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个性评价图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99525发布日期:2019-08-09 23:4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个性评价图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如下那样的方法:考虑人的个性特别是考虑该人所具有的经验来进行评价并给出基于今后更多经验的成长的方针来促进成长。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这样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在这样的方法中使用的个性评价图。



背景技术:

企业中人材的录用、企业内的人事评价、人事选拔以及工作单位配属分配等一般基于被评价选拔的对象者所具有的能力和实际业绩来进行。另外,在工作单位或教育现场,为了掌握人的能力和性格还进行适应性检查等,该检查结果例如在人材的录用、配置、配属、调动、按能力编组等方面被有效利用。

与此关联,以往提出了高效地评价并挑选人的各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用适应性检查来判断求职者的适应性从而高效地进行企业等中的招聘辅助(录用活动)的系统。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人材管理系统,该人材管理系统能示出对利用者的目标职业进行设定时的基准并准确地设定目标职业,并且能取得与短缺技能相应的适当的培养方法。进而,在专利文献4中还公开了选定人材并分配与每个人的技能等级相应的工作从而来进行合适人材合适工作的人事配置的人材匹配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297160号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1-338106号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9-237635号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9-23763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包括前述的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在内,在评价人的特性的现有的评价辅助系统等中,仅能通过适应性检查等来掌握该时间点处的个性。另外,企业等中的人事评价也只是考虑了商业的成果和实际业绩。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通过到此为止实施的大量的适应性检查的询问事项及其回答结果、实际的面谈等而发现,人对社会的适应性(个性)是根据该人的经验而变化的,动态地有不断的变化。即,认为在个性大幅变化中有要因,在该要因中,该人的经验(到此为止的经验/今后的经验)占据很大要素。然而,在现有的评价辅助系统等中,关于该人经过怎样的经验而成长起来,而且从当前起会往哪个方向去(会如何成长),或者今后经过怎样的经验就会接近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目标等,并没有给出有效的启示。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以及个性评价图,在被检者的个性的评价中加入经验,能将被检者经过怎样的经验以及成长、今后能怎样成长明显化,对于今后经过怎样的经验就会接近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目标来说,能使针对这一点的有效的方向性可视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使用个性评价图来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其中,该个性评价图通过以下方式来构成,即,在由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主动性以及被动性的强弱的坐标轴、和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自我主张性以及协作性的强弱的坐标轴划分成4个象限的坐标面上,基于由这些坐标轴规定的人的性格的强弱将表征人的类型的多个个性特性分开定位,并且将表征为了进行这些个性特性间的转移而需要的经验的多个经验因子与所述多个个性特性建立关联,所述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映射步骤,通过基于给定的判定基准对从被检者所接受的适应性检查得到的回答结果进行处理,来将该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映射到所述个性评价图上;等级评价步骤,根据从被检者得到的与经验相关的回答结果来评价所述4个各象限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和基于通过所述映射步骤得到的映射数据和通过所述等级评价步骤得到的等级数据来输出成长的因果图解的步骤,其中,该成长的因果图解将被检者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所述到达等级的变化的历史记录与该变化的原因以及结果一起按所述4个象限来表示。

在上述的结构中,使用个性评价图,根据通过适应性检查得到的提问信息数据,将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映射到个性评价图上,由此取得二维的信息数据,其中,该个性评价图通过以下方式来构成,即,在具有由表示人的各种性格的强弱的坐标轴规定的象限的坐标面上,将表征人的类型的多个个性特性分开定位,并且将表征为了进行这些个性特性间的转移而需要的经验的多个经验因子与多个个性特性建立关联。另外,由于根据被检者的经验信息进一步取得与4个各象限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相关的三维的等级数据(信息数据),因此能使被检者经过怎样的经验以及成长、今后能怎样成长明显化。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基于二维的映射数据和三维的等级数据来输出成长的因果图解,其中,该成长的因果图解将被检者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4个各象限的到达等级的变化的历史记录与该变化的原因以及结果一起按4个象限来表示。因此,通过将这样的输出结果提示给被检者,对于今后经过怎样的经验就会接近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目标来说,能使针对这一点的有效的方向性可视化,从而能促进人的成长。在该情况下,优选基于成长的因果图解进一步输出:以图表形态表示4个各象限的到达等级的成长的因果进度图;和将到达等级的强弱在个性评价图上相区别地视觉化的热图。由此,能有效且高效地促进被检者的成长。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供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以及在执行所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的个性评价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被检者的个性的评价中加入经验,能将被检者经过怎样的经验以及成长、今后能怎样成长明显化,对于今后经过怎样的经验就会接近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目标来说,能使针对这一点的有效的方向性可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个性评价图的图。

图2是表示区分成由个性特性规定的多个特性区域的基准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适应性职业种类图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等级评价步骤中进行的与被检者面谈的报告书即成长的因果事件列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成长的因果图解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成长的因果进度图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热图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系统的概略图。

图9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方法的作业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重叠在图1所示的个性评价图上的要素图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基于本发明的成长的因果理论的因果联系图。

图12是由用于将成长等级数值化的视角和坐标面构成的三维图。

图13是基于图12的三维图生成而得到的成长线图。

图14是表示成长的因果图解的其他示例(到成人期为止)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成长的因果图解的后续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者者等对大量的适应性检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及分析,并且通过面对在社会中有实际业绩的特定人的面谈(主要是与该人的经验相关的面谈)来分析他们经过了怎样的成长,从而明确了与此有关系的因子结构是怎样的存在。基于该分析结果将此视觉化,得到图1所示的个性评价图1,通过有效利用该个性评价图1,能提示对期望的人的成长有用的方针信息。

如图1所示那样,该个性评价图1具有由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主动性(proactive)以及被动性(reactive)的强弱的第1坐标轴(纵轴)2、和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自我主张性(自尊(objective))以及协作性(他尊(collaborative))的强弱的第2坐标轴(横轴)4分成4个象限i、ii、iii、iv的坐标面6。即,作为个性,主动性越强则越成为第1坐标轴的正侧,被动性越强则越成为第1坐标轴的负侧。另外,作为个性,协作性越强则越成为第2坐标轴的正侧,自我主张性越强则越成为第2坐标轴的负侧。

通过被检者接受一般的适应性检查,并对其回答结果进行分析(是遵循给定的算法的分析,根据提问事项的内容和其回答结果来引导),能确定该被检者存在于如此确定的坐标面上的哪个位置。

在此,第1坐标轴2是表示行动性的坐标轴,规定第1坐标轴2的一侧(正侧)的所谓“主动性”,具体来说,例如是要自己创造出(产生出)新的环境或状况的人的性质(性格),另外,规定第1坐标轴2的另一侧(负侧)的所谓“被动性”,具体来说,例如是要熟练地有效利用现状、或有效利用到当前为止存在的事物来产生出新的事物的人的性质(性格)。另一方面,第2坐标轴4是表示社会性的坐标轴,规定其一侧(正侧)的所谓“协作性(他尊)”,具体来说,例如是立足于不同环境或立场的多人相互帮助或相互妥协朝向相同目标去完成任务的人的性质(性格),另外,规定第2坐标轴4的另一侧(负侧)的所谓“自我主张性(自尊)”,具体来说,例如是重视自己的立场来对事物进行判断并给出行动那样的人的性质(性格)。

通过这样的2个正交的坐标轴2、4,坐标面6能划分为:由人的性格的主动性和协作性规定的对人接待象限(第1象限i);由人的性格的被动性和协作性规定的具体化象限(第2象限ii);由人的性格的被动性和自我主张性规定的价值探求象限(第3象限iii);和由人的性格的主动性和自我主张性规定的课题提出象限(第4象限iv)。

另外,在这样的坐标面6上,基于由这些坐标轴2、4规定的人的性格的强弱将表征人的类型的多个个性特性分开定位。该个性特性有各象限特有的特性以及跨多象限的特性,在以上述坐标确定的个性评价图1中,“1.宽容”11、“2.接受”12、“3.关心”13、“4.独自”14、“5.深耕”15、“6.本质”16、“7.协作”17、“8.诚实”18这8个个性特性分开定位。

第1个性特性“1.宽容”11定位在第2象限ii的大致中央,第2个性特性“2.接受”12定位在第1坐标轴2上的被动侧(负侧),第3个性特性“3.关心”13定位在第1坐标轴2与第2坐标轴4的交点、即坐标面6的中心。另外,第4个性特性“4.独自”14定位在第2坐标轴4上的自尊侧(负侧),第5个性特性“5.深耕”15定位在第3象限iii的大致中央,第6个性特性“6.本质”16定位在第4象限iv的大致中央。进而,第7个性特性“7.协作”17定位在第2坐标轴4上的他尊侧(正侧),第8个性特性“8.诚实”18定位在第1象限i的大致中央。

另外,在该坐标面6上,将表征为了进行这些个性特性11~18间的转移(进而是为了伴随该转移而拓展相关联的个性特性(扩展个性特性的宽度))而需要的经验的多个经验因子、这里是13个经验因子21~33与多个个性特性11~18建立关联。这13个经验因子21~33意思是人成长方面的因果的“果”发生转换的因子。即,人通过与他人相遇、掌握知识等而经历这13个因子从而拓展本来的个性,由此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成果。通过累积与这样的经验因子21~33相符的经验,从而与该经验因子建立关联的个性特性得以拓展(宽度扩展),这一点是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得出的。

具体来说,第1经验因子21是“能对眼前的事物意义化”这样的因子,仅与第7个性特性“7.协作”17建立关联。另外,第2经验因子22是“坦露自己从而进入对方心胸”这样的因子,仅与第5个性特性“5.深耕”15建立关联。另外,第3经验因子23是“扩展异质的伙伴和世界”这样的因子,与第6个性特性“6.本质”16和第8个性特性“8.诚实”18建立关联。另外,第4经验因子24是“不受到关注也不懈怠/不谋求评价、赞赏”这样的因子,与第5个性特性“5.深耕”15和第2个性特性“2.接受”12建立关联。

另外,第5经验因子25是“不以对立结构去理解世界”这样的因子,仅与第1个性特性“1.宽容”11建立关联。另外,第6经验因子26是“谦虚地从优秀的人学习”这样的因子,与第4个性特性“4.独自”14和第3个性特性“3.关心”13建立关联。另外,第7经验因子27是“能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因子,仅与第6个性特性“6.本质”16建立关联。另外,第8经验因子28是“不满足现状的好奇心/激动”这样的因子,与第3个性特性“3.关心”13和第7个性特性“7.协作”17建立关联。

另外,第10经验因子30是“怀疑事实的前提”这样的因子,仅与第6个性特性“6.本质”16建立关联。另外,第11经验因子31是“将一个事物重复到极致”这样的因子,与第2个性特性“2.接受”12和第1个性特性“1.宽容”11建立关联。另外,第12经验因子32是“希望受到关注”这样的因子,仅与第8个性特性“8.诚实”18建立关联。另外,第13经验因子33是“面对成年人的不讲理能够不受影响”这样的因子,仅与第1个性特性“1.宽容”11建立关联。

如以上那样,关于人的个性,若以2个坐标轴2、4进行整理,就能最有效地说明其特征,另外,关于分配给各象限的8个个性特性11~18,通过上述的经验因子可相互确认出相关性。

例如,主动(积极的类型)且有自尊倾向的人有重视事物的“6.本质”(第6个性特性16)的特征。这样的类型擅长“扩展异质的伙伴和世界”(第3经验因子23)。另外,带有位于坐标面6的中心的第3个性特性“3.关心”13的人距哪种个性特性都保持等距离,表征取得平衡的人。如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个性评价图1中还表征了各个性特性彼此的距离感。例如第6个性特性16即“6.本质”的个性强的人由于在评价图上与宽容度(第1个性特性11)有距离,因此能发现“宽容度”这种个性少这样的特征。

其中,即使是如此“本质”的个性强的人,经过从此处起的经验(带有经验因子),也能将“本质”(第6个性特性16)的个性向“宽容”(第1个性特性11)扩展(个性特性的宽度扩展)。即,通过累积关于与“宽容”建立关联的经验因子25、31、33的经验,能具备“宽容”的个性(积累;提高等级)。

另外,在该个性评价图1中,特别是关联性强的(概念近的)个性特性彼此以线l相连。因此,例如第5个性特性“5.深耕”15和第8个性特性“8.诚实”18未以线相连,成为远的概念。其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带有与“8.诚实”关联的经验因子(累积这样的经验),“5.深耕”类型的人还能将个性向“8.诚实”类型扩展,从而成为受周围欢迎的个性。

另外,在尝试根据个性来进行整理时,以线l相连的4对个性特性意思是4种成长的方式。例如,若是具有“5.深耕”这样的第5个性特性15的人,则通过经历与第2个性特性“2.接受”12也建立关联的第4经验因子24,能使“5.深耕”这样的第5个性特性15进一步拓展,并且能一并拓展第2个性特性“2.接受”12。

上述的个性评价图1通过到此为止的大量的适应性检查、与经验相关的面谈而构建,因此通过使用这样的个性评价图1,能提供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

以下参考图9的流程图来说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最初,基于给定的判定基准对通过针对被检者的适应性检查、例如通过回答多个提问的形式的适应性检查得到的提问信息以及回答数据进行处理,由此将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映射到图1所示的个性评价图1上(映射步骤s1)。接下来,与被检者进行面谈,根据其回答结果(是与被检者的到此为止的经验相关的回答结果,除了面谈以外,也可以使用一般的适应性测验的回答结果)来评价4个各象限i、ii、iii、iv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等级评价步骤s2)。接下来,基于通过映射步骤s1得到的映射数据、和通过等级评价步骤s2得到的等级数据,将被检者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到达等级的变化的历史记录与该变化的原因以及结果一起输出到按4个象限来表示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参考图5)(步骤s3)。接下来,基于成长的因果图解50,输出以图表形态表示4个各象限i、ii、iii、iv的到达等级的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参考图6)(步骤s4)。接下来,输出将到达等级的强弱在个性评价图1上用颜色相区别地视觉化的热图70(参考图7)(步骤s5)。

然后,将在上述的步骤中得到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以及热图70提示给被检者(步骤s6),由此该被检者能掌握当前时间点的个性,进而能得到被检者今后为了具备视作目标的个性应经历什么的指标。

在此,在映射步骤s1,通过基于给定的判定基准(例如是基于统计上的基准、以及/或者根据与提问对应的个性特性和经验因子之间的建立关联等进行量化/数值化等来综合地对适应性检查的提问的回答进行判断的基准,且基于给定的算法来判定)来处理通过适应性检查得到的提问信息数据,从而基于图2所示的基准表格40将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映射到个性评价图1上。

基准表格40被划分成由图1的个性评价图1所示的8个个性特性11~18规定的多个特性区域(基准表格40中的矩形的各个分块(小片)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个性特性11~18分别考虑例如人的认知、思想传授、事物看法、关心方式等而具有5个特性区域。基于适应性检查的回答结果来确定与哪个特性区域相符。

即,第1个性特性11即“1.宽容”具有5个特性区域1a~1e,第2个性特性12即“2.接受”具有5个特性区域2a~2e,第3个性特性13即“3.关心”具有5个特性区域3a~3e,第4个性特性14即“4.独自”具有5个特性区域4a~4e,第5个性特性15即“5.深耕”具有5个特性区域5a~5e,第6个性特性16即“6.本质”具有5个特性区域6a~6e,第7个性特性17即“7.协作”具有5个特性区域7a~7e,第8个性特性18即“8.诚实”具有5个特性区域8a~8e。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第4个性特性11~14中,关于特性接近的一对特性区域,理解为1个分块(小片)区域(图2的区域1be、2be、3be、4be)。因此,该基准表格40整体以6×6的36个分块(特性区域)划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对个性特性(特性区域)的强弱以颜色区分(例如分为12色(lv01~lv12))来显示(在图2(图5~图7也同样)中,为了方便以12种图案区分),另外,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在个性评价图1上被映射为分块区域,但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作为点精细地绘制在个性评价图1上也没关系。

另外,如前述那样,在等级评价步骤s2中,通过与被检者的面谈(例如叙述性面谈)来评价4个各象限i、ii、iii、iv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在本实施方式中,到达等级分为5个等级lv0、lvl、lv2、lv3、lv4,具体来说,例如最低的第1等级lv0被等级划分为“只考虑自己”等级,第2等级lv1被等级划分为“考虑他人的等级”,第3等级lv2被等级划分为“考虑社会的等级”,第4等级lv3被等级划分为“考虑下一世代的等级”,第5等级lv4被等级划分为“产生超越世代而留传的成绩的等级”。另外,在等级评价步骤s2中进行的与被检者的面谈可以是与被检者的直接对话,也可以不是对话形式而是关于给定的主题使被检者一个人进行讲述,在该情况下,使用动态图像、声音数据来对等级评价进行解析。或者,对被检者给出给定的提问形式,可以使被检者具体描述,也可以使用从选项选择的方式。

在基于上述的解析的等级评价步骤s2中,至少基于在映射步骤s1中得到的映射数据和经验因子21~33来对到达等级进行评价。例如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图4所示那样的与被检者的面谈的报告书即成长的因果事件列表。如图示那样,在该列表中,从被检者到此为止经历过的各种事件(事情)以及时期提取与该事件对应的经验因子21~33,解析将其定位在个性评价图1上的哪个象限且与该象限的哪个等级对应。

例如,根据被检者的回答结果,若该被检者在过去有与书籍相关的经验,则将其理解为1个事件,若其具体的内容是“冒险小说读了17遍,记住了全部台词”等那样的内容,则其能判断为作为事件因子(incidentfactor)在个性评价图1的13个经验因子之内与“(11)将一个事物重复到极致”相符。即,在被检者的过去的经历中存在大量的事件,对该事件的每一个,从13个经验因子之中分配适当的因子。

另外,在面谈中,例如基于给定的统计上的基准、以及/或者通过面谈中的说话方式来对每个事件判断上述的到达等级。例如,观察被检者是以自我中心进行讲述,还是从自己与社会或组织的关系的视点进行讲述来判断。具体地,若在面谈中出现了“变得能做~了”、“有过~那样的学习”这样的表达,则能判断为自我中心,另一方面,若在面谈中出现了如“为了团队,为了组织而做了~”那样与社会有关联的牵扯到周围的表达,则能判断为有社会性。因此,例如越是自我中心则使数值越低,越是有社会性则使数值越高,从而若将设为对象的回答内容数值化,就能将面谈内容量化而与到达等级的评价相联系。

另外,与这样的等级评价相关联地,在个性评价图1的坐标面6的各象限i、ii、iii、iv分配用于进行到达等级间的转移的基准。例如,在第1象限i,如图1所示那样,作为从第1等级lv0向第2等级lv1转移的基准,能举出“回应明示的期待”,作为从第2等级lv1向第3等级lv2转移的基准,能举出“回应未明示的期待”,作为从第3等级lv2向第4等级lv3转移的基准,能举出“超越对方期待地给予感动”。

另外,在第2象限ii中,如图1所示那样,作为从第1等级lv0向第2等级lv1转移的基准,能举出“迅速完成常规工作”,作为从第2等级lv1向第3等级lv2转移的基准,能举出“迅速完成否定型工作”,作为从第3等级lv2向第4等级lv3转移的基准,能举出“通过否定型工作建立的机制产生了新的价值”。另外,在第3象限iii中,如图1所示那样,作为从第1等级lv0向第2等级lv1转移的基准,能举出“专注于特定的事物来加深理解”,作为从第2等级lv1向第3等级lv2转移的基准,能举出“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作为从第3等级lv2向第4等级lv3转移的基准,能举出“示出事物的新的理解方式”。另外,在第4象限iv中,如图1所示那样,作为从第1等级lv0向第2等级lv1转移的基准,能举出“确认事物的背景,加深理解和领会”,作为从第2等级lv1向第3等级lv2转移的基准,能举出“摸索并提出更好的方法”,作为从第3等级lv2向第4等级lv3转移的基准,能举出“描绘并指出应有的面貌”。

如以上那样,若得到映射数据和到达等级的数据,则能如前述那样输出将被检者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到达等级的变化的历史记录与该变化的原因以及结果一起按4个象限来表示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等级评价步骤s3)。

图5示出这样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的一例。

关于该成长的因果图解50,基于适应性检查的回答结果、面谈等能掌握以下情况,即,在被检者将第1象限(对人接待象限)i的第1等级lv0作为起点(人生的起点)时,之后累积各种经验,各象限达到何种程度的等级。

以下若具体说明,则在被检者将第1象限(对人接待象限)i的第1等级lv0作为人生的起点的情况下,通过在青春期经历了边喝咖啡边谈话对交流能力的提升有作用这样的体验,从而第1象限i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2等级lv1。另外,在与此同时从父亲受到的影响下,而第4象限(课题提出象限)iv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2等级lv1。

在该情况下,即使经过相同的经验,也会因该人的意识而使理解方式改变,给成长带来大的影响。例如被检者在青春期开始打篮球,原本擅长与人打交道的被检者以打篮球为契机而开始热衷于一件事,由此第3象限(价值探究象限)iii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2等级lv1。然而,在成人期,在出现被检者因打篮球而受伤(骨折)从而自己不再能在篮球圈活跃这样的事实时,通过为了团队要支持伙伴的心情萌发而引发行动,从而第1象限i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3等级lv2。与此相对,虽然考虑还有以受伤为契机,若自己不再能出场就觉得没有意义而退出圈子的情形,但在这样的情形下,第1象限i的到达等级不会提高到第3等级lv2。即,即使多人经过了打篮球这样相同的经验,也会因本人的意识而在之后的行动中出现差异,从而在成长的因果图解中出现差异。

之后,被检者在青年前期工作单位调动,通过在调动目的地与新的职员进行积极的交流,从而来自调动目的地的职员的信赖度提升,第1象限i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4等级lv3。另外,与此同时,在工作单位的营业实际业绩也提高,工作单位发生变革,由此第2象限(具体化象限)ii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3等级lv2,另外,由于在调动目的地(横滨)的生活,第4象限(课题提出象限)iv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3等级lv2。然后,在青年后期即现在,第2象限(具体化象限)ii的到达等级达到第4等级lv3,以至于退职而创业。

作为结果,在该成长的因果图解50中,根据从出生到今天为止的各象限中的事件,其到达等级的进展程度被标记为时序图,并且在例如图的右端标记现状下的各象限的每个象限的到达等级。

若得到这样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则能基于该图解50,以图表形态示出4个各象限i、ii、iii、iv的到达等级(得到图6所示那样的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等级评价步骤s4)。在该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中,能标记以长度(%)表示各象限i、ii、iii、iv的到达等级的进度图60a、60b、60c、60d,进而还能标记表示被检者的性格在基准表格40的特性区域内所占据的占有度(前述的分块的占有度)的进度图60f、以及表示各象限i、ii、iii、iv的到达等级的平均的进度图60g。

另外,除了以上那样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以及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以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如图7所示那样,输出将各象限中的到达等级的强弱在个性评价图1上用颜色相区别地视觉化的热图70(等级评价步骤s5;在图7中,为了方便,不是以颜色区分,而是以图案区分)。该热图70按每个被检者以颜色的深浅表现各象限中的到达等级(现在的等级),通过将其与图3所示那样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重合,从而能掌握适合于被检者的职业种类。

图3所示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与位于图1所示的个性评价图1上的个性特性11~18以及经验因子21~33建立对应,且按每个行业种类或每个职业种类来绘制最合适的个性特性的位置。另外,在图3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中,仅以圆点示出适应性职业种类,但实际上与各圆点的位置相对应地附记了适应性职业种类的内容。

在这样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中,能基于行业种类或职业种类的内容、与企业或职业种类中的需求人材相关的问卷结果来确定所绘制的位置。或者,还能基于对于某职业种类存在由适合于该职业种类的个性的人来从事的可能性高这样的相关性的事实来确定。例如,若读取某人的个性的数据与该人正从事怎样的工作这样的相关性,就会找出以下关联性,即,a这样的个性的人擅长a这样的工作,因此能根据行业种类、职业种类将适当的位置绘制化。

因此,通过将这样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提示给被检者,能在二维上对各人的个性信息和职业种类的信息进行一元管理。例如,只要自己的个性定位在图3所示的适应性职业种类图80的被绘制的位置,就能在当前时间点找出最合适的行业种类和职业种类,并且能根据其颜色的深浅(参考图7)在视觉上判断其相合的程度。或者,在某人希望将来从事研究岗位的情况下,能在视觉上掌握该人的现在的个性位置与适合于研究岗位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感,并且还能掌握图1所示的个性特性11~18以及经验因子21~33,因此能掌握将来从事研究岗位时从此处起要累积怎样的经验才好,或者对被检者提供今后的方针。

另外,在个性评价图1上不仅能重叠适应性职业种类图(任务图),还能重叠各种要素图来进行评价。在图3中例示说明了适应性职业种类图,但设为评价基准的要素图能在各种观点下作成。例如如图10所示那样,能作成与经验相关的图(与经验/任务相关的要素图80a)、或者与意识相关的图和与信念相关的要素图80b(意识图、信念图)、行动图、技能图、欲求图、感情图等各种要素图,并将其重叠在个性评价图1上,其中,与经验相关的图(与经验/任务相关的要素图80a)是以与个性评价图1相同的基准将与进行了运动(网球、足球等)、指导过人、进行过案头工作、进行过上门销售等经验、任务相关的事项大量绘制而成的,与意识相关的图和与信念相关的要素图80b(意识图、信念图)是绘制了有专注性、保守的、有革新性等与意识、信念相关的事项而成的。在该情况下,在各要素图80a、80b中,赋予与个性评价图1相对应地附记了适应性的职业种类/技能/意识/感情/信念等具体的内容的圆点(图面中仅附加圆点)。

即,若预先作成各种要素图,将其重合在图1所示那样的被检者的个性评价图或图7所示的热图上,就能对应于要素,在视觉上掌握该被检者的适合/不适合、被检者距理想的偏离量、该人的强项/弱项、要素相互的相关性等。另外,在这样的要素图中,能掌握被检者为了接近于设为理想的绘制,今后应累积怎样的经验,是否要采取行动,要注意什么等今后的方针信息,从而能从各种观点提示对该被检者成功进行引导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考虑未由前述的坐标轴2、4规定(规定无法由4个象限充分表现的个性特性)的第5象限v。该第5象限v是通过经验来获得知识从而其到达等级提高的知识获得象限,且仅通过与被检者的面谈来决定到达等级。另外,在该第5象限v,如图1中也示出的那样,将“获得了自己的方式的学习法”这样的第9经验因子29建立关联。关于与这样的第5象限v相关的信息,能包含在前述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以及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中。

即,在图5所示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中,通过在青春期学习过数学这样的经验,该被检者的第5象限v的到达等级成为第1等级lv0,通过在成人期学习过物理这样的经验,被检者的第5象限v的到达等级提高到第2等级lv1。进而,在视觉上表征了:通过在青年前期进入到研究生院的经验,该被检者的第5象限v的到达等级最终提高到第3等级lv2。另外,在图6所示的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中,还能标记以长度(%)来表示第5象限v的到达等级的进度图60e。

上述那样的输出结果能由具备遵循给定的算法对适应性检查的询问事项、回答结果、面谈的内容、其回答内容进行解析处理的程序的信息处理装置(个人计算机等)得到。另外,关于上述的“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还能由图8所示那样的系统100有效利用。

例如被检者利用pc(计算机)90或便携终端92等各种通信终端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93访问由服务器94管理、运营的给定的web页面来接受适应性检查或面谈,由此能得到上述的输出结果。与适应性检查的内容(询问事项/回答结果)或面谈相关的信息与确定个人的id信息一起依次积蓄在服务器94的数据库95中,另外,在服务器94中管理这样的信息,并存放用于执行前述的方法(参考图9)的程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筑个性评价图1,能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其中,该个性评价图1通过以下方式来构成,即,在具有由表示人的性格的强弱的坐标轴2、4(与主动-被动相关的轴2、以及与自我主张性-协作性相关的轴4)规定的象限i、ii、iii、iv的坐标面6上,将表征人的类型的多个个性特性11~18分开定位,并且将表征为了进行这些个性特性11~18间的转移所需要的经验的多个经验因子21~33与多个个性特性11~18建立关联。

根据通过对被检者的适应性检查而得到的提问信息数据,能将被检者的性格的位置映射到上述的个性评价图1上并取得(输出)二维的信息数据。另外,除了这样的二维的信息数据以外,还能根据从被检者得到的经验数据,考虑4个各象限i、ii、iii、iv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lv0、lv1、lv2、lv3、lv4来进一步取得三维的等级数据(信息数据),从而能将被检者经过怎样的经验以及成长而达到现在明显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基于二维的映射数据和三维的等级数据得到以下各图:将被检者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4个各象限的到达等级的变化的历史记录与该变化的原因以及结果一起按4个象限来表示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参考图5);以图表形态表示4个各象限的到达等级的成长的因果进度图60(参考图6);和将到达等级的强弱在个性评价图1上以颜色区别来进行视觉化的热图70(参考图7)。因此,通过将它们提示给被检者,对于今后经过怎样的经验就会接近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目标来说,能使针对这一点的有效的方向性可视化,从而能促进人的成长(等级评价步骤s6)。另外,通过将个性评价图1以及热图70与上述的要素图重合,能在各种场面中提示用于促进适合于个人的成长的方针信息。

并且,这样的“用于促进人的成长的方法”例如能在企业中在进行经营干部的发掘时利用。例如起用在各象限中平衡良好的成长程度的人材,或起用在需要的象限中有突出的成长程度的人材等,能发掘、录用与该企业匹配的人材。另外,通过将输出数据反馈给企业组织或被检者,能对高附加值的人材的发掘以及培养起到作用,在企业中录用人材的情况下,还能将该方法使用在培养企业内的人材的场面中。进而,预备就职的学生(大学生、专门学校生等)还能利用该方法的机制,作为今后应怎样成长的路标,还能在就职活动时利用该方法。进而,在派遣人材的公司中,还能根据来自企业的人材需求介绍适当的人材。

特别地,前述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明确了能看到从过去到现在为止在被检者的精神方面有怎样的扩展(动态的变化),能将精神方面的随时间的变化可视化。另外,对于被检者来说,通过这样的成长的因果图解50等,关于从当前起应往哪个方向成长被给予最有效的启示,另外,通过具有一贯性地反馈从过去的经验到至现在的经验,从而不断获知用于成长的要素(经验因子)。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被检者从哪里来,是谁,往哪里去”这样的成长的因果进行解析并捕捉,通过将其提示给被检者来促进被检者的成长,本质上,促进被检者的成长是基于使“成长的因果”、即人材的成长中的因(个性和经验)和果(社会上的成就和态度的扩展提高)明确来进行的。在该情况下,“因”以及“果”并不限于“个性和经验”以及“社会的成就和态度的扩展和提高”这样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那样,对于“个性”与“经验”之间、“经验”与“态度的扩展和提高”之间、“态度的扩展和提高”与“社会的成就”之间、“社会的成就”与“个性”之间的各个各自的关系也成立。并且,在这些关系通过生涯而重复的因果的联系的过程中,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如前述那样将接近于被检者的目标的有效的方向性可视化来促进被检者的成长。

若基于这样的本发明的成长的因果理论,就还能将前述的三维的等级数据更进一步具体地数值化。即,在前述的图5所示的因果图解50的生成中,到达等级lv0、lv1、lv2、lv3、lv4间的转移是概念性的,但等级数据能如后述的图12~图14所示那样进一步数值化。具体地,在前述的图5所示的因果图解50中,4个各象限i、ii、iii、iv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被分为5个,用于到达等级lv0、lv1、lv2、lv3、lv4间的转移的基准被分配到各象限i、ii、iii、iv,进而基于从被检者得到的经验数据(映射数据以及经验因子21~33)来评价4个各象限i、ii、iii、iv中的被检者的到达等级,但在以下说明的图14的因果图解50a中,通过导入图12所示的成为“视角”的概念,还能利用数学表达式将到达等级数值化。

以下详细说明该因果图解的评分方法。

在到达等级的该量化(数值化)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与“态度的扩展”(a:area)这样的二维的扩展相关联地将“态度的提高”这样的三维的等级(l:level)数值化。当然,这样的数值化可以如前述那样通过伴随面谈的回答在计算机上进行。其中,在该情况下,也如前述那样,将面谈的结果与经验因子建立关联来对等级进行评价。

在此,“态度的扩展”与个性评价图1的坐标面6上的扩展(被检者的性格在基准表格的特性区域内所占据的占有度或经验的多少)相对应地利用第1坐标轴(纵轴)2和第2坐标轴(横轴)4在包含8个个性特性11~18和13个经验因子(incidentfactor)21~33在内的4个象限i、ii、iii、iv(4zone:4区)以及第5象限v中被平面地捕捉,其中,如前述那样,第1坐标轴(纵轴)2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主动性(proactive)以及被动性(reactive)的强弱,第2坐标轴(横轴)4用于表示人的性格的自我主张性(自尊(objective))以及协作性(他尊(collaborative))的强弱。

在概念上,该“态度的扩展”a(growtharea:成长区域)是经验因子f(e)的总和(a=∑(f(e)))。另一方面,“态度的提高”是与前述的到达等级对应的成长的高度,根据在发达阶段的经验中所体现的对本质的察觉和所选择的行动,基于其先见性以及扬弃而分为生来的等级、与他人之间自立的等级、与组织/社会之间自律的等级、维系世代的自律的等级、以及超越世代而传承的等级这5个阶段。

“态度的提高”、即成长的高度(成长等级(growthlevel))基于意义化视角、沟通视角、以及因果视角这3个视角(perspective)被数值化,即使经过相同的经验,也会因本人的意识或因事物的理解方式而不同。

所谓“意义化视角(memory)”,是用于将记忆的重现性以及意义化作为数值来进行具体化的视角(用于将等级数值化的第1评价(基准)因子),在该视角下,例如在对被检者的面谈时或记述回答时,对被检者以何种程度想起事件(事情)进行评价。具体地,记忆数以及记忆状态被数值化,关于记忆状态,根据想起的各事件是负面的经验还是正面的经验来决定数值。例如对于被检者被父母说而不情愿地行动这样的事件来说,由于被检者未能对眼前的事态意义化,因此被评价为不会对成长有帮助的负面的事态,从而赋予负的数值。与此相对,对于被检者将来自父母或上司的忠告理解为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这样的事件来说,由于被检者将眼前的事态意义化了,因此被评价为对成长有帮助的正面的事态,从而赋予正的数值。

所谓“沟通视角(network)”是用于将对人或环境的言行的质(强弱)以及量(多少)的即时的传播性作为数值来进行具体化的视角(用于将等级数值化的第2评价(基准)因子),在该视角下,例如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联系的状况进行评价。在前述的“意义化视角”下评价的记忆由于含义会根据被检者的想法或之后的与他人(社会)的关联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意义化视角”的评价进一步与该“沟通视角”的评价建立关联。具体地,在“意义化视角”下,在对被检者的面谈时或记述回答时观察被检者是以自我中心进行讲述(记述),还是从自己与社会或组织的关系的视点进行讲述来判断。例如若在面谈中出现了“变得能做~了”、“有过~那样的学习”这样的表达,就能判断为自我中心,另一方面,若在面谈中出现了如“为了团队,为了组织而做了~”那样与社会有关联的牵扯到周围的表达,就能判断为有社会性。因此,例如越是自我中心则使数值越低,越是有社会性则使数值越高,从而若将设为对象的回答内容数值化,就能将面谈内容量化而与到达等级的评价相联系。特别在该视角下,数值按照在事件中被检者关联到的他人的数量的规模而增大。

所谓“因果视角(renewal)”,是用于将面向接下来的经验的革新的连续性以及其程度作为数值来进行具体化的视角(用于将等级数值化的第3评价(基准)因子),在该视角下,例如对在“意义化视角”下评价的记忆(经验;事件)在之后的人生中怎样相连起来进行评价。特别在该视角下,数值按照相互关联(形成因果关系)的事件的数量的规模而增大。

在图14以及图15示出基于这样的评价手法的具体的因果图解50a的一例。该因果图解50a也与图5所示的因果图解50的情况大致同样,按5个期间即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期、青年前期、青年后期的每个期间,将以长方形的方块示出的各事件(或经验)显示在对应的象限。在各象限(第1象限(对人接待象限)i、第2象限(具体化象限)ii、第3象限(价值探究象限)iii、第4象限(课题提出象限)iv、第5象限(知识获得象限)v)以带圈数字示出对应的经验因子,另外,在长方形的各方块内也以带圈数字示出事件的内容和与其关联的经验因子。进而,相互关联(或形成因果关系)的事件彼此跨图解的整个期间用线连起来。

另外,在该因果图解50a中,按各个期间的每个期间,以意义化视角、沟通视角、以及因果视角这3个各视角进行数值化。具体地,在意义化视角下,在该示例的童年期,由于被检者想起12个事件(方块),因此若将各方块例如设为1分,并且将负面的事件设为负、将正面的事件设为正,这样进行数值化(在该因果图解50a中,仅在负面的事件的方块内在带圈数字的经验因子之前标注“-”的标记),则由于+1分的事件存在9个,-1分的事件存在3个存在,因此意义化视角数值m成为(+9)+(-3)=+6。同样地,在青春期,由于+1分的事件存在10个,-1分的事件存在5个存在,因此意义化视角数值m成为(+10)+(-5)=+5,在成人期,由于+1分的事件存在11个,-1分的事件存在1个,因此意义化视角数值m成为(+11)+(-1)=+10,在青年前期,由于+1分的事件存在16个,-1分的事件存在3个,因此意义化视角数值m成为(+16)+(-3)=+13,在青年后期,由于+1分的事件存在6个,-1分的事件存在1个,因此意义化视角数值m成为(+6)+(-1)=+5。

另一方面,在沟通视角下,按各个期间的每个期间,判断存在的事件作为整体与何种程度的数量的规模的他人(社会)相关联来数值化。在此,分类为4个阶段,即:表征自己与对方的关联(大致1对1的关联)的第1阶段(oneonone:一对一)、表征与多个人的关联的第2阶段(someonone:多对一)、表征与许多人的关联的第3阶段(manyonone:许多对一)、表征与更多数量的人的关联的第4阶段(toomanyonone:太多对一),对第1阶段赋予1分,对第2阶段赋予2分,对第3阶段赋予3分,对第4阶段赋予4分。在该示例中,基于事件的内容,童年期的沟通视角数值n成为1,青春期的沟通视角数值n成为2,成人期的沟通视角数值n成为2,青年前期的沟通视角数值n成为3,青年后期的沟通视角数值n成为4。

另外,在因果视角下,按各个期间的每个期间,判断用线连起来的事件与几个其他事件建立关联来数值化。在此,与3个事件建立关联的线用粗线表征,与5个事件建立关联的线用极粗线表征,这些以外的线用细线表征,对粗线赋予2分,对极粗线赋予3分,对与粗线直接建立关联的细线赋予1分。另外,分数没有0分,最低赋予1分。因此,若基于此来数值化,则在童年期,由于没有带有分数的线,因此因果视角数值r成为1,在青春期,由于存在3条1分的细线,因此因果视角数值r成为3,在成人期,由于存在3条2分的粗线,存在2条1分的细线,因此因果视角数值r成为8,在青年前期,由于存在6条3分的极粗线,存在1条2分的粗线,存在1条1分的细线,因此因果视角数值r成为21,在青年后期,由于存在1条3分的极粗线,存在2条2分的粗线,存在1条1分的细线,因此因果视角数值r成为8。

然后,基于如此数值化(分数化)后的意义化视角数值m、沟通视角数值n、以及因果视角数值r,按各个期间的每个期间,通过表征为幂的对数的以下的数学表达式来算出得分、即成长等级l(growthlevel)。

l=log((m^n)^r)

由此,童年期的成长等级l成为log((6^1)^1)=0.8,青春期的成长等级l成为log((5^2)^3)=4.2,成人期的成长等级l成为log((10^2)^6)=16.0,青年前期的成长等级l成为log((13^3)^21)=70.2,青年后期的成长等级l成为log((5^4)^8)=22.4。

如从图14以及图15获知的那样,意义化视角数值m、沟通视角数值n、因果视角数值r、以及成长等级l附记在因果图解50a上。另外,也可以基于这些结果来形成图13所示那样的成长线图(成长线(growthline))并输出给被检者。在该情况下,“态度的扩展”a(growtharea:成长区域)与“态度的提高”l(growthlevel:成长登记))之积表征内部成长(internalgrowth)ig。

另外,意义化视角数值m、沟通视角数值n、因果视角数值r、以及成长等级l的算出形态并不限于前述的形态。即,意义化视角数值的算出形态只要能将记忆的重现性以及意义化作为数值来具体化,就可以是任何形态,沟通视角数值的算出形态只要能将对人或环境的言行的质以及量的即时的传播性作为数值来具体化,就可以是任何形态。另外,因果视角数值的算出形态只要能将面向接下来的经验的革新的连续性以及其程度作为数值来具体化,就可以是任何形态,成长等级l也是只要能有效地反映意义化视角数值m、沟通视角数值n、以及因果视角数值r,就可以是任何算出形态。

符号说明

1个性评价图

2、4坐标轴

6坐标面

11~18个性特性

21~33经验因子

40基准表格

50成长的因果图解

60成长的因果进度图

70热图

80适应性职业种类图

100系统

i、ii、iii、iv、v象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