,导致档次较低,对内部器件保护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计算机主机箱存在通风效果差和密封性差的问题,以及针对现有液冷式主机箱内部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风冷式计算机主机箱,机箱内侧以竖向全通风的结构设计达到显著降温和明显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内竖向全通风结构,包括外机壳和内机壳,两者套装在一起,所述内机壳包括内机壳底板、内机壳顶板、内机壳前壁、内机壳后壁、内机壳右侧壁和内机壳左侧壁,其中内机壳右侧壁设置主板安装区用于固定主板,主板安装区以外的其他区域靠底部位置设置有内机壳右窗孔,所述内机壳左侧壁设置有内机壳左窗孔,并在该内机壳左窗孔上侧内壁上沿竖向固定有电动推杆,以及固定有风机,在内机壳顶板上设置有插孔,还设置有风机窗口并覆盖虑尘网,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体从插孔伸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同时对接固定在风机窗口上;在内机壳前壁设置有让位孔并在让位孔内侧位置套固有辅助衬板,主机开关部件和音频插孔及USB插孔位于辅助衬板上并通过导线与主板上对应借口连接,在内机壳后壁设置电源散热孔并固定安装对应的主机电源;所述外机壳包括外机壳顶板、外机壳前壁、外机壳后壁、外机壳右侧壁和外机壳左侧壁,外机壳前壁和外机壳后壁的中部设置让位窗口,外机壳右侧壁或外机壳左侧壁的上侧设置有顶部透风孔;在所述内机壳四周各棱角上分别开孔形成棱孔,棱孔内并安装有凸锥轮机构,凸锥轮机构含有能够转动的凸锥轮,凸锥轮凸出对应棱孔的外侧且各凸锥轮与所述外机壳的各内角匹配压贴在一起;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体末端顶压在外机壳顶板内侧面。

所述凸锥轮机构包括锥形卡套和卡座及凸锥轮,锥形卡套为方形,其靠前的一个顶角设置开口槽,在开口槽两侧壁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凸锥轮,该凸锥轮是由对称的左锥体和右锥体的组合体,两锥体的锥面相互垂直;方形的锥形卡套套装在棱孔内侧壁上,棱孔的宽度大于开口槽宽度而小于锥形卡套的宽度;在锥形卡套的后侧匹配套装有一个卡座,卡座固定在内机壳相邻侧壁上,卡座包括上下挡边构成半封闭结构,将锥形卡套封闭于其内腔中。在卡座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的让位槽,并在卡座的两侧对拉固定有拉簧,拉簧的的中部位于让位槽中,且拉簧的中部顶压在锥形卡套后侧棱边上。

所述内机壳左侧壁与相邻各侧壁固定为一体,或者内机壳左侧壁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内机壳底板,或者在内机壳的内机壳前壁和内机壳后壁设置有翻遍作为增强延边,内机壳左侧壁的两侧边缘通过扣件固定在内机壳前壁和内机壳后壁上。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启动计算机主机后,电动推杆工作,推动外机壳向上移动,从而使外机壳上侧的左侧顶部散热窗和右侧顶部散热窗脱离内机壳分别作为出风口,同时因外机壳上移后,内机壳底部的内机壳左窗孔和内机壳右窗孔暴露出来作为进风口。电动推杆在启动之后,风机开始工作,从而使冷气流从机箱底部的内机壳左窗孔和内机壳右窗孔进入内机壳内部,对机箱内部进行热交换,再由左侧顶部散热窗和右侧顶部散热窗作为出风口排出,依次循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风机能够将冷气流直接贯穿通过整个机箱内部。从而,本实用新型不仅是一种通过电动推杆实现开窗目的,而且能够实现气流完全从机箱底部贯穿整个机箱内部后再从顶部排出,对整个机箱内部各电热部件降温,高效、直接,降温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还在内外机壳之间的滑动部位设置了凸锥轮机构,利用凸锥轮能够匹配顶压在外机壳的各顶角内侧,达到消音效果,是外机壳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出任何声响。以及通过拉簧驱动锥形卡套使凸锥轮机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紧功能,从而确保外机壳运行平稳,不会随意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1的开机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内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外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内机壳去顶板后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侧壁铰接式内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侧壁扣接式内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主机箱,该主机箱是由外机壳1和内机壳2相互套装在一起组成的复合机箱,如图2所示,外机壳1能够在开机后向上移动,从而出现了底部透风孔4和顶部透风孔5的构造。开机后风机工作可驱动气流从底部透风孔4进入机箱内部再从顶部透风孔5排出,从而该机箱能够实现内竖向全通风功能。

图3是单独内机壳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单独外机壳1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多处镂空结构,通常内外镂空位置交错分布,套装后的内外机壳变为如图1所示的全封闭结构,及在非开机状态下处于全封闭的状态,可防止长时间不适用时继续内部受潮或者进入蚊虫蜘蛛等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外机壳1和内机壳2的四个顶角相互套装且相互滑动,可以在相互套装的位置设置加厚增强层作为滑行或导向的轨道,或者在轨道上粘贴耐磨层用于提高耐磨度和降低摩擦噪音。本实施例中的内外机壳的镂空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一体式机箱并没有显著增加钢板用量,也不显著增加机箱自重,所以该复合机箱的综合成本并没有提高很多,适合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复合机箱相对于目前高档机箱内设置水泵、风机和双水箱的液冷循环冷却系统而言,成本显著降低。

为展现内机壳2的内部结构,参见去掉顶板的图5,由图3结合图5可以看出,内机壳2包括内机壳底板21、内机壳顶板22、内机壳前壁23、内机壳后壁24、内机壳右侧壁25和内机壳左侧壁26。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内机壳右侧壁25设置主板安装区8用于固定主板及附属部件。主板安装区8以外的其他区域靠底部位置设置有内机壳右窗孔28。

内机壳左侧壁26设置有内机壳左窗孔27。在该内机壳左窗孔27上侧内壁上沿竖向固定有电动推杆7,以及固定有风机。为增强安装部件的强度,需要在内机壳左侧壁26的内侧复合一层加强衬板261,电动推杆7的固定座和风机的固定座都固定在该加强衬板261上。加强衬板261的结构可以参考图6所示。通过双风机对称分布在电动推杆7两侧,能够提高通风均匀度和强度。如图3中,在内机壳顶板22上设置有插孔,电动推杆7的推杆体从插孔伸出。在内机壳顶板22上设置有风机窗口29并覆盖虑尘网,风机的出风口同时对接固定在风机窗口29上。风机优选采用轴流式风机,其功率需要根据机箱内部各器件发热量而定。电动推杆7的推杆体末端顶压在外机壳顶板内侧面。电动推杆7为市面上常见的驱动部件,其的启动端即为电源端,该电源端可以与主机启动位置的电源插孔插接。风机可以与电动推杆7联动启动。

在内机壳前壁23设置有让位孔并在让位孔内侧位置套固有辅助衬板3,主机开关部件和音频插孔及USB插孔位于辅助衬板3上并通过导线与主板上对应借口连接。在内机壳后壁24设置电源散热孔9并固定安装对应的主机电源。硬盘部件可以固定在内机壳前壁23内侧或者辅助衬板3内侧,显卡或者电源线、各数据线插孔等可设置在内机壳后壁24的各插头分布区10。由于外机壳1上设置有镂空的让位窗,不影响内机壳上各插孔的正常使用,而且在外机壳1向上平移适当距离时,扔不影响内机壳上各插孔的正常使用。

如图4所示,外机壳1包括外机壳顶板、外机壳前壁、外机壳后壁、外机壳右侧壁和外机壳左侧壁。外机壳前壁和外机壳后壁的中部设置让位窗口,外机壳右侧壁或外机壳左侧壁的上侧设置有顶部透风孔5。内外机壳重叠后如图1时,顶部透风孔5与内机壳2重叠,底部透风孔4被隐藏在外机壳1内部。

本实施例在对计算机主机开机后,外机壳1向上移动形成了底部透风孔4和顶部透风孔5,冷气流从机箱底部的内机壳左窗孔27和内机壳右窗孔28进入内机壳内部,对机箱内部进行热交换,再由左侧顶部散热窗11和右侧顶部散热窗12作为出风口排出,依次循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风机能够将冷气流直接贯穿通过整个机箱内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又在内机壳2四周各棱角6上分别开孔形成棱孔15,棱孔15内并安装有凸锥轮机构。凸锥轮机构含有能够转动的凸锥轮16,直径10mm-15mm,最好为柔性轮,例如橡胶或树脂等材质构成的耐磨轮。凸锥轮16凸出对应棱孔的外侧且各凸锥轮16与所述外机壳1的各内角匹配压贴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凸锥轮机构包括锥形卡套13和卡座18及凸锥轮16,锥形卡套13为方形,其靠前的一个顶角设置开口槽,在开口槽两侧壁上通过转轴17安装有凸锥轮16,该凸锥轮16是由对称的左锥体和右锥体的组合体,两锥体的锥面相互垂直,正好压贴在外机壳1的内棱角6侧面。方形的锥形卡套13套装在棱孔15内侧壁上,棱孔15的宽度大于开口槽宽度而小于锥形卡套13的宽度,从而不会从棱孔15内脱出。在锥形卡套13的后侧匹配套装有一个卡座18,卡座18的两侧设置固定边19,固定边19通过铆钉或螺丝13固定在内机壳2相邻侧壁上,卡座18包括上下挡边31构成半封闭结构,将锥形卡套13封闭于其内腔中。

为提高外机壳1运行的稳定性,对凸锥轮16增加一定的弹性压力,即在卡座18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的让位槽20,并在卡座18的两侧对拉固定有张紧拉簧30,张紧拉簧30的的中部位于让位槽20中,且张紧拉簧30的中部顶压在锥形卡套13后侧棱边上。通过张紧拉簧30驱动锥形卡套13使凸锥轮机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紧功能,从而确保外机壳1运行平稳,不会随意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内外机壳之间存在配合间隙,但在外机壳1或内机壳2的边缘位置镶嵌或粘贴有密封条,达到完全封闭的作用。本实施例利用凸锥轮16能够匹配顶压在外机壳1的各顶角内侧,达到消音效果,是外机壳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实施例3和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基础上,将内机壳2左侧壁与相邻各侧壁固定为一体的情况下,实施例3是将内机壳2左侧壁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内机壳底板21如图6所示。以及在内机壳左窗孔27固定一层左网层271,在内机壳右窗孔28固定一层右网层281。实施例4是在内机壳的内机壳前壁23和内机壳后壁24设置有翻遍作为增强延边262,内机壳左侧壁26的两侧边缘通过扣件固定在内机壳前壁23和内机壳后壁24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